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6句论语简介200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2 08:10:18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简介 1、论语简介与孔子简介 (1)、(4)  圈出三类字:通假字,如“说”“有”。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论语简介

1、论语简介与孔子简介

(1)、(4)  圈出三类字:通假字,如“说”“有”。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要求学生解读)

(2)、《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4)、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5)、《易传》,算是孔子亲笔写的内容,但《易传》也不完全是孔子的思想。因为在孔子之前,据说文王所作的卦辞,周公所作的爻辞,到了孔子的时候,这算是系统地给《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十翼”中很多具体的阐述,也不全是孔子写的。

(6)、三句话,三层意思,一层杨柳一层风,是一气相联的。

(7)、乌鲁木齐市文化路壹百家教育2楼4号教室。壹百家教育位于中山路到民主路之间的文化路,陇源大厦对面,紧邻东来顺餐饮。

(8)、   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呢?因为他的思想有几个特色:

(9)、zēnɡzǐyuēshìbùkěyǐbùhónɡyìrènzhònɡérdàoyuǎnrényǐwéijǐrènbùyìzhònɡhūsǐérhòuyǐbùyìyuǎnhū

(10)、不学《大学》,不知道整个中华文化的整体结构框架,搞不清楚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果搞不清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你会抓瞎的。尤其是 “内圣”的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打基础的,不学不清楚。

(11)、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12)、第三句话,端赖自己的涵养工夫,要到实年和老年时期,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之后,才有这种平静的心绪和意境;正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文深时意气平”。

(13)、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14)、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5)、其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

(17)、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北师大孟琢老师论语精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4411g7oN?p=7

(19)、    孔子祖先是宋国人,本来是宋国的王室,后来逃到鲁国去。他父亲年纪很大才与她母亲结婚。孔子三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把他带回娘家亲自抚养长大,家里贫困卑微,没有什么地位,所以,孔子是一个从平凡走出伟大结局的人。

(20)、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2、论语简介200字

(1)、以上五句古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均出自《论语》。

(2)、从这一点看,《论语择善》无疑也是一本好书。因为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经典有趣的材料,比如在“君子无所争”这一章后,作者提到了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记载的手搏争状元的故事:

(3)、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4)、这里只推荐新手读法。因为入门者和研究者都有非常好的导读资料。

(5)、如果说择善、折衷、新解,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功底和思辨能力,那么,发挥则体现了作者清通洒脱的文学素养。不少章节的发挥,几乎都可以当作一篇小品文来读,如:25章:

(6)、几句关于做人的语句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8)、《尚书》也不是孔子所作的。它是将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政府所颁发的文件或是很正式的文告,纂集到一起形成的。孔子在编排过程中有可能稍微加点校刊。

(9)、《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0)、《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恳切。近,当前。其,这。而,表并列,可以译为“并且”。

(12)、孔子学习的主皆是为了做人(修身),也为了做事,做学问。

(13)、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大约四百九十二章,一万五千余字,是了解孔子思想的直接依据。由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集成,书中辑录孔子和部分弟子的精彩言行。于汉代为主要蒙学课本之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逐渐上升为经,宋以来与《孟子》《大学》《中庸》(《礼记》中的两篇)构成《四书》。此后,《四书》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又与“五经”并列而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即一个古老文明的精神内核。 

(14)、所以回过头来,还得读经典。因为孔老夫子是至圣先师,集大成了。“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15)、孔老夫子去世后,弟子和再传弟子们陆陆续续把过去零散记载下来的言论、问答或者是内容,纂集到一起,形成了《论语》这本书。那时的书,是用竹简或者是木简苇编而成。流传下来后,就作为大家学习孔老夫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教材,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教材、核心教材。

(16)、作者是姬昌。三易之一。儒家尊为六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对其性质,认识不主要有以下观点,(1)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史书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

(17)、我个人认为叫《论语》,看名思义不外乎是孔夫子的思想见地,就论字之意,当言孔夫的言语循其理,得其宜,才能谓之为论。这一点从《文心雕龙》论说中可见一斑,论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18)、(1)  在我们学习了上述的内容之后,大家总结一下孔子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0)、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3、论语简介400字

(1)、  话说孔子真是厉害,课堂上和学生说的话,谈论的话题就被学生整理成书了,还流传千古。现在很多大学教师要想出本书,自己写,自己联系出版社,自己......

