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4句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读后感1000字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30 09:06:24 admin 阅读:59
生命是什么薛定谔
1、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读后感
(1)、薛定谔率先将物理学理论应用到生物学中:以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解释生命的本质:以“非周期性晶体”、“负熵”、“遗传密码”、“量子跃迁式突变”等概念说明有机体物质结构、生命的维持和延续、遗传和变异等现象。他还预言生命科学将面临重大突破,研究深度将进入分子水平。继而,他主张从分子水平探索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存在于信息中,生命将它“印”在分子上,分子一定有某种复制信息的方法。从中他引申出许多新课题,如,遗传信息如何编码,如何在传递中保持稳定等。此书的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前瞻性,它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基因调控的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后来对遗传密码的解读。这本被誉为“唤起生物学革命的小册子”使薛定谔成为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先驱。
(2)、但是有一个大的问题:它要求波函数突然坍缩。
(3)、物理学家薛定谔曾深入探索过分子生物学问题。
(4)、什么是薛定谔的猫?这要从头说起。薛定谔(E。Schr 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曾获193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5)、尽管《生命是什么》的一些思想极富远见,而且毫无疑问激发了一些在20世纪科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然而数十年努力解决遗传密码问题中涉及的实验和理论与薛定谔的演讲并没有直接联系,历史学家及当时的参与者对薛定谔贡献的重要性有所分歧。
(6)、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分享——薛定谔的魂牵梦绕之地维也纳!
(7)、我们只需要知道,薛定谔谈论遗传基因的1943年,世界处在二战的硝烟中,人类尚未了解遗传物质的本质。薛定谔将物理学融入生物学,以物理原理来解释生命现象,为生物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一群物理学家纷纷跑去研究生物学,克里克(FrancisCrick)便是其他和沃森(JamesWatson)正是受到该思路的启发,在1953年发现了DNA双螺结构,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8)、熵代表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或者说是无序程度-系统越无序,熵值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值就越小。所以,负熵代表着系统的活力,负熵越高就意味着系统越有序,这也是为什么薛定谔会说“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万物归于虚无,要一直做功。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生命。
(9)、薛丁鄂的猫这个实验它是把量子的一种微观状态转变成宏观状态,因为微观状态是肉眼不可见的,人们只能通过一些观测的仪器来得到信息,宏观的我们就可以看到了,猫就是一个宏观的物体,它放在一些化学物的环境之中,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化学物化成反应,然后猫死了,第二化学物没有发生反应,猫还继续活着,这是两种生命形态。在箱子没有打开之前,不知道到底是哪种形态。
(10)、PhilipBall带领我们重温这本提炼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关键概念的著作。
(11)、生命想要实现“永生”,需要借助自我复制来传递自己的基因,而且还要是那种在自我复制时,准确率不高的方式。
(12)、人类大脑由无数原子构成,其中原子的物理状态变化和高度复杂的思想为何产生密切关联。原因在于我们称为思想的东西:第思想本身就是有秩序的东西;第思想能够将有一些秩序的物质材料囊括在内。
(13)、虽然在我们看来,地球环境比较稳定,但是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地球环境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开始,地球上没有氧气,此时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无氧生物,比如:蓝细菌。
(14)、任何高等生物的成年个体,组成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众多的单原子,它们对非常有序和有规律的事件起着支配作用。它们控制着有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可以观察的宏观性状,决定有机体功能的重要特征。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染色体纤丝,其可被称为非周期性晶体,在有丝分裂中每一个染色体都在被复制且两套染色体始终保持着,所有细胞都有完全一样的染色体。遗传下来的实际上“表现型”的整个模式,是个体可见的、明显的本性,它们被复制好几代而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在每次传递中,负载它们的是结合生成受精卵的两个细胞的物质结构。
(15)、有机体究竟是如何挖掘这种负熵的?薛定谔无法给出答案。他只能给出如下建议:在生命系统中,“我们必须努力找到一种新的物理定律”。如今看来,这种极端的解决方式已经不必要了。
(16)、这不是能量的问题(有机体的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必须达到平衡,不然就会燃烧殆尽),而是熵的问题(熵是衡量原子无序性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熵在所有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增加——但有机体却能躲过这种熵溶解。按照薛定谔的说法,有机体依赖“负熵”,通过负熵维持结构中的组织和细胞功能,同时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17)、TED演讲《如何在5分钟内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
(18)、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凡学生物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生物毫无干系的我,是如何读起的呢?
