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9句韩愈的诗风被认为是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04 12:08:24 admin 阅读:59

导读韩愈的诗风 1、韩愈的诗风用四个字概括 (1)、(92)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第1011页。 (2)、(1)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

韩愈的诗风

1、韩愈的诗风用四个字概括

(1)、(92)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第1011页。

(2)、(1)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下册第946页。

(3)、接下来这首诗就转入了议论部分,韩愈首先阐明这种仙话仅仅是传说,不是真实的。并表示真正有智慧的人如圣君贤相等是明白这个道理而不会被欺骗的。接下来表达了因求仙行为与修仙风气而造成的家庭人伦惨剧的悲痛,并提出应该“罚一劝百”,采取强硬手段来制止这种迷信行为,肃清这种风气。

(4)、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5)、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关于诗歌鉴赏部分的要求:

(6)、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7)、(18)陈应鸾《岁寒堂诗话笺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7-58页。

(8)、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9)、著名学者、诗人张清华先生对桑克的上述评价,抹除了我们前期阅读中对桑克的感知。如此细腻而独到见解,让我们重新走近“很难界定”的桑克。

(10)、(25)叶燮《原诗》内篇上,丁福保辑《清诗话》,下册第570页。

(11)、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这点超出了其它的任何考虑。语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人的事情;它流行于大众之中,为大众所运用,所有的人整天都在使用着它。这一点上,我们没法把它跟其它制度作任何比较。法典的条款,宗教的仪式,以及航海信号等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每次只跟一定数目的人打交道。相反,语言却是每个人每时都在里面参与其事的。因此它不停地受到大伙儿的影响。这一首要事实已足以说明要对它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在一切社会制度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它同社会大众的生活结成一体,而后者在本质上是惰性的,看来首先就是一种保守的因素。(69)

(12)、回到时光深处,三十年前,1989年夏天,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了一批本科生。他们之中,卧虎藏龙,如今,不少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卓有建树。

(13)、(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5)张蜀蕙《文学观念的因袭与转变——从〈文苑英华〉到〈唐文粹〉》,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95-96页。

(15)、(6)徐培均逸峰《淮海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中册第752页。

(16)、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17)、最后,袁枚将唐、宋诗的不同归结于雅俗之别。这主要表现在用字上,唐诗用字较雅,而宋诗则以白话入诗。如《随园诗话》所云:

(18)、(28)赵翼《瓯北诗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28页。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0)、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2、韩愈的诗风被认为是

(1)、本诗集是著名诗人桑克的诗歌自选集,收录了诗人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精品。桑克的诗常常触碰到历史和现实的痒处,这使他的俏皮和清逸保持了可贵而又谦逊的高度。他的诗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收获。

(2)、(36)此诗用佛语,自宋周紫芝、葛立方以降,多以为是伪作,参看《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第670-671页。

