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5句胡适北大演讲稿题目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6 16:19:08 admin 阅读:59
胡适北大
1、胡适北大就职演讲稿
(1)、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胡适的建议倒也不错。但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2)、“七七事变”的第二天,胡适南下参加庐山会议,随后肩负使命赴欧美开展外交工作。他更愿意在孤灯下研究他的《水经注》,但为国难计,他再次离开了北大。
(3)、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d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
(4)、1924年5月10日,胡适与泰戈尔(左三)、钢和泰(左四)、Elmhirst(左一)、Garreau(左五)等人合影于钢和泰在京寓所。原件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档案馆。
(5)、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两个典故都出自通俗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6)、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7)、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8)、蒋介石1947年曾请胡适到南京当国民政府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胡适不答应。1948年曾请胡适当总统候选人,胡适坚决推辞。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部解放,国民d政府不仅在军事上大失败,在经济上也面临大崩溃,在严重危机时,听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意见,派陶希圣在11月1日飞到北平请胡适代替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收拾残局,这当然受到胡适的拒绝。
(9)、鉴于胡适的声望,1932年4月,国民政府曾有意让蒋梦麟出任教育部长,由胡适任北大校长,但被坚辞拒绝。1933年3月,汪精卫来信要求胡适出任教育部长,亦被回绝。
(10)、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11)、胡适一直自认是“北大人”,他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又是北大的知名教授。1917年7月,胡适学成归国。他接受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教授之聘,胡适不负蔡先生期望,在参与学校的各种机构和事务中,或出谋划策,或积极引导,或独当一面。胡适积极帮助学校延揽人才,以增强北大师资。在推动北大的国学研究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方面,胡适发挥了示范作用。1925年11月,他写信给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要求辞职。
(12)、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3)、1946年7月胡适在美国学习后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但是以他当时的地位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人,不应该如此顺利的进入了北大,他能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蔡元培。
(14)、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15)、蔡元培、陈仲甫、胡适三只兔子,的确对北京大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6)、陈佳洱(1934—),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
(17)、有意思的是,陈仲甫虽然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却从来没有讲过一堂课。那么,为什么说陈仲甫让北京大学很有名呢?
(18)、胡适曾经写过一篇《杜威先生在中国》的短文,刊登在《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上。他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我们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
(19)、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形势严峻。9月26日,胡适与钱端升等人到达美国旧金山,试图通过民间外交的方式得到国际声援。此后直到1938年7月,整整十个月间,胡适马不停蹄地奔走于美国、加拿大等各地发表演讲,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1938年10月3日,胡适入住“双橡园”官舍,正式成为中国驻美大使。10月28日下午,他觐见罗斯福总统,正式递交国书。胡适担任驻美大使一职直到1942年,除正式外交工作之外,他还在美国各地发表演讲,力图使美方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抗战对于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20)、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2、胡适北大演讲稿题目
(1)、“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惨痛的创伤,北方的局势日益紧张,北大的处境也愈加艰难,为了应对困境,胡适邀集一些朋友创办了时评刊物——《独立评论》,讨论在日寇入侵面前,应采取何种对策。《独立评论》实际上起着整合北方知识界为御敌做思想准备的作用。
(2)、也正是由于他的那些偏激的行为,才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3)、说起毕业典礼演讲,就不能不提到胡适。胡适的演讲水平享誉中西,不仅颇富技巧,且内容充实。胡适自己也提到:“我很感觉到不安。在大陆上的时候,我也常常替找我演讲的机构、团体增加许多麻烦;(听众)不是打碎玻璃窗,便是挤破桌椅。”可见演讲反响之好。下文为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4)、到了台湾以后,他还资助过困境中的李敖,当时李敖还是青年。
(5)、1917年胡适通过了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并回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胡适在北大任教的几年间一直通过报刊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言论,他本人极力赞成改良主义。胡适先生与北京大学的渊源颇深,他在1922年担任大学的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由此可见北大人对于胡适学识的肯定及能力的放心。1946年7月,胡适出任北大校长一职。只是这个校长职位胡适并没有做很久。胡适做校长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时局动荡不安。1948年11月,胡适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北平城。
(6)、他在北大教书,教的是骈体文,姚永朴教的是散文,二人经常互骂,各不相让。后来,白话文兴起,有人大力提倡,他们二位共同合作大骂白话文。
(7)、1935年,黄侃50大寿,老师章太炎赠他一副寿联:
(8)、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9)、《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
(10)、我相信,对于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知道这件事情难免会愤愤不平,根本不知道他们二位作为知识分子要这样选择,要知道,一个是被老百姓喜欢的新中国,一个是被老百姓所唾弃的旧中国,对他们的行为一旦表示不理解,就会觉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让人憎恨,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瞬间,所以也顾不得思考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就做不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要知道当时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煎熬,一直在徘徊。
(11)、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12)、大清国缠足,欧洲不也有束腰吗?英女皇和曾经的沙皇、法皇,就比清朝皇帝高尚?
