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4句黑格尔的哲学问题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1-29 13:36:25 admin 阅读:59
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
1、黑格尔哲学的基本观点三个方面
(1)、用LiberalArts(博雅教育)理论,
(2)、对于黑格尔的哲学,对数人是看不懂的,或不能够完全懂,也就仅有少数的人能完全理解黑格尔。更多的,只是片段式地理解,甚至是完全不理解。于是,许多人们开始怀疑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认为太抽象神秘而显得虚无缥缈,是不实在的,那仅是黑格尔的想象。
(3)、首先,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看法是片面的。我们知道,尽管黑格尔哲学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哲学,但它内部包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恩格斯在评价黑格尔哲学时正确地指出,“……这一切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巨大领域,而且没有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发展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如果人们不是停留在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脚手架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在这些珍宝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它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在概念的辩证法中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现象、世界、自然界)的辩证法”。这是黑格尔对人类思想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黑格尔曾说:“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他们虽从未致力于哲学,然而他们却可以高谈哲学,好像非常内行的样子……”这些人“高谈哲学”,当然也就如同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见“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却听不到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
(5)、当然,如此讲并非全是黑格尔自己的讲述。黑格尔在这点上其实讲得相当含蓄谦虚,本没有讲自己发现了绝对真理。但,我理解到的黑格尔就是如此,黑格尔是在用“绝对”来表达“真理”。
(6)、(9)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869-871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
(7)、真正明白哲学是什么的人,唯有对人类所有高尚心灵的崇敬之情,而不会是唯我独尊。
(8)、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 “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 “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真确。
(9)、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10)、从这个角度说,劳动工具永远都是受制于人的。说未来的超级智能机器人系统会成为机器人大帝国,成为机器人上帝重新统治渺小的无能为力的人类,且不论这是将人格神的那套粗俗幼稚的东西转移到机器上,根本就是割裂了机器和人的历史联系。仿佛机器不是从人的历史中诞生而是专门从什么地方出来一样。因为既然智能机器人不是从人类诞生,那么人类也就不是它们的界限,不是它们的克星。
(11)、第叔本华指出黑格尔所论述的绝对观念演绎世界的过程是对于人类正常认识过程的颠倒。在人的认识中,概念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而产生的,但黑格尔哲学“不但不将概念认作从事物抽象来的思想,反而使概念成为原始的东西而在事物中只看到具体的概念”,这是将“颠倒了的世界作为哲学上的一出丑剧搬到墟场上上演”;是“把一个普通的理智——大自然的单纯制品——当作掌管人类精神、奇迹和圣物的东西而呈现给了判断力尚未成熟的、最诚实而又易于轻信的年轻人”。
(12)、我就看过人民大学的一个讲黑格尔哲学的教授的视频,他前面讲黑格尔的哲学太完美了,边讲边赞美。可在最后,一句话就认为可以否定了黑格尔:黑格尔的哲学的前提是认可世界的理性,而现实世界是盲目的,不理性的。因此,黑格尔的哲学大厦逻辑再完美再精美,但,只能成为哲学博物馆里的艺术品。原来,在唯物者看来世界是盲目的,不理性的存在。如果世界是不理性的,我们还要继续承认理性么?哲学大厦与科学大厦是否是早该坍塌了呢?当然,这个教授就是唯物主义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否定黑格尔也就不足为奇。而,能讲这类理由的,也绝对是不理解绝对精神的人。这段视频,大家在网上是可以轻松搜索到的,我就不给链接了。
(13)、按:黑格尔的哲学难以理解,这是很多人的感受。就是笔者读起来也是一点点的扣。在加上他的神秘的抽像的表述,确实让很多人畏而却步。但是我觉着上面一段话,由于他难得的举了例子,而且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是非常有利于我们把握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的。这段话应该就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
(14)、理性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除了理性外更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理性是绝对的力量”。黑格尔所说的理性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在人和自然界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而世界不过是理性的外化。但是,他又指出,理性外化为世界要经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理性自我实现、同时又是它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性以纯概念的形式自我发展,第二阶段理性外化为自然,第三阶段理性又通过人的精神自我认识,回复到自身。对于理性这三个阶段辩证运动的论述,分别构成了无所不包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15)、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16)、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则是个为数不多的,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做哲学的人。