(3)、(51)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第7册第6879页。

(4)、取材和意象层面的鄙俗化毕竟还只是部分作品的局部问题,而韩诗在声律层面上的反和谐、反自然倾向更明显而整体性地体现了韩愈对古典审美理想的叛逆和背离。

(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文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6)、但这种追求,到韩愈的创作中却被放弃,或者也可以说转到另一方向上去。在此之前,诗人们都以流利清畅的听感为目标,追求琅琅上口的和谐感觉,而韩愈一反此道,专门寻求生涩粗硬、喑哑拗口的韵调。其具体表现,首先就是好押强韵。这在贞元十四年(798)三十一岁所作《病中赠张十八》中已开其风,全诗押窗、逄、邦、撞、扛、双、摐、江、幢、杠、缸、釭、厐、降、肛、哤、庞、腔、泷、㟅、椿、淙等字,半数以上属于难押的强韵。前人指出的诗例,还有《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赵执信称“押强韵稳,开宋人法门”;(44)又《答张彻》,何义门谓“以强韵为工”;(45)又《送文畅师北游》,义门谓“未免好用险韵,减其自然之美”。(46)赵翼更举《南山诗》“突起莫间簉”、“仰喜讶不仆”、“堛塞生恂愗”,《和郑相樊员外》“禀生有剿刚”,《征蜀联句》“剟肤浃疮痍”,《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衁池波风肉陵屯”等句,以为“徒聱牙轖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47)有时他押的字甚至不见于韵书,如《征蜀联句》,严虞惇就指出:“诗中用䶪、■(左吉右瓜)、■(左亻右眘)、䀣、䦪、■(左足右兀)、汃、痆、秳凡九韵,今韵不载。”(48)对读者来说,押强韵最大的麻烦是字僻难认,意僻难解,以致阅读艰涩不畅。这从明代以来,已招致许多诗论家的批评。如谢榛说诗“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49)而“韩昌黎、柳子厚长篇联句,字难韵险,然夸多斗靡,或不可解”。(50)胡震亨也说:“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拣择,遂致丛杂难观。”(51)就连极度推崇韩诗的翁方纲也不能不承认:“一篇之中,步步押险,此惟韩公雄中出劲,所以不露韵痕,然视自然浑成、不知有韵者,已有间矣。”(52)今人杨勇还指出韩愈“用韵不拘常格,有重韵以穷其意者,有尚气而不拘用韵者”,这也是韩愈用韵的异处

(7)、生前寂寂,死时寞寞,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提议私谥为贞曜先生。后经宋敏求搜集编缀,成《孟东野诗集》十卷,行于后世。

(8)、因为韩愈诗中一些有悖于诗家常规的艺术表现,在坚持传统审美理想的人看来,无疑是对诗歌本质特性的根本背离。严羽说“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正是基于审美直觉的诗歌本质观而对韩孟有所轩轾。在这种古典美学观念的主导下,直到清初,韩愈诗歌还只是在某些方面得到肯定,比如王渔洋曾肯定其古诗声调的典范性。而像叶燮这样对韩愈的诗歌创作给予全面肯定,应该说意味着韩愈所有悖于常规的“变”已得到了正面的承认。叶燮同时还针对历史上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的成见,强调韩愈才是宋诗的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在将开宋诗先声的历史角色换成韩愈的同时,等于也宣告了宋诗艺术特色的自足价值和合法地位。由此我们不仅看到清初唐宋诗之争的诗学语境中所发生的诗学观念的变化,更看到一种与近代文化转型相联系的美学理想的转变。

(9)、分析高考所选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0)、(57)叶燮《原诗》外篇上,丁福保辑《清诗话》,下册第596页。

(11)、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

(12)、(72)《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所载兰翠《韩愈尊孟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探析》、黄阳兴《图像·仪轨与文学——略论中唐密教艺术与韩愈的险怪诗风》,便是值得注意的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因素来探讨韩愈诗风成因的最新成果。

(13)、(8)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上册第303页。

(14)、 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地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地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5)、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

(16)、我们知道,现代性的概念可追溯到公元五世纪拉丁文的modernus一词,1175年前后,就有一些意大利作家标榜自己是“现代派”,将自己的摩登与传统划清界限(102)。当代学者既然以现代性概念与工业社会相伴而生为讨论前提,便不得不从“思想和行为则以科学的规律为指南”来把握现代性,使文学现代性的辨认总以社会、政治、科学等观念的确立为依据,就像王德威所做的工作那样。如今,据说“将线性时间——历史观的形成视为现代小说产生的前提已成为学界共识”,(103)那么诗歌又以什么作为现代的标志呢?如果像小说一样,以表达的内容或观念作为现代性的依据,那么诗歌也同样只是我们想象历史的文本,它本身的现代性又在哪里呢?如此考量,文学的现代性,不是仍在文学的视域之外么?事实上,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确实已有一些学者意识到现代性是一个“非文学性命题”(104),而要回到走出现代性,“回到文学学术本身”(105)。

(17)、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18)、本诗集是著名诗人宋晓贤的诗歌自选集,收录了诗人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精品。宋晓贤的诗有陶渊明、孟浩然的诗风余韵。他的创作在平易中蕴含悲悯与批判。本诗集让我们重新发现这位当代杰出诗人。  

