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5句道教名句经典语录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1-29 08:55:27 admin 阅读:59

导读道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 1、道家很有仙气的诗句 (1)、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

道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

1、道家很有仙气的诗句

(1)、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2)、士能为可贵之行,而不能使俗必贵之也;能为可用之才,而不能使世必用之也。

(3)、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整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7)、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626年)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8)、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9)、但现实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10)、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1)、《中庸》:10个经典名句,10种指导现实人生的大智慧

(12)、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14)、真正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自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15)、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16)、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17)、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1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19)、是以聖人抱壹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2、道教名句经典语录

(1)、1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4)、非分之达,犹林卉之冬华也;守道之穷,犹竹柏之履藉也。

(5)、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着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兽性。

(6)、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7)、4: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8)、贤不必寿,愚不必夭,善无近福,恶无近祸,生无定年,死无常分。

(9)、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道教四大真人之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10)、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困时要做好自己,发达后要利益众人。

(1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12)、直。《论语·雍也》中说,“人之生也直。”人性出于自然,本皆相近朴实,受后天种种习气熏染才偏离。人的先天本性真实自然,没有雕饰。

(13)、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韩信最终惨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功高震主、不知进退。

(14)、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惩恶扬善,利益苍生。我们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5)、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6)、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通玄真经·微明》道教经典名句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17)、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18)、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19)、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20)、第十七章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道教经典名句及意思

(1)、《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炼目的。为了修仙长生,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必要手段。《抱朴子•杂应篇》说:“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所谓“近祸”就是指人们患的各种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将传教与治病结合起来。由于汉末曾有几次传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价的中草药、“符水”给人治病,使一些人获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寿”,,消灾治病”说成道教的业务。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喆说:“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重阳立教十五论•论合药》)这说明学道之人必须通医术,医药有助于宗教的宣传推广,但不能执着,以医为业,甚至借医药来贪取财货。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当然有损阴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2)、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6)、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话。张载被后人尊称为“横渠先生”,所以这“四为句”也被称为“横渠四句教”。

(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11)、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1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5)、出自《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炼药直论第七》。(译文)成仙之道以元精、元黑、元神先天三元为炼丹的大药。以炼三元成为一元,比喻为炼药。道教大彻大悟的话有哪些2佛说十句话,让人看后大彻大悟!

(16)、修道必须修心,皈依道经师宝。道教讲究口传心授,有谚语可以借来形容:“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17)、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

(18)、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19)、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求道教经典语录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20)、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4、道教精华语句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家风传袭的必然结果。

(2)、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6)、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7)、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8)、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9)、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1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1)、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龙虎山道教新冠疫情防控纪实

(12)、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喜适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13)、人生在世,无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情想通,把必须要迈的坎迈过,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放下。世态炎凉,无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所谓智慧,就是把不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把不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心情不好时,给自己放个“情绪假”。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趁繁花正开,光阴正好。

(14)、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15)、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自强不息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9)、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20)、1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5、道教经典语录感人的语录

(1)、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所以,正位凝命必始于修身。《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则知正位凝命矣。

(5)、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6)、蚊虹堕山,适足翱翔;兕虎之坠.碎而为整。此言大物不可失所也。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9)、“四句教”最能体现儒家积极用世的仁者情怀和有所担当的大无畏气概,所以广为传颂,用现代话语大致可以这样来表达:

(10)、“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1)、九副经典道教对联: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之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第三种物质,这里的“三”是虚数,是一个变量。三生万物指的就是阴阳相济,最后生出了宇宙万物。

(13)、佛说,人生的逆境,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是一种隐藏的祝福,都是上天的厚遏。就看你是笑着还是哭着面对它。

(14)、佛曰:不可说。爱不可说,恨不可说,嗔不可说,怒不可说。

(15)、《周易》:30个成语,30种为人处世大智慧

(1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7)、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1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9)、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20)、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6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7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2)、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求道教名言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8句表白很感动的话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