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5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11 07:07:05 admin 阅读:59

导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伟大 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 (1)、陀氏说:“人们叫我心理学家,不,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 (2)、魏东: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跟随约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多伟大

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

(1)、陀氏说:“人们叫我心理学家,不,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

(2)、魏东: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跟随约瑟夫·弗兰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一起来阅读作家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公司的文学主编魏东,我身边是今天特意邀请到的嘉宾——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晖老师。

(3)、这套文集应该说是外国文学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颇有意义的学术工程。但愿它的出版对我国方兴未艾的陀学能发挥其应有的重大作用!

(4)、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每一个人物——他创造了整整一大批人物——首先是依据自己才存在的,这些富有内涵的人物的每一个,都带着各自特殊的秘密,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复杂的内心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奇迹还在于,他的每一个人物所体验、所经历的,恰恰正是这些问题,我或许应该说,这些问题恰恰是依靠了每一个人物才得以存在的——这些问题互相碰撞,互相斗争,形成了人的模样,然后在我们的眼前走向死亡,或者走向胜利。

(5)、卡拉马佐夫兄弟,妈蛋,兄弟间的家长里短的破事写了一千六百页?不看!

(6)、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7)、《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影子,在60年代末期已经出现了。在8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身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对他有很大的触动,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他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

(8)、米德尔顿·默里暗示他之所以对这些东西让步,是为了展示他和那个自己并不属于其中的世界中的人物有着某种一致性。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获得巨大成功,这使得第二部作品《双重人格》的失败显得更为难堪。此后他的文学事业便成了一场终身的挣扎,绝望地试图重新赢得同胞的恩宠。这时他属于社会主义者和亲斯拉夫人士组成的彼德拉舍夫斯基圈子有天晚上被要求朗读普希金的《废奴颂》,在随后的讨论中据说他明确表态说如果改革必须通过暴动来实现,“那就暴动吧”。这话足够进班房了,1849年12月22日,他和其他二十一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在21华氏度(3)的冰天雪地中,所有罪犯被剥得只剩内衣,并当着他们的面宣读了死刑判决。他们三个一队被绑到木桩上准备行刑,但突然他们又被解绑了,说是沙皇把死刑减成了服苦役。这生死一线的压力太过极端,从此刻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回看这个自己几乎就要离开的世界的时候前所未有地相信自己属于这里。

(9)、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五篇作品,《罪与罚》《鼠洞回忆录》(又名地下室手记)《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纳博科夫认为,《罪与罚》在道德上和审美上崩塌的那个缺陷,那个裂口,出现在第四章的第十部分。有一个句子尤其愚蠢,在世界级的文学作品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句:"蜡烛快要熄灭了,微弱的烛光照着一个杀人犯和一个妓女,他们在一间破败不堪的屋子里一起读着这部不朽的书。"哪里不对呢?纳博科夫说,小说详细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并且对他的罪行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却没有对索尼娅所从事的行业有任何描写,妓女的罪过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平衡缺失了,索尼娅忍受作为妓女的羞辱和苦难,这不是她自身的过错,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是一种神经质的错误。在纳博科夫看来,没有一个艺术家或道德家会将杀人犯、卖淫妇和圣书放在一起,"一个肮脏的杀人犯和这个不幸的姑娘之间没有任何修辞联系,这只是哥特式小说和感伤主义文学的俗套联系,是拙劣的文学技法,而非悲情与虔诚的杰作。"

(10)、契诃夫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首,不得不说,他的很多短篇小说,那都是值得读者一读的作品。

(11)、张晖:再讲一下这部小说的文学背景,席勒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本小说的影响,除了《唐·卡洛斯》还有剧本《强盗》,在小说中也被直接引用。《宗教大法官》对耶稣的描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传》。

(12)、乌里扬诺夫在多年从影生涯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角色,在苏联和许多其它国家享有盛誉。他参演的许多影片被奉为苏联影片经典。

(13)、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克里涅科夫显然不相信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需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

(14)、张晖:我们再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小说中跳出来,看一看小说写作的文学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也是弗兰克这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带来的新信息。

(15)、俄国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家的队伍就开始形成。

(16)、最后,还有另外某一位,梅什金公爵,他最异常的直觉,他最神圣的直觉,只有在他癫痫症即将发作时才能产生。从这些观察出发,我现在根本不想得出任何的结论,而只想说明一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为思想最丰富的一种小说——我本来想说的是书籍——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始终是我所知道的最富有生命力的小说和书。