(17)、黑格尔认为,哲学反思并非有些人认为的“是我们达到永恒或真理的主要条件,甚至是唯一条件。”他说,“这种说法,无异于认为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这种说法显然有悖于情理。所以对于哲学反思的作用不宜无限夸大,以为人类的存在都系于哲学。一种较为客观的说法是,不学哲学照样可以思维,不过学哲学可以更好的思维。生理学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学也不是教人思维的。研究哲学是训练思维以达到其它的目的。
(18)、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19)、黑格尔的这套理性主义哲学,对于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叔本华来说不啻是一个神话,他根本无法理解。叔本华对于理性自有他的另一套看法。在叔本华看来,人的认识不过是由非理性的意志所派生、并为它服务的工具。他将人对表象世界的认识分为两种:直观认识和理性认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理性的功能只是在直观的基础上“构成概念”。概念是一般,它是直观的复写,它的内容全部来自直观,是对于同类直观认识共同属性的概括。根据上述两种认识产生的过程,叔本华指出,只有直观才是“真理的源泉”,而理性的作用只是保存知识、传达知识、运用知识。
(20)、黑格尔对歌德这样恭维,大半出于真实情感,但也有面子上的话,歌德身上有官僚气,黑格尔身上也有官僚气,出于歌德的地位与名声,恭维一下也正常。相比贝多芬与歌德的会面,可见三人之间的气质区别。黑格尔与歌德的关系,歌德的德国古典人文主义与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是什么关系?海德格尔有一个分析,以莱布尼兹为中介,强调了莱布尼兹形成德意志精神中的重要性:
2、黑格尔的哲学问题
(1)、在哲学宇宙论上,黑格尔哲学是将“绝对精神”本体作为逻辑先在性原则来阐释,在宇宙的时空变成本体的展现与发展的现象,复杂多变的宇宙是基于共同的本源与本质。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宇宙论的基本特质。与之相反,佛教唯识学的宇宙论是一种“共业所感,唯识所现”的宇宙论。唯识学用“一室千灯”比喻,宇宙是由自心识互相依持、互相交变而映现的似境,非有一个实体存在的宇宙。唯识学的宇宙论不是本体的创生,而是心识功能的显现。这就是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在宇宙论上的区别。
(2)、叔本华认为让学生们耗费大量宝贵的时光去研究“荒唐”的黑格尔哲学,不仅“毒害”了他们的思想,而且带坏了整个一代人的学风。他指出,当时德国学术界缺乏严肃认真的研究空气,既不认真研究前人伟大的哲学思想,也不认真研究现代科学知识,但是“每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对一些曾经使最伟大的思想家大伤脑筋的问题随便发表意见”。一些庸俗之辈拙劣地模仿黑格尔构造哲学体系,“唱起哲学的高调,把宇宙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演绎法,从绝对中推演出来,这种推演一个比一个更令人厌烦”。
(3)、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4)、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5)、(18)黑格尔:《精神哲学》,363-364页。
(6)、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7)、应当说叔本华对黑格尔理性主义的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的分析,以及对其宗教唯心主义本质的揭露,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要害,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叔本华的批判与后来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两人批判的立场并不一样。费尔巴哈在分析黑格尔哲学的错误时也曾指出:“思辨哲学的绝对或无限,……不过是不加规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抽去一切规定的抽象”。“思辨哲学一向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想到实在的进程,是一种颠倒的进程,这样的道路永远不能达到真实的、客观的实在”他还揭露,“黑格尔关于自然、实在为理念所建立的学说,只是用理性的说法来表达自然为上帝所创造、物质实体为非物质的、亦即抽象的实体所创造的神学学说”等等。但须指出的是,叔本华提出类似于上述的判断却要早于费尔巴哈数十年。
(8)、在黑格尔的这个譬喻里也隐含着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要课题是考察在什么限度内,思想的形式能够的达到关于真理的知识。康德特别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验知识的能力。黑格尔认为这会引起一种误解——以为在得到知识以前已在认识,他打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譬喻说,那是认为“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勿先下水游泳”。黑格尔提出“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必须由其(思维形式)自身去规定自身的限度,并揭示其自身的缺陷”。这即是他所谓的思想的“矛盾发展”。
(9)、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给现代主义艺术带来了最初的理论火种。同样也可以说,第一个使艺术成为美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人是康德。
(10)、第叔本华指出黑格尔所论述的绝对观念演绎世界的过程是对于人类正常认识过程的颠倒。在人的认识中,概念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而产生的,但黑格尔哲学“不但不将概念认作从事物抽象来的思想,反而使概念成为原始的东西而在事物中只看到具体的概念”,这是将“颠倒了的世界作为哲学上的一出丑剧搬到墟场上上演”;是“把一个普通的理智——大自然的单纯制品——当作掌管人类精神、奇迹和圣物的东西而呈现给了判断力尚未成熟的、最诚实而又易于轻信的年轻人”。
(11)、以上两段内容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门徒的一段话。重点是批判费尔巴哈。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门徒在黑格尔之后都宣称超过了黑格尔,而只有费尔巴哈有真正地——“向前迈进了几步”,但费尔巴哈也只是“抓住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来反对他的整个体系”,起初费尔巴哈“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但是后来却“亵渎了这些范畴,用一些世俗的名称称呼它们”。
(12)、黑格尔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慎思明辨的理性,而是一种体会到的真切的情感;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的运动和发展,而且是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人们要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还必须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体会、顿悟、品味。