(13)、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14)、可是国民政府的兴趣显然并不在此,当花了大把钞票换回的美国新式武器涌向中国西北部的时候,胡适要求的50万美元研究经费却毫无着落。失望之余,胡适又转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争得10万美元的“复兴”经费。胡适把这笔钱全给了物理系,作为建立现代物理学之用。由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这一计划最后付诸流水。胡适后来回忆此事,不无伤感,“不幸这个好梦没有实现,我就离开北大了……”
(15)、黄侃给学生上课,说文言文要比白话文简练,比如胡适先生的太太死了,家里给胡适打电报,要用白话文,必须说,"你的太太死了,请赶快回家来”,字数太多,要用文言文,只用四个字:妻丧速归。白话文比文言文字数多,电报费要贵两倍。满座哄堂大笑。
(16)、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d,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17)、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12月17日,一名男婴在上海大东门外的一商户家庭诞生。他的商人父亲在短暂的喜悦后又投入到货什中去,他当时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对未来的中国会有多大影响。这个男婴就是胡适。
(18)、1958年12月17日,胡适在台北北大校友举行的北大六十周年校庆会上发表演说,回顾了蔡元培、蒋梦麟对北大的贡献,西南联大时期取得的成就。胡适指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最重要的贡献是树立了六项北大精神:高尚纯洁的精神,兼容并包的精神,合作互助的精神,发扬蹈厉的精神,独立自由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
(19)、但是,辜鸿铭有着一颗闪亮的中国心,因为他自幼受在南洋谋生的父亲教导“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20)、经胡适提议,1917年11月16日创刊的《北京大学日刊》
3、胡适在北大的讲话
(1)、这是因为胡适在早年间对李敖有恩情。当年李敖贫困潦倒,无名无钱,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心灰意冷的李敖给胡适写了一封书信。胡适读完对他很是赞赏并且随回信附赠1000元以作资助。这封来自胡适的信件和金钱帮助给了李敖莫大的安慰。
(2)、胡适题赠傅斯年照片,大致摄于1930年代
(3)、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4)、1915年9月,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投入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门下。
(5)、这就与美国的“民主输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当时是崇尚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美国除了反对其他任何国家单独霸占中国以外,凡是发生在中国的民族自醒、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运动,都是美国所反对的。
(6)、在繁杂的应酬和动荡的局势下,胡适对北大校长一职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1948年11月,解放军包围北平,南京政府有意将北大南迁。11月22日,胡适在蔡孑民纪念堂主持校务会议,最终决定不迁校。12月,北大准备50周年校庆时,胡适写成《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叙述北大自戊戌诞生以来的历史。12月14日,南京派飞机将胡适与陈寅恪接走,临行前他留下便笺给汤用彤、郑天挺:“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这句话竟成了他与北大的诀别之言。
(7)、五四运动之后,北大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就委派胡适之替他主持,黄侃就讥讽胡适之是围绕着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8)、“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9)、抗战胜利后,胡适于1945年9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在回国前,由傅斯年代理。
(10)、开学不久,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许德珩教授在课堂上大声疾呼:“我是蔡元培的学生,坚决保卫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我是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我继续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反对蒋介石国民d的独裁、内战。”著名教授、北大法学院长周炳琳和政治系主任钱端升等多次发言,鼓励学生高举五四民主、科学大旗,坚持北大的光荣传统,捍卫自由民主。在广大师生的要求之下,胡适不得不重申,在他任内,允许校内的讲课、选课自由,师生在校内有言论、结社、出版的自由,学校不予干涉。