(17)、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8)、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19)、路易:在断根的文化传统中被“悬在半空,无所归属”的人。

(20)、张晖:今天在这里非常荣幸和大家分享我对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我会结合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来谈谈这本小说。在弗兰克《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中,涉及三部作品《少年》《作家日记》,重中之重是《卡拉马佐夫兄弟》。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

(1)、乌里扬诺夫在影片《伏罗希洛夫射手》中饰演了一位老人,他因无助而感到绝望,于是拿起武器,为自己遭受凌辱的唯一的孙女报仇。

(2)、《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三位主人翁代表了哪类思想?

(3)、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相信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那都是最为讽刺的作品,这部作品,让人们看到一个俄罗斯完全不一样的作家。而且果戈里影响了中国很多的作家,例如大名鼎鼎的鲁迅,在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他的影响。果戈里写了一本《狂人日记》,同样的鲁迅也是写了一本《狂人日记》,可见他对鲁迅有多么大的影响。

(4)、环绕陀翁人生及其整个创作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如果上帝不存在,我们该怎么办”,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翁给出了太多上帝不存在的理由,并且否定了上帝存在的正当性,使他在同一部作品中做出的解答显得如此勉强而无力。科学及理性的发展杀死了上帝,上帝缺席的尘世喧嚣着无神论者、虚无主义者、还有妄想成为神的凡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预言了人类的整个二十世纪,法西斯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旧的信仰已经崩塌,架构在其上的整个道德大厦摇摇欲坠,可新的信仰尚未到来。正如加缪的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面对上帝不存在的痛苦茫然到向神性的无条件皈依是一种没有说服力的跳跃,陀翁并未能有效的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他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示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回答,并让它们在自己的故事里搏斗、厮杀。作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他能在最善良的人心中看见恶的影子,也能在最穷凶极恶的人身上发掘出善的微光,每一个读者都毫无意外地经历着他的拷问。

(5)、乌里扬诺夫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许多深刻重要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有:《主席》(1964年)中的主人公、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卡拉马佐夫兄弟》(1968年)一片中的德米特里、根据布尔加科夫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逃亡》(1970年)一片中的白军将军恰尔诺塔。但是乌里扬诺夫在银幕上塑造的苏联传奇军事统帅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的形象使他赢得了苏联人民的特别喜爱。乌里扬诺夫本人介绍说,朱可夫元帅亲自同意他出演这个角色,乌里扬诺夫也因此享有了"苏联电影元帅"的美誉。

(6)、此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突转”——由顺境转入了逆境。

(7)、(美)约瑟夫·弗兰克著戴大洪、刘佳林 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Vasilievich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理(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

(9)、敏感屌丝遭遇职场凌霸和财产失窃的双重打击,精神崩溃而亡——果戈理《外套》

(10)、③整部书是各种思想的交响乐,将思想观念引入文学,成了文学主要表现的对象,思想的音乐化对位成了小说的又一手法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形象化的单一方式之中。演奏思想,感性的超感性化。超感性的感性化。显示人类思想的深宏博大与幽淼复杂。人类与灵魂的经纬织毯。人类间的张力与绞缠。

(11)、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2) 

(12)、被老板开除后,我终于有了点空闲时间。晚上,我躺在咯吱作响的破床上,饿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我掏出珍藏的eBay上买的二手YotaPhone,小心翼翼地拂去背面阅读屏上的灰尘,打开了盗版的电子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刷刷地翻起了目录。

(13)、就像他曾经描述的那样,突然之间,一道特别的内在光芒降临到他的灵魂上,好像击碎了什么东西。我们再一次看到他和托尔斯泰的区别。后者生机无限,死亡只能从外部投射到他身上;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末日启示之光由心灵的内在洋溢而出。对他来说,生死浑为一物,而对托尔斯泰来说它们是永远的对头。前者用灵魂之眼看生活,认为对活着的人来说生活的基础就是死亡;而后者用现世的眼光看待死亡,死亡是生活之屋外面的东西。

(14)、伯纳德:迷失在家族祖先安乐椅和自我茫然中的人。我是谁?几个我?