(19)、“既死又活”薛定谔的猫在打开或不打开盒子之前无法确定猫的状态,但一旦打开盒子,猫的状态肯定会确定为50%。在打开盒子之前,可以说盒子里的猫一直活着,也可以说猫死了。问题是它是活着还是死着。常识告诉我们,猫要么活着,要么死着。然而,薛定谔指出,根据量子物理,猫在打开盒子的前一刻既活着又死着,即猫处于生死的混合状态。
(20)、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生物学从一门偏描述性的科学逐渐发展成一门探索机制的科学。正是因为许多像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HuntMorgan)的果蝇实验之类的研究,科学家开始从基因传递的角度去理解遗传,把基因看作染色体上的大分子。
2、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读后感1000字
(1)、当它们都被锁在箱子里时,因为我们没有观察,所以那个原子处在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
(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4-uEQg2bXlXL22sql1ueQ 提取码:s0uv 书名:生命是什么
(3)、如果负熵本身衡量的是有序度,生命则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有序状态,换句话说熵较低的状态的机制,生命持续不断地从环境当中获得秩序。食物本身就是非常有序的物质,而植物最大的负熵来源是阳光。
(4)、当时作为新兴学科的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些人就对此持批评态度。鲍林(LinusPauling)和佩鲁茨(MaxPerutz)都曾在1987年,即薛定谔百年诞辰之际批评过这本书。鲍林称负熵是对生物学的“负”贡献,薛定谔对生命热力学效应的解读过于“模糊和肤浅”。佩鲁茨更是表示,“书中正确的内容均不是原创,而大多数原创的内容即使在成书的年代也是不正确的”。
(5)、相对于无性生殖而言,有性生殖简直是浪费能量。首先,它们要花费能量寻找配偶,寻找到配偶之后,雄性还要求得异性的欢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后代,但留下的后代中,只有一半的染色体是自己的。
(6)、挣钱同样也是个人在通过自身努力(亦或者叫做功)这一过程对抗熵值的增加的过程,而努力或者做功的多少,也成为熵值减少的直接导向或者原因。正所谓天道酬勤也是这个道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只有有准备才能抓住机会。
(7)、读者会说:“不就是一只假想的猫吗,让霍金开枪打死不就完了。
(8)、科学的统一是薛定谔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他是理性主义者,坚信自然界是可以理解的,追求对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对科学统一的信念。薛定谔并非生物学专家,但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用深邃的眼光对生命物质和遗传机制等问题发表的精湛见解,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薛定谔认为,他写作《生命是什么》的唯一动机,是揭示生命物质在服从迄今为止已确立的“物理学定律”的同时,可能涉及迄今还不了解的“物理学的其他定律”。《生命是什么》这本书的重大意义,并不止于倡导从分子水平探索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并且引入了“遗传密码”、“信息”、“负熵”等概念来说明一系列生命现象。它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提出了下面这个重大问题:在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空间范围内,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着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同时薛定谔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解释和有益的尝试也正是他对生物学的主要贡献。由于薛定谔本人的声望,他提出问题的鲜明性和时机,使他的倡导和尝试给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以极大的推动,薛定谔成为探索二者统一的先驱,同时促成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一书,也就成为给予生物学界以革命的一个契机。
(9)、战争打破了人们和平安宁的生活,除了效力于军事与战争的研究工作之外,其他科学研究工作在大部分国家都陷于停顿,科学家不是上了前线,就是缺乏基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国际上的交流合作更成了天方夜谭。比起大部分同行来,薛定谔是幸运的,爱尔兰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没有卷入战争漩涡,这使得薛定谔寻得一块远离战祸的绿地,继续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从事他矢志献身的事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薛定谔的目光更加开阔和深刻,他不再仅局限于纯粹物理学问题的研究,而是进而对物理学的基础、它与其他自然学科的关系、它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认识论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探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别是他为致力于科学的统一而写成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一书,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生命之所以可以维持,是因为生命体可以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负熵,排泄出较高的熵增,也就是“新陈代谢”,生命可以以此对抗熵增并存活。比如:树木还活着的时候,树木就不会变得松散。
