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63句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12 10:30:29 admin 阅读:59

导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简介 1、《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1)、在我看来,这47封写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信,既是郑杰基于自身经历和经验而提出的47个“忠告”,也正是其对自身生命焦虑感的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简介

1、《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1)、在我看来,这47封写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信,既是郑杰基于自身经历和经验而提出的47个“忠告”,也正是其对自身生命焦虑感的一种挣脱。

(2)、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及社会阅历都不足,理解能力也有限。提出的要求过大或过高,孩子都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给孩子提要求一定要具体,如要求孩子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孩子感觉要求较广泛,需要注意的点很多,反而不知该从何做起。不妨将这一要求具体细化为: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爱护校园环境,见到纸屑、垃圾主动捡起;到教室外和其他教室上课要安静、守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讲文明……这样孩子就能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把这些要求都做到时,好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3)、《教师第一课》朱永新高万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4)、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踏出一条新路。陶行知抱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志愿,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5)、 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成长,这样才会完善自己,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职责是培养教育下一代,但是其本身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学习,放眼看世界,才会意识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潜心学习,提高素养。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8)、对于这一问题,作为曾经的“另类校长”,郑杰也看得很透彻,他深入地探到当下中国教育的底部,逐渐形成他理想中的“学校学”。除了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等,他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制度、文化背后的“人”身上。2013年1月出版了《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一书。尽管他的著述很多,但我还是愿意把这三本书视为他的教育(学校)思考历程的三个关键节点,并放在同一个逻辑链上来谈论。

(9)、在细细阅读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伟大的一生深深感动,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10)、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总是退缩。怎样才能成功呢?不能光是靠想,一定要付之于行动,也就是要“做”。真正的做要在劳力上劳心。“劳力上劳心”很简单的五个字,它的意义却很深长:它告诉我们不要蛮干,不要空想。如果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课,你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变化,那只能今天是昨日的重复,明天依然;倘若心里有着很多想法,但是不敢去尝试,害怕失败也是不行的。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且要试着去做,这样他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1)、态度决定一切,思想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一个人有无理想是决定了他是否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们的陶先生不仅心中有着自己的抱负,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种抱定理想,矢志不渝,为着理想,锲而不舍,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伟大形象是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光辉典范。

(12)、小人居高位如在厅里挂画像,挂得愈高,愈见其小。

(13)、“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口述史丛书”推出《其命维新——刘道玉口述史》

(14)、1977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乔治·L.恩格尔突破具体的心理学技术或流派的制约,提出了被称为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正是基于此,将精神动力学、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疗法加以短程化、整合式运用。过去50多年中,这一理念和方法已被大多数美国心理咨询师所接受和采用。

(15)、会修理:包括简单木工、竹工、泥水工、油漆工工具等。在修理中学习。

(16)、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17)、我们教师要从神坛上走下来,陶行知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今后要做真努力做真人,做实事,践行陶老的真教育!

(18)、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

(19)、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让教育从书本到人生,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耳目到身心全顾,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教给他们生活需要的东西,要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生活,注重健康,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20)、书中字里行间无不在向老师们传递着这样的讯息:写作并不难,只要你不给自己找懈怠的理由;静下心来,先把从教以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节课写出来,读给你的同行听,读给你的学生听——如果他们的眼睛亮了,你的灯就亮了。当一盏一盏的灯都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

2、陶行知的教育名篇

(1)、《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2)、从周洪宇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另一位陶行知,看出了当年陶先生“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爱国精神;看出了“修可以丰富经验,养可以活泼精神”的修身律己精神;看出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看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新精神;看出了“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的仁爱精神。周洪宇所表现出的爱国、律己、奉献、创造、仁爱的精神,正是与陶行知精神的一脉相承。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才能发生效力。我们所注重的知识,大多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之门外。有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真正实际应用时却不知所措。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的平台。

(4)、会烧饭菜:包括小锅饭、小锅面、小锅菜十味以上。并会做泡菜、咸菜、糖果、果子酱、腊肉等。在聚餐、野餐、助厨时学习。

(5)、《一盏一盏的灯》是几十位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它们就像一盏盏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爱与责任。每个故事前,都会奉上吴非老师的独到见解:有对故事本身的点评,有对故事细节的有感而发,更有从故事中延伸出的对当前教育的看法。虽然不是吴非老师自己的故事,但故事里的点滴真情和理念正是他所希望传达的。