(15)、如果再不把托尔斯泰排上去的话,那么肯定有人要骂了,毕竟托尔斯泰那在中国,可是拥有很多的粉丝,他的那些作品,也是深受读者的喜爱。例如他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作品,那可都是文艺青年的上等读物。

(16)、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很容易忽略许多值得一读的书。从个人经验来说,我们常常有幸发现,如果有一位批评家把一位作者介绍给一位新读者之后,他俩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7)、迪尔西:19D:洞察一切的爱,历经沧桑的慈爱。

(18)、托尔斯泰身体健康,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患有癫痫。

(19)、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们也和前人一样,失掉了对时间的感觉。在描写一天里发生的事的时候,他能让我们如同度过千年万载。

(20)、他们还有一个不同: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憎恶钱财,但钱财对他钟爱有加;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认爱财,可钱财却从他身边溜走。

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之处

(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2)、两个富二代同时看上了富商的二奶,导致二奶和富二代同时精神病发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3)、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4)、我绝对不是想说,西方人,法国人,完全地、彻底地是一种社会的生物,只是穿了社交礼服才存在于世的:帕斯卡的《思想录》摆在那儿,《恶之花》摆在那儿,这些严肃而又孤独的书也是法国人的作品,跟我们法国文学中的另外一些作品一样。

(5)、尽管纳博科夫在多个场合表明他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这不能否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而且还有许多别的著名作家喜欢陀氏。卡尔维诺说"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弗吉尼亚·伍尔芙说"俄国小说里的真正主人公就是"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灵魂,却要宏大得多,深邃得多……受折磨的,不幸的灵魂。"纪德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无人能替的内心生活,内在宇宙之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更像戏剧家的小说家,设置突如其来的灾难情节,各个人物的对话交织在一起犹如复调多声部音乐。他对双重人格和病态的人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拷问人物的灵魂,揭露人性的阴暗面。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对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对此作最充分论述的是另一位研究者А.В.阿尔希波娃。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家-革新者的基本特点是:预见的才华,大胆地描写传统作家所不敢描写的那些生活方面。在一八七七年《作家日记》中他写道:‘……如果在早先已经、特别是现在所处的这种混乱状况的社会生活,很可能就是具有莎士比亚气魄的艺术家也还不能从其中找出正常的规律、主导的线索,那么至少也得有人即使不幻想找出主导线索,也应该哪怕阐明这团混乱的一个部分吧?主要的问题是,大家仿佛都还根本顾不上这一点,仿佛此事对最伟大的艺术家而言也为时尚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显然是以自己的论据与冈察洛夫论争。他深信,带着新成就来到世界的真正的诗人,必须阐明‘这团混乱’。他似乎在此预言,描写不和谐与不谐调是可以见到的未来的艺术的命运,正是以此预感并预测到二十世纪的美学追求。与此联系的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信念。描写丑,‘对生活的否定’(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作家坚决拒绝把它(指生活。——引用者)区分为‘崇高的’和‘低下的’,悲剧的与喜剧的。显然,这一点就是同时代批评家那么厌恶的他的美学上的革新。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津津乐道一切放荡行为的不道德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严肃地描写卑鄙的生活风习以及按从前尺度来看的‘渺小的’人物。同时他不怕贬低传统上‘崇高的东西’。”这位研究者在这里充分论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敢于真正描写生活中混乱、丑恶的现象的意义,并由此形成了丑的美学。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开现代主义美学的先河。

(7)、以我的观点来看,《白痴》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我甚至认为陀翁对整个故事的走向完全失去了控制。小说以患有癫痫病从瑞士治疗归来的梅诗金公爵为主角,围绕公爵与娜斯塔霞及阿格拉雅的爱情为主线展开。陀翁从自己的哲学观里挑选出了宽容、善良、怜悯等诸多美好特质赐予公爵,使公爵成为陀翁笔下反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陀翁的哲学中,即使上帝真的不存在,人们也只能回归上帝,从意识到上帝可能不存在的恐惧和茫然直接跳跃到宽容一切爱一切的神性,把生活当成馈赠的“苦难救赎”。公爵正是这么做的,他对娜斯塔霞的爱是一种怜悯的爱,对阿格拉雅的爱是一种对光明的向往之爱,或许就像陀翁借叶普盖尼之口想要指出的,公爵的爱说到底是一种抽象的爱(“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作为一个议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重被提出)。最终,公爵既没能以怜悯拯救娜斯塔霞,又间接地毁掉了阿格拉雅,自己也再次变成“白痴”回到了瑞士。这种基督式的神性——宽容一切爱一切,同情世间万物并与世间万物共同受苦——就是意识到精神与自然、善与恶是可以互置的,正如黑塞的评价,“白痴”导入了无意识的母权,废弃了文化对秩序、善恶的划定。公爵是一个以温善面孔出现的毁灭者,但他并未从这一滩原始的淤泥中走出,只不过是完成了自我妥协。不知陀翁是否有意在《白痴》中对其哲学观进行了反思。除此之外,《白痴》对爱情的刻画也可谓是入木三分,深刻而又富有洞察力。