(13)、黑格尔把“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14)、黑格尔的对美学史的划分,欧洲美学精神主要表现出两种形态,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前者为古希腊的古典理性精神,后者为基督新教的内在自由精神,古希腊素朴的诗表现为理性与肉身的完全结合,古希腊的艺术主要形式是人体雕塑。新教的将古典的外在理性内在化,感伤的诗是一种无限的自在自为的自由精神。文克尔曼古希腊的研究带那个时代的德国有决定性影响,文克尔曼从拉奥孔的表情看到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古希腊精神。这个观念直接决定了歌德、席勒和黑格尔的古希腊艺术精神的理解。黑格尔的浪漫主义艺术就是新教的内在自由的艺术,受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影响。阿多诺说,康德与黑格尔本质上不懂艺术。康德的艺术史知识很贫乏,黑格尔的艺术修养全面,但只是知识性的修养。黑格尔对新教国家如尼德兰地区的艺术有偏爱,贡布里希有专文分析。相对于尼德兰地区的艺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艺术有相当的优势,瓦萨里的意大利艺术家的传记中,意大利的艺术是反对北方的哥特式的僵硬的画风的。黑格尔的民族情感限制他的更高的综合。
(15)、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或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座丰碑。德国古典哲学,可以讲是从康德开端,而到黑格尔结束。康德的哲学,是二元的,也即存在是存在,思维是思维,而不能把二者融为一体。也即,康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从而转向是偏人本哲学的。康德在人本哲学中还是有大成的。而从康德到黑格尔中间的一些哲学家都不太满意这个思维与存在不统一的状况,但也都没能最终改变这个状况。这个状况最终由黑格尔达到了完结,从而德国古典哲学也走到了的哲学最高峰。
(16)、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7)、现在来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色,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或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区别。虽然终极实在是无时间性的,而且时间无非是由于我们没能力看到 “全体”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可是时间过程却跟纯逻辑的辩证法过程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世界历史一向就是历经从中国的“纯有”(关于中国,黑格尔除知道有它而外毫无所知)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绝对理念看来在普鲁士国家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也接近实现了。根据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反复辩证法的各个转变这一看法有什么理由,然而这却是他在《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A tory)中所发挥的论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论点,它使人间事务的种种变革获得了统一性和意义。这论点也和其它历史理论一样,如果要想说来似乎有道理,需要对事实作一些歪曲,而且相当无知。黑格尔同他以后的马克思和施朋格勒一样,这两样资格都具备。奇怪的是,一种被说成是宇宙性的历程竟然全部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
(18)、固然黑格尔的哲学太精美太庞大似乎也太完美,但也完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黑格尔并不认为,这个哲学已足够完美,它仍有不足。因此,黑格尔临终前仍在修改他的哲学,补充他的哲学。然而,黑格尔走后,就没有人能够或有意愿再进一步去作任何补充。至今,也没有听说有谁在黑格尔建起的哲学大厦上填一砖一瓦。
(19)、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与普鲁士政府关系的分析是极其尖刻的,其中包括一些过激之词。为什么叔本华会作如此激烈的批评?也许与他一个时期受到政府的冷遇,妒忌黑格尔哲学得到恩宠有关,但不论怎样,他指出黑格尔哲学自觉地为普鲁士政府服务,因而受到后者的青睐,这一分析是基本符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黑格尔哲学时也经常谈到这一方面的情况。例如,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时就指出:“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黑格尔和歌德一样,“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庸人的气味”。
(20)、在这里,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来比喻哲学,旨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如果把“认识”和“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下翱翔,“反思”当然只能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了。
3、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在于
(1)、唯识学和黑格尔哲学都是思想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思想系统的理论体系都是由基本问题构成系统的主线,并且由基本问题所固有的形式结构而建构与之相应的逻辑程序。每一种思想系统都是根植于它的目的性而提出其基本问题,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也不例外。唯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转识成智”与“破妄显真”,它的基本范畴就是“心识”与“真如”。黑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则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它的基本概念就是“绝对精神”与“绝对理念”。
(2)、那,前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围绕着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神秘性而言的。我的猜测,黑格尔是知道这个解释的。只是,黑格尔太谦虚或者说谨慎,没有过多解释,也怕招来太多攻击,才没有大胆表达。加之,黑格尔那个年代,的确科技不发达,各种概念并不被更多人接受。比如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力的概念,质量的概念,能量的概念,在宗教还比较盛行的年代,没有太多人真的在意或了解。下面,我将试着从现代人的眼光带大家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向前推进一小步,来揭掉绝对精神的神秘面纱。