(11)、1943年2月5日,薛定谔在爱尔兰都柏林三—学院开始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通俗讲座。1944年,他把讲稿整理成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书中提出用物理学、化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生物学。
(12)、薛定谔的这些观点对于公众和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但也让另一些人感到非常不满。虽然这些原理并非原创,但这一出色的构想启发了克里克(FrancisCrick)和沃森(JamesWatson)在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是如何编码基因的。克里克同年致信薛定谔,称他和沃森“都受到了您的那本短篇著作的影响”。
(13)、微观的观测与宏观的观测有所不同。宏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没有什么影响。俗话说:“看一眼总行吧。”意思是对所看之物并无影响,用不着担心。微观的观测对被观测对象有影响,会引起变化。以观测电子为例,要用光照才能看见,光的最小单位光子的能量虽小但不是零,光子照到被观测的电子上,对电子的影响很大。
(14)、好奇心驱使,去慕课(MOOC)搜到饶毅教授的北大生物学课,鬼使神差地听他讲了几个小时的孟德尔和染色体。
(15)、“生命以负熵为生”,大约是这本书最广为人知的句子。
(16)、三人论文中提出的突变观点,薛定谔大加赞赏,但这并没有对后续的研究产生影响;而他认为通过对遗传物质的研究将会发现新的物理学定律,则是完全错误的。即使在今天看来有预见性的密码本理论,也并没有对生物学家发现基因产生直接作用。后来在遗传密码发现过程中所产生的论文,没有一篇引用过《生命是什么》,即使是读过此书的那些科学家。
(17)、薛定谔承认,这些设想都无法回答“遗传物质是如何运作的”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遗传是如何在发育和代谢中发挥作用,好让有机体以薛定谔称之为“四维样式”的形态在时空中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和维系。无论如何,薛定谔借用热力学语言提出的问题,无疑为这方面的探索打开了大门。
(18)、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19)、量子力学认为,观测的结果使得被观测对象的状态改变了:一个确定态从原先不确定的叠加态中蹦了出来。再追究下去,观测无非是观测手段(如光子)与被观测对象(如电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并不一定与观测者联系起来,后者可以用检测器之类的仪器代替。
(20)、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例如,电子可以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3、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解析
(1)、无生命与生命似乎有着很强的关联,却又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薛定谔在科学研究中将自己的灵感用一种通俗的方式解释给大家。以下是书本摘抄与汇总内容。
(2)、薛定谔涉足交叉学科的步子迈得小心翼翼。他称自己是“天真的物理学家”,单纯思索着生命是如何自我维系并把基因突变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
(3)、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物理学家终于认识到:在由叠加态到确定态的转变中,观测曾经扮演的角色应该以相互作用来代替,这样不仅更普遍而且更客观。具体到薛定谔猫佯谬,就能将人的主观因素完全排除——猫的死活不是由人开箱看猫一眼所决定的。
(4)、也许是张岱少年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也许是年至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终究逃不过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决定论)
(5)、在物理学中,熵(shang)用来衡量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越混乱,熵就越大。我们的宇宙就处在不断熵增的过程中(人也一样),最终将归于热寂(通俗的说法就是玩儿完)。
(6)、因为原子的状态不确定,所以猫的状态也不确定,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终定论:要么猫躺在箱子里死掉了,要么它活蹦乱跳地“喵呜”直叫。问题是,当我们没有打开箱子之前,这只猫处在什么状态?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们的原子一样处在叠加态,这只猫当时陷于一种死/活的混合。
(7)、而在地球46亿年历史中,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比如:地球温度降低,迎来大冰期;地球含氧量飙升,迎来富氧期;地球温度飙升,迎来极热期……甚至还有许多灾难性事件,比如:造成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的超级地幔柱喷发;造成恐龙大灭绝的小行星撞地球等。
(8)、其中无性生殖的好处是,不用花费能量寻找配偶,也不用求偶以及和其他同类相互竞争,仅凭自己就能够繁衍后代,而且后代的基因和自己的几乎一模一样。
