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8句韩愈最著名的五首诗词是什么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04 07:28:27 admin 阅读:59
韩愈最著名的五首诗
1、范仲淹必背十首诗
(1)、马允刚:韩昌黎在唐之中叶,不屑趋时,独追踪李杜。今其诗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体亦皆硬笔屈盘,力大气雄,而用意一归于正,得雅颂之遗,有典诰之质,非同时柳子厚、刘梦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过论也。
(2)、恰逢春天到来,初降小雨,韩愈想邀请好友张籍一同春游,可是张籍却以年迈推辞,韩愈就写了这首诗,把春雨后的皇城写的美如画,以此来“引诱”他出来游玩。
(3)、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4)、庐山是诗人都爱写的,唐人写庐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宋人写庐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王世贞:韩公于碑志之类最为雄奇,有气力,亦甚古,而间有未脱蹊径者,在欲求胜古而不能胜之,舍而就巳而未尽舍耳。奏疏爽切动人,然论事不及晁(晁错)、贾(贾谊),谈理不及衡(张衡)、向(刘向)。与人书最佳,多得子长(司马迁)遗意,而至于有所干请于人,则词漫而气亦屈。记序或浓或淡,在意合与不合之际,终亦不落节也。第所谓原者,仅一《原道》,而所谓辨者,仅一《讳辨》,其巳不作可也。盖公于六经之学甚浅,而于佛氏之书更卤莾,以故有所著释,不能皆迎刃也。而他弹射,亦不能多中的,谓之文士,则西京而下故当以牛耳归之。
(6)、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
(7)、
(8)、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
(9)、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10)、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11)、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为神讵(jù)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cuàn)下馀(yú)。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4)、张戒:韩退之诗,爱憎相半。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于诗本无所得。……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退之诗正可与太白为故,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
(15)、千古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6)、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17)、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18)、比如元稹和白居易就曾公开贬斥过李杜二人,或许是同行嫉妒,或许是真的互相看不惯,其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贬斥自然就有人支持,千百年来吟颂李白和杜甫的人有很多,毕竟拍马屁这件事谁都会。可是如何拍好马屁却是一门巨大的学问,因为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如何拍马屁这件事上,韩愈很有话语权。
(19)、陶宗仪:通六经百家学,作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表里。
(20)、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2、韩愈最著名的五首诗词是什么
(1)、好在岭南节度使孔戣和韶州张使君都是多年的老友,虽然皇命难违,给些关心照顾还是应该的。《晩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二章》之一:“韶州南去接宣溪,云水苍茫日向西。客泪数行元自落,鹧鸪休傍耳边啼。”人在落魄时,朋友的关心最容易让人感到温暖。增城离广州已经不远,岭南节度使孔戣名义上是韩愈的“主管领导”,但皆身不由己。孔戣知道韩愈南来,不便见面,以潮州“州小俸薄,虑有阙乏”的名义,每月别给韩愈五十千钱,对韩愈是不小的支持。他有《潮州谢孔大夫状》致谢,数年后为孔撰墓志,则不及于此,盖公私有分也。
(2)、千古名句: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3)、乡思是很多诗人都写的话题,有听风思乡的,有听雨思乡的,也有登高望远思乡的,李觏这首便是登高望远而起乡思之愁的,全诗的意思说:故乡被碧山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掩,一重一重的障碍,天涯地角要算远了,可是还看得见,比家还要近一些。
(4)、从上面的背景可以看出,韩愈在写下这16首诗时,抱有的态度并不会像治学那样严谨,而更多是游山玩水的轻松。韩愈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点染于这苍莽,悲美的暮春落花之中,人与花与自然就这样融为一体。
(5)、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6)、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他的诗很少表现传统诗歌常常表现的悠然心会、含蓄冲淡的中和之美,而是着力追求一种新奇险怪的艺术效果,意象的选择和使用独巨匠心,往往不同凡响。