(19)、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20)、从高考诗歌题目的设置来看,读懂诗歌是重点,归纳概括特点(人物特点、景物特点、事物特点)类题目层出不穷,同时穿插赏析词句类和作用类题目的考查。从涉及的考点看,近几年较多地重视了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考查,淡化了语言的考查,对形象的分析越来越趋向隐性的赏析。

3、韩愈的诗风被形容为

(1)、近几年虽未涉及词和曲的考查,但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2)、在我看来,诗歌的现代性就是诗性的现代性,或径曰审美经验的现代性,线性时间观只是这现代性的很少一部分内容。要问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应该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视域,考虑更复杂的文学层次和内容,迄今学界似乎尚未虑及这一点。

(3)、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4)、侯马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诗歌在真实与智性表达上所达到的高度。倘若我们对比同时代其他诗人的同类型诗作,也许就可以这么大胆的说。

(5)、(16)乔亿《剑溪说诗》卷下,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第2册第1092页。

(6)、以怪为美,以丑为美,在创作上更重视主观,奇怪,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

(7)、(87)袁枚《随园诗话》卷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第3册第43页。

(8)、这首诗在背后体现了韩愈的思想先进性,韩愈是一个大儒,坚持儒家正统思想,儒家不迷信仙妖鬼神,这是从孔子时就传下来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因此,作者面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以及这种风气所带来的后果自然是持批判态度且极其悲愤的。并且韩愈在诗中也反思了造成这种社会风气的原因在于统治者,遗憾的是并未深入.除了这首诗以外,韩愈还写过等类似的以批判迷信为主题的作品。

(9)、(65)顾嗣立《寒厅诗话》,丁福保辑《清诗话》,下册第86页。

(10)、杜牧——咏史诗地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地形象和感慨苍茫地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1)、认真考量韩愈诗歌的变异,我们会发现,韩愈的努力不只朝向求新,他同时还在颠覆着人们习惯的审美感觉秩序。这只消同白居易略作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白居易也求新,但他只是给旧传统里增添一点东西,比如闲适之情、身边琐事、语言的平易流利之美,等等。但韩愈不同,他决不满足于只带给人们一些新鲜的美学要素,他试图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审美感觉,以惊世骇俗的变异彻底改变人们对诗歌的趣味。从美学的角度说,其核心在于改变感觉层面的和谐和平衡感。

(12)、后四句歌颂盛世,一派祥和安宁,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13)、余尝铸香炉,合金、银、铜三品而火化焉。炉成后,金与银化,银与铜化,两物可合为一;惟金与铜,则各自凝结:如君子小人不相入也。因之,有悟于诗文之理。八家之文、三唐之诗,金、银也。不搀和铜、锡,所以品贵。宋、元以后之诗文,则金、银、铜、锡,无所不搀,字面欠雅驯,遂为耳食者所摈,并其本质之金、银而薄之,可惜也!……刘禹锡不敢题“糕”字,此刘之所以为唐诗也。东坡笑刘不题“糕”字为不豪,此苏之所以为宋诗也。人不能在此处分唐、宋,而徒在浑含、刻露处分唐、宋,则不知《三百篇》中,浑含固多,刻露者亦复不少。此作伪唐诗者之所以陷入平庸也。(90)

(14)、五位诗人的诗歌创作,或早或晚,多起步于八十年代北师大中文系读书期间。 五四文学的上游之水,鲁迅、钱玄同、钟敬文、穆木天、沈从文、郑敏、牛汉等大师名家滋养而生成的厚重的北师大校园文学传统,在思想启蒙八十年代,被北师大中文系重新激活后,继而培养出了莫言、余华、苏童等璀璨群星。而“北师大诗群”这一概念,正是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回到历史场域,重新发现北师大厚重而绵长的文学传统后提出的。

(15)、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16)、⑹二十八宿: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称。