(9)、量子理论证明了原子尺度的系统行为是不同的,非常小的系统天然只具有一些不连续的能量,称之为特殊的能级,从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个能量状态,是相当神秘的事件,通常被称为量子跃迁,能量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唯一特征,转变到能量较低的状态,可以通过辐射的形式消耗多余的能量,自发完成一组特定原子的不连续状态,能让这些原子构成一个分子。
(10)、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公之于众,次年这个系列演讲被整理成书出版,即是这本极具影响力的小书——《生命是什么》。
(11)、笔者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说:生命是一个负熵过程,意思是万物会归于虚无,就是这个熵,意思你一直要做功,否则这个系统就乱了,他强调的是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生命。数论发展成了离散体系,认为生命一个离散体系,但是一个有范围的离散体系;化学的角度看,生命是生化反应的一个组合,生命的本质是化学。所以,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描述。数学框架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一种抽象的结构,在这个框架下,你放进去什么东西它并不管,但是数学结构可以保证你放进去的东西必然存在着一些联系和性质,这是最重要的。而数学的本质就是我们用某种语音对关联和性质的描述。
(12)、《生命是什么?》所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对分子世界的看法:分子完全受到统计行为的支配。麦克斯韦(JamesClerkMaxwell)和玻尔兹曼(LudwigBoltzmann)的经典分子物理学认为原子运动是随机的。那些精确阐明温度、压力和气体体积之间关系的物理定律,其实是对无数原子平均行为的总结。
(13)、1943年2月5日,薛定谔在爱尔兰都柏林三—学院开始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通俗讲座。1944年,他把讲稿整理成一本不到100页现代生物学革命的先驱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书中提出用物理学、化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生物学。
(14)、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这本书说到:物理定律的基础是原子统计学,原子囊括在秩序体系之中,生命体才发展出有序思维。通过物质的结构可以看出无生命无意识的自然界有着自己的智慧。
(15)、这也意味着,即使地球生命能够演化出永生生命,但是永生生命不能凭借自身有限的功能,应对如此繁多的气候突变和灾难事件。
(16)、把读了开头一直收不了尾的两本书,狠狠地收了收尾:一本是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另一本是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
(17)、熵,是来自于物理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词。
(18)、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直到最近经过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这个问题才逐渐有了眉目。2000年7月,《自然》报道了最新的实验结果。这次《自然》报道的实验与上述那些实验不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弗里德曼(J。 R。 Friedman)等人拿来做实验的“薛定谔猫”不是单个粒子,而是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导体环形电路中由几十亿对电子构成的超导流。
(19)、关于《生命是什么?》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在这本书里面试图用理论物理拓展到生命的活动。从无生命到生命体,从物理化学到生物。生命就是负熵,薛定谔在文中表示,生命要维持现有的状态,需要抵抗自然的熵增,换句话说是要抵御自然界快速衰败的力量,即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变化。
(20)、"只有当你打开盒子的时候,叠加态突然结束(在数学术语就是“坍缩(collapse)”),哈姆雷特王子的犹豫才终于结束,我们知道了猫的确定态:死,或者活。哥本哈根的几率诠释的优点是:只出现一个结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结果相符合。
4、生命是什么薛定谔百度云
(1)、点击图片阅读:给薛定谔加猫?量子力学思想实验“诡异程度又上新台阶”
(2)、今时今日,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价值。薛定谔认为生命具有熵平衡的观点,可以说是后世研究方向的雏形,后来逐渐发展成认为生物特权(如复制、记忆、衰老、表观修饰和自我调节)就是非平衡复杂性的过程,且环境因素不容忽视。
(3)、下一步是否拿一只真的猫来做实验呢?不可能!首先是无法将之与周围环境隔离——置于真空中的猫马上会死掉。
(4)、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进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5)、生物之所以能够一直活着,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从环境当中获得负熵。生物真正来维生的东西就是负熵。通过从环境中获得秩序,维持组织性,生命以负熵为生。也就是说他们会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获取负熵,去抵消其生命行为产生的熵增加,这样才能让它稳定维持在相对较低的熵水平上。
