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3句孔子的经典语录5条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11 07:59:08 admin 阅读:59
孔子的经典语录
1、孔子的经典语录及故事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鲁昭公七年(公元前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6)、·言必信,行必果。(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最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6)、·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2、孔子的经典语录5条
(1)、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2)、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3)、⊙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2)、·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1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8)、⊙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孔子的经典语录英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5)、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1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4)、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1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16)、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年)春天,齐国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岁。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土地。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想着贪图实惠。
(1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孔子道德名句孔子道德名句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老子告诫孔子的经典语录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割鸡焉用牛刀?(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6)、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其唱得好,必定让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伴随和唱。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理解自己。
(13)、鲁哀公七年(公元前年),孔子又回到卫国, 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1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8)、鲁哀公四年(公元前年),孔子离开陈国,来到了蔡国。
(19)、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20)、“当你生气、慌乱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决定。”
5、孔子电影中孔子的经典语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引导他。
(8)、(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d营私。
(10)、(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11)、⊙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2)、·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5)、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1)、⊙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