(11)、他们在民族大义与个人私利的选择上,犹豫不决,而最终做出的选择却是个人的利益,凡是在美国式民主影响下的那些所谓学者、教授等,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2)、1906年夏,胡适考入由留日学生创办的中国公学,开始尝试写白话文章和小说。离开中国公学后,一次酒后大醉而被捕入狱的胡适猛然警醒,开始专心准备庚款留美考试。1910年8月,在400多个考生中,胡适考取第55名,16日,他与同期留美生搭乘“上海宫殿”号赴美留学。
(13)、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将留存大陆的102箱藏书信件全部捐赠北大。在台北去世后,胡适的灵柩上覆盖着北京大学校旗。
(14)、李敖将胡适对自己的帮助记了许久,以致于2005年9月份他去往北京大学进行演讲还提议愿意自己出资35万元为胡适立一座雕塑。但是北大校方对于李敖的这一建议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予以应对。
(15)、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
(16)、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长之后,积极筹办北京大学的复员。1945年9月,他委任北大教授陈雪屏、郑天挺先行由昆明回北平,接收北大校产,维护修理北大校舍,为北大复校做好准备。
(17)、傅斯年听了胡适一节课后,对学生们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不错的,你们不能闹。”傅斯年一锤定音,胡适这才避免了被学生赶下讲台的尴尬。
(18)、1946年7月胡适从美国回到北平,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与李宗仁等迎接
(19)、但其实不管是站在国民d这边的还是站在共产d这边的,他们都有着内心明确的选择,根本不会觉得为难,真正让他们内心备受煎熬的,是那些知识分子,就像胡适,梅贻琦这些,他们是自由追求着,他们内心都有着其他的原因,那么胡适为何还要那样选择呢?要知道因为胡适在中国文学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当中中国共产d找了他好几次,都希望他能在大陆,可都被胡适给拒绝了。
(20)、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4、胡适北大演讲功不唐捐原文
(1)、北大学生自治会开会进行研究,认为这是因为胡适知名度高,国民d北平当局不敢贸然行事。自治会当即决定,立即组织同学向胡适请愿,请他出面交涉,阻挡军警进校捕人,保卫北大尊严。8月21日下午,组织了200个同学请愿队,当时我也参加了。我们从沙滩出发打着小旗,高呼口号“反对军警进北大捕人”,“拥护胡校长保护北大尊严”,进了胡适住宅的院子里。当时胡适很惊惶,脸都变色了,不知同学对他要干什么,他连忙走出房子,请自治会代表进屋谈话。他听到自治会的代表向他提出要求后,情绪才慢慢安定下来。他说:“我可以接受你们的要求,但有一个条件,凡上了名单的同学都要离开北大。”自治会代表对他说:“这是你应尽的职责,我们同学希望你这样做。”
(2)、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3)、黄侃不仅是骂胡适,他骂的人多了,骂钱玄同,骂胡小石,骂吴梅,骂陈独秀,但是,正像他对学生说的,骂他们是看得起他们。他看不上眼的,也懒得骂。
(4)、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5)、为什么美国的信徒如胡适、蒋梦麟之流热衷于将学运扼杀于启蒙状态呢?
(6)、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
(7)、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8)、任北大校长后,胡适还为争取经费殚精竭虑,除了教育部的经费,还积极争取中基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
(9)、10月10日,胡适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他在分六个阶段回顾了北大的历史后,对新北大提出希望:“希望教授、同学都能在学术思想、文化上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大的贡献,把北大做成一个像样的大学;更希望同学都能‘独立研究’,不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他人的信仰为信仰。”
(10)、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11)、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即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12)、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13)、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葬在台北中央研究院附近的南港旧庄墓园。按照胡适遗嘱,遗体盖了北大校旗。墓碑上刻了北大校友毛子水写的一段话:“这是胡适先生的墓。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14)、胡适历数了北大经历的艰难困苦,特别回忆了蒋梦麟校长期间北大“国难六年中继续苦干”的往事。胡适最后说:“现在我们又在很危险很艰苦的环境里给北大做五十岁生日,我用很沉重的心情叙述他多灾多难的历史,祝他能安全的渡过眼前的危难,正如同他渡过五十年中许多次危难一样!”
