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8句课外古诗词鉴赏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03 11:54:02 admin 阅读:59

导读课外古诗 1、课外古诗词诵读 (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

课外古诗

1、课外古诗词诵读

(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3)、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四月,当时陆游闲居在浙江山阴三山。②柘(zhe):树名,其叶可养蚕。

(9)、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10)、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B.第四句通过时间迅速转换,写船行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1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13)、(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1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8)、《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                                                                                        

(20)、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2、课外古诗词鉴赏

(1)、送灵澈上人年代:唐作者:刘长卿体裁:五绝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年代:宋作者:赵师秀体裁:七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兵车行 杜甫

(3)、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4)、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5)、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6)、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

(7)、 短歌行 曹操

(8)、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9)、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10)、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1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2)、赏析: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虽依依惜别,却不作悲酸伤感之语,而是以宽广豁达的胸襟唱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千古名句。此诗高昂豪迈的格调使一般充满离愁别恨的送别诗相形见绌。

(13)、后人论及此诗,多称道其轻秀婉转的“中唐风调”,与盛唐之高昂壮阔迥然不同。其实正如李东阳《麓堂诗话》所说:“《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可谓知人之论。

(14)、(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15)、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19)、“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20)、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3、课外古诗大全

(1)、 蜀道难 李白

(2)、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3)、《观书有感》(其一)朝代:南宋诗人: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5)、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6)、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7)、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8)、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9)、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10)、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11)、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3)、学习了《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文章。我被青海湖美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久久不能自拔。去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跟父母去了一趟我梦寐以求的青海湖。

(14)、曾国藩修身日历来了:每天一句金言,365天让你脱胎换骨

(15)、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16)、北望中原,一个“乱”字包含多少家破国亡的悲惨故事,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几十万人马在中原大地大肆劫掠,连皇帝都被俘北去,那些簪缨缙绅的官员和文化人或被掳北上,或仓皇奔窜,四下离散,不用说别人,看一看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就可以知道那时的文化和民生受到了怎样的摧残。如此山河沦丧,几时收?——这句话只是表达一种愿望而已,当时宋朝能保住半壁江山,已是幸运,敢存收复故土心思的人,几乎没有。

(17)、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18)、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19)、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2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⑦。蝶恋花·春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4、课外古诗有哪些

(1)、《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A.甲诗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5)、时文选读:纪念英烈,汇聚新时代昂扬奋进的洪流

(6)、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

(9)、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10)、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11)、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12)、(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dàn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13)、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4)、①踏歌:民间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5)、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6)、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课件(24张PPT)

(18)、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5句感谢老师辛苦的诗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