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4句荀子劝学经典句子摘抄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1 08:02:42 admin 阅读:59
荀子劝学经典句子
1、荀子劝学语录
(1)、出自先秦《荀子·劝学》。明,眼睛亮。聪,耳朵好。眼睛同事间看两件东西,是不可能都看清楚的,耳朵同事听两件声音,是不可能全都听清晰的。这句话以观物、听音为喻,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下面荀子进而讲起了蚯蚓和螃蟹的故事,他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是何等渺小,因为它没有“爪牙之利”,即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筋骨之强”——强健的筋骨,但是它却可以做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上下下是多么的自由自在。那么渺小的蚯蚓,那么软弱,它是怎么达到这些的呢?是因为它的内心专一纯正。荀子进而对比螃蟹。螃蟹虽是六条腿加两个大钳子——当然这不太符合我们惯常的认识,我们一般认为螃蟹是八条腿,但在荀子写他的教育论文、写他的思想时的那个时代,大概他对于螃蟹是几条腿和我们现在的观察理解有所不同——如此的强大,单从数量上就可看出——六和数量重多,穿铠披甲,但是它的命运怎么样呢?它可以如蚯蚓那样做到那么自如幸福,那么从容不迫的生活吗?不,“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它只能居住在蛇鳝的洞穴当中,是借助于人家的地方,自己却连个家都没有。这是何等的凄惶,跟它的勇武强大是完全不相配的。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在于螃蟹用心浮躁——“用心躁也”。荀子在强调只有先做到用心专我们才能“不舍”,再然后,自然能积累,所以积累、“不舍”、专一是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态度。
(4)、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5)、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6)、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7)、大家不要小看“行动没有过错”,在荀子看来:“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也就是说,将圣贤的道德精神融化于自己的修养之中,是最高明的,没灾没祸的幸福是最持久的。
(8)、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 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席慕蓉
(9)、这句话意思是: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但还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看,但还不如登高之后看得宽广。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该把这当作学习的契机,有思考但不是闭门造车;要善于主动寻找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丰富自己、并向更高处攀登。牛顿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此相似。
(10)、今天我们谈论的《劝学》,是荀子32篇中的首篇。“劝”是鼓励的意思,与“劝业场”的“劝”是同一个意思。荀子为何要鼓励人学习呢?其实开篇第一句话就有所阐明。荀子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后天的学习上,无论是否学有所长,一个人都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坚持不懈。因而荀子首先阐发的是学习的意义。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2)、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1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4)、如果你把小土堆积累成高山的话,情况就发生巨变——风和雨就会在这里产生。如果积水成渊,更奇妙的效果就会产生——“蛟龙生焉”,蛟龙就会诞生在这里。
(15)、荀子在这篇中,其譬喻非常生动,言浅意深,他在全文当中抓住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很细小的事物入喻,使文章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全篇一会儿说到颜色,一会儿说到走路,一会儿又说到了蚯蚓螃蟹,讲的事情都很简单,都是日常所能看到、所能感受到的,但是却把深刻的道理蕴育在其间、蕴育在这些比喻当中,产生了非常好的论证效果。再有,荀子的论证步步深入。这个步步深入又是潜含在他用比喻的论证方式上,以文章第一段为例,从“青取之于蓝”开始,他一直在不断地递深,不断地把文意推向更深远的地方——连用五个比喻句,最后才能得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失。荀子的论证同时还极富于变化,尽管都是比喻论证,有时,他从正面说,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是从正面讲;有时,他又从反面讲,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样通过正反的对比,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就深刻多了。而有时,他又同类列举,比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就是同类的列举,通过同类并列举例的方式,让我们一下便理解了;此外,荀子还列举相反事物互相的对照,比如“骐骥”和“驽马”就属于这类,他通过“骐骥”和“驽马”的对比揭示出“不舍”的重要意义。经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就准确到位了。
(16)、自身具备高尚的品行,就会有着坚定的自信,自己也一定会喜欢。有不好的品行在身上,就会搞到
(17)、《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18)、饥饿了便去吃食物,寒冷了便去寻求温暖,劳累了便去休息,喜好礼仪而厌恶害处,这是人生下来便具有的本性。
(19)、——普里尼 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20)、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2、荀子劝学经典句子摘抄
(1)、蓬蒿生长在麻中,即便不用器具扶助,有能够挺直的生长。白沙中如果混入黑泥中,便也会变成黑色。
(2)、文中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才能获得成功。
(3)、《劝学篇》选自《荀子》,题目意为鼓励学习。
(4)、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7)、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出自先秦《荀子·大略》。君子,此指善于教育孩子的人。使,使用。重任。勿貌,不表现在言语外貌上。导,引导、教导。善于教育孩子的人,爱他不表现在脸上,重任他不表现在言辞上,用道理去引导他而不是强迫他服从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把爱藏在心中、教育以引导为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而明智的教育方法,我们今天还在使用。
(10)、《劝学》篇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劝学》的主旨在于劝勉人努力学习,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之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11)、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12)、 ——王勃 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3)、——果戈理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14)、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5)、——康德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16)、所以荀子总结到,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是善于学习,学习同样可以让我们如他一样。
(17)、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3、荀子劝学篇名句