(8)、苏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9)、他经历的痛苦并没让他变得愤世嫉俗或残忍无情。当一个热情过头的年轻女子跟他搭讪说“盯着你看我能看懂你的痛苦”的时候,他回答说“有什么痛苦?”他很少依赖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写作。他热情地偏爱斯拉夫民族,因此和屠格涅夫针锋相对,但仍能看到并尊重后者的天才。

(10)、陀氏在挖掘人的灵魂深度上,主要在于其小说展示了人类心理的畸形变态、神秘莫测和痛苦而崇高的精神体验。

(11)、再说俄罗斯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它充满着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而美丽的大自然哺育着语言的丰富性。马克思曾经感叹道:“俄语是多么美,它有德语的一切优点……俄语是最有力和最丰富的活生生的语言之一。"

(12)、在文学背景上来看,首先会联想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太阳普希金,弗兰克所作的传记第五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记录了一起事件:普希金纪念碑的揭幕礼,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揭幕礼上发表了一段讲话,在其中总结了他晚年的世界观。在揭幕礼上,他提到普希金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与标题同名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作品中中其实有一个人物更重要,就是达吉雅娜,达吉雅娜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代表。如果我们要把《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普希金联系起来的话,会看到普希金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说他的小悲剧中有《吝啬的骑士》《石客》,讨论了人僭越的问题,人僭越了一些权力,追求自己本不该有的东西,这个主题带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里。

(13)、地主司维特里喀罗夫等人物在小说中的突然出现和奇特的行为使作品自始至终充满紧张之感,这种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值得仔细研究。 --《世界文学史》

(14)、结果……不读还好,一读就来气!我发现自己比《穷人》里的穷人还穷得多!穷人?那里有穷人?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找不到穷人在哪里。男主人公是个捧着铁饭碗的公务员,还好意思说自己穷?真穷的话哪有钱租住市中心?真穷的话哪来的钱喝茶、聚会?真穷的话哪来那么多时间每天晚上写长信、一大把年纪了还学文艺青年撩骚?把主人公叫做“穷人”,简直是对我的挑衅!如果马卡尔杰夫什金是贫困的话,那我就是赤贫!

(15)、《地下室手记》向来被认为是陀翁创作生涯中的一个界碑,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自我剖析及观念论述;第二部分则讲述了一则小故事,“我”莫名其妙的加入了一个本不想参加的送行聚会,在聚会上举止失态,嫖妓后又与妓女丽莎发生了一些纠葛。在第一部分,陀翁借由叙述者之口,描述了找不到始初原因的“无所谓开始,无所谓结束”的虚无感;表达了对于无限理性的怀疑,并断言“愿望却是整个生命的表现”;他拒绝承认有适用全人类的普遍规律,一座用水晶建造的、永远毁坏不了的大厦往往会成为一座监狱。第二部分则使我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或许加缪也从这里获得过灵感吧,陀翁在此提到了“活的生活”、“爱就是全部的复活”、“我们已成为死胎,是观念把我们生了下来”等议题。《地下室手记》就像是陀翁后续作品的总序,其中诸多形象和议题均反复出现,《罪与罚》里的罗佳、《白痴》里的罗果仁、《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米嘉都或多或少的是一个“地下室人”,而妓女丽莎作为“被伤害的被侮辱的人”,其形象再现于《罪与罚》中的索菲雅、《白痴》里的娜斯塔霞、《群魔》中的丽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格露莘卡。对于虚无主义、当时社会主义浪潮的批判、活的生活、爱就是救赎等等,都成为了后续作品的重要主题。陀翁自己也曾表露过:“在这部小说中,我将放进我的整个带血的心”。