(15)、1922年,胡适致力于北大研究院国学门和北大学术刊物、学术著作的谋划工作。2月28日,胡适被推举为国学门《奖学金章程》起草人及国学门杂志主任编辑。不久,胡适出任《国学季刊》主编,决定采用横排,做英文提要,当时在国内属于首创。1923年1月,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提出“整理国故”的三个要点。
(16)、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17)、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18)、正如吴宓所说,辜鸿铭为了阐明国粹,行之终身,无所不倦。
(19)、胡适很快回电朱家骅、蒋梦麟、傅斯年表示接受任命,并向在美的饶毓泰、杨联升写信,请他们推荐著名学者到北大教学。饶与杨向胡适提供的名单有著名学者张文裕、彭恒武、马仕俊、张宗燧、汪敬熙、钱学森、马大猷、郭永怀、黄昆等,皆为杰出的中国科学家,特别提出要请钱学森任北大工学院院长,马大猷任电机系主任。胡适非常高兴,很快给钱学森写信聘任他为北大工学院院长。钱回信说:因为与加州理工学院的聘约未满,短期内不能回国就任。胡回信约定,请钱学森过几年回国就任。因为钱学森不能回国,胡适改请马大猷任北大工学院院长。
(20)、《杜威在华教育讲演》一书收入了杜威自1919年5月到1921年8月两年间在中国的61篇教育讲演。全书分教育哲学、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平民教育等10个部分,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之上的现代教育理论,充满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它的价值是超越国界的。
5、胡适做北大校长的时间
(1)、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2)、胡适二进北大时,正值胡适的好友蒋梦麟任代理校长,并于年底任校长,故胡适一回校,便被任命为文学院院长兼教育系主任。他们所面对的是已被军阀政府蹂躏得满目疮痍、生机尽失的北大。于是胡适先生又辅佐蒋梦麟校长,开始了重振北大的艰难跋涉。蒋梦麟曾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正在多事之秋,我的参谋就是适之和孟真两位,事无大小,都就商于两位,他们两位代北大请了许多国内著名教授。北大在北伐成功以后之复兴,他们两位的功劳实在太大了。”
(3)、1946年7月胡适在美国学习后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但是以他当时的地位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人,不应该如此顺利的进入了北大,他能有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这个人就是蔡元培。
(4)、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5)、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6)、七年之后,中国文化界精英们力推的戊戌变法被慈禧太后扼杀。不过,变法留下的一蓬薪火京师大学堂却得以保留,学堂课授分地学、道学、政学、文学、工学、商学等十科,以达“总古今,包中外,该体用,贯粗精”之目的。
(7)、在我们还在学写字的时候,8岁的胡适开始读《水浒传》,进了私塾。
(8)、反倒是,他以夸张近似疯狂的言行,才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文化,让他成为了西方人敬仰的中国大师。
(9)、1915年9月20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11月,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同年,《非留学篇》刊登于《甲寅杂志》。
(10)、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11)、"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崇洋媚外、长跪不起的"名言"很多人都听过吧,它出自胡适之口!除此之外,胡适曾经将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屈辱经历归结于中国人的"贫穷"、"愚昧"等"自身原因"!如此受害者有罪论,任是谁听了都会大呼:"歪理!"