(1)、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2)、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3)、是学习让我们具有更高的视野,使我们的能量发生变化。我们人从外在的形态上看似乎没有变化,但是经过学习以后,我们的思想就会站在一个高处,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或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6)、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7)、君子自身贤德能够容纳那些无用的人,拥有智慧能够容纳那些愚笨的人,见识广博能够容纳那些粗浅的人,道德思想精粹而能够容纳驳杂的人,这便是兼容并蓄之法。
(8)、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0)、这就说明,学习可以让我们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离开过去的那个自己、迈向一个新的自我。后面冰和水的例子,也同样是这个意思。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3)、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4)、有德行人的学问,听在耳里,记在心中,流露在身体仪态上,表现在行为举止中。
(15)、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16)、这是语重心长的,是情真意切的,是谆谆叮嘱的,是诚挚告诫的,是满怀希望的,是充满鼓舞的。
(17)、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8)、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荀子用木与刀剑为例,来说明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与这个意思相近的,是《论语》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说要经常检查自己。
(19)、然后,荀子乘胜追击,又讲到了学习的作用、功效。他首先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在这里,荀子强调了一个人简单孤立的思考,是不可能想到什么赋予价值的内容来,必须要伴之以学习,即学习是基础,有了学习思考才能生光,才能发生效力,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下面荀子有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背后的意蕴,其实是学习让我们具有高度和视野,使我们的能量发生变化,人似乎还是以前的那个人,从外在的形态上看似没有变化,但是经过学习以后,我们的思想就会站在一个高处,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或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达到了这样一个领域以后,如“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我们的声音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从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亦如我们的身高没有增加,但是别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我们。由此,学习提升了我们本身的品位,让我们在具有了视野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写到这之后,荀子的文笔和思想越来越流畅。
(20)、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4、荀子劝学重点句子
(1)、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
(2)、 ——乔•贝利 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3)、0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不苟》
(4)、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5)、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6)、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7)、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8)、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9)、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10)、参省(xǐng)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相当于“于”,对。
(11)、只有道义和爱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如果人们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置道义于不顾,那么社会就会一片昏暗,那是天理不容的。更要以道义为先,以爱心为上,全力奉献,不求私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才充实,才完满。
(12)、 ——雨果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3)、百发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14)、——朱熹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5)、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性)
(17)、要将自身不具备才能,当做是耻辱,而不是将没有被重用而当做是耻辱。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9)、《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5、荀子劝学全文短句
(1)、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2)、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朱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9)、只有道义和爱心,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如果人们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得失,而置道义于不顾,那么社会就会一片昏暗,那是天理不容的。更要以道义为先,以爱心为上,全力奉献,不求私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才充实,才完满。
(10)、“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跬:半步。如果不去半步半步的积累,便不会到达上千里远大地方。
(12)、再比如《金缕衣》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4)、——罗洛•梅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15)、0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荀子·修身》
(16)、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7)、《荀子》经典名句10则,道理深刻,谁看谁受益!
(18)、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1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 ——佚名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3)、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今天我们学习的《劝学》,是荀子32篇中的首篇。“劝”是鼓励的意思,与“劝业场”的“劝”是同一个意思。
(5)、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8)、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9)、《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这篇文章比较长,背诵起来也很费力。所以婷婷姐姐也把它唱成了歌,唱几遍就能学会啦~
(11)、句话是说,要辨明君子和小人,识别好歹,严于律己,与人建立正直、恰当的人际关系。
(12)、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3)、《劝学》中为了说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先分析了见者远,闻者彰的原因,接着以车马代步为喻,说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4)、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