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7句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还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0 07:36:49 admin 阅读:59

导读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 1、韩非子的著名寓言故事 (1)、韩非子所写的书籍很多,但是都被纳入《韩非子》这部书籍中,这部书现存55篇,重要是韩非子的法治理论,是当时法家理论的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

1、韩非子的著名寓言故事

(1)、韩非子所写的书籍很多,但是都被纳入《韩非子》这部书籍中,这部书现存55篇,重要是韩非子的法治理论,是当时法家理论的集合。

(2)、前文中庾肩吾很明显是人取名于神,但《庄子》中的四处肩吾,则是一个人神不分的例子。同见于前文的明目人离朱与神鸟离朱,情况也有相似之处。袁珂《山海经校注》以为离朱与南方朱鸟神话有关,象征着南方、火、太阳等光明的事物,并认为:“世传古之明目人,又或冒以离朱之名,喻其如日之明丽中天、无所不察也。”(30)

(3)、按自副墨以下崔云皆古人姓名,或寓之耳,无其人。然如玄冥则少皞氏之子,实有其人,此外古书不传,无可考证。疑庄子虽托名见意,亦必有可托而托之,非皆乌有先生也。

(4)、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5)、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6)、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7)、(故事)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儛之。

(8)、(有点不可知论的调调,书上的智慧被写下来就已经陈旧了,这个是要认识到的,也绝对不可像儒家那样看不清现实,泥古不化,厚古薄今,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没有前人的肩膀,又怎么能不断积累而进步呢?当然我相信韩非只是在否定言必称古的思想而已。)

(9)、(点评)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0)、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11)、(故事)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12)、(点评)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13)、(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啊,人们评判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判标准不同。但显然欲不欲的人少之又少。)

(14)、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15)、(点评)或曰:李子设辞曰:“夫言语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者,谓之窕言。”辩在言者,说在听者,言非听者也,则辩非说者也。所谓“不度于义”,非谓听者,必谓所听也。听者,非小人,则君子也。小人无义,必不能度之义也;君子度之义,必不肯说也。夫曰“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入多之为窕货也,未可远行也。李子之奸弗蚤禁,使至于计,是遂过也。无术以知而入多,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夫无山林泽谷之利入多,因谓之窕货者,无术之言也。

(16)、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齐国上下竟相效仿,都以穿紫衣为荣。所以,当时紫色布料的价格,是素色的五倍以上。

(17)、(在共同利益受损时,原来集体内部的矛盾可能会放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18)、(大多数臣子都会觊觎权力,君主要时时警惕,处处设防。)

(19)、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20)、(同智子疑邻出处《韩非子》卷四说难第十二同样的言论因为进说者与听者关系有别而有不同的效果。)

2、韩非子的寓言故事还有哪些?

(1)、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3 

(2)、(故事)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3)、寓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4)、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11 

(5)、(故事)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6)、上文中出现黄帝身边的人名,大部分是寓名。出现的篇目,《大宗师》在内篇,《天地》为“黄老派”,其他3处为“述庄派”,大体在思想倾向上保持一致。这些寓名所寄寓的概念,也普遍与认知有关。黄帝在内篇和“述庄派”篇目中,如前文所见,常常作为智慧的象征来使用。然而道家贵无,《庄子》又特别从认识论入手消解万物之间的差别,以达到“道通为一”,“无知”才是比智慧更高的境界,这也正是内篇和“述庄派”篇目中黄帝的形象有时不能至善至美的原因。然而一旦得道,便如《大宗师》所言,美人忘记了自己的容颜,强人忘记了自己的力量,黄帝也反过来忘记了自己的智慧。黄帝周边的寓名,凡是表示认知、感官或语言一类沟通外界的能力的,如“知”、“喫诟”、“方明”,在这类寓言中往往无功而返;表示昏默无知的,如“象罔”、“无为谓”,方能得道。

(7)、(天人交战的时候最痛苦,思考明白了,信仰确定了,就内心强大了。但天人交战的过程是必经的,因为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8)、(故事)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揭开历史的迷雾看去,韩非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出身于韩国贵族,却有点儿遗憾,他是一个小结巴。口吃对于战国时期的诸子而言,是个几乎致命的缺点,所以比起孔孟等人的游说诸侯,韩非更多的是写。故事从韩非上书韩王说起,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希望他改革政治富国强兵,韩王没有一次回应他。于是委屈的小结巴韩非发愤著书,写下了《孤愤》、《内外诸说》、《说难》等文章十万余字。这些文章流传到了秦国,秦王看了后大呼人才啊,于是发兵伐韩,希望得到韩非。韩王一看打不过,就把韩非派去出使秦国,这是官方说法儿,实际上就是把韩非送给秦王了。韩非到达秦国后,劝说秦国存韩伐赵。这个时候,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韩非的亲师弟,李斯。李斯看到韩非来到秦国,既嫉妒又不甘心,担心韩非分走秦王的宠爱,于是联合姚贾陷害他。秦王虽然喜欢韩非吧,但还谈不上信任,听信了谗言,于是年仅四十余岁的韩非在入秦的第二年于狱中自尽。

