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8句加西亚·马尔克斯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30 09:05:47 admin 阅读:59
加西亚马尔克斯简介
1、加西亚马尔克斯生平介绍
(1)、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百年孤独》怕是稍微喜欢读书的人都听过,很可惜我还没有看过。“孤独、宿命”是马尔克斯笔下人物的两大悲剧性主题,我爱马尔克斯也是因为这两大主题太魔幻、太沉重、太让我深刻反思。除却这些,我更痴迷马尔克斯式的爱情,极致的爱情。无论是霍乱中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还是凶杀案中安赫拉近两千封信件的疯狂爱恋,都在述说着爱情的折磨。马尔克斯说他对爱情有恐惧,但正是这种恐惧才会让他笔下一段段爱情更加绚烂、更加迷幻。
(2)、1990年10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上的国贸中心,露天咖啡厅里坐着一个穿牛仔裤的白发老头,安静地喝着饮料,边上还有一个女人,圆脸大头,颇为可爱。他们聊上几句,就会瞅一眼入口处,看上去像是在等人。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没人认出这个穿着随意、长得很“南美”的老人,否则他肯定会在几分钟里被要求签名的人群重重包围,因为他名叫——加西亚·马尔克斯。
(3)、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
(4)、“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5)、在整个故事中,布恩迪亚经历了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殖民入侵后的西方思潮的侵蚀,在到一切归于平静后的绝望、灭失,正是哥伦比亚,甚至是整个拉丁美洲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的再现。
(6)、《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7)、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8)、作品简介:安赫拉·维卡里奥新婚之夜被新郎巴亚尔多·圣罗曼发现不是处女之身,当即被赶回娘家。其孪生兄弟逼问安赫拉谁是夺其贞洁之人,安赫拉没有丝毫迟疑地说出了“圣地亚哥·纳萨尔”这个名字。于是孪生兄弟通告全镇,决定杀死圣地亚哥,以捍卫名誉。可怜的圣地亚哥就这样成为了被命运选中之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开始了!
(9)、(5)李陀:《要重视拉美文学的发展模式》,《世界文学》,1987年第2期。
(10)、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11)、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12)、《百年孤独》描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还有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的兴盛和衰败。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完美的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华丽的虚拟世界,使这本书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该本书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也使得马尔克斯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13)、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了,走过了他多姿多彩又风光无限的一生。不仅对于哥伦比亚,即使对于拉丁美洲,对于西班牙语世界,对于全球而言,这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尽管这一天,迟早会来。而对中国读者与中国文学而言,加西亚·马尔克斯更是无法被替代的“Maestro”(大师/先生)。作为中国最早同步译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八十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4)、《迷宫中的将军》描写了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1830年12月生命最后的14天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幻影般的旅程,是完整的世界文坛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之一。玻利瓦尔在疾病困扰、心灰意冷和种种超出了他的控制的不利条件下,重访了河岸边的城市,重走了见证他起伏辉煌的战绩的河流,这趟旅程满载着他曾经的抱负、他曾经的同路人以及遭受的背叛,奔赴大西洋仿佛就是奔向死亡……
(15)、尹承东说,2006年他再次去哥伦比亚,遇见一个朋友,说自己和马尔克斯夫人的弟弟关系很好,很热心地张罗再跟老马见一见。但那时候老马因为癌症身体很差,已经任何人都不见,也不再写东西了。
(16)、“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余华:《难逃劫数》)
(17)、尹承东则与赵德明相反,回归到《堂吉诃德》。他认为那是“爆炸文学”都不可能超越的真正的西语经典文学,所以下决心要把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堂吉诃德》版本从西班牙语直接译成中文。
(18)、★十一场冒险之旅,跟讲故事大师马尔克斯飞升魔幻王国,深入鬼魅地狱,听他玩笑般讲述残酷诡异的故事,在拉美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等各领域探秘。
(19)、①小说以37个孩子(集体)意外溺亡在“光海”里为结局,凄惨悲怆。
(20)、80年代小说的另外一脉——先锋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喂养长大的。“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仅《百年孤独》这第一句话,被广泛化用在先锋小说文本中,成为它们的标志,比如——
2、加西亚·马尔克斯
(1)、在得知宿敌逝世之后,巴尔加斯·略萨对西班牙《国家报》说——
(2)、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马尔克斯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961年到196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尔塞德斯、两个儿子罗德里戈和贡泽洛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在那里他担任记者、公关代理人,从事电影脚本写作,并继续创作小说。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立即被评论家誉为一部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为他赢得各类奖金,并使马尔克斯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
