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9句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字什么号什么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4 13:16:05 admin 阅读:59

导读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名句 (1)、相对应地,北方自西晋末年陷入军阀混战和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最后由鲜卑族建立的魏所统史称北魏。北魏后来又分裂为...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名句

(1)、相对应地,北方自西晋末年陷入军阀混战和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最后由鲜卑族建立的魏所统史称北魏。北魏后来又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史称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又灭了北齐,得以再次统一北方。

(2)、这就要说到在当时一个普遍的文体现象,在汉朝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叫做汉大赋,这种文体带了很强的功利目的性,失去了其真实情感,主要表现为辞藻华丽、对偶工整。

(3)、虽然南朝时候出现了“偏安江南”,“偏安”指的是只有半壁江山,表示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时代。

(4)、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当时这些人为什么不希望自己被打扰。

(5)、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我们要读懂一个诗人的诗,首先就得读懂这个诗人本身,而要读得懂这个诗人,首先就得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

(6)、如果纯粹是死记硬背,要想将这“二十四史”背下来,还是需要花费不少工夫的,而且极其容易记错。可如果你懂得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二十四史”根本就不用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你理解了这“二十四史”的编排顺序,那么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就了然于心了。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8)、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9)、我们一般人先是认同了那个世界的真实存在,然后又去那个世界里寻找诗人,当然是不能如愿的。那个世界只在诗人的梦想里,它远之又远,高在云端,甚至在更加无测的苍茫之后。有时候我们常常以为陶渊明分明就卧在篱下菊旁,是一位近在咫尺的邻居。当我们试图与这个人亲近和交谈时,发觉他早就起而离去,正在满目荒凉的道路上跋涉,手柱拐杖,往一个常人难以抵达、充满畏惧的远途走去。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终于成为一个淡淡的身影,消逝在地平线上。

(10)、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进一步升华了作者的感情,因为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陶渊明想用预言表达,但不知道怎样表达了。真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了!

(11)、所以我们明白,陶渊明他塑造了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

(12)、我们仅仅从陶渊明的外部行为、生活路径上,将其命名为“隐逸”,或看成不得已的逃离者、一个知趣的失败者,再进一步,看成一个在困厄中寻求个人生活并获得了一份特异收获的人。这些看法实际上还是比较浅表的,未能把诗人还原到真实当中。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哪怕稍微有一点,离我们的对象就会相差很远。我们的确要经常在心里问一句:我们离陶渊明到底还有多远?这个追问很重要,它将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和寻觅,从而更加接近诗人本身。

(13)、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14)、但是,陶渊明所在的时代正是东晋王朝晚期,政权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这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陶渊明纵然有想要施展抱负的心思,也无从下手,他也不会向那些权贵卑躬屈膝,所以他才会在当了81天彭泽县令后,就辞官了。

(15)、卢挚则是元代影响较大的文学家。在他的散曲《沉醉东风·闲居》,吟咏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作品的语言、境界以及天然质朴的风格简直就是散曲版的《归园田居》。

(16)、所以他回乡下后,写的田园诗都非常的出名,毕竟他是开创了田园诗的第一人。

(17)、古代士人发思古之幽情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直接指向当下,联系自己;另一种则是就古咏古,或者发一点很大路的感慨,例如世事难料,多有兴亡等等。与此相应的,咏史诗也就有两种路径,一种正是所谓“漫然咏史”,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著名事件用诗句或押韵的文句加以敷衍,咏叹一番;另一种则把自己摆进去发表感慨。

(18)、刚开始这个洞有一点窄,他是爬着身体慢慢走的,进去没有多久忽然开始变宽敞了,然后他就看到了一个非常开阔的一片天地。

(19)、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大约是史传传统最强的国家,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写史的国家机构,宣付国史馆立传是极高的荣誉,而诗歌如能真实深刻地反映时事便称之为“诗史”——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史的崇高地位,而咏史诗自然即以史书所载为其依据和出发点。

(20)、袁行霈先生说:“陶渊明此诗不过模拟旧题,未必影射现实。张祎之死,与三良殊不类,亦难比附也。”“三良受重恩于秦穆公,君臣相合,求仕者至此盖无憾矣。而厚恩难忘,君命难违,一旦君王长逝,遂以身殉之。言外之意,反不如不乘通津,不恐功微,明哲以保身也。”(《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这样来揣度此诗的深意,高于旧说多多矣。

2、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字什么号什么

(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2)、现留存134篇诗文,其中名句达一千多条。现举例如下:

