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25句孔子语录17则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3-12-31 10:02:11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语录十则原文 1、孔子语录全编 (1)、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

1、孔子语录全编

(1)、翻译: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5)、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7)、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0)、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11)、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2)、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3)、翻译: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4)、    然而这里的“仕”并不是指做官,而是说具体做一件事,也就是实践。“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读书好就能当官”。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7)、翻译:(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8)、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9)、(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20)、《论语》12章、《孟子》3章,《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转.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马说》、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关雎(关关雎鸠)《诗经》、.蒹葭(蒹葭苍苍)《诗经》《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2、孔子语录17则

(1)、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8)、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11)、(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2)、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14)、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干胶标签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18)、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孔子语录》

(1)、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3)、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6)、《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

(7)、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1)、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2)、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4)、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1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

(18)、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19)、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一个人若想学会滑冰,那么他一定要做好在冰上摔跤的准备。

4、孔子语录原文及解析

(1)、zǐyuēyóuhuìrǔzhīzhīhūzhīzhīwéizhīzhībùzhīwéibùzhīshìzhīyě

(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5)、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6)、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9)、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2)、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3)、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7)、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18)、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5、《孔子语录》十则

(1)、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5)、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6)、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7)、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9)、    出自《论语·子路》,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挂在嘴上。但其实和孔子的想法相左。

(10)、(9)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13)、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

(14)、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8)、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9)、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0)、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1)、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2)、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3)、断句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举以下二例再次强调:“一男子扬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教授纷纷搬家”,“草帽路飞说要当上海贼王,上海居民加紧防盗”。

(4)、(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6)、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7)、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

(9)、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见《论语雍也》)。

(10)、孔子说:我15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30岁,完全成熟。到40岁,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50岁,懂得了天命。到60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70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13)、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4)、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5)、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论语》十九则: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18)、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20)、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本文视频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事)

(5)、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1句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全文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