(17)、《瑶池》借周穆王讽刺了妄想服药长生的最高统治者——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首先,在题材层面,韩愈变李白的雄奇而至险怪,变杜甫的家常而为俚俗,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典雅的追求。早在清代,赵翼就曾指出,韩愈《答孟郊》“弱拒喜张臂,猛拏闲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两联“竟写挥拳相打矣,未免太俗”罗联添先生曾从用字、用韵、题材、想象四个方面论述韩诗的奇险。在取材层面,指出:“韩愈好将自然界雄奇景物写进诗篇,如高山、大水、雷霆、电光、冰雪、飓风、蛮瘴、海气、蛟龙、蛟螭、两头蛇、百舌鸟、鵂鹠、猨猴、鬼魅、神仙、疟鬼等,都是发人所未发,道人所不道,使人读之有新鲜奇特之感。”(35)这固然是事实,但若就韩愈异于前人之处而言,则取材的俚俗一点更为突出。比如韩愈写到生理现象,有《落齿》、《嘲鼾睡二首》;(36)写到食物,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答柳柳州食蝦蟆》,无不诙谐、粗俗而至于鄙俚丑陋。刘熙载曾断言“昌黎往往以丑为美”,(37)其实也不真的就以丑为美,只不过是敢于以人所厌恶的事或形象入诗罢了。《送侯参谋赴河中幕》写与侯迟暮相见,曰“我齿豁可鄙,君颜老可憎”,“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赠刘师服》写到自己落齿的情形,曰:“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在以前的诗歌中何曾出现过如此鄙俗的内容?不仅如此,《病中赠张十八》劈头就说:“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暴下就是急性腹泻。顾嗣立评道:“以此为发端,自是累句。”(38)除了韩愈,还有谁敢如此开篇呢!

(20)、或以为徐江的诗是先锋的,反叛的,口语的,现代的……面相丰富。这些或许都是对的,但或许也都是外在的,其本质,或许是诗人在“身份自觉”之外,以独立的诗学理念,不断整合诗学资源并不断突破的创作尝试。这种探索尝试,形成了徐江诗歌丰富而独特的面貌。

4、韩愈的诗风

(1)、在此之前,大历诗人凭着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律诗的专精功夫,以数量不菲的创作,将已被盛唐人磨得圆熟的五律和尚未及磨得圆熟的七律都推进到一个相当成熟的境地,同时也因熟而至陈,使后继者不得不在“影响的焦虑”下产生求新求变的意识,急切希望寻找到一条陌生化的途径。后来我们看到,元和诗人求变的诉求显示为两种选择,即韩孟一派的险怪与元白一派的平易。生性好奇的韩愈,在孟郊诗风的启示下,立即投入“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醉赠张秘书》)的写作实验中,以至于给后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闢一境。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闢山开道,自成一家。”(28)

(2)、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着柳送长条。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3)、但到叶燮的时代,这种压抑终于得到释放,反传统、反古典的美学精神终于得到承认和肯定。从叶燮对韩愈诗歌变革的大力推崇到乾隆间对宋诗反传统倾向的全面肯定,表面上看是诗家趣味的变化,实际上背后有着整个文化语境转变的问题。因背离传统和古典美而显得怪异、难以接受的韩愈诗风,竟然成了诗史变革的最大动力,作为诗歌史上最大的创新被肯定!这种后设评价本身就意味着观照主体是站在现代立场上,而文学和批评已进入一个现代语境中。如果说韩愈的变革隐含着一种现代性的话,那么其变革被认可就是诗歌史进入现代的标志。事实上,自叶燮之后,韩愈诗歌的评价便渐趋一致。曾经被宋人视为背离诗歌艺术本质的韩愈诗歌,在袁枚眼中却是“毕竟诗人诗,刻苦镂心肝”(108),充分肯定其艺术追求的合理性。经过翁方纲、方东树等人的响应,程恩泽、郑珍等人的鼓吹,韩愈俨然成为诗家正宗,其诗也成为清代后期诗人必修的功课。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诗歌的经典化过程,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作家的接受史,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性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对韩愈诗歌及其接受史的考察,必须与中国诗歌现代性的发生与发展同步进行思考。

(4)、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5)、侯马的诗,只要读过,便难以忘怀。他的诗,智性而深刻,以真实的内核和简单的形式为两翼,在书写中捍卫人性。

(6)、2016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7)、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8)、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9)、侯马是当代诗坛极少数风格突出、极具辨识度的诗人。或有人好奇,侯马诗歌,何以能形成如此高的辨识度?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是否与他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有关,则很难说!