(16)、无论多么高深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敢涉及。但是,这句话刚刚说出口,我就必须马上补充说:他从来不以抽象的方式来涉及它,在他的小说中,思想永远是依靠了个体的存在而存在的;思想永恒的相对性就在于此,思想的威力同样也在于此。

(17)、屠格涅夫写了《烟》这部小说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是一个德国人,长期在国外生活,你怎么了解俄国,要不送你一个望远镜,让你看清我们,知道俄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8)、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任何事情上都和托尔斯泰截然相反,这算得上是他身上最特别的地方之一。

(19)、《罪与罚》围绕一个凶杀案展开,陀翁在这部长篇里展示了其高超的心理刻画技巧,阅读期间我连续做了好几天噩梦。穷大学生罗佳为生计所迫残忍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辽娜及其妹妹丽扎韦达,经历了一场极其痛苦的挣扎与忏悔,同时在基督徒妓女索菲雅的部分影响下,终于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小说收尾时,受索菲雅的感召,罗佳感受到了救赎与重生。罗佳曾抱有一种类似尼采“超人哲学”的信念,一个未来的伟人,为了高尚的事业,可以跨越障碍,问心无愧的杀人。罗佳曾想用这种信念说服自己,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就像是一只跳蚤,踩死一只跳蚤,他将得以完成学业,将得以对社会对人类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罗佳始终没有“跨越这个障碍”,良心的责难迫使他自首,索菲雅如同使女,作为一个被伤害被侮辱的人,她逆来顺受、宽容、善良,让罗佳亲吻大地,她地母般的爱也使罗佳感受到了复活。在整个故事收尾后,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跨越障碍”的拿破仑们,应该如何看待那些无辜的牺牲者?在《卡拉玛佐夫兄弟》中,伊万与阿廖沙的对话揭示了作者的态度,“如果说孩子们遭的罪被纳入苦难的总额以凑足赎买真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我先在此声明,全部真理不值这个价”。

(20)、在影片《胜利日的故事》中乌里扬诺夫饰演一位老兵,他在阔别近半个世纪之后与当年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于5月9日胜利节前夕相聚在莫斯科。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

(1)、体制内油腻中年男节衣缩食,只为省钱充值与直播少女撩骚——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2)、在俄国的文学殿堂上,居于前列的诗人或者作家几乎都是殉道者。拉季谢夫、普希金、莱蒙托夫、赫尔岑、奥加辽夫、屠格涅夫、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柯罗连科:他们的命运是自杀、遭杀害、囚禁、贬谪、流放、流亡,最幸运的(如别林斯基)也是以早死而免陷囹圄。列夫•托尔斯泰虽因其声望而幸免,但也受秘密监视,以至被革除教籍,列为教会定期诅咒的对象。在这部文祸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显得十分突出。他和后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样,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才传来沙皇的赦免令——改处服苦役后再当列兵或流放。如果说车尔尼雪夫斯基忠贞不屈,成为“文学界的普罗米修斯”(普列汉诺夫语),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虽则不惜妥协,仍被秘密监视终身。政治上的这些迫害,给他的世界观以巨大震荡。人们称他为“残酷的天才”(尼•米哈伊洛夫斯基语)或“病态的天才”(卢那察尔斯基语),我认为他乃是被扭曲了的天才。

(3)、托尔斯泰的特点是极端固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通情达理。

(4)、在《关于〈陀氏小说中的诗学〉一书的修改》一文中,巴赫金指出,陀氏在小说艺术上有三大发现:

(5)、陀思妥耶夫斯基旧居,今已被改成陀思妥耶夫斯基旅馆

(6)、其次,就美学观点而言,列·格罗斯曼在分析《少年》时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孜孜不倦的创新,在晚期作品中出现“特殊而复杂的风格”,预示着“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他说:“在最后一个时期,他特别喜欢作品结构的矛盾性乃至‘怪诞’”,不求“简明易懂”,要“让读者自己去动脑筋”,他“声称自己有权创造一种特殊的、艰涩的、复杂的、别出心裁的,甚至是超自然的风格”。这很接近现代主义诗学。格·米·弗里德连杰尔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后期虽也肯定美与和谐,而在作品中则远离这些艺术理想。这是鉴于他当代的特点是“丑恶”“混乱”和大量恶和痛苦,为表现这些生活内容而探求不同于荷马、拉斐尔的一些新的审美规律、形式和方法。