(4)、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6a9OPKH8D6X7pC4aS1gBQ提取码:ebit 书名: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
(5)、“就是今天了。”活到九十岁这年,我想找个年少的处女,送自己一个充满疯狂爱欲的夜晚。他信誓旦旦要重温旧年激情,却不知为何在真正面对少女的身体时无动于衷。更荒唐的是,他疯狂爱上了她。在这个沉睡的美人儿面前,他回忆起自己一生所有的风流与荒唐,历历在目的情欲与混乱的爱的轨迹,拼图成了他堕落而孤独的一生。
(6)、不过说实话,这个名字很是吸引人,与内容却忘的一干二净,可见莫言的这篇作品没在我心中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7)、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8)、★十一堂诺奖大师文学课,展现马尔克斯二十多年创作脉络,绘制马尔克斯私人文学图谱。
(9)、文革结束后,陈光孚在1979年发表于《外国文学动态》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中再次提到了这种被称之为“魔术现实主义”的新流派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虽然意识形态批评的力度有所缓和,但作者还是在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比中,流露出更加认同于后者。
(10)、“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乔尔和托托经过了无数次的联系,最终请来了他们的同学。他们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光从窗口泻了出去,溢出阳台,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孩子们在光海中划行着,快乐地歌唱、嬉戏。可是,他们就这样化作了永恒。
(11)、诚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渴望解开谜团,而是因为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
(12)、有趣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式的“文学爆炸”首先带给中国文学界的是又一种震惊体验:我们曾经以为自己非常了解的拉美文学竟变得如此不同。如果说我们对欧美文学的陌生可以从50-70年代历史中找到某种逻辑的解释,那么对拉美文学如此陌生又如何解释?更严重的是,它似乎表明中国文学不仅“落后于”西方文学,而且也落后于拉美——在50-70年代尚需要中国不断声援支持的前殖民地——的当代文学;他们已经为世界文学主流所认可,而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学竟然还无人具有世界声誉。当时很多关于“文学爆炸”的文章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落后的拉丁美洲如何出现了‘文学爆炸’”;有人甚至干脆直白地提问:“我们这位同村的张老三是怎样成为万元户的”?(1)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继拉美之后在世界文坛上发生中国“文学爆炸”。有人问,“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一页为什么就不会轮到拉丁美洲呢?为什么不会轮到中国呢?”(2)也有人满怀80年代式的豪情与自信宣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我们不久也将迎来自己的‘文学爆炸’时代”。(3)
(13)、80年代的“马尔克斯热”,如今其实差不多已经退去。当年迷恋马尔克斯的赵德明,现在更推崇“小字辈”的波拉尼奥,因为马尔克斯是个讲故事的绝世高手,而要论小说的复杂与深刻,他觉得波拉尼奥更青出于蓝:“波拉尼奥把现实、人生和书里读到的反复揉。”
(14)、《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马尔克斯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恶时辰》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本书不同于马尔克斯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
(15)、★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马尔克斯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16)、加夫列尔·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17)、故事的结尾是悲伤的,可依旧充满了童话色彩。他们同时打开了太多的灯,公寓泛滥成灾,孩子们都淹死在光海之中。
(18)、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几代中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世上zui美的溺水者》《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19)、其实,莫言没获奖之前,就已经享有很高的文名 他的《红高粱》系列小说让他迅速走红中国文坛,他也藉此跻身中国顶级作家行列。
(20)、虽然当时对马尔克斯的“社会主义情结”有些隔膜,但现在的赵德明已经很能体会他当年的心情。“马尔克斯一把年纪了,一定要来一趟中国,看看中国怎么了,这种关怀我们很难体会。因为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之间,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期盼。他们的国家很多问题,很希望有个榜样,开始是苏联,后来苏联也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再后来就是中国,老希望有条好的道路,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
3、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
(1)、聊了一个多小时后,马尔克斯的夫人来了,说要去逛街,这次会面就结束了。申宝楼随身带了两本马尔克斯的西语原著,《百年孤独》和《迷宫中的将军》,老马爽快地都签了名。尹承东让饭店的服务员拍了不少照片,但不知道为什么照片拍得很差。申宝楼说,洗出来一看,“也不是对焦不准之类的,而是都变形了”,当时三人还颇遗憾了一番。
(2)、(4)文刃:《来自拉美当代小说的启示》,《读书》,1987年2月,No.