(10)、(故事)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11)、(同子产离讼者,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将案件当事人分别审讯是现在仍在用的审讯技术。)

(12)、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13)、(点评)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14)、(品德要由行为体现,不做污秽过失的行为,就不会有过错。)

(15)、(通过能和当事人说得上话的人来了解当事人的意图。)

(16)、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1 

(17)、古人取名有一定的规则,也存在某种类型上的偏好。这类规则见于史籍者有《左传•桓公六年》申繻所言“五法六忌”:

(18)、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19)、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20)、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韩非子写的文章,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思想十分活跃,他的文章也有警策世人的意图。他所写的寓言文章都被收录在《韩非子》中,他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也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3、韩非子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田子方问唐易鞠曰:“弋者何慎?”对曰:“鸟以数百目视子,子以二目御之,子谨周子廪。”田子方曰:“善。子加之弋,我加之国。”郑长者闻之曰:“田子方知欲为廪,而未得所以为廪。夫虚无无见者,廪也。”

(2)、上文中的庆忌、被衣,反映出古人以神话或传说取名的现象。不过在先秦典籍中,有些情况更加复杂,即人与神灵纠缠不分,恍惚难辨。这往往源于古史神话及其层累本身难以厘清,历史上又长期存在整合信仰体系和理性化解读古史两种相反的思潮,故而古人会在先民的神话视角中变成神,神也可能因为后人的求实解读而牵合为人。见于《吕氏春秋·察传》和《韩非子·外储说》的“夔一足”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3)、(故事)一曰:晏婴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

(4)、(大多数人是考虑利益得失的,这就是人性。)

(5)、(点评)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6)、(故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7)、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8)、(39)《世本》,中华书局,2008年,页

(9)、提起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在我们呀呀学语时母亲就温柔地讲述这些生动而富含哲理的故事,于是幼小的我门朦胧中接受了韩非的思想,这些寓言故事是他跨越千百年送给我们人生的第一件礼物。

(10)、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11)、(故事)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12)、燕国丞相,把他穿凿附会的理解,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丞相的意见,广纳贤才,一段时间燕国曾治理得很好。

(13)、(故事)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14)、(故事)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15)、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16)、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17)、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非如是,不能使人以半寸砥石弹之。

(18)、(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搞好内政比搞好外交重要。)

(19)、(同第33则出处《韩非子》卷八安危第二十五“忠言逆耳利于行”,做起来非常难,从领导人这一方面看,要领导人克服爱听好话的人性,听取不合心意的忠言,很难;从劝说者这一方面来看,人们也并无意愿对领导人进逆耳的忠言。从对统治有利的角度出发,应该是领导端不仅要肯听忠言,还要设计好制度使人们愿意进忠言,要使人们知道说逆耳的真话不会得罪领导,但这又容易使领导被下属轻视。所以要真地实现,只有领导者感受到统治危机,感受到痛苦,有了改革意愿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这苦口良药,没有切肤之痛是不会有人去吃的,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0)、(故事)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於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4、韩非子的寓言小故事

(1)、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4 

(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9 

(3)、(故事)田伯鼎好士而存其君,白公好士而乱荆。

(4)、(故事)夫驯乌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

(5)、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没人敢来,所以,你的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6)、我从来不认为在这短短的几分钟能过讲清韩非波澜壮阔的一生,但仍然十分感谢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来和大家聊聊他,我喜欢他,也希望你门能够喜欢他。

(7)、《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8)、方术之外,吉语、俗语、风俗、道德观念、社会现象都会影响取名的偏好。这样导致古人重名现象屡见篇籍。梁元帝撰有《古今同姓名录》一卷,今存《永乐大典》辑本两卷。这类著述还有明余寅所撰《同姓名录》十二卷及周应宾《录补》一卷这些研究虽然孤立零散,但至少可备训诂之用。《庄子》中有数百人名,下表2收录了一些笔者个人目前所见到的重名,希望能够将来加以补充:

(9)、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4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7 

(11)、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小儿子紧跟不舍,哭哭啼啼地要跟着一起出门。曾妻逗哄孩子说:“你快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12)、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社,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13)、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4)、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15)、(13)孔子弟子颜刻、颜何均与颜阖音近。但《列御寇》中颜阖批判孔子,故而排除颜阖即某位孔门弟子的可能。

(16)、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17)、(1)普遍被认为晚出或作伪的篇章,或带有晚近语汇,如《刻意》所言导引养生;或格调不高,如《盗跖》诋訾孔子。但今天我们知道,导引养生见于马王堆帛书,《盗跖》见于张家山汉简,均在汉初。阜阳双古堆汉墓竹简中亦包括《庄子》中长期以来被怀疑的篇目《让王》,其时代亦在汉初。

(18)、(31)参见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探——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页114至1刘书将老子与彝族虎崇拜联系在一起,认为不仅“李耳”为虎,“老聃”亦是彝语虎之转音。