(2)、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礼与仁。这一对范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们是伦理学范畴,但更是社会学范畴,因为它们首先指向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宗法等级制;一种社会结构:家族组织与政权组织合一的结构。

(3)、其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1)

(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5)、“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6)、(4)  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7)、本章中,子贡引用《诗经》中的语句,用意何在?孔子又为何如此赞赏?牵涉到比较复杂曲折的背景和内涵,读了朱熹的注解,令人豁然开朗,而其语言之简洁,概括之精炼,在本章其他注家的解释当中,无疑是佼佼独出的。

(8)、背诵。背诵是学习古典(GreatBooks)的必要手段之一。清代大学者戴震和近代大学者陈寅恪,十三经(其主要部分为“四书五经”)可背诵。此种基础工夫在民国前并不罕见。故本课最高要求为背诵全文,最低要求熟读全文,并能背诵主要章节。

(9)、语也就是,孔子与弟子们辩论问题时的记录。可见,这是一个课堂实录。

(10)、(3)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11)、如果你知道《问答实录》是怎么产生的,你也就知道《论语》是怎么来的了。

(12)、孔子的话含义曲折而丰富。一方面是自傲,出身贫寒,历经磨练,终于使得自己多才多艺,并获得别人的赞赏,这对于孔子来说,多少有些值得欣慰。一方面是自谦,人家夸他多能,他说不是自己厉害,而实在是情势所逼,迫不得已的。那意思大概是说:换了你处在我这样一个成长环境之中,同样也会如此多能。当然,从“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中,我们又多少可以读出一丝遗憾的语气,那就是:未能像君子那样,出身高贵,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大事。我曾经有一个有趣而又贴切的比喻:比如有人夸我的妻子能干,她可能会回答:“哎呀,嫁给吴伯雄这个穷书呆子,不能干也不行呀!人家有钱人家的媳妇,需要这么能干吗?当然不需要的。”首先,自己的能干得到了别人的赞许,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事。其次,表明自己能干是迫不得已,因为嫁了个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当然,还有些许遗憾,那就是:没能嫁个有钱的老公。

(13)、   对杨伯峻先生的新解,作了一番辨析,告诉读者,“忍”字还是应该解释为“容忍”就好。

(14)、《礼》,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一字未动,原样转抄,传达给弟子们学习。

(15)、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6)、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17)、这里,作者深入当时对话双方的语境,结合人情世故、孔子为人等方面,逐步分析,丝丝入扣而又合情合理。

(18)、《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

(19)、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20)、不少注家将“与”字讲成连词,于是整章便成了:孔子罕言利、命、仁。但是一部《论语》当中,谈到命的诚然不多,谈仁却随处可见,不得谓为罕言。杨伯峻先生认为:“《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这种解释未免牵强,因为《论语》中谈到仁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何况若从《论语》的行文习惯来看,凡是几个名词并列的,其间一般不加任何连词,如:子不语:怪力乱神(21);子之所慎:齐,战,疾(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5)。至于清儒黄式三《论语后案》认为“罕”通“轩”,意思是孔子很明显地谈到利、命、仁,则更是迂曲难通了。

4、孔子的论语简介

(1)、有时候,他还不惜将调侃的对象,选择在自己身上。比如6章:

(2)、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3)、(3)  “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论语》记录了孔夫子一生言论思想,文字简约含蓄,言简意赅,颇具形象又蕴含誓理,涉及各个层面,倍受摧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学习的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有人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借以糊口;有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层次。

(6)、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7)、伦,辈也。伦理秩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不能错乱。

(8)、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ɡ hūyǔpénɡ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9)、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

(10)、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11)、《论语》中“论”字最开始是读论(讨论的论),经过后人不断地对《论语》这本书的解读,“论”的读音也从第四声(讨论的论)变成了第二声(人伦的伦)。

(12)、(2)  “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这些人会从远方而来?从甲骨文来,“朋”的原意是指货币的单位,两串钱为一朋,缺一不可,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亲密无间)“友”为两只手,也可以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诚信)因此,“朋”说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与孔子之间是互相信任并且亲密无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信任孔子呢?“朋”的另一种解释是“凤凰”,凤凰一出现,百鸟就会追随它飞翔,为什么?(物以类聚)。孔子就是“凤凰”,这些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随他。大家说,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学生们)