(3)、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4)、陶渊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以他四十一岁为界,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主要是出仕阶段,他希望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期,即四十二岁至六十三岁,是陶渊明的隐居田园阶段。

(5)、绘画方面,“松”“菊”“柳”“鸟”“鱼”“把酒”“操琴”“孤云”“幽径”“樵夫”“渔夫”等这些具有陶渊明主题的特殊文化符号,更是全面地融入元代山水文人绘画的创作中。可以说,没有陶渊明,就没有文人画。而元代绘画最突出的创新与贡献,就是将宋代开启的文人画推向成熟完备。代表了文人画的最高成就“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他们孤高超脱,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安逸,技法上讲究得意而忘形,这些都是陶渊明的思想根源。从这个角度看,没有陶渊明,世界上就没有具有独特审美观和鲜明中国文化内涵的文人画。

(6)、我们很能接受这样的形象,也极愿意看到他这样出场,无论是作为一个诗人还是有闲的知识人。这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构图,给人安慰和想象,满足人们的期待。谁不期待一份安适的、有闲情有格调的生活?如果说人人都有被日常凡俗和琐屑打扰的烦心,那么这种逃避显然是最好不过了。

(7)、生平:陶渊明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8)、因为那里有一个地名叫做桃源,所以他就去了就在这个地方写了一篇文章。

(9)、到了后世,仍然有很多的人去找这个所谓的桃花源,比如著名的作家沈从文,他后来就跑到了湖南湘西的这一带。

(10)、指的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不存在的邦国是我们的理想国。

(11)、虽然孔子说:学而优则忧,书读好了以后,你本来就应该出来做官,变成是大夫阶级,然后去治理国家。

(1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诗以描写田园著称。这些诗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

(14)、另一层的意义就是说,我不要凑热闹,我不需要跟那些春天夏天的花一起开,我可以孤独地开着。

(15)、而南方是西晋东晋宋齐梁陈,纯粹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

(16)、文中桃花源里的人说自己根本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朝代,还不知道有汉朝的存在,但他们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既然没有和外界来往,为什么会穿着东晋的衣服呢,东晋和秦朝可是隔了好几百年啊,所以说,这衣服或许是活着的人在祭祀的时候烧给他们的。

(17)、这很像诗经里面四言句子,三条小径指的就是那三条小路,都已经荒芜了,一条路如果太久没有人走,很容易被草给淹掉,但问题是松树和菊花还在。

(18)、陶渊明(365——427)东晋末年至宋(南北朝时)时伟大的田园诗人。

(19)、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从此给陶渊明贴上了“隐逸诗人”始祖的标签。钟嵘认为这是对陶渊明的一个很高的评价,却无意间将诗人推向了符号化概念化的过程。人们一想到陶渊明,就会想到他隐居在一个风景绝美的地方,过着安逸逍遥无忧无虑的日子,喝喝酒吟吟诗,高兴了就到田里动动锄头。受这种印象的影响,从过去到现在都有人把他画成一个由僮仆搀扶的、摇摇晃晃的、舒袍广袖的中老年人,就像一个富贵的乡间员外。

(20)、(2)《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代表作有哪些

(1)、第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一下子把作者归隐的境界拔得很高,因为作者归隐不是一个人独居在大山,而是和家乡老百姓打成一片,说明陶渊明并不是因为另类才辞官,而是为了追求自由、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就是这个道理!

(2)、在战乱频仍的时代隐逸与在太平繁华的时代隐逸,也会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对吧?所以,在我们正式讲解陶渊明的饮酒诗之前,我们还需要用相当长的篇幅介绍陶渊明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那么,为什么陶诗在东晋文坛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笔者认为:

(5)、陶渊明是东晋人,而东晋是个乱世,同时期还有五胡十六国,所以老百姓日子并不好过。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学而优则仕,成为了东晋官员,但最大的官职只是个小县令,显然,陶渊明有点怀才不遇和郁郁不得志!

(6)、王冕(1287——1359)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

(7)、为什么陶渊明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第二句就说明了原因——“心远地自偏”!这里的”心远“对于陶渊明来说是远离朝廷、远离政治,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淡泊无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人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在城市打拼,也是非常需要这种“淡泊”和“宁静”,付出和努力达到了,该来总会来的!