(6)、朱特曾说:“历史真正能帮助我们懂得的是,问题的复杂性永远存在。”而阅读朱特,阅读《重估价值》,却令我们深信,即便过往的问题纷杂无绪,但倘以他那般郑重而饱含忧思、理性而不失“理解的同情”进行思考,我们无疑将会获得理解并认识历史的智慧,并经由这智慧无限地逼近那些复杂问题的核心。

(7)、现任教育者,无不视当教员为苦途,以其无名无利也;殊不知其在经济上固甚苦,而实有无限之乐含在其中。

(8)、中层是一个行政概念,但郑杰很明确地把“学校中层”放在教育、教学、教研及其他学校实践活动的现场中来考量,而未拘囿于行政文化当中。同时,他注意把“学校中层”这一群体放在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中来考察,放在人的本性、理性、非理性的相互纠缠中来考量,基于各种现实困境提出了一个个“忠告”。比如他说,在世俗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现实环境下,高声宣扬教育理想,不仅不能赢得教师们的理解,反而会让他们怀疑你的诚实。

(9)、《理想国》中的核心比喻是“洞穴比喻”,全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回应它的隐喻。在《理想国》全书希腊文原本的第一个词是“下降”。也就是说,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一开始就是下降,从高于此处的“洞穴”之处下降。在苏格拉底的谈话中,构造了城邦的政体,从第一部分摆脱最低处,第二部分则开始上升到最好的政体,第三部分处于最高处,详论最好政体的秘密,第四部分开始下降到最坏的政体乃至下降到地府。

(10)、 三是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每次读到陶行知的话时,我总会感叹,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觉?他怎么会总结出那么多精辟的话?“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细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让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11)、本书提出,今天教师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承担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有所影响的事业,教师要经常自问:对学生的影响积极还是消极,有益还是有害,促进其发展还是阻碍其发展?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教师可能对个体的发展变化造成深刻影响,在转折的关键时刻发挥一定作用。这样的教师,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

(12)、 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3)、陶先生的讲座《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提到,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容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他的机会,可分四种:有可教之人;可教者而未能完全教;可教者而未能平均教;已受教而未能教好。第三种是就受教的人说的。中国现在受教育有三桩不平均的地方,女子教育,乡村教育,老人教育。说到女子教育,我又想起了张桂梅老师,她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女子教育,感动了很多人,张老师不顾自己身体的伤痛,把建设好女子高中当作自己的责任,让地处大山的女孩子有学上,有未来。她是榜样,是楷模。她的精神值得学习,感动了所有人。女生一定要时刻提升自己,不断学习,修身养性,充满智慧。

(14)、《古庙敲钟录》是教育小说。作者陶知行(陶行知)。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3月出版。单行本出版前,曾以“不除庭草斋夫”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专栏连载。以对话形式,表达作者的教育理想。

(15)、纸上的教育改造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16)、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7)、会唱歌:包括独唱,合唱等。在唱歌课、参加合唱团中学习。

(18)、这本书是由国内知名陶行知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编撰、由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内容为陶行知关于教育问题的著名论述以及教育实践,包括生活教育的理念和特征、陶行知先生主导的教育实践以及关于教师培养的意见和讨论,还有其他部分教育散论。按照编者意见,本书结构参照教师专业标准“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分为六编,分别为“教育的信念与理想”“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伦理与精神”“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师生关系”,内容涉及我们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必读书。

(19)、没有玄虚的概念,把要做什么,怎么做讲得清清楚楚。这是真教育。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给学生看。学生学着做,在做中学。读这样的文章,真惭愧。作为一线教师,我真教了吗?学生实学了吗?如果做得还不好,该怎样改进呢?我想,还是得用陶先生的法子: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其学会独立思考。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让其有足够的机会自主制作实践。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其自由地表达想法。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不要把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太紧。

(20)、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陶行知教育名篇介绍

(1)、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会急救:包括医治小毛病,救溺,救触电,救中煤毒等。请卫生室及校外医工指导,在分配卫生工作及旅行、急救中学习。

(3)、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提倡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到现在还是先进的,无论如何教育不能违背常识,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现在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努力!