(13)、王嗣宗,汾州人。太祖时举进士,与赵昌言争状元于殿前。太祖乃命二人手搏,曰:胜者与之。昌言发秃,嗣宗殴其幞头坠地,趣前谢曰:臣胜之。上大笑,即以嗣宗为状元,昌言次之。

(14)、《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15)、简介《论语》(整体把握语言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16)、陕西师范大学的十三经导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7411J7qe?p=34

(17)、本书采用何晏《论语集解》曰:“言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友为助。”等等,都能够做到择善而从。我们固然欣赏那些天赋异秉,能够独创一家之说的学者,但有时候如果能够将各种精彩的言论汇集在一起,对于读者来说,却也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贡献。

(18)、其他如对“浸润之谮”的解释,采用了刘宝楠《论语正义》曰:“此言谮者徐徐用言来说己,如水渐渍,久之生润湿,令人常不觉也。”(P251)以及10章: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夺取。

(20)、初步理解孔子及其弟子(所谓儒家)的言行和思想。如周游列国、删述六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科十哲等。

5、论语简介作者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见解。可以,可以凭借。为,成为。而,表示先后关系,可不译,也可译为“就”。

(2)、    他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掌握各种专长,重要的是他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律。从夏到周,究竟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够兴盛,又如何才会衰亡呢?孔子了解了这些道路后,就产生了伟大的抱负,也就是他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他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让整个社会走上正路。当时的乱世称作“礼崩乐坏”,也就是人间的规范瓦解。孔子希望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基础,那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育,启发他内在的真诚。任何一种行为一定要由内而发,才有道德价值,否则只是在应付别人而已,不管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己。而人生最可贵的就是要改造自己、改善自己,把自己个人的成就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社会责任,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社会而成就自己。人的价值在乎内不在乎外,但你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一定会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3)、《论语》从文学角度上看价值不高,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4)、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5)、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啊。”

(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7)、这样随时、随处、随事都在学习当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因此日有进功,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快。

(8)、(1)  “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9)、又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一句,表面上看,颇有鼓吹愚孝之嫌,许多注家为了替孔子开脱,辗转曲折,颇费了一番苦心,但多是迂曲难通。作者则说:

(10)、(6)  孔子因得贤材而教而感到快乐,那么文中又是如何表现孔子对学生们的具体评价,并且如何表现孔子在追求道德过程中的快乐的?

(11)、(7)  在这几句中,“乐”字反复出现。我们看甲骨文与篆文中的“乐”,均是表现了乐器。音乐需要声音纯正,需要音符和谐,这样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乐趣。那这一特点如何体现在这几句话中呢?(颜回“不改其乐”,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均是因为他们的立身纯正,因此他们的生活尽管穷困,但却是和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为自己的乐趣,他坚信这种道德必然实现,因此即使生活穷困也不会后悔。)

(12)、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庸》讲的是人和人之间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感染。有一种无形的很神奇的力量,当你的至诚之心显现之时,你的能量场好像一下子就释放出来,“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你的能量场释放出来之后,它可以不通过语言、动作等有形有相的表象,而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影响,让对方心里头升发起正能量,让对方受到感动,或者令自己的本性释放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地把大家也带到正路上来。它有这么一种非接触性的互相的带动和影响,这个很厉害。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参天地、赞化育。

(13)、他念念不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同时争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学问上对过去的文献著作者做一些整理和删述工作。

(14)、《论语》它是一段一段的,段和段之间一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它很鲜活。可见《论语》不是专门为了写书而写的。

(15)、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

(16)、书名《论语择善》,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只是一个《论语》的选本。其实不是,诚如该书封底所言:“本书名《论语择善》,意在择众家之善者而从之。”的确,古往今来,为《论语》作注的,不乏名家,但也并非皆尽善尽美,而是各有得失。因此,博观约取、择善而从,就是本书的一个主要任务,也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重大特色。不妨略举数例。

