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5句老子的名句轻诺必的下一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01 13:53:04 admin 阅读:59
老子的名句
1、出自老子的名句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1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老子的名句轻诺必的下一句
(1)、“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真理不会有人辩解,有人辩解的不是真理。有智慧的人并不是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智慧。圣人从不吝啬,而是尽力帮助别人,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得到的更多。上天的准则是,施利与万物却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帮助,给予他人却不与他们竞争。
(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1)、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12)、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13)、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5)、(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16)、“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17)、(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8)、老子名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老子的名句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老子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老子名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14)、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4、老子的名句所对应的哲学思想
(1)、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了太多身外之物:钱财、名誉、地位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2)、(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