(19)、(故事)故《周书》曰:“毋为虎传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传翼也。

(20)、(孔子的治国理论比较幼稚,人性自利,德声也可以是买来的。)

5、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几个

(1)、▶ 给人忠告的困难,不在于忠告者本身,难在于必须了解忠告对象的心理,邻家老头与富家关系不够深厚,交浅言深,不能取信于人,反而遭人猜疑。反过来说,我们思考判断问题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要从事实出发想问题,不能简单以关系好或者坏作为自己想问题的出发点。

(2)、(37)《路史》卷五《后纪》,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故事)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4)、(故事)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5)、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6)、(故事)虞庆为屋,谓匠人曰:“屋太尊。”匠人对曰:“此新屋也,涂濡而椽生。”虞庆曰:“不然。夫濡涂重而生椽挠,以挠椽任重涂,此宜卑。更日久,则涂干而椽燥。涂干则轻,椽燥则直,以直椽任轻涂,此益尊。”匠人诎,为之,而屋坏。

(7)、(故事)郑人有一子,将宦,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

(8)、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閽、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塗。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

(9)、(叔孙不仔细调查就杀儿子,不对;感情冲动时应该不要去行动,很可能会做错,冲动是魔鬼;过于信任一人,很可能受蒙蔽。)

(10)、(故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11)、(点评)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2)、(故事)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为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13)、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14)、(5)潘雨廷《庄子人名释义》,《易与佛教•易与老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页274至30

(15)、(死守教条,不管实际功用,只会做出愚蠢的事。)

(16)、郑袖不妒>这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韩非子借以说明‘人主失诛,大臣成私’的道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8夫妻祈祷

(17)、(故事)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则错贯之,马因旁出。造父过而为之泣涕,曰:“古之治人亦然矣。夫赏所以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18)、(人都是会调节对别人的期待的,当一个人一直表现得很好,别人对他的期待就会越来越高,一旦哪次他表现不好,就会被人痛下恶评,所以人不能一直表现得过于完美,平时不妨犯点小错,随便一点,降低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更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对自己更有利。)

(19)、(曲高总是和寡的,大多数人是平庸水平,满足平庸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最多的利益。)

(20)、(故事)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树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以欲弃之。”

(1)、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2)、(18)李零《中国方术考》上篇术数考,中华书局,2006年,页173至1

(3)、(警察审讯技术,要把当事人、利害相关人都隔离起来,不要让他们通口供,同时把得到的说辞反过来说给另一方听,这样能得出实情。)

(4)、(没有利,父子也会反目,有利,就算只是雇佣关系也能相敬爱。大多数人是自利的,这是现实,儒家认不清这个现实,或者说故意讲了个虚假的人性本善的故事,让人人做圣人,实际只能是人人变成虚伪,人但做不到而且禁锢人性。承认人性自利,利用人性自利来进行政治管理,更有效。)

(5)、   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6)、《庄子》多用寓言的写法,使历代学者普遍怀疑其中人物的真实性,因此传统上对《庄子》中的人名研究并不充分。只有《汉书·古今人表》出于人物品鉴和道德评判的视角,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史料的真实性方才使用了一些《庄子》中的古史和思想史材料。《汉书》及《人表》的注家,则随之补充材料、校读异文,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见王利器、王贞珉《汉书古今人表疏证》。在此之外对《庄子》人名的研究则分散保存在注疏中,主要见于《经典释文》和成玄英疏。大多数注《庄》者更加关注义理,《释文》和成疏却在名物考证上有所用心,多存古注。只是后者受道士身份所限,容易过度阐释。

(7)、(点评)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8)、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9)、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10)、(点评)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夫慕仁义而弱乱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

(11)、(点评)故曰: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12)、(三人成虎的成语出处,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只听信人言而不知用事实去检验一下。)

(13)、(点评)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14)、(故事)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15)、《庄子》多用人物寓言的写法,以及《古今人表》对《庄子》的引用、《释文》和成疏对人物训诂的重视,一脉相承,都与人在古籍中的纲领地位分不开。纵观先秦的文体,记言记事的历史文献,如《尚书》、《春秋》,人是条贯整体的重要线索;而谱牒类文献及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人又直接构成体裁的脉络。《庄子》以人物寓言设教,称之为“重言”,便是对传统的借重和延续。虽然庄子被讥讽为“蔽于天而不知人”但我们阅读和理解《庄子》、体会其思想背景,以及为广泛的历史文化研究储备知识,仍然不能抛弃人这条最为基础的线索。这也正是人名研究的意义和功用所在。

(16)、成语自相矛盾就是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的武器,一个用来攻击,一个用来抵御。楚国有个商人,不仅卖矛还卖盾。当时他对着路人说:我的盾啊刀枪不入,最尖锐的盾都刺不穿它,然后又说他的矛尖锐得可以刺穿所有东西,结果就被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商人立马没声音了。

(17)、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4句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中有哪些故事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