(3)、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算是时代的奇葩和逆流,但也是黑格尔后期时代消极的必然,是资本主义潮流兴起的产物。马克思在这里试图扮演那个未来的预言者和开创者。于是,他从费尔巴哈的理性批判中获得灵感,抛弃了绝对精神,否定了黑格尔的精神存在哲学,否定了精神一元论,将存在重新解体为物质与思维二元,讲物质不是思维,物质才是存在,讲物质与思维的二元关系,否定精神的实在性,肯定物质的实在性,感性武断地用物质替换精神哲学中精神的位置,但没有任何理性证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人本主义的一种,不能属于绝对存在哲学,它没有解决存在与思维的问题,重新导致了存在于思维的对立。否定了黑格尔为统一做的努力。而只有黑格尔是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因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被自然辩证法推动理性推导出来的,而马克思的物质存在论是拍脑袋的灵感,这灵感一下子又回到了精神现象学最初的感性阶段。
(4)、把黑格尔哲学对于德国思想界的影响全部说成是坏的,这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在后面将对此进行论述。但是,应当承认叔本华在这里所列举的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当时德国文化学术界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确是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也有同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就德国社会民主d内的牛皮理论家杜林喜好模仿黑格尔从绝对出发构造体系一事,指出这种现象在当时德国的普遍性:“……‘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在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叔本华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在相当程度上是切中时弊的。黑格尔哲学在德国为什么能造成那么大的声势,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叔本华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普鲁士政府对它的大力支持。普鲁士政府和黑格尔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利用的关系。叔本华对这一关系中的两方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学者们是抱着个人名利的目的来从事哲学研究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殚精竭虑地用自己的哲学来为普鲁士政府服务。“他们的哲学感召是来自官府”。他们每提出一个哲学观点都要考虑“政府的意向、国教的规程、出版人的愿望、同事们良好的友谊、当时的政治倾向、公众一时的风尚等等”因素。而普鲁士政府作为回报便对黑格尔哲学大力扶持。该学派的哲学家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丰厚的报酬和煊赫的地位,他们的哲学被大肆吹捧和宣扬,叔本华称黑格尔哲学是“以工资俸禄、甚至是以宫廷顾问头衔配备起来的哲学”。他不无气愤地责问道:“有哪一个时代像德国近二十年来那样对一种坏透了的东西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吹捧?有哪一个时代有过这样将无意义的和荒谬可笑的东西尊奉为类似神明的?”在他看来,普鲁士政府的所作所为和黑格尔哲学的辉煌地位确实证明了,“用大笔的钱就可以把一个最坏的权欲狂和一个最坏的哲学家拥上宝座”。
(5)、(11)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43页,学林出版社1999年。
(6)、哲学,有太多的定义,常常莫衷一是,各有己见。我大概认可的有以下内容吧。
(7)、把黑格尔哲学对于德国思想界的影响全部说成是坏的,这是十分片面的,我们在后面将对此进行论述。但是,应当承认叔本华在这里所列举的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当时德国文化学术界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确是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也有同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就德国社会民主d内的牛皮理论家杜林喜好模仿黑格尔从绝对出发构造体系一事,指出这种现象在当时德国的普遍性:“……‘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在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最蹩脚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不动则已,一动至少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叔本华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在相当程度上是切中时弊的。黑格尔哲学在德国为什么能造成那么大的声势,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叔本华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普鲁士政府对它的大力支持。普鲁士政府和黑格尔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利用的关系。叔本华对这一关系中的两方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学者们是抱着个人名利的目的来从事哲学研究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殚精竭虑地用自己的哲学来为普鲁士政府服务。“他们的哲学感召是来自官府”。他们每提出一个哲学观点都要考虑“政府的意向、国教的规程、出版人的愿望、同事们良好的友谊、当时的政治倾向、公众一时的风尚等等”因素。而普鲁士政府作为回报便对黑格尔哲学大力扶持。该学派的哲学家们从政府那里获得丰厚的报酬和煊赫的地位,他们的哲学被大肆吹捧和宣扬,叔本华称黑格尔哲学是“以工资俸禄、甚至是以宫廷顾问头衔配备起来的哲学”。他不无气愤地责问道:“有哪一个时代像德国近二十年来那样对一种坏透了的东西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吹捧?有哪一个时代有过这样将无意义的和荒谬可笑的东西尊奉为类似神明的?”在他看来,普鲁士政府的所作所为和黑格尔哲学的辉煌地位确实证明了,“用大笔的钱就可以把一个最坏的权欲狂和一个最坏的哲学家拥上宝座”。
(8)、对歌德的价值,可以从这些人的评价中看出来:马克斯·韦伯说歌德在德国是千年难遇;尼采的超人形象的原型为歌德;黑塞说两个最让他困扰的人物,一个是歌德,一个是尼采;托玛斯·曼的最重要的两个主角为歌德和尼采;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最高点为歌德;狄尔泰的世界观的逻辑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最高类型为歌德;蒂利希说,歌德太伟大了。歌德成了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象征。这表明德国古典人文主义在歌德身上体现出来。歌德的德国古典人文主义是什么精神?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其有什么关系?