(3)、《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名家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4)、后来被视为寻根文学肇始的1984年“杭州会议”上,与会的作家批评家都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会议组织者之一蔡翔20年后回忆说,“其时,拉美‘文学爆炸’,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中国当代文学刺激极深”,它“给我们刚刚复兴的文学这样一个启发:要立足本土文化”。虽然“文化寻根”的诉求与框架过于宏大且庞杂,但这股思潮中还是诞生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作品。不过,在创作实践中,一些所谓“回归”本土地域文化中的寻根小说,其实最多只是描写了穷乡僻壤、神鬼妖道,虽避免了“伪现代派”,却成了“伪魔幻”与“伪民俗”,甚至带有“自我东方主义”的嫌疑。
(5)、《番石榴飘香》是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P.A.门多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内容涉及马尔克斯人生的各个方面,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被读者誉为“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番石榴飘香》可说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
(6)、一位伟大的作家去世了,他的作品传播甚广,使得西班牙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知名度。他的小说将流芳永存。向他的家人们致以我的哀悼。
(7)、本书源于一场真实事件: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最终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但直到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才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8)、尤其是生活竟然动用了这么多连文学都避讳使用的巧合,毫无障碍地最终铸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让他感到无论如何都不合情理。
(9)、从1830年至十九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10)、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11)、马尔克斯是铁杆左派,有着浓厚的“社会主义情结”,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是多年的挚友
(12)、如果一生只看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如果书架上只放一本书,一定是《百年孤独》;一千年后还可能流传的“老故事”,一定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创造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叙事方式: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有如爱讲故事的外祖母娓娓道来,人物就在眼前,事情正在发生,但早已过去百年,早已成为传说……常常人鬼不分、古今轮回。《百年孤独》讲述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融为一炉,糅合现实与虚幻,成为20世纪文学高峰。
(13)、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
(14)、故事中的战争是美洲反殖民战争的缩影。主人公“奥雷连诺上校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败。
(15)、触礁沉没的巨轮会变成幽灵船,一遍遍重复不祥的命运。但若碰上执拗聪明的小男孩,也能从阴间驶进阳世。
(16)、“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17)、见到她坐在窗前这幅田园诗般的景象,我真不愿相信她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女人,因为我不愿承认生活最后会沦落得与拙劣的文学作品如此相像。
(18)、★马尔克斯访谈录中文版重磅面世,《百年孤独》标配读物,精选十一篇重要访谈,其中多篇访谈首度译成中文。
(19)、圣地亚哥·纳萨尔死于命运的捉弄,同时也死于吃瓜群众的围观。所有人都知道那对孪生兄弟要杀他,所有人都想过要赶快阻止,但所有人又都没有阻止。他们各怀心事,在广场中占据有利位置,等待凶杀案的上演。
(20)、其中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小说出版后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
4、加西亚马尔克斯哪些作品值得读
(1)、“我设想一九三四年枫杨树女人们都蜕变成母兽,但多年以后她们会不会集结在村头晒太阳,温和而苍老,遥想一九三四年?”(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2)、异域风情满溢的香蕉种植园,冰得烫手的鲷鱼,幽灵般消失的电车,像水一样淹死孩子的灯光,赤裸的玻利瓦尔,大开杀戒的独裁者……
(3)、他本人的心头好《枯枝败叶》,拒绝“严肃”诠释的《百年孤独》,包含他毕生经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结构周密如钟表发条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复仇”之作《迷宫中的将军》……
(4)、分享者:TheySaid精品读书群/柯尼卡的尼
(5)、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这句话开始讲述拉美现代化历史的寓言从而完成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不同,很多先锋小说家带着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返观现代中国的历史,以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填充历史细节处的空白,完成的是对整个革命历史的颠覆与重写。比如《红高粱》,在这一个人化的英雄传奇中,任何政治力量都是配角,都很渺小。这种非政治化书写中所包含的政治意蕴已然不言自明。这正是莫言像加西亚·马尔克斯而不会成为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处。
(6)、北京朝阳公园的南湖旁矗立着一座外国老人的雕像,雕像下铭刻着他生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我想做的只是讲一个好故事罢了。”
(7)、魔法师会为死去的仇人造一座坚固雄伟的陵墓,然后让他在棺材里一次又一次复活。
(8)、要想中国也能“文学爆炸”,首先要研究清楚拉美的“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当时西语文学翻译家常被邀请去为作家们讲课,而作家和批评家也常同翻译家们座谈。文学翻译与本土创作、批评之间如此直接紧密的互动在今天已经颇为罕见。对“文学爆炸”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双方基本达成共识。西语学者会将这种启示表述为:“拉美作家是如何将本民族、本地区的感受转化为全人类相通的感受,如何将时代主题上升为永恒主题,如何将民族文学语言汇入世界文学语言之洪流的”;(4)而当代文学批评家会说由于拉美文学在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找到了一条摆脱这种两难局面的出路”,因此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学发展的模式。(5)80年代的寻根文学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去寻找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现代化之路。这些观点在当时被简约成一个直到今天仍耳熟能详的口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9)、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荡的床更让人悲伤。
(10)、这段中规中矩然而不咸不淡的话,也许说明,死亡并不能抹平一切。
(11)、②孩子们在金色的光海中获得了一份“永恒”的快乐(或“自由”,或“诗意”)。
(12)、(1)文刃:《来自拉美当代小说的启示》,《读书》,1987年2月,No.
