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6句论语中的成语典故有哪些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17 11:58:59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论语中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1)、(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论语中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1)、(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2)、(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6)、(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7)、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8)、(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9)、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典故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11)、(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1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4)、(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5)、(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6)、(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7)、(循序渐进)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18)、(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9)、(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0)、(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论语中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2)、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3)、它包含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知道,其中一些典故逐步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5)、(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6)、(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7)、(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爱读经”品牌名称由王财贵教授命名,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注册,北京文礼经典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爱读经”系列经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旗下包括读经教材、爱读经读经机、经典名画、教育用具等系列经典教育产品。

(9)、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10)、孔子说:“颜渊这个人,他能够保持三个月不违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几天乃至一月,也就到头了。”“颜渊真是个贤人啊!哪怕只有一小盆饭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若是别人发愁还顾不过来,颜渊却依然能保持快乐的心态。颜渊真是个贤人啊!”

(11)、(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13)、(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4)、(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5)、(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6)、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17)、(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18)、(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20)、(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20个

(1)、(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5)、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6)、(意思)意思是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7)、(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朝·韩愈《与崔群书》

(8)、(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9)、释义: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 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10)、中心官网:http://www.aidujing.com/

(11)、“东门口那站个人,身材高大,额头饱满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但腰以下比大禹差三寸。这个人长得虽然体面,却是一副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好像一只无家可归的狗一样。”

(12)、(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13)、(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4)、(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6)、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

(17)、(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8)、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0)、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论语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2)、(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4)、(3)《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武昌县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5)、(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6)、(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含褒义)

(7)、(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8)、(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处)《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9)、(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0)、(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11)、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12)、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十二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14)、释义: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15)、(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6)、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7)、(示例)道若途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汉·扬雄《法言·问道》)

(18)、(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9)、(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0)、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5、论语的成语典故来历

(1)、(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5)、其实,“贤”与“不贤”这两种人,为我们朝不同的方向打开了两道门,而“思齐”和“自省”,则是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动力。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知人善任,举用贤良,能够从贤者身上汲取优点。他有著名的“三镜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以铜镜自照,可以整理好衣帽;以历史为镜子,可以从中看清楚朝代兴衰的缘由;把别人当成镜子,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优劣得失。论语中的成语典故篇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

(6)、(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22句让子弹飞台词完整版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