(8)、陶渊明何止是“隐逸”?“隐逸”这条路,在陶渊明身前身后都踩得很实很宽了。从商周的首阳山,到后来历朝历代的“终南捷径”,那些“隐士”和陶渊明又有什么不同?仅仅是“隐逸”,仅仅是逃离,这好像并不少见也并不难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迎着问题而上,战胜它解决它,或者是向其妥协,苟且求生。种种选择触手可及,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离得最近的选项,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注释,是并不晦涩的行为。

(9)、田园将芜胡不归,他的家乡里面有一块土地,这个田园将要荒芜了。

(10)、陶渊明的思想得到全方位的传承,并深入挖掘和开拓

(11)、为报金朝灭国之仇,南宋联合日益崛起的蒙古人灭金,而灭金后的蒙古人再次南下攻宋,并最终灭亡了南宋。最初,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当汗位传至其孙忽必烈时,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大蒙古国”,建立元朝。

(12)、生平:陶渊明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13)、此赞结构非常简明清晰:开头八句是一总冒,提示读者下面要赞的都是隐逸达人。中间四八三十二句分述,这里涉及荷蓧丈人、长沮、桀溺(此二人为一组合)、於陵仲子、张长公、丙曼容、郑次都、薛孟尝、周阳珪等各位“达人”,这些人物来路不同,言行各异,其共同之处则在于全都高蹈隐居;而陶渊明自己是归隐于故园的,遂引此诸位以为先行的旷世知己。最后八句是全文的总结,表明自己的心同这些先贤完全相通。

(14)、陶渊明《咏荆轲》诗的妙处在于在不长的篇幅里把荆轲刺秦王的著名故事讲得首尾完具,头头是道,形象鲜明,充满感情。这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陶渊明处理各种题材都有极高的水平,田园生活固然是他的最爱,平淡而有味的风格固然是他的擅长,而要来一点慷慨激昂的历史叙事,亦复当行出色。此是大家风范。

(15)、中国的一大特色是历史悠久,典籍丰富,所以知识分子(“士”)大多是熟读史书的,而且一般都很喜欢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文人尤其是如此,于是咏史诗成了吟咏的一大题材,其他文学样式也经常涉及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16)、据统计,陶渊明一生曾五次出来做官,那他每次出来做官是出于什么考量,又为何要辞官归去呢?我们只有彻底搞清楚了出仕和归隐的原因,才能真正读懂这位隐逸诗人的诗。

(17)、大约在晋废帝在位年间(一说365年(1))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18)、《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想属一时之作,虽岁月不可考,而以诗旨揣之,大约为禅宋后。……祚移君逝,有死而报君父之恩如三良者乎?无人矣。有生而报君父之仇如荆轲者乎?又无人矣。以吊古之怀,并作伤今之泪……

(19)、因为秦始皇时期天下大乱,四处都在打仗,所以这些人觉得世界混乱,便躲到了这个桃花源的洞里面,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20)、所以“归去来兮辞”也是在讲独善其身的意义。

4、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简介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2)、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3)、(4)《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我们大概就能看到东晋这一时间段,出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文人。

(5)、全诗基本上是依据史料加以敷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的感慨(“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也是前人早已发表过的(《史记·刺客列传》引鲁人的评论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咏史诗的传统写法就是如此,无非是把已经得到记载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用诗的形式再现一次,再顺便发表一点议论或感慨,大抵相当于史传末了的“论”,诗中的议论可以出新,也可以是传统的看法。

(6)、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出生于352或365年,逝世于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7)、这首诗就是《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饮酒·结庐在人境》,内容如下:

(8)、这个打鱼的人出来以后,觉得我知道到了这样一个神仙地方,不告诉人心里总是难受。

(9)、所以,桃花源等同于一个象征,象征着人类心灵里面最后的一片净土的世界。

(10)、(5)《饮酒》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13)、在辞官归隐之后,尽管家里很是贫穷,但是他不愿再次为官。本来他可以过得舒适富裕,但为了自身人格和气节,他选择远离官场和腐败。虽然日子过得困苦又艰难,但是他却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陶渊明还比较幸运的一点,就是他的妻子与他志同道合,就算是归隐田园也愿意与他夫唱妇随。

(14)、陶渊明虽然一直都向往着田园生活,但年轻的时候,他也曾有大济苍生之心——“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概是对祖父陶侃的景仰和自豪,所以让他也变得壮志勃勃,毕竟谁年轻的时候不想着当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呢。

(15)、刘子骥是高洁隐士,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去寻找一个陌生荫蔽的地方,自然不会单枪匹马,如果他真的带人去搜山,会不会真的被他找到了点什么,但桃花源的人为了不让他泄露秘密,最后让他一回去就死去。所以这桃花源美好生活的背后,或许是无数人血腥守护之下的平和?