(9)、因而,在他来讲,“自由”所指的可说无非是服从法律的权利。
(10)、叔本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存在很多缺陷、错误,有些甚至是很严重的错误。
(11)、理性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理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除了理性外更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理性是绝对的力量”。黑格尔所说的理性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在人和自然界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而世界不过是理性的外化。但是,他又指出,理性外化为世界要经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理性自我实现、同时又是它自我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性以纯概念的形式自我发展,第二阶段理性外化为自然,第三阶段理性又通过人的精神自我认识,回复到自身。对于理性这三个阶段辩证运动的论述,分别构成了无所不包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12)、叔本华根据自己对理性的看法来审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他认为后者完全歪曲了理性,是“在一种完全虚构的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3)、(1)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549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
(14)、1802年的作品《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对费希特的先验的主观精神的批判,谢林的先验的客观精神的肯定,黑格尔还处于谢林的精神影响之中。1807年写《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体系基本成型,思想也成熟了。谢林也说过自己是斯宾诺莎派,谢林对斯宾诺莎的直接借鉴,谢林的总体精神直接分化出来的自然与精神,与斯宾诺莎的一个唯一的神的实体相似。谢林的总体精神也如斯宾诺莎的实体一样是静止的不动的施动者,生命开始就成熟了,没有黑格尔那样的一个生长的过程。把已有的内容不断展示出来。谢林属于柏拉图-毕达戈拉斯的唯心论传统,黑格尔偏向亚里士多德的客观唯心论,亚里士多德在思维的隐特来希这个概念上升到对柏拉图的理念的突破,行动代替静观。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中指出谢林的同一性问题:“直观是一种为理性的确定性所充满的意识,一个总体,诸规定充实的集合体。谢林在这种意义上谈过智性的直观,没有精神的直观只是感性的,仍然外在于对象的意识。充满精神的真正的直观把握住对象的纯真实体。天才的历史学家直观地把握他加以描述那些状态和事件的全体。直观认识只是认识的开始。”(12)
(15)、唯识学是印度最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可以代表大乘佛教最高思想水准。黑格尔哲学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西方思辩哲学的顶峰,辩证逻辑的集大成者。站在人类的哲学视角上,将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做一比较研究,是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与思想价值的。问题与方法无疑是一切学术的核心,因为问题与方法是指向“对象”与“目的”的自觉性的理性表现。所以我拟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方法角度,对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性质做一辨析,从而澄清二者的类同性与差异性。
(16)、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绝对”是精神的;斯宾诺莎认为全体不仅有思维属性而且有广延属性的见解被摈弃了。
(17)、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18)、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早在19世纪20年代,当黑格尔哲学处于顶峰状态、黑格尔本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叔本华就敢于藐视权威挺身而出公开向黑格尔哲学发起挑战。他在柏林大学的课堂上与黑格尔对垒,谴责黑格尔等哲学家是“诡辩家”,“他们用野蛮神秘的语言使时代的思想力量疲倦”,“使大家失掉哲学的信仰”,并大声疾呼应该取消他们的“哲学家资格”,“像古时一样,牟利的人都要赶出庙宇”。除此之外,叔本华更多的是在其著作中不断地对黑格尔进行激烈的攻击。他丑化黑格尔哲学是“赤裸裸的胡说、拼凑空话无意义的疯狂的词组”,是“只有在疯人院里听到过的最大的狂妄”;斥骂黑格尔是“最厚颜无耻的”、“臭名昭著的骗子”;还将他比作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丑鬼,称他是“精神上的咖利本”。其言词之尖刻为思想史上罕见。叔本华所以对黑格尔及其哲学采取如此仇恨的态度,根本缘由在于他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尖锐对立,他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叔本华如何在理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
(19)、如果说,黑格尔如此一位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做哲学的哲学家的哲学是死狗哲学。那,看样子世上的哲学就都是死狗不如了。
