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2句诸葛亮诫子书汉代对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2 08:33:13 admin 阅读:59

导读诸葛亮诫子书汉 1、诸葛亮诫子书汉代是否正确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

诸葛亮诫子书汉

1、诸葛亮诫子书汉代是否正确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4)、诸葛亮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5)、主持团成员:自由,笑笑,书拉密女,林妹妹,安于心,星,花树星火(不断添加中)

(6)、师:这么多的叮咛和告诫,有没有一个中心来统率?

(7)、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8)、师:淡泊也好,澹泊也好,都和水有关。那么,什么样的水,可以称为“澹泊”的状态呢?

(9)、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面说了不静的后果。

(10)、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1)、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12)、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13)、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14)、师:大家有没有想到我们的雅礼校歌里的一句歌词,刚好是这一句的完美诠释?

(15)、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6)、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17)、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8)、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19)、师:也就是说,静表示安静的状态、是一个形容词,还是——

(20)、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2、诸葛亮诫子书汉代对吗

(1)、师:“接世”的意思,相当于“济世”,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2)、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3)、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贤诸葛亮的文章。我手里还有一篇文章,也是谈静心的智慧的。是今贤,我们学校最厉害的一个人写的。那是谁写的呢?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诸葛家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名门望族,其有诸葛丰发端并经诸葛亮发扬广大而形成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诸葛后人及世人。

(6)、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7)、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8)、每个人并非生就即成为伟人、圣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虽有鸿鹄之志,然而,却没有能够亲自去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然而,他的儒家思想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中国人民居然产生了二千多年的深远影响。

(9)、师:我希望这句话,也是从你的心里发出来的。

(10)、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11)、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12)、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14)、生:符合。他当了一个尚书,而且能够带兵打仗。

(15)、儒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6)、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17)、​陈世钊,笔名千仞无枝。籍贯重庆大足,1976年生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爱诗如命!参加汉语言文学自考,获得河北省当代文学专修函授学院大专文凭。2003年加入诗刊社诗歌艺术培训中心研修班,为期一年学习;同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作协诗刊社和重庆文联组织的“大西南诗会”。2007年加入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作品在国内众多民刊发表。如《超然诗刊》、《九头鸟》、《三峡诗刊》、《嘉陵诗词》、《中国文学》、《现代诗报》、《诗友》、《新国风》、《凌云诗刊》、《岷州文学》、《鲁西诗人》、《儒博》等。《诗刊》特刊发表《酒窝》一诗。现是中国诗歌流派论坛的论坛元老。诗观:点染心情色彩,关爱一切感受。信仰诗的“三性”:品性、悟性、灵性。

(18)、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刘备便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3、诸葛亮诫子书汉对不对

(1)、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2)、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3)、师:很好。那么,和《诫子书》联系起来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4)、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5)、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编委会:勿忘初心,憨豆先生,花树星火,笔岸,归谬,空见,耕夫(不断添加中)

(7)、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8)、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9)、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从“        ”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告诫儿子诸葛瞻      。

(11)、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13)、生: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从小立下志向,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成为有用的人。

(14)、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这封书信要告诫儿子修生养性、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惜时勤学,志存高远。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扩展资料: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人生呢?

(16)、师:我用“君子兰”做班花,是希望你们都做一个静静的君子,男孩子,就是——

(17)、师:静心的智慧,是诸葛亮留给诸葛瞻的。但实际上,静心,是中国人共同的智慧。中国古人特别强调静心的智慧。我们读,儒家说——

(18)、师: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他的父亲给他一个忠告、一个叮咛,孩子,要把心——

(19)、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20)、师:就是我经常说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学习状态。

4、诸葛亮诫子书汉朝对不对

(1)、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2)、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3)、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4)、师:要对这样一个孩子,说清楚这个道理,可不容易。诸葛亮是花了一番的心思的。你能理解这番心思吗?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不懂地方和同桌讨论。

(5)、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6)、师:孩子们,如果你是诸葛瞻,你收到这封家书、遗书,从字里行间,你读出了什么?

(7)、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8)、诸葛亮《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诸葛亮《诫子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11)、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12)、  1800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让我们起向诸葛亮学习~

(13)、生:首先,诸葛亮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明“君子之行”的关键是“静心”。

(14)、唯有清心寡欲,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并非三心二意,也未朝令夕改,我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15)、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7)、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18)、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19)、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20)、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5、诸葛亮诫子书

(1)、《诫子书》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1800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4)、师:做笔记。俭,是约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说——

(5)、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6)、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诫子书》表达中心的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9)、师:这里,包含三层意思,静心,成学,广才。我们用这个填空来理顺这三者的关系。现在,你可以完成填空了吗?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师:短短86个字,分为三个层次,说理清楚,逻辑严密。和我们昨天学的《纪念白求恩》的第二段有相似之处。

(12)、《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为陈寿整理编辑,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13)、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14)、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15)、师:诸葛亮不仅打仗的时候运筹帷幄,写文章的时候,也是构思精巧。我们来交流。

(16)、《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7)、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8)、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19)、师:诸葛亮希不希望他的儿子穷则独善其身、老了悲守穷庐然后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0)、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1)、生:我发现,写《诫子书》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2)、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3)、师:如果只能概括成一个字呢?精彩二选一。小组讨论。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6)、第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坚定。每个人并非生就即成为伟人、圣人,孔老夫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虽有鸿鹄之志,然而,却没有能够亲自去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不能改变历史进程。

(7)、《诫子书》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之下为人父者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和感人!并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千古名篇。

(8)、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9)、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10)、师:预习都做得很充分了,是吧?没关系,老师有办法检测你们是不是真懂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文本维度的第四个活动——追本溯源明中心。《诫子书》并非诸葛亮独创,而是古代的一种常用文体。

(11)、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12)、师:孩子们,我们要成为经天纬地、顶天立地的君子,国之重器。如果我们能这样,我们就能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我们读——

(13)、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14)、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15)、生: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是一个宁静而节俭的人。

(16)、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17)、生:险躁的躁,是足字旁的躁,火字旁的是干燥的燥。

(18)、第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19)、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师:经天纬地,不是立立志向,喊喊口号就可以,必须要老老实实学习,才能成就。看来,我们的雅礼校歌精神,源远流长,是植根于我们深厚的文化传统的。

(2)、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2句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大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