(7)、最后讲一下《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历史背景。这弗兰克所作的传记里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当时有一些社会危机,陀思妥耶夫斯基面向的知识分子都属于俄国民粹派。弗兰克所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专门用一章来讲俄国民粹派。从70年代初“到人民中去”的运动,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已发展成“人民的意志”,一开始追求社会革命的群体,慢慢越来越激进,甚至演变成带有恐怖倾向、追求政治革命的群体。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人物的素材就来源于此。

(8)、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终于赢得了他一直渴望的普遍认可。在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国统治集团的特殊关系的同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荣休教授约瑟夫·弗兰克在五卷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他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持续进行的竞争。在去世之前不到一年的1880年6月,现身普希金纪念活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生涯——及其作为俄罗斯精神的代言人的一生——达到了顶峰。他在这次活动中发表的关于普希金的著名演说使听众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我们不是依靠刀兵具有了普世性,而是依靠博爱的力量,依靠我们为人类重新统一成一个大家庭的齐心协力。”这就是成为世界文学遗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尽管他仍不能做到每时每刻都在体现如此崇高的理想。

(9)、《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是二十卷规模的文集,收录作者大量作品,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学随笔、书信和形式新颖的《作家日记》等。每一卷附设题解、文论等说明文字,或阐述作者的写作状况,或解读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完成的进程,或是分析作品引发的社会反响、相关评论等,非常有利于研究和阅读、收藏。这部文集在编著方式上,做到了体例简洁,译文明晰而确定,因此也十分便于普通读者的学习、借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文译本中,本文集的优势十分突出:忠于原著,容量巨大;收录全,范围广;注解翔实,文笔优美。

(10)、这两个深深影响20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从未碰过面,但是对时代的不安思索却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11)、但是,某种类型的问题,焦虑啊,激情啊,关系啊,则似乎应该留给伦理学家、神学家、诗人去解决,而小说根本就不必去过问。在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中,《路易·朗贝尔》无疑是最不成功的;无论如何,它只是一篇独白而已。

(12)、70年代,出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另外一条线,米佳(德米特里)的这条线。70年代的创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开始构想要写一部集大成之作,或者说是综合性作品。他想要借用一个源于他早期的小说《死屋手记》中的人物。大家在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中会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好几年是在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的监狱中度过的,监狱中遇到一个叫伊利明斯基的罪犯,这个人名在《死屋手记》中没有出现过,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做过说明。这位伊利明斯基被判杀父罪,十年之后发现判错了,其实他不是凶手。米佳这条线从哪儿来的?在《死屋手记》伊利明斯基这就开始了。

(13)、这确实是一个我们很难揭示其特点的人物。且看作者是怎么提到他的:

(14)、陀氏是一个一思想的深广度而不是以生活的深广度(如巴尔扎克)震撼人类的大作家,他把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以来困扰着人类的有关人生、社会、道德、习俗的悲剧性问题,提高到了有关人性本质、文化作用、世界善恶、人类命运的哲学整体高度来加以认识,这就是他成了19世纪批现实主义的总结者,而他因置身于人类文化赖以成长的根基——人的自我矛盾,自我对立,自我分化的痛苦感知之中,以此索解人类的整个存在之谜,这又使他成了现代主义思想艺术的先驱。

(15)、“我时常会突然陷入一种阴郁不见天日的可耻放荡。我的热情肮脏而快乐,闪耀着病态的兴奋。我感到病态地渴望暴力之类的恶德,行为举止有如禽兽。我在晚上沉沦于此,鬼鬼祟祟、下流龌龊,但在最堕落的时候也有种摆脱不开的羞耻感。我让自己的灵魂爱上藏在暗处,我特别怕被别人看到、被别人遇上认出来。”

(16)、对于托尔斯泰两部重要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一开始认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很无聊的小说,后来才慢慢转变自己的观点。他还拿托尔斯泰的稿费说过事,托尔斯泰写一个印张杂志社会支付他500卢布,而我只有250卢布(他写《少年》的时候是250卢布),他其实是有些嫉妒的。

(17)、这同样也是俄国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这部小说可能会有一点枯燥,但是只要读进去了,那么一定是会有所收获。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愧是伟大的作家,他对于人性的解析让人叹为观止。