(20)、也正是因为对绝对精神的不理解,或片面理解,马克思这个唯物者决定选择用物质的实在性去替换绝对精神的神秘性。但马克思却不知如何去解释这个替换的合理性。按黑格尔的讲法,绝对精神外化成为各种事物及其现象,而经过辩证过程,一个事物消亡后又重新回归于绝对精神;而,按马克思的解释是,将黑格尔颠倒的世界再次颠倒过来。也就是,用物质的实在性替换掉绝对精神的神秘性,而别无它解。
4、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
(1)、能真正做好哲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人不易,做学问实难。
(2)、同样,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如果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人,那么,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他说自己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他认为,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他的《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他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
(3)、黑格尔走在歌德和康德与谢林中间,更偏向歌德一点。黑格尔与歌德的思维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人格类型不同。歌德、贝多芬和黑格尔,德国精神的三个综合的代表:歌德追求的是对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形式的最高的综合上,黑格尔追求对欧洲的理智的直观的力量,贝多芬的目标是欧洲的最高的英雄人格。三个人侧重点不同,按海德格尔的说法,他们属于尊从拿破仑的团体,但三个人的形象还是区别很大,歌德的重心在于一种高贵人性的古典美,贝多芬达到一种彻底的高贵人性、英雄人格,这在黑格尔身上都不是重点。歌德借助斯宾诺莎的非希腊的彻底的神性,一方面提升希腊精神的内在性力量,另一方面克服德意志精神中固有的狭隘,而黑格尔没有这个层面的努力。贝多芬没有歌德丰富,贝多芬主要是一种纯粹的英雄气质,在人性上比歌德和黑格尔要鲜明得多。贝多芬的人格在于实现卢梭的理想,但没有卢梭那样女性的气质,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胸怀旷达的英雄,贝多芬是平民英雄,只有贝多芬在音乐中彻底实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精神:自由、平等与博爱的精神。
(4)、 文化的主体性是以个体性为始基的,所以一定要知道个体性的始基的不共本质是什么,唯识学与黑格尔哲学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基本性的差异。唯识学把我人的现前的“语言”与“思维”当成虚妄相,加以对治破斥,以“转依”方式起动正智现量去缘真实法性,这是一个“真”与“妄”的断绝。然而黑格尔哲学则是基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基础上,以肯定与否定合一的方式对我人的现前存在加以阐释。这类同于真常唯心论的“一真一切真,万法自如如”的观念,也同于“理学”的“一本万殊”和“理一分殊”的原则,视现象为本体的现露,这与唯识学差异太大了。其实我们考量各自的文化动因与取向就会明白差异的原因所在。唯识学是佛教,它的本质是一个求“佛”的过程。而黑格尔哲学则是哲学化的神学,他的本质在于诠释“神”的真理性和存在性。当然,真常唯心论是“神化的佛学”,所以与黑格尔雷同。“佛”是心灵内在的真实觉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神”则是超越的大全创生之本体。“佛”是多元的,所以有佛性皆可成佛;“神”是一元的,所以人人都是被造物。
(5)、因而,受康德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出现了明显的唯美化倾向。追求完美成为主流。另外,唯美化倾向在表现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表现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不是功利活动。真正的直觉和表现决不追求感性快乐和效用目的。艺术不是道德活动,直觉与主体实践活动无关。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完全继承了康德对审美过程的诠释,只不过把这个理论搬置于文艺理论中,用来解释艺术问题。表现主义对艺术的康德式阐释,为艺术的独立性、自足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现代艺术是在表现主义指导、关怀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
(6)、《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7)、(6)里夏德"克朗纳:《论康德与黑格尔》,12页。
(8)、诚然,不学生理学并非不能消化,但是不懂游泳却冒然下水无疑是危险的。康德“要求在考察求知以前先考验知识的的能力”是在为哲学寻求一个稳固的起点,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可靠的“彼岸世界”。康德无疑是审慎的。但黑格尔可能受其譬喻自身的思想和类似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起点可以是一个假设,而让思维对这个假设的思想进行思想,思维考察思维自身,然后回到起点。这种思想检验思想自身的“矛盾发展”,确实可以揭示其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如何能够证明自身的真理性呢,又如何能够达到他的“绝对”和“真理”呢?马克思看出了这里的破绽,提出在实践中检验思想。尼采对黑格尔感到失望,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只是对本体的虚构,从而提出要重估一切价值。
