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3句二十四节气中哪几个节气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26 07:12:10 admin 阅读:59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耕谚语
1、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耕谚语是什么
(1)、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2)、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3)、 拿到场里算庄稼,收到家里算粮食。 精打细收,颗粒不丢。
(4)、寓意:天气转暖,地下的冰化了,很适合种植葵花和蓖麻。
(5)、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蛤蟆是冬眠的,惊蛰回暖惊雷蛤蟆就苏醒活动了,早晚便开鸣叫,如唱山歌一般,表示气温回升暖和,冬眠虫儿醒了,春暖花开虫鸣闹春耕了。
(6)、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叶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7)、寒露以后,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8)、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9)、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10)、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1)、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
(12)、翻译:谷雨节气到了,布谷鸟就开始叫了。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前三天就开始叫,那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少。而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到了后三天才开始叫,那后面天气的雨水很足。
(13)、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冷空气日趋活跃,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常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因此,应预防病虫害和低温冷害。对于蔬菜,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要培育好壮苗。茄果类蔬菜育苗最好在地膜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绿叶蔬菜种皮较厚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水催芽。另外,还要做好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茄果类主要防治猝倒病。白露时节,果树要进行修剪、施肥、采摘等,同时做好病虫防治。不同的果树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
(14)、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15)、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16)、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
(17)、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18)、寓意:惊蛰如果仍有寒流,到了春分一定会暖和。
(19)、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20)、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2、二十四节气中哪几个节气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1)、小暑来临,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2)、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3)、霜降也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母羊一般是秋冬发情,羊羔落生时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营养好,乳水足,有利于羊羔的生长。
(4)、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5)、“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大暑
(6)、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7)、“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白露
(8)、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
(9)、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1)、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2)、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13)、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14)、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
(15)、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16)、寓意:在惊蛰时节翻动土地,可以使地下的空气更流通,到春分的时候,地气就全部活动开了。
(17)、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18)、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9)、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0)、 三亩棉花三亩稻,晴挨好,雨挨好。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若要花,霉里扒。
3、二十四节气分别对应的农耕的什么
(1)、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2)、“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霜降
(3)、寓意:蒸锅跑了气,馒头就会蒸不熟或蒸不好。庄稼也是一样,惊蛰时节不活动地气,地气不流通,庄稼怎么长得好。
(4)、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5)、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6)、三九不冷看六六九不冷倒春寒。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篇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7)、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8)、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9)、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没到惊蛰节就打雷,蛰前闻雷,一年多雨可能性大,阴天多雨多。种作要雨要阳光,适宜就好,多了,少了都不好而有害。
(10)、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1)、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12)、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14)、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15)、寓意:惊蛰时节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要抓紧时间耕地,延误了时日也会延误了庄稼的收成。
(16)、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17)、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18)、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19)、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20)、霜降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4、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耕谚语北方
(1)、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2)、寓意:惊蛰刮起南风,天气还要转凉,应过些时日天气暖些再下地种田。
(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4)、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5)、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各地最低气温多在零下,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黄河中下游地区应做好小麦冬灌,保墒防冻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开始利冬闲进行植树造林,改造涝洼,治水治岭,修渠打井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6)、“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小暑
(7)、农村二十四节气谚语,节气是我国古人根据观察记录天体运行而推出的一种气候符号,节气的历史传统悠久,无论对于农耕时代还是现在都十分有意义。而谚语又是民间一种通俗易懂的韵语。这就跟我来看看关于农村二十四节气谚语吧农村二十四节气谚语1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8)、小时治不净,大了就有抗药性。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篇5干打谷,湿打黍。
(9)、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春耕开始,春雷响,万物长,气温回升,地壤解冻,雨水渐多,蛰虫惊走,地气上升,所以要开犁松土通地气,做春耕为农事准备了。
(10)、22)插秧早,不如养秧老;养秧老,不如春耕早。
(11)、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12)、“谚语二十四节气 传承农耕之文化”丨处暑
(13)、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