(6)、连续三个周56岁的薛定谔前往菲尔兹杰拉德大楼的演讲厅进行演讲,他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生物学最新发现之间的关系。遗传性与物理学他处理的问题之一是遗传的本质。与之前其他人一样,薛定谔为这一现象所震撼:在普通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有机体生长的方式)和生殖细胞生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够精确地复制。你的身体能够长到现在这般大小,其间经历了数万亿次的有丝分裂,并且在整个复制与倍增的过程中,遗传密码显然也得到了精确的复制。从而,基因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代。
(7)、Nature|doi:1038/d41586-018-06034-8
(8)、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男,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发展了分子生物学。
(9)、三一学院地处都柏林的中心,它那灰色的三层新古典主义建筑环绕在草坪和运动场周围。校园的最东头是另一栋灰色建筑,落成于1905年,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那是菲尔兹杰拉德大楼,或者依据其门楣上刻的字叫“物理实验楼”。这栋楼的最顶层是一个演讲厅,1943年2月第一个周五的傍晚,400余人聚集在这里,坐在漆过的木质长凳上。
(10)、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饶毅教授,教书且育人,那种久违的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情怀,隔着屏幕传过来,立刻圈了粉。《生命是什么》,是饶毅教授在课上推荐的读物。
(11)、也许是苏轼笔下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决定论)
(12)、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种无性繁殖的细菌和有性生殖的细菌生活在一起,刚开始这两种细菌的数量都差不多,但当科学家改变培养皿中的环境时,依靠无性繁殖的细菌数量开始大幅下降,直到完全消失。而依靠有性生殖的细菌最开始数量也大幅下降,但之后数量就开始回升,直到恢复之前的水平。
(13)、其次,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导流不同,常温下的猫根本不是宏观量子系统,何来叠加态?而且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实验,物理学家根据现有的实验结果,对薛定谔猫为什么不可能有“死-活叠加态”已能作出符合量子力学的解释。
(14)、熵,简单说描述的是事物从有序走向混乱的状态。
(15)、这本书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是“生命是否是无生命的延续”。
(16)、《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ödinger)剑桥大学出版社(1944)
(17)、薛定谔在本书中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生物学最新发现之间的关系,激励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因揭示DNA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人——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都声称《生命是什么》在他们通向双螺旋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8)、很有意思的是,这种对环境和偶然性的思考如今也成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比如纠缠、退相干、互文性。这究竟是否纯属巧合,现在恐怕还言之过早。ⓝ
(19)、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粒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实现“薛定谔猫”态,研究人员一方面提高激光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使电磁场阱尽可能多地吸收离子振动发出的热量。最终,他们使6个铍离子在50微秒内同时顺时针自旋和逆时针自旋,实现了两种相反量子态的等量叠加纠缠,也就是“薛定谔猫”态。
(20)、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
5、生命是什么薛定谔在线阅读
(1)、自然学家E-O.威尔森提出了“亲生命性”(Biophilia),即“人类与生俱来的与其他生物间的情感纽带”.威尔森指出,人与自然的联系深深扎根于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活的东西就会高兴,因为看到获得,意味着我们也活着。人类有织物和动物感知之外的感官,如果我们用“六识”去理解,就是除了眼、耳、鼻、舌、身之外,还有“意”和“法”,这是人咧把自己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生命所剥离出来的东西。但人类其实很渺小,我们是一个物种,并没有那么复杂和高深,所谓“更适者生存”,人类必须通过不断的演化才能生存下去。
(2)、在这种挑选机制下,“永生”显然不能一直适应地球环境,所以“永生”生物会很快被自然选择所抛弃,继而选择能够自我复制的生命。
(3)、自我复制,就是繁衍。地球生物在繁衍后代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性生殖,一种是无性生殖。也有一些生物处于过渡地带,既能够有性生殖,也能够无性繁殖。