(9)、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哲学不是现成知识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了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10)、德国也存在德意志化与欧洲一体化的冲突,深爱荷尔德林的人很少喜爱歌德,歌德和荷尔德林处在两极。歌德对荷尔德林的评价不高,曾阻止席勒为荷尔德林在耶拿大学谋取一个教职,使这位生活无着的人失去一个改善处境的机会。歌德运用理性将人的激情控制,大理石般的冷色调的克制,使歌德的作品外显的血色很少。海涅说,歌德是一个不会生育的维纳斯,这位维纳斯为什么感动了这么多人?将歌德的超善恶的美的追求放在一个系谱上可以看清,歌德只对他认为有意义的事物动情,也只是有限的动情。后来尼采的高贵者道德,就是指歌德这样的道德,这种道德对人世间的苦难感应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这种精神缺少同情感。尼采称荷尔德林为高贵的柔弱的内省的人,为什么歌德就抵制荷尔德林进入他的人文主义共和国?尼采喜爱二者,但后来偏向歌德,尼采对歌德的分析:
(11)、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12)、叔本华哲学同样渊源于康德哲学。叔本华公开声明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但是,他对于康德物自体学说的态度却不同于黑格尔。他称赞“康德的最大功绩是划清现象与自在之物(两者之间)的区别”。他接受了康德把世界二分化为现象与物自体的观点,承认在现象之外存在着理性认识所不可及的物自体,并将这一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
(13)、叔本华是现代西方最早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早在19世纪20年代,当黑格尔哲学处于顶峰状态、黑格尔本人的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叔本华就敢于藐视权威挺身而出公开向黑格尔哲学发起挑战。他在柏林大学的课堂上与黑格尔对垒,谴责黑格尔等哲学家是“诡辩家”,“他们用野蛮神秘的语言使时代的思想力量疲倦”,“使大家失掉哲学的信仰”,并大声疾呼应该取消他们的“哲学家资格”,“像古时一样,牟利的人都要赶出庙宇”。除此之外,叔本华更多的是在其著作中不断地对黑格尔进行激烈的攻击。他丑化黑格尔哲学是“赤裸裸的胡说、拼凑空话无意义的疯狂的词组”,是“只有在疯人院里听到过的最大的狂妄”;斥骂黑格尔是“最厚颜无耻的”、“臭名昭著的骗子”;还将他比作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丑鬼,称他是“精神上的咖利本”。其言词之尖刻为思想史上罕见。叔本华所以对黑格尔及其哲学采取如此仇恨的态度,根本缘由在于他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尖锐对立,他坚决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下面我们将着重论述叔本华如何在理论上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
(14)、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
(15)、唯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
(16)、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成现成的知识去接受,虽然可以使人获得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通过它们的头脑”。黑格尔通过这个比喻,尖锐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形成哲学智慧的智慧。
(17)、其次,这个绝对观念又是如何创造出世界呢?叔本华指出,黑格尔哲学是“把宇宙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演绎法,从绝对中推演出来”,而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因而也是错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点:第叔本华认为认识主体理性与客体认识对象(世界万物)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与客体同时,主体已立即同在,相反亦然”,在它们之间,“既不能在客体对主体、也不能在主体对客体的关系上安置从后果到原因这一关系”,不能说一方作为原因产生另一方。黑格尔哲学的错误恰恰在于不懂这一道理,误将理性作为客体产生的原因。
(18)、其实,这“绝对精神”是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及资本社会的人的自由精神的兴起而活跃并自由能动起来的。只是“黑格尔”较他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从而较完美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黑格尔依旧是历史的解释者,而不是未来的开创者或预言家,亦或者预言家即解释者。
(19)、按说,中国人本主义思想发展相对成熟在世界上来说是最早的。但是,中国没有哲学这种学术,没有逻辑学这种工具,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也没有普遍理性解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先天的隐患,也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用中国传统的话讲就叫:德之不厚,不可以载人载物。