(13)、③兄弟俩掌握了光海航行术,勇敢而执着追梦的孩子或许能成功找到灯塔与彼岸。
(14)、从这一点来说,莫言创造了一个历史,前无古人,成为中国作家的肇始发端。
(15)、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轰动效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在国内的知名度直线提升。1982-1989年间,全国报刊上发表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128篇,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章51篇,遍及《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动态》、《外国文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读书》、《拉丁美洲丛刊》、《外国文学报道》、《编译参考》、《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环球》、《花城》、《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等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是80年代诺贝尔奖得主中被译介最多的一位。其中大部分文章1984年被以《一九八二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为题结集出版。
(16)、关于马尔克斯1990年的中国之行,坊间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书店里看到许多未经授权出版的自己的书如《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中译本,气急败坏地说:“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17)、1980年开始,他的作品开始陆续被翻译。《外国文艺》1980年第3期刊登了“马尔克斯短篇小说四篇”,包括《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咱们镇上没有小偷》、《礼拜二午睡时刻》、《纸做的玫瑰花》,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汉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18)、其一是因为全篇人物众多,且名字一个都记不住,我一度怀疑曾经引以为傲的记忆力已未老先衰;其二就是那浓浓的宿命感让我恐慌。当圣地亚哥·纳萨尔捧着自己的肠子,抖落上面的灰尘,温柔地说出“他们把我杀了,亲爱的韦内姑娘”时,那种面对命运之神的渺小感、无力感突然向我袭来,而我只能哑然失笑,嗟叹这无情的命运!
(19)、她毫无羞愧地讲述自己的不幸,实则是为了掩饰另一种不幸,那真正的不幸灼烧着她的五脏六腑。在她向我吐露之前,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巴亚尔多·圣罗曼在把她送回娘家的那一刻,就永远地留在了她心上。那对她是致命的一击。
(20)、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5、加西亚马尔克斯 回忆如此玄妙
(1)、赵德明说,寒暄几句后,他就介绍了一大堆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马氏作品,本以为老马会很高兴,结果他冒出一句“海盗行径”。“虽然不是很严肃,是半开玩笑说的,但我还是有点懵,因为当时没有版权意识,所以也不大在意。”作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尹承东对版权的事情更了解一些,当时中国还没加入世界版权组织,但是已经开始和马尔克斯谈版权问题了,“知道谈不成功,所以其实我对见他兴趣不是很大,果然没谈实质性的问题”。
(2)、但是,新世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的流行,是完全去政治化的,他一生不变的左翼立场即使偶尔被提起,也会被当作一个不可思议的“污点”。与这个倔老头相比,风度翩翩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先生的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更符合当下的主流趣味。大家都知道的是,巴尔加斯·略萨先是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又曾经对后者老拳相向,造成二人绝交。哈佛大学的何塞·拉巴萨教授对我说,当年二人大打出手的时候,他在现场。“最根本的分歧是政治的”,而不是我们国内媒体“津津乐道”的桃色八卦。
(3)、但自从莫言在国际上获奖以后,就开启了他个人的滑铁卢,一些莫须有的罪名不期而至,甚至连汉奸、卖国贼这样的字眼都屡见不鲜,不知道莫言老兄该做何感想。
(4)、说老实话,莫言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自然有他获奖的道理,他的很多作品也确实写得较为精彩,值得人们奉读和肯定。
(5)、但要从俩个人的境遇来说,那可就是天上地下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6)、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7)、马尔克斯与妻子梅塞德斯·巴尔查的婚姻经历了56年
(8)、大雨下得太久,你一觉醒来可能会看见天使掉在你家院子的烂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