(10)、一看就知,这是一个多么深情的人!可是,他呈现在人前的面目,却是枯槁、冷峻、孤寂、不入流的人,有人的地方他避着走,有诗人的地方,他也绕着走。没有人知道,一个写诗的人,怎么可以把自己写成了这个样子!

(11)、(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12)、(93)叶燮《原诗》外篇下,丁福保辑《清诗话》,下册第605页。

(13)、长安曾经是世界诗歌的中心。如今,那里到处还有诗歌的回响。在那里,中学时代的伊沙,便已获得了不少文学奖项。

(14)、无论宋人怎么看待韩诗的变异,它们作为一种反传统的趋势,正像艺术史上所有的叛逆一样,最终都在人们的习惯中逐渐变成新的传统。诗家对韩愈变异的接受可能早在北宋中后期就开始了,但评论家对此的历史总结,却要晚到清代才正式提出。这当中的间隔固然与明代格调派的独宗盛唐有关,不过真正的问题是诗学语境的古今转捩。自公安派提出“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78)格调派“诗必盛唐”的锢见受到很大冲击。清初王渔洋更明确地断言:“唐有诗,不必建安、黄初也;元和以后有诗,不必神龙、开元也;北宋有诗,不必李、杜、高、岑也。”(79)诗坛从而由明人“宋绝无诗”的蒙昧中走出来,(80)其最突出的标志是宋诗的代表人物苏轼和黄庭坚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尤其是一向被贬抑的黄庭坚得与苏东坡并称,“一代高名孰主宾,中天坡谷两嶙峋”意味着程孟阳、钱谦益提倡的软宋诗被王渔洋倡导的硬宋诗所取代真正的宋诗精神开始渗透到清代诗歌中,而宋诗风的鼻祖韩愈也顺理成章地被拂拭而供奉于廊庑。继叶燮之后,王士禛又通过古诗声调研究揭示了韩愈古诗的典范性,汪森更以《韩柳诗选》表彰韩诗“纵横排宕,力去陈言”的创变,肯定其“李杜以后,一人而已”的地位到乾隆时代,以杜、韩、苏为三大家的观念已流行于世。袁枚《与梅衷源》云:“诗宗韩、杜、苏三家,自是取法乎上之意。然三家以前之源流,不可不考;三家以后之支流,不可不知。”(84)足以显示这一诗学背景。再经翁方纲、程恩泽、曾国藩、郑珍等承传发挥,韩愈终于确立起不可动摇的宗师地位

(15)、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16)、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对偶;夸张;对比;.双关;象征;排比;反复;设问等。

(17)、前四句写作者眺望长江远去及感想。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一派雄壮的气象。后两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18)、然后就是与韩愈的相逢,韩愈说,你对目前诗歌创作现状的分析,与我的想法完全一致,你正在坚持的创作方式,我要学习,我也要像你这样,写出最好的唐诗!

(19)、那次科考,孟郊又一次名落孙山,而韩愈榜上有名,步入官场。但韩愈的心里,从此牢牢地立了孟郊这个大哥!比韩愈整整大了18岁的孟郊,也从此认了韩愈这个兄弟。

(20)、(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5、韩愈诗风格

(1)、如果以此为古今诗歌的分界,那么韩愈诗风的变异,恰好与“今”诗的特征相重合,似乎具有某种标志意义。严格地说,唐诗许多重要的变化都肇端于杜甫,杜诗在以文为诗、好议论、以家常入诗等方面都已开宋诗的法门,但尚未触动古典美的理想。韩愈因而袭之,变本加厉,遂将唐诗引向一个极端的方向。叶燮视中唐诗为“百代之中”,实则在中唐诗多元的取向中,只有韩愈对古典传统的颠覆,才真正具有超越唐代乃至唐宋之变的意义。而这些违背古典审美理想的新变,也只有在放弃以感官愉悦为基础的古典美理想的现代语境中,才能得到正面的肯定。

(2)、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表现闲适与愁苦。也有金刚怒目式地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孟郊的名气是韩愈带起来的。韩愈说,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指点过我的写作,他的理论和见解深刻地影响着我,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诚、最坚定、最无畏的诗人!他叫孟郊!