(20)、叔本华哲学同样渊源于康德哲学。叔本华公开声明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但是,他对于康德物自体学说的态度却不同于黑格尔。他称赞“康德的最大功绩是划清现象与自在之物(两者之间)的区别”。他接受了康德把世界二分化为现象与物自体的观点,承认在现象之外存在着理性认识所不可及的物自体,并将这一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
5、黑格尔哲学的缺点
(1)、叔本华的批判不仅是粗暴的,而且有些批判是“无中生有”,硬将原不是黑格尔的、甚至是他所反对的观点加到他头上。例如,叔本华批评黑格尔所以主张取消不可知的自在之物,是因为他虚构了理性有一种神秘的认识形而上学本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天生地存在于我们之中”,它是“一种‘超感觉的’能力,或者说一种‘理念’的能力”,是“对于绝对的直接的直觉”,并指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来自耶可比。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诬陷”。黑格尔从未赞成过耶可比的直觉理论,而是一贯反对。黑格尔认为,一切认识都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纯粹的、无需中介的直接认识(即直觉)不可能获得真理。
(2)、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世界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3)、德意志民族一直执行着一种特殊使命,重要的运动收摄到人类灵魂之内部,让它们在心灵的最深渊旋荡至其极限(ausschwingen)。经院哲学黄金时代出现了艾克哈特师长(MeisterEckehart),把亚里士多德-多玛斯哲学所代表的理智主义传统(lntellektualismus)以最衷心虔诚的感触掌握住,转化为一种密契论(Mystik)。Mystik源自希文μ挺纽搔,闭目密契论,不重视推理思考而强调与一种神秘的、一个超越的领域(或理型、或太或上帝)契合的途径。柏拉图的观照理论(θεωρ相当于日后的拉丁文contemplatio),柏罗丁(plotin)缘用了观照理论θεωρ抱元合一说(aπλεσι-ενωρι),灵魂与太一(εν)契合。(6)
(4)、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
(5)、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6)、歌德——不是一个德国事件,而是一个欧洲事件:一个通过复归自然,通过上升到文艺复兴的质朴来克服18世纪的巨大尝试,该世纪的一个自我克服。……他求助于历史、自然科学、古代以及斯宾诺莎,尤其是求助于实践活动;他用完全封闭的地平线围住自己;他执着人生,入世甚深;他什么也不放弃,尽可能地容纳、吸收、占有。他要的是整体;他反对理性、感性、情感、意志的相互隔绝(与歌德意见正相反的康德,用一种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烦琐哲学鼓吹这种隔绝);歌德塑造了一种强健、具有高度文化修养、体态灵巧、有自制力、崇敬自己的人。……他不再否定。……然而一个这样的信仰是一切可能的信仰中最高的:我用酒神的名字来命名它。(7)
(7)、显然,生理学并不是教人消化的,同样,人的思维也不是逻辑学教出来的。逻辑学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运动的逻辑。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思维运动的逻辑。
(8)、“密涅瓦”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
(9)、在叔本华看来,概念既是个别认识的普遍概括,其内容应少于个别认识,并且概念愈抽象、普遍,其内容愈少,据此,黑格尔哲学中那个最高、最一般的绝对观念其内容应是“最为空洞的和最为贫乏的,最后成了纯粹的外壳”。但黑格却将这个绝对观念看作具有无限内容、包含一切、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绝对,叔本华指出这样一个“不受条件限制的{绝对}简直是不存在的怪物”,他嘲笑黑格尔主义者对于这样一个怪物的存在根本无法证明,他们只能像下面所说的那样,声嘶力竭地叫喊、虚张声势地吓人:“绝对,该死的!它必须存在,否则一切都将不存在!”“绝对是从哪里来的?‘多么愚蠢的问题!难道我没有告诉你它是绝对吗’。”
(10)、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11)、(8)苗力田译编:《黑格尔通信百封》,13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页。
(12)、与莱布尼兹的单子论近邻的斯宾诺莎的一个唯一实体的超善恶的上帝,斯宾诺莎哲学成为德国那个时代的哲学与艺术的讨论中心。德国早期浪漫派,深入到德国的虔敬主义之中,谢林的哲学表达,诺瓦利斯回到中世纪的倾向,德国浪漫派的自然观是启蒙运动的反运动,回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时代去寻找精神安慰之乡。德国浪漫主义的最相连的德国的犹太精神,其代表斯宾诺莎。德国精神中的犹太性,往后看,法兰克福学派真正的导师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这主要从精神气质上来看的。斯宾诺莎的犹太一神教,德国的浪漫主义精神与犹太神秘主义深深连在一起,哈贝马斯有这样的分析:
(13)、(4)见《黑格尔早期著作选》,贺麟等译,425-43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14)、自由的概念,希腊人和罗马人,不曾有过。通过基督教来到世上,按照基督教,个人作为个人有无限的价值,因为他是上帝的爱的对象和目的,因而注定对于作为精神的上帝有绝对的关系,并且有这个精神住在自己之内,就是说,人自在地注定达到最高的自由。神圣精神进入世俗实存的范围,作为国家、家庭等等的实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