(12)、对于胡适领导开展的新文化革命,辜鸿铭适时抨击,自然胡适也是经常对这个守旧派,进行强烈反击,比如,他写了两篇文章,来调侃辜鸿铭留的长辫子。
(13)、胡适,男,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4)、胡适在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判断与陈独秀有巨大的差距,一个是小学生,而另一个是教授。
(15)、不难看出胡适与北大的缘分是很深的,并且胡适在校任职期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联手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对于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1926年6月24日,胡适致信蔡元培,谈北大教授纷纷辞职离去,为北大的未来担心
(17)、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特刊》所作的《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北京大学今年整五十岁了,在世界的大学之中,这个五十岁的大学只能算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弟弟年纪虽不大,着实有点志气!他在这区区五十年之中,已经过了许多次的大灾难,吃过了不少苦头。”
(18)、初至北大的胡适受到蔡元培的赏识和重用,十月份月薪即从260元加至280元,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胡适也投桃报李,积极投身北大改革,并在此后蔡元培辞去校长一职时,仗义执言,肯定他改革北大的成绩。1920年,在二人的推动下,北大率先招收女生。同年,经胡适推荐,陈衡哲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19)、在这种形势下,上海、南京几个大学和北大、清华大学的学生发起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要求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职员待遇。这使胡适处在两难的局面。一方面知道学生反饥饿运动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不能阻止。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考虑国民d政府的立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政府撑门面。他曾向北平国民d当局建议,对学生的反饥饿运动不要采取镇压的办法,要和缓处理。对北大同学表示:“我对你们的要求同情,但希望不要耽误学业。”五二。游行之后,学生又接着罢课几天,延续到5月23日。他对学生说:“反饥饿、反内战是你们对现实不满的反映,但长期罢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继续罢课会发生更大问题,希望同学早日复课。”当时有一部分激进同学,通过华北学联向全国各大学号召在6月2日发动更大规模的全国罢课、罢教、罢工、罢市。国民d政府非常震惊,通令全国各地严加防范,武力镇压。
(20)、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
(1)、胡适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对很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敖就是其中一位。李敖是中国台湾的学者、作家、时事批评家。他一生将两件事做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第一件事是:写书。他一生写了100多本书,大概3000万字,但是有96本都在一面世就被禁掉了。
(2)、“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指中共),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后来有朋友传达了毛泽东给胡适的一个口信: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后,只冷冷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3)、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蔡元培”,了解更多蔡元培先生的精彩故事:
(4)、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5)、1926年,胡适从北京启程赴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议,回国后留在上海执掌中国公学,直到1930年11月30日,胡适再次回到北平,入住米粮库四号的新寓所。1931年初,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六年时间是北大的“中兴”时期,当时,胡适和傅斯年是蒋梦麟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回北大后,胡适积极网罗人才,经他联系引进北大的学者有孟森、钱穆、汤用彤、魏建功、俞平伯、梁实秋、叶公超、丁文江、饶毓泰等。在他出任文学院长期间,他改革了新生考试制度,主张文、理科入学考试应有所偏重,他还规定文科各系的新生都要必修科学概论、哲学概论和中国通史三门课,以培养现代人才。
(6)、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7)、12月14日,胡适乘坐傅作义将军的专车缓缓驰离米粮库四号,他在心中默默数着在北大的日子,登上了南京方面派来的飞机。临行前,他留下了便笺,“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这实际上成了他的诀别之言。
(8)、胡适出版了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他在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戏剧方面,不仅与罗家伦合译了易卜生的《娜拉》,而且自己创作了戏剧《终身大事》;胡适还在文学理论上作出贡献,写就了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学术风格的文学史专著《白话文学史》。
(9)、1948年12月15日,胡适仓促飞离北平,也从此告别了北大。
(10)、1919年,杜威的东游日本,抱着对中国的好奇心,在杜威的弟子是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的宣传引导下,中国的五个教育团体邀请他到中国讲学,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新学会等团体。
(11)、“胡适与北大”展览于2016年9月19日-23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东门展厅展出,欢迎各位前来观展。
(12)、仔细品味了他一生的事迹后,我们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用实际行动爱国的人。
(13)、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吴麟;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4)、但也不能说胡适就真的信任了老蒋,在1920年的时候他曾公开对国民d政府进行过批判,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导致他被抓捕,季羡林也曾表示,那些对胡适的误会都是不存在的,而胡适那样选择,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所理解的自由,他想为此做出妥协,那么梅贻琦又是如何呢?他在自己的校长职位上安安稳稳干了31年,也算是当得最久的了,清华能走到现在和他功劳密不可分。