(4)、但《游子吟》这样的千古绝唱,虽然也算是孟郊的代表作,却不是孟郊诗歌创作的主流,这种平实、简洁的风格,是他很少采用的风格,甚至为他所排斥,尽管这样的诗给他带来最为广泛的诗名,他照样不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他写得最多、自己最满意的诗作,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5)、(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从用镜湖事来看,应是陆游隐居山阴时的作品。上片写自己不能成就功名而只好隐居的牢骚。词从他四十八岁那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戎马生涯做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为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6)、(85)吴淑钿《寻常诗家难相例——宗法杜韩的近代诗学意义》,《人文中国学报》第7辑(香港浸会大学2000年7月),第109-182页;朱易安、程彦霞《晚清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的新阐释》,《上海大学学报》第16卷第4期(2009年7月),第85-95页。

(7)、(75)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下册第949页。

(8)、(84)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第5册第99页。

(9)、(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在盛唐时代,岑参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个诗人。从题目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临洮,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东部,距离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尽管此前作者已经有了一次出塞的经历,对边地风物有一定知晓,但这次笔下描绘的景物绝不可能是出于亲眼所见,而是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因此不管是春风不度、汉使稀见的艰苦生活环境,还是白草连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风貌,都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并透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获得。诗的第一句中“闻说”两字透露出诗中的描写也来自于听闻,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凭听闻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无法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10)、韩愈则由诗及文,想得更远更深,他从唐诗抛弃齐梁颓艳后的辉煌,特别是孟郊跨越盛唐、直追魏晋的成功探索,想到了文章写作上抛弃华而不实的齐梁文风的必要和紧迫性,强化文章的叙事功能,以及文道合一的要旨,让文章直追先秦。

(11)、(12)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册第1638页。

(12)、并不是韩愈刻意要孟郊出名,再说,在那个群星璀灿的年代,谁也不可能靠别人的吹嘘能真正出名。是孟郊的理论和创作,成为韩愈迈向大宗师路上的第一块基石,他对孟郊的评价,不过实话实说而已。

(13)、《艺苑雌黄》曰:“古诗押韵,或有语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汉皋诗话》云:“韩愈、孟郊辈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句,后人亦难仿效。”德清胡朏明渭曰:“《汉书·扬雄传》《甘泉赋》:‘和氏珑玲。’与清、倾、巆、婴成为韵。《文选》左思《杂诗》:‘岁暮常慨慷。’与霜、明、光、翔、堂为韵。是珑玲、慨慷,前古已有颠倒押韵者,非始创自韩公也。”(65)

(14)、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5)、韩诗力求怪异的艺术表现,从根本上说还是审美心理和感觉的变异。自阎琦、陈允吉到近年兰翠、黄阳兴的研究,(72)学者们已从内外两个方面对韩愈诗风的险怪取向作了探讨。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形容贾岛的诗境是:“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顾嗣立评曰:“阆仙诗虽尚奇怪,然稍落苦僻一路,于此诗赞语,似尚未能称。”因而他认为这只是韩愈在借题发挥,用以宣泄自己好奇的欲望:“此原有意为奇怪,亦真奇怪”。(73)我们在韩愈诗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的有意制造不寻常感觉的例子,如《秋怀诗》其九有句云:“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下句拟日月为跳丸,极尽动静、虚实、大小的反差,给人强烈的不平衡感。阎琦论韩诗对奇崛意境的追求,曾指出好用狠猛语、粗俗语一点。如《落齿》云:“今年落一牙,明年落一齿……终然落未已,意与崩山比。”又《寄崔二十六立之》云:“所余十九齿,飘摇皆浮危。”又《感春三首》其三云:“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用“崩山”比拟落齿,用“飘摇”形容牙齿的松动,用“刺剑戟”喻舞姬流盼的目光,都不是一般的夸张,其中隐含着独特的感觉。(74)《送无本师归范阳》又写道:“狞飚搅空衢,天地与顿撼。”一个明显流于粗狠的“搅”字,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感觉。类似的例子是《燕河南府秀才》:“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这个“搅”字显然很能传达他所要的感觉,有一股强劲的力道。此外如《李花二首》其二云:“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归彭城》云:“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莹骨”的感觉已很奇特,但韩愈似还嫌不够味,再出以“肝胆醒”;“刳肝”、“沥血”已极狰狞,他还要加以“缄封在骨髓”,似乎不到惊悚之极决不罢休。《芍药》云:“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蒋之翘评道:“诗无足取,但狂香二字特奇。”(75)玩“狂香”二字,究竟特奇在哪里呢?就在于类似的咏花之题,一般人不会用“狂”这么狠的字眼。其实,更过分的是“情惊恐”,梦回见花为什么要惊恐呢?无非要制造一种独特的感觉。但这未必能给人怡悦的效果,所以蒋抱玄说“风致欠妍”。(76)这也是朱彝尊评韩愈诗再三觉得遗憾的缺陷。