(7)、初行不久,韩愈就遭遇不幸,第四女挐病死于商南层峰驿,被草草葬于路侧。至次年北归经此,有诗《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唯闻饭一盘。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虽是事后之言,南贬对他家庭冲击之巨大,付出之惨重,可以想见。
(8)、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9)、“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春雨连绵,“润如酥”就把小雨的细滑润泽描绘出来了,蒙蒙细雨,打湿了空气,滋润万物的成长,真可谓“当春乃发生”,而且“润物细无声”。韩愈的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写出了春雨的湿润,写出了春雨的蒙蒙质感。
(10)、译文:是谁将要把这春景收回去,红红绿绿的花草已是半开放半凋谢了。一阵风过,树梢的榆荚只能随着那柳絮在空中到处飘荡游走。
(11)、陈沆:谓昌黎以文为诗者,此不知韩者也。谓昌黎无近文之诗者,此不知诗者也。……当知昌黎不特约六经以为文,亦直约风骚以成诗。
(12)、最后两句“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韩愈则通过对自己和孟郊的动作描写,更为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它的大概意思是说,韩愈与友人都非常珍惜这最后相聚的机会,所以放弃了睡觉的时间,而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来回一起踱步不停,彻夜长谈。“携手”,是用来表现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意思。以凸显韩愈与友人之亲密,惜别之不忍。
(13)、王祎:考之唐宋,论文章则韩文公、欧阳文忠公(欧阳修),论政事则陆宣公(陆贽)、范文正公(范仲淹)而已。
(14)、熟悉韩愈写作风格的人,想必都能够看出他的观点十分新颖独到,其中还不乏蕴含着李杜的影子。喜欢一个人最好的模样,就是朝着你的方向而去,努力变成下一个你,而韩愈也真的做到了。李杜作为韩愈心中最神圣的存在,自然不允许任何人对他们有些许的玷污,所以他才会愤而写下《调张籍》这首诗。
(15)、《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16)、罗贯中:韩愈佛骨一表,忠谅有余,功齐孟子而力倍。然终不能移宪宗之惑者,盖不探其本,而直以事佛得祸为言也。岂不惜哉。
(17)、于是当机立断,请一天假,向官场说一声拜拜,去自己久未曾踏足过的城南游赏暮春之景。
(18)、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
(19)、元和十二年秋淮西平定,担任淮西行营司马的韩愈晋官刑部侍郎。次年七月,转兵部侍郎,前途一片大好。十四年新正,他有诗《元日酬蔡(清王元启《读韩记疑》疑当作“华”)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他与马总曾是裴度的左膀右臂,马总一年间三领蔡、许、华三镇,他则两任侍郎,彼此都很珍惜。
(20)、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3、韩愈的千古名句
(1)、韩愈在潮州期间,与大颠禅师来往密切。还没有离开潮州,他“少信奉释氏”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以至他从潮州量移袁州,路过吉州时,即作《与孟尚书书》作出解释:“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始末基本说清楚了。在韩愈诗集中,可以读到多位僧家朋友,或加调谑,或与论诗,皆与信仰皈依无关。但大颠一事,则佛家有另一番发挥,理学家又忙不迭加以澄清,着实很热闹。
(2)、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4)、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馀尺,红翎白镞相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5)、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6)、正常来说,一年四季,春天应该整整有三个月才对,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我国地域广阔带来的差异性,许多地方的春天很短暂,短暂到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春天来了。烈日升起,夏天就已经灼灼而至。
(7)、创作背景: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8)、新年,即农历的正月初大约在冬末初春之际。立春前后,春寒料峭。虽然新年已经来临了,但是花儿却迟迟不肯露出笑脸,这让漫漫寒冬的人们愈发的盼望春天。一个“都”字,将人们这种焦急的心情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9)、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
(10)、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1)、百花与东风本来就是难舍难分的一对,既然逝去已经成为注定,那就在这世间最后的“盛大登场”一回吧。于是落花乱,东风狂,演绎着暮春的狂欢。
(1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对前面两句的美丽景色做了一个总结,早春的小雨,以及早春的美丽草色,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东西啊,比所谓的“烟柳满皇都”景色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13)、相对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雪》等诗来说,《知音者诚希》并不出名,甚至可以说是很冷门,但这首诗却以短短20字,便把惜别之情写得感人肺腑,极富感染力。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韩愈的这首诗《知音者诚希》:
(14)、《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15)、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
(1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7)、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1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9)、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0)、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4、范仲淹最著名的十首诗
(1)、然而元月八日,宪宗让中使持香花往迎法门寺佛骨,留大内三日,长安城中掀起崇佛狂热,“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早年撰《原道》,力斥佛、道祸国,当即上《谏佛骨疏》,表达反对。《谏佛骨疏》是篇感情用事、议论激切的大文章,我在十一年前撰文《韩愈贬官与韩湘升仙》(《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1期刊出时改题《韩湘子成仙始末》)全文引录并分析,认为此文“就事直谏,语气急切,无所忌惮,诚难得之宏文”,但他显然忽略了宪宗在位日久,虽多有建树,但龙体欠安,精力日衰,迎佛骨而供养,本就含祈福求安之用意。韩愈未体察及此,反而大谈佛教未传入中国前,帝王皆在位日久,各享遐寿,佛法东传后则“乱亡相继,运祚不长”。虽也讲了一些为皇帝回护的话,如此不为皇家考虑,逞臆率言,任便哪位皇帝都很难接受。据说宪宗读疏后雷霆震怒,当下要将韩愈正法,所赖近臣苦谏,更以不杀文臣为告,改为远贬潮州为刺史,且勒令立即起程,其全家百口也相继追随难行。
(2)、走近南阳,春色已浓,他虽也感叹“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次邓州界》)。贾谊以长沙卑湿,愁苦而死,自己所去更倍于长沙。这时家人还没到,他难免有许多挂念。看到春泥、春花,也更增加了希望。
(3)、赏析: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
(4)、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5)、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令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7)、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
(8)、译文: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9)、所列包括鲎实、牡蛎、蒲鱼、虾蟇等许多前所未知的食品,他说自己虽然还很不适应,加了许多调味品,仍感到腥臊面汗。他对南方人吃蛇更不能接受,说并非仁慈,仅因其口眼狰狞。元集虚也向他转示柳宗元《食虾蟇》诗(今不存),韩愈奉和,说自己对虾蟇向无好感:“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跳又跳不高,鸣叫更令人心烦。但将其作为食物,最初难以下咽,其后则“近亦能悄悄”,闷声品味,啥也不说,“甘食比豢豹”,确实妙不可言。
(10)、(赏析)万里无云,银河隐没,夜风阵阵吹拂,明月流泻银波。月夜景色写得优美清丽。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2)、首句“知音者诚希”,即知音难觅的意思。从写法上来看,韩愈运用了典中典手法。首先,韩愈化用了南朝刘勰之语“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世所共叹,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然后,韩愈又融入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善鼓琴,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
(13)、创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14)、伟大文学家,都有不平凡的人生。李白、杜甫如此,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也是如此。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杰出者,但也被那个时代局促在特定的困境中。元和十四年的韩愈真是大起大落,他的勇气和胆怯都暴露无遗,他这一年留下的诗文中有抗争也有妥协,有愁苦也有思考。奔走道途,困瘁蛮瘴,确实很难说愉快,但他以妥协退让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贬斥远地时为生民造福,将文化与教育带给潮州,将不朽的诗文留在潮州,潮州也永远纪念他做过的一切。就此而言,韩愈的贬潮也留下他的一段不朽传奇。
(15)、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16)、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
(17)、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
(18)、在大家都对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进行批判时,韩愈却写出了一篇力捧诗仙与诗圣的诗作,可谓是荡气回肠,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所以这首诗也就流传了千年,它的名字叫做《调张籍》。这首诗极尽热情地赞美了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他们二人高度的敬仰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妥妥的小迷弟,所以自带滤镜写出了一篇马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