(15)、据《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一览》,当时北大为纪念五十周年而准备举办的活动有很多,包括各种展览、实验室开放、学术演讲、出版纪念论文集等。此外,北大学生自治会将组织球类比赛、棋类比赛、自行车比赛、拔河比赛、话剧演出、“话家常”晚会等。整个五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16)、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英全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美国的附庸,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
(17)、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8)、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19)、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20)、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1946年8月16日,胡适主持召开了北大行政第一次会议,讨论和研究北大院系新建制以及教师聘请问题。
(1)、有点讽刺的是,辜鸿铭一生为宣扬“中国学”而努力,不惜口伐国内外的盲目崇洋者,然而他在国内的名望,却远不如在西方隆重。
(2)、胡适对于北大,更大的作用在于延揽人才,因他而来北大执教的有孟森、钱穆、马叙伦、汤用彤、俞平伯、蒋廷黻、梁实秋、闻一多等人。有些学者不宜授课,胡适建议设“研究教授”。通过他的努力,北大很快网罗了一批学有专长、成绩卓著的学者。
(3)、1937年8月,北平被日本占领之后,蒋梦麟校长把北大迁到长沙,与清华、南开大学合办临时大学。1938年迁到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在北平的北大校舍和图书、仪器,被北平的日伪政权占据,办了伪北京大学,招收学生上课。1945年9月在陈雪屏抵北平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指示他把日伪时期在北平建立的专科以上大学合并,成立了一个北平临时大学,集中在北京大学校址上课,学生经过学习考核后分到平津复员的院校学习,教职员集中办学习班,经过鉴别和审核,再决定是否录用。
(4)、张勋是为了效忠清廷而留长辫,王国维是为了传统文化的原因,而辜鸿铭虽然和王国维相似,更大的原因,恐怕则是为了搞笑和奇葩。
(5)、此外,身为北大教授的胡适也开始积极参与国内的教育文化建设。1922年,他两次赴济南参加全国教育会议,参与推行国语教育、英国日本赔款用途等问题的讨论和规划,成为新学制的主要起草者之一。而与此同时,现在可看到的展览资料中,1926年6月,一封写给蔡元培的信也透露出胡适的担忧:“孑民先生:今天忍不住又写此信与先生。现在学校的好教员都要走了……”同年7月,胡适从北京启程赴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议,暂时离开了北大。
(6)、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未回国前由傅斯年暂时代理。胡适在美期间也一直牵挂着北大,他曾给杨联陞、邓嗣禹等人写信,希望他们到北大任教,此外他还曾约请钱学森到北大创办工学院。1946年6月5日,胡适乘船离开纽约,结束了8年零8个月的在美生活,开始归国旅程。
(7)、虽然有了亲事,但是胡适一直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学习之上。他先后在梅溪小学堂、澄衷学堂读书。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中国公学。1910年,胡适仍然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他想去往大洋彼岸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在这一年他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8)、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即伽利略)和牛敦(Newton,即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9)、胡适回国后,继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等相关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创办《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支生力军,胡适被聘为顾问。1920年3月,胡适的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新诗集,“适之体”风靡一时。同时,他亦开始对古典白话小说的考证研究,其中尤以《红楼梦》考证影响最大,成为“新红学”的开山之作。
(10)、他在生活当中许多地方为世人所诟病,但是他的读书做学问还是十分了不起的。生活细节,多有不足,大节还是可嘉的,限于篇幅,此处不在赘述。
(11)、胡适晚年在纽约华美协进社与李政道(左一)、吴健雄(左二)、袁家骝(左三)等合影。
(12)、他是一名海归者,他甚至还是个混血儿,出生在马来西亚,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13)、1946年10月10日,北大在四院国会街大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这个礼堂是民国初年国会开会用的,容量在北平是最大的,北大师生2000多人出席,胡适穿长袍马褂主持会议,作了开学讲话,阐述他的办学方针和宏伟抱负。胡适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北大48年的历史,缅怀了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方针和业绩,表示要继承蔡元培制订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努力把北大办成一个像样的一流大学,使它成为一个全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能在学术上、研究上、思想上有贡献的大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要求学生要做一个独立研究、独立思想的人。
(14)、胡适在南京没有多住,1949年2月初去了上海,住在霞飞路商业储蓄银行分行的楼上,他忙于编写《齐白石年谱》和购买船票去美,4月6日登船去了美国。1950年2月,受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聘任,任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1958年8月受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当年12月17日是北大校庆60周年,他在台湾北大校友会的集会上讲话,缅怀蔡元培校长对北大的功绩,说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把北大变成一个新的大学,北大的精神和校风是蔡校长建立起来的,树立了北大精神,最重要的是高尚纯洁、兼容并包、合作互助、独立自由、实事求是的精神。
(15)、陈仲甫因创办《新青年》而闻名,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