(1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17)、(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卷起帘幕,看燕子归来,也不过是闺中常见情事,却为何能引起下旬眉间心上的不绝愁思?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双燕”的“双”字,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讳愁无奈眉”这么一个绝妙的警句便出现了。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出许多。

(18)、我们知道,平衡是构成和谐之美的核心要素,也是古典美的要义。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我们对待平衡的基本渴望,就是对过去曾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平衡状态的怀念。幸福不仅是我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而且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就深深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概念。如何把这种内在的完美平衡概念和不断变化着的日常活动协调起来,这是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71)中国古典美学一向以“和”为至高无上的理想,在唐诗清奇雅正的审美理想中,清、雅、正都是直接指向“和”的要素;即便是奇,也是保证“和”能光景常新而不至流于平庸陈腐的必要因素。但是韩愈却毫不客气地用浑浊、俚俗、怪异的诗歌语言覆盖了上述古典美的理想。

(19)、(86)都穆《南濠诗话》云:“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册第1344页。

(20)、以文为诗,道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就生,因难见巧。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在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专,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难免流入另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

(1)、他既讷于言,又不敏于行,实在不是当官的料,身心和精神全在诗歌上,是个生命里只有诗歌的素人,但在当时,不当官就啥也不是,永远没有出头天。所以,面对母亲的殷切期望,他不得不一次次硬着头皮赶赴科场应试,又一次次承受应试不中的沉重打击。打击之余,更添一份辜负母爱的愧疚。这从《游子》中,体现得非常清楚——

(2)、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3)、(11)叶燮《原诗》外篇上,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下册第596页。

(4)、西潮又东风,古典复现代。现代诗,在中西古今的传统之间,所经历的风格变化,流派更迭,或许正是其身份焦虑的表征。影响焦虑之外,徐江诗歌中更多的是诗人的“身份自觉”。

(5)、韩愈诗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6)、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7)、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一生力主抗金,成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满生活气息地田园诗。

(8)、(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9)、从格律来讲这是一首完全合律的平起平收的七言律诗,从内容上讲好像也大致符合“起承转合”,可是我们仔细分辨,就可以看出内在的却是散文的叙事逻辑。

(10)、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11)、(46)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0册第403页。

(12)、韩愈诗歌在语言层面的创新,首先使它变得不像诗而更像文。在唐代我们没看到对韩愈的批评,那是因为当时根本就不将韩愈当诗人看待。到宋代,韩愈遇到欧阳修这个大知音,极力推崇他的诗文,这才有人关注韩诗,并引发许多批评家的否定性批评。沈括“押韵之文”的非议尚是轻的,陈师道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又将韩愈以文为诗与东坡以诗为词相提并论,一言以蔽之曰“要非本色”,(70)才是最严厉的否定,等于是说不入流或歪门邪道。很显然,韩愈诗歌的变革,绝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求新而已,他实际上已突破了传统诗歌观念所能容忍的限度,背离了人们对诗歌特性的一般理解。这是他的创作长期得不到好评的根本原因所在。