(16)、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南朝,相对于很多朝代来说它有战时的一种稳定性。

(17)、胡祗遹是元代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官员,为人豁达开明,心胸开阔。他在创作两首《双调·沉醉东风》中,第一首把贪官暴吏比作狼虎,并表达自己渴望逃离官场,与鸥鹭为盟。第二首则赞美山野中的渔夫、樵夫是不识字的士大夫,表达了自己对没有贪欲,知足常乐的生活的向往。

(18)、小时候我们读这篇文章大多数是不明白的,就觉得像是一个神话,现在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很有趣。

(19)、许多人多起菊花就会想到陶渊明,他是一位偏爱菊花的诗人,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出期的诗人(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诗人,他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你知道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吗?它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初期的伟大诗人。

(20)、所以他在出来的时候就处处做了记号,等着准备找人再次回去。

5、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这个朝代还有哪些著名文学家?

(1)、大概是在讲冬季的时候,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一个渔民,有一天他出去打鱼了。

(2)、它需要在一个比较安静平和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音乐、绘画、文学这些艺术类的东西才有可能机会发展。

(3)、现在的年轻人总爱调侃,说自己年纪轻轻就想退休了,其实大家都没意识到,陶渊明正是你们理想生活的榜样。陶渊明性情任真,嗜好喝酒,喜欢安静,少言语,对升职加薪没什么兴趣,喜欢自己写文章写诗自娱自乐,这就是活脱脱的社恐啊!

(4)、秦始皇统一中国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方向,刺秦王的荆轲不过是一个失败了的恐怖分子,前人也早已看出了“虽得秦王之首,于燕亦未能保终吉也”(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九)。但我们不必以此来评说陶渊明的《咏荆轲》一诗,他不过是按传统的材料和看法来写一首诗,同时抒发一通自己平时总压抑着的的豪气而已。

(5)、陶渊明在《宋书》《晋书》和《南史》中都被列入《隐逸传》,后世也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隐逸?又为什么要归田园?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是息息相关的。

(6)、人在江湖,陶渊明也没忘了关注时事,他归隐田野,自然也和普通百姓来往的近了些,近距离地接触到他们在繁重的赋税徭役下非人的日子,他对这种剥削和压榨十分不满,因此才创造出了《桃花源记》。

(7)、陶渊明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二十首》

(8)、大家是不是对这首诗很熟悉,而且大多数人都能说出该诗的第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是由于这首的心境和很多现代年轻人的心境符合,再加上它特别经典,所以今天我再和大家讲一讲!

(9)、晋朝统一天下后不久,就发生了因皇室权力斗争而导致的“八王之乱”,进而引发因北方匈奴叛乱而导致的“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的结果,是晋朝皇帝被杀,一些晋朝皇室和大臣南渡,以延续晋朝。由于晋朝原本定都于洛阳,南渡后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故史家将南渡前的晋朝称为西晋,南渡后的晋朝称为东晋,所有晋朝的历史都记载在《晋书》里。

(10)、是没有多大的感触的,而陶渊明他所处的时代不同,也许就是因为现实世界充满了战争,充满了腐败……

(11)、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12)、因为我们知道,战争太多的时候,文化不容易积累。

(13)、中华经典资源库:陶渊明·饮酒(其五)(程翔讲解)

(14)、我们现在看看作者陶渊明身处什么朝代,他创造这首诗的背景!

(15)、说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再来细分析一下诗句!

(16)、后来大概是他对于这种政治里面的勾心斗角感到厌烦了,这种大的背景下,政治腐败的时候,他宁可不做官,选择退下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17)、陶渊明最著名的散文应该就是他的《桃花源记》了,这篇被很多中学教科书都收录了其中。

(18)、历史上为秦穆公殉葬的子车氏之三子与大名鼎鼎的刺客荆轲,都同诗人陶渊明的情况太不相同了,没有可比性,也没有什么相关性,于是陶渊明也就无从写出“有我之境”的咏史诗来。而汉代的二疏(疏广、疏受)都是先当官后退出、隐居于民间的,他们同陶渊明大有可比性,而且他们不打算给子女留下什么遗产的旷达胸怀更深合于陶渊明的思想,所以陶渊明的的《咏二疏》便很容易成为“有我之境”的咏史诗。

(19)、这就很像1949年以后的中国,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在这50年是有机会发展文化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6句王夫之的介绍及人生经历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