(18)、(美)约瑟夫·弗兰克著戴大洪、刘佳林 译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我一直深深喜爱着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流亡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作品,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散文。也许,阅读布罗茨基的作品与阅读其他俄罗斯诗人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当你阅读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仅仅是阅读他自己,你会不断的遭遇到其他的人,比如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比如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比如安娜?阿赫马托娃,比如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这是一道闪光的诗歌金链,这是一道绵绵不断的诗歌金链的传统,这是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在世界大地不同角落生长扎根的见证。布罗茨基面对他的身后不断闪现的身影,他说他“小于一”,也即小于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这当然有谦逊的成分在内,但是当你的身上负载如此众多的人物的希望从一个沉沦的国度来到相比自由很大的国度的时候,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或者说虽然没有逝去但是依然在那个恐怖沉沦的国度挣扎的伟大人物来说,用诗歌和散文来呼吁、回忆、纪念那些人物就是他唯一能做的。布罗茨基在自己的诗歌中强调诗歌与政治的平等性,他甚至强调诗歌比政治要具有优越性:我们要用诗歌干涉政治,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诗歌。诗歌与政治具有如此重要的关系,这点也许让那些西方的一出生不知道苦难为何物,认为自由与生俱来的诗人大跌眼镜,这也许可以解释布罗茨基在西方遭到很多非议的原因吧。

(20)、在他们看来,绝大多数书都压根不值得花力气写出来。而我们也确实感到苦恼,太多书读起来没啥意思,无非就是抽烟喝酒般的消遣。

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名

(1)、脑残富二代遭遇反政府武装劫持,侥幸逃脱后与村花终成眷属——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2)、约瑟夫·弗兰克(JosephFrank,1918—2013)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俱乐部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另著有《俄罗斯棱镜:文学与文化随笔》(1990)、《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1991)、《宗教与理性之间:俄国文学与文化随笔》(2010)、《回应现代性:文化政治随笔》(2012)、《陀思妥耶夫斯基讲稿》(2020)等。

(3)、当我们从这两位作家身上拾取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图景的时候,另一种分歧也自然显现出来。托尔斯泰笔下我们只看到乡村、大地和晦暗原始的俄罗斯灵魂,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让我们真切见识到他策划行动的那些镇子。在他的笔下,这些城镇显得陌生、离奇和古怪。

(4)、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看重,对自己珍视的篇章一改再改,无数次把不满意的部分直接烧了重写。他笔下的抨击之语日渐增多,写得也愈加艰苦,不过他始终在用心写。没法想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击垮他。

(5)、“七月初,酷热蒸人,傍晚,有个青年走出自己的斗室——这是他向C胡同的二房东转租的。他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朝K桥方向走去。”

(6)、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7)、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理论,认为只有伟大的痛苦才是灵魂的最终解放。换句话说,托尔斯泰为了能够戴上纯粹艺术家的光环不得不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目视前方,想被当成先知。

(8)、☑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9)、我一边看,一边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是伟大的大作家,字字句句都写到我心里去了!就是后记里那些评述的专家倍儿烦人,分析得乱七八糟,动不动就什么社会的黑暗,什么人性的回归……哪有这些东西?好好的书都给读歪了!

(10)、B、人物关系及其意识结构上的全面对话性——复调性。

(11)、1881年1月作家逝世于圣彼得堡为这部无与伦比的文学传记画上了句号。这是一部真正无愧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的传记作品,而且无愧于他经历的那个非凡的时代和他居住的那片神奇的土地。

(12)、我们读到托尔斯泰的一个角色,“她不愿纾尊降贵变得机灵。”托尔斯泰看上去对人类头脑全都不屑一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操纵感知之刃的超级大师。他可能欠缺很多重要品质,但没人怀疑他的头脑,他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是聪明人。

(13)、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同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4)、小说成功地反映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社会哲理问题,但小说也暴露了作者世界观的全部矛盾。

(15)、人们以西方人的逻辑出发谴责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看主要是他笔下人物的性格,他们往往不合情理、优柔寡断,而且几乎总是不负责任。他们的形象因而可能显得乖戾和疯狂。有人说,他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的生活,而是一些噩梦。我认为这么说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们不妨暂时接受它,还可以像弗洛伊德那样回答说,我们的梦其实比白日的行为更真实。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2句钱海霞作品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