(13)、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绪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的残棋,思量继续下完这盘还没有结果的棋,希望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整顿着残棋”,语意双关,并与前面的“残枝”相呼应,使愁闷气氛纵贯全篇。“沉吟”二字,则绘出着棋时的神情,妙有含蓄。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因此杨慎评曰:“‘翻身’二句,愁人之致,极宛极真。此等情景,匪夷所思。”

(14)、诗歌语言的“以俗为雅”,正是宋代江西派的家法。北宋后期,诗人们本着化俗为雅的意识,诗歌语言愈益趋于生活化与通俗化,成为宋诗有别于唐诗的主要特征之一。(91)袁枚论诗虽主张不拘唐宋,但主要还是倾向于唐音,因而他对宋诗的评价是有所保留的。不过,他一再将当时的诗歌风气与宋诗联系起来,适足表明宋诗的审美特征已被诗坛正面肯定,全面接受。换言之,从叶燮推崇韩愈到袁枚批评宋诗的负面影响,意味着古典诗学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5)、描写手法: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6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7对比(色彩对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静结合(有动有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16)、(70)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第30309页。

(17)、退之五言古,如“屑屑水帝魂”、“猛虎虽云恶”、“驽骀诚龌龊”、“双鸟海外来”、“失子将何尤”、“中虚得暴下”等篇,凿空构撰;“木之就规矩”,议论周悉;“此日足可惜”,又似书牍。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门户耳。(9)

(18)、如此看来,韩愈放弃古来以纯粹、秩序、整齐、对称、均衡、节制、含蓄、完满、自然、中和为理想的艺术规则,代之以刺激、强烈、紧张、分裂、扭曲、怪异、变形的多样化追求,实质上就是对古典美学的全面反叛,意味着“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的时代风气中,躁动着一股颠覆、摈弃古典美学传统的叛逆冲动,同时也意味着古典审美理想已发生裂变,并开始其漫长的现代性过程。韩愈诗歌的艺术精神,核心是放弃对感官愉悦的重视和追求,刘熙载谓之以丑为美,让我们联想到西方现代诗歌的鼻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两者的精神的确是一脉相通的。西方艺术史上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也就是古典艺术的形式美被放逐的过程。新,成为艺术唯一的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感官愉悦来获取新奇怪异乃至惊悚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对古典美学理想的颠覆和反叛,也不妨视为中国文学中现代性的发生,而当这种努力在“以丑为美即是不要人道好,诗至于此乃至高之境”的观念下被肯定时也就意味着中国文学批评已置身于一个现代语境中。

(19)、(44)赵执信《声调谱》,丁福保辑《清诗话》,上册第338页。

(20)、 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地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地仕途生活加以鲜明地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地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地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地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1)、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

(2)、《有感》和《重有感》是直接反映太和九年的“甘露之变”,哀悼密谋诛除宦官而不幸被杀的李训等人。抨击了宦官专权和他们的残暴行为,希望曾多次上疏声讨宦官的节度使刘从柬,以具体的军事行动,拯救国难。

(3)、描写角度: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多是几种综合运用。方位角度主要指远、近,高、低,上、下,内、外,多是两种进行结合。

(4)、同时韩愈在诗的内容上也散文化,打破了固有的“起承转合”的文法,为后者这开创出一条写诗的不同路子。如他的七言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韩愈一生崇尚儒学,排斥佛老。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以载道”的道就是儒家理论。同时对散文进行文风改革,反对“骈四俪六”,提倡简约单句的先秦散文句式,讲究“文从句顺”、“词必己出”,是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傲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6)、本诗集是著名诗人徐江的诗歌自选集,收录了诗人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精品。徐江是一位具有“身份自觉”的诗人,他的创作不断拓展着现代诗歌表达“边界”,本诗集呈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成就及对当代诗歌的重要贡献。 

(7)、(30)如独孤及喜用《诗经》、《史记》、《汉书》,权德舆喜用《诗经》、《礼记》,皆其例也。

(8)、本诗集是著名诗人侯马的诗歌自选集,收录了诗人近三十年诗歌创作的精品,呈现了侯马诗歌创作的整体格局和杰出成就。侯马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当代诗歌在真实、深刻与智性表达上所达到的高度,是当代诗歌的重要收获。 

(9)、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1句韩愈诗特点有哪些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