(17)、《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18)、孔老夫子只是挞伐这些不合乎道的错误言论行径,点到为止。但是你光看那个史书,最后看得人心里挺堵的,因为没啥好事。话说这个春秋无义战,打了那么多仗,几乎没有一个是什么正义的战争,除了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叫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振奋人心。孔老夫子赞叹,要是没有管仲,我们这帮人早都穿上胡人的衣服,留着胡人的发型了。

(19)、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0)、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

(2)、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高级培训师乌市人民广播电台FM7“自在国学”直播栏目主讲嘉宾

(4)、(2)  结合具体故事,深入浅出,理解各章含义。

(5)、(5)  “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体是一只眼睛,而一个箭头直射眼睛,说明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看清别人的弱点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内容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强调了对别人、对朋友要讲诚信,学习的知识要反复复习)“传”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两个人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被密封了起来,说明非常重要。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温故而知新”一章中,“故”指旧的知识,“新”指新的理解与体会,为什么温习旧知就会得到新体会呢?我们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树木的旁枝,以便它长出新枝来。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对旧知识,要如同给大树修枝一样来整理它,就会发现了规律,新知识也会如树木般长出新枝来。“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牵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为驯服的家畜。同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老师,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思”字从篆文来看,是由头与心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来,头与心均能诞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头脑至心,贯穿不绝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从篆文来看,人陷在罗网之中,没有一个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学习不思考学习的意义,只能让自己被大量的知识缠绕起来,无法挣脱。“殆”的篆文指一个人站在了高台之上,四周无依无靠,那你说会有什么感觉?(恐惧)因此文中解释为有害的。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就会有许多害处。“善”的篆文由“羊”与“言”组成,原意是指吉祥,这里就是指人的优点好处。子夏的话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补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应广博,学习的态度应诚实,还要多提问,多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活动:根据自身经历,说小故事解读这些内容)

(6)、zǐyuēsuìhánránhòuzhīsōnɡbǎizhīhòudiāoyě

(7)、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8)、教材文本以繁体字呈现,培养学生“识繁用简”的能力,并进一步领悟其汉字字理学习法的奥妙。

(9)、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10)、《论语》这么重要,为什么老师先讲了《大学》、《中庸》,现在才开始讲《论语》?

(11)、熟练掌握常见文言词汇的用法。如曰、说、亦、之、乎、者、也、焉、矣、其、与、已等。

(12)、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13)、《论语》记载了孔子一生的言行。汉以后,有人把孔子称为“素王”“至圣先师”,所以《论语》被视为最圣人的语录,享有了及其崇高的待遇。唐宋之后,“经”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十三经”的时代,就干脆把《论语》加到“经”的行列。(经,古代圣人所作,为万世垂法称为经。)再到南宋朱熹,他讲礼记(小戴礼记)里的两篇《大学》《中庸》拿出来,再加上《论语》《孟子》合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四书”,并集合了前人的注(注释)疏(随着年代变迁,语言也在演化,使得原来的语言已经没法让当时的人们看懂了,于是对注释进行解读,写下的解释语言叫做疏)与自己的解释成为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表面上有四部“书”,其实《大学》《中庸》的分量比起《论语》《孟子》显然不足,《孟子》的字数虽多过《论语》,但孟子在儒家地位中显然地位不如孔子,所以在“四书”中,当以《论语》为核心,而如果没有《论语》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孟子》。

(14)、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语句都有“子曰”,有些篇章也会出现“曾子曰”,“有子曰”。如果是孔子的弟子们称呼孔子为子(古代男子尊称)或者夫子,翻译成先生。子曰,也就是先生说,曾子曰也就是曾先生说,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论语是曾子的弟子进行编撰的,那是什么时候呢?据说,曾子比孔子小46岁,而论语里面有记载曾子那个时候快要老死了。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减弱。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批林批孔”,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果。

(17)、其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18)、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1)

(19)、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20)、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1)、重点。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这些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意义。

(2)、本书的主要风格,是严谨的,庄肃的,是正说,而非戏说。但并非时时刻刻都板着一副面孔,而是在严肃之余,时不时地会幽他一默,就像一个成熟严肃的学者,偶尔掩盖不住调皮的童心。比如31章:

(3)、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4)、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孔子生前曾经删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剩下了《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些是孔子写的,有些只是孔子稍加整理、删减而已。

(6)、做事,要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敬业乐群,不谋私利。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3句写给老师一封感谢信怎么写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