(4)、这些评价虽然稍显无情,但并非无稽之谈。那么,这本书为何能在当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修辞理论家LeahCeccarelli认为这主要归结于薛定谔的写作风格:薛定谔成功地把物理学和生物学这两门科学联系起来,且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5)、《生命是什么?》以纯物理的观念对生物遗传现象的本质进行了简要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观点。薛定谔认为:生命似乎是物质的有序和有规律的行为,它不是完全基于从有序走向无序的倾向,而是部分基于得到保持的现存秩序。生命有机体似乎是一个宏观系统,它的一部分行为接近纯机械行为,随着温度趋近绝对零度,分子的无序被消除,所有系统都将趋于这种行为。此后,整个系统逐渐衰退成一块死寂的、惰性的物质,达到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可观察的事件不再出现,把这种状态称为“最大熵”。趋近平衡过程很缓慢,可能是几小时、几年、几个世纪。
(6)、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7)、总之,薛定谔不仅是个十分牛X的物理学家,还是个十分牛X的生物学家。知道这两点,就足够了。
(8)、1946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一书,提出了一些很有创见的观点。遗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那可怜的箱中之猫依然生死不明。
(9)、薛定谔的亮点,于我而言,不是学术性的(太深奥了,搞不懂)。必须承认,读他的香艳八卦比读这本书顺畅有趣多了。
(10)、主编点评:将薛定谔放在今天这样的环境来看简直就是跨界科学家,不仅在物理学上功勋卓著,在生物学上也是很有建树,说它是个集大成的学者真的是实至名归。
(11)、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在同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8个离子的系统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但维持时间稍短。
(12)、实验证明,这种由大量粒子构成的宏观量子系统也可以处于叠加态——相当于薛定谔猫的“死-活叠加态”。几十亿对电子构成的超导流当然还不能与几亿亿亿个原子构成的猫相比,但较之单个原子分子毕竟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有人惊呼:“薛定谔猫变胖了!”
(13)、也许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最终的结局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决定论)
(14)、有性生殖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有性生殖过程中,自我复制的准确率不是很高。但恰恰是这种自我复制准确率不是很高的生物,更容易适应地球环境。
(15)、生命是什么?最终还是要回到哲学问题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决定论是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自由意志指能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进行选择,决定行动的能力。有些哲学家认为人没有自由意志,是按照自然定律控制着“原子运动”的人,身体作为一台纯粹的机械装置的作用,遵循着自然规律。也有哲学家试图调和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认为二者可以相容。但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并没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于微观世界物质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其依然具有稳定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现象极端复杂,迄今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任然处于“盲人摸象”的水平。
(16)、薛定谔从分子的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过程。
(17)、这是她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此时,猫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收缩到某一个本征态。
(18)、“经典物理学倚靠原子统计学,表明事物有走向无序的自然倾向。基于稳定性,我们发明了分子模型,从而避免无序的倾向。在低温条件下,生命并不是完全建立在从有序走向无序的倾向之上,而是部分依赖于现在的秩序和对秩序的维持。”
(19)、在《生命是什么?》的激励下,多位物理学家成为了卓具影响力的生物学家:克里克、本泽尔(SeymourBenzer)、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等等。但从当代评述来看,领会薛定谔的密码本是有机体的一种主动程序这一精髓的生物学家并不多。
(20)、人的所有的感官器官都是由无数的原子组成的,为什么每一个感官都不会受到单个原子的影响呢?如果一个原子或几个原子就可以对它的感官产生影响,如此敏锐察觉原子变化的生物则是无法发展出有序思维的。
(1)、一只猫同时又是死的又是活的?它处在不死不活的叠加态?这未免和常识太过冲突,同时在生物学角度来讲也是奇谈怪论。如果打开箱子出来一只活猫,那么要是它能说话,它会不会描述那种死/活叠加的奇异感受?恐怕不太可能。 换言之,“薛定谔猫”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带来的祖母悖论,即平行宇宙之说。
(2)、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3)、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4)、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此猫或者死,或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