(4)、致力于习惯的培养,艰巨却也同时很具成就感的一项工程,我将努力,同时也将继续潜心研读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并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2最近,我再次品读了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名篇。读后我深深地被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所感染,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他像一本字典,让我查到了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又像一位长者,在告诉我一些经验和方法。我由衷地敬佩这位老人,尤其是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对我帮助最大。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又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涵义。“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那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而这“一辈子受用的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做一名引领者,来伴同孩子们成长。

(5)、20世纪70年代,美国家庭治疗师史蒂夫·德·沙泽尔夫妇发现,通过关注未来可以帮助来访者走出过去的困扰,此疗法成为现代的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6)、1917年,陶行知婉拒了导师杜威留美任教的邀请,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出人头地的个人前程回到祖国。当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7)、每种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训练,都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了。这不就是学校的课程吗?学生学习了这样的课程,走出校门,便能自食其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育才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反观现在的课程设置,学生初中毕业后,能掌握上述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再仔细看看,除了种菜、补衣服、修理,其他哪一种能力不是必需的呢?

(8)、说到“解放小孩子的嘴”,也就是鼓励孩子们提问。时隔70多年,我们的学生还是习惯于解决问题,却不善于提问题。当然,原因很多,但我们可以从课堂做起,给学生疑问的时间,鼓励勇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对学生宽容、民主。

(9)、两部著作实为一个整体,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融合贯通。纵向上,以陶行知的生平经历与教育思想为架构;横向上,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纲,勾连出陶行知最具闪耀思想光芒的篇章。譬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一书的第一编“理想信念——教师的历史使命与社会担当”中,又分为“教师的培养目标”与“教师的初心理想与社会使命”两部分;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的第三章“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中,非常详细地从政治理念、哲学观点、文化思想三个部分来论述。而对于陶行知最为著名的“生活教育”的观点,既有《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第四章中对“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与具体教育主张”进行详尽地分析,又有《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的第四编“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篇文章的印证。两本书相互参见,构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宏大广博,又精微深邃的体系,显示出周老师“体大虑周,辞约旨丰”的别具匠心。

(10)、《斋夫自由谈》是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本书是他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11)、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

(12)、  会管账目:包括个人账目、集体账目,会记账,会报账,会管现金出纳等。抱着有账即记,公私分明的原则,在记载个人日用账目及集体账目中学习。

(13)、它记录了一个人和一群人关于教育的做法及其中蕴含理念的思考。顾先生曾经教过小学、初中,最后成为教授学者,执中国教育之牛耳,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在中外教育的比较视野下思考中国的基础教育。因此,他对这一群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活动中的欣喜郁闷都有切身体会:私立高中的招生游学与高考、公立学校的择校、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课程建设、幼儿园的启智培德、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师德建设……学校是什么?学校不就是由这些问题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吗?

(14)、《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15)、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如:生活即教育,这体现了陶行知的大教育观,是生活便是教育,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而是时时处处、无时无刻地存在生活中。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6)、如:在上《圆锥的体积》时,以前只让学生看课件上的动态演示实验,然后死记公式来计算,学生总是忘记最后除以3,而现在,我让学生4人一小组做实验,用圆锥的容器来盛土,倒进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里,进而发现两者的关系,自主得出公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地做着实验,有科学家发现知识的快乐,记忆深刻,并且积累了活动经验。

(17)、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18)、因教施教也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

(19)、●明师伴你做课题-06: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界定?

(20)、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学校里要教的内容,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人才能活在社会上。这样的能力应该如何传授呢?

4、陶行知教育名篇全文在线阅读

(1)、在《学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将学生的精神大致分为三种:学生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培养具有什么品质的学生,即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就如同我校教学楼上悬挂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而是真实的社会的人。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应对挫折的精神。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偏激叛逆,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的确任重道远。

(2)、爱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奉献,爱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爱又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是与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这样执着、坚定的为改革旧教育,发展人民教育而坚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质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祖国,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爱满天下”这种伟大的胸襟,他把对人民、祖国的特殊感情表现在博爱之中。陶先生的爱是大公无私的爱,爱憎分明的爱,是真善美合一的爱。教育、引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长辈,爱他人,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自己的集体,爱家庭,爱家乡,爱和平……引导我们努力做一名有博爱精神的人。

(3)、《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俄)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著刘文飞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4句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3000字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