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50句人性本善辩论素材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17 15:24:04 admin 阅读:59

导读人性本善 1、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1)、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基督教的启示,原罪啊,人是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2)、当然,我不相信世上有郭靖那样纯粹的善,但我相信与郭靖类似的人性...

人性本善

1、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1)、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基督教的启示,原罪啊,人是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2)、当然,我不相信世上有郭靖那样纯粹的善,但我相信与郭靖类似的人性本善是人人都有的。我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有许多彰显人性本善的时刻。例如,不小心打坏了别人的东西,心里说不出的歉疚和恐惧;看到坏人听到坏事,心里说不出的厌恶;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本能地上前去帮助,至少有想去帮忙的直觉;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心里像拨浪鼓一样忐忑不安,比如偷吃的。如果你有这些时刻,那么你应该承认,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证据。

(3)、是的,传统经典我读得确实不多,因为往往读到一半就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就好像你第一次吃到了屎,非要把它吃完才能证明那是一坨屎吗?

(4)、这句话可以有好多种解释方法,至于什么是“心之体”,什么是“意之动”,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格物”,考据学家有考据学家的解释,老百姓有自己的理解,解释和理解都各有不同,怎么说都对,怎么说也不错。

(5)、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富兰克林

(6)、其次,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特么的,中国农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怎么有你这样一个坏儿子?

(7)、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8)、所以,如果你手上没有权力,那反而还自由,一旦你手上的权力大了,那一定就得制约,必须得约束。

(9)、儒家思想给出的定义大致为:仁义礼智就是善,不仁不义,不讲礼没智慧,就是恶。

(10)、而在中国哲学的讨论中,“善”这个词似乎包含了一种“意愿”的元素。换句话说,“善”与“恶”指的是一种意图或意志的好与坏,或是一个意图造成的结果的好与坏。

(11)、你不要觉得你是什么君子?对不起,在基督教这里,任何一个人天生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12)、踏入这万丈红尘之中,不论是做技术、做产品、做运营的、做市场营销的、还是做人事行政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人打交道。客观的认识人性,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走的更顺遂一点,生活本就苦涩、我们需要避开一些对人性认识不深而带给自己行走的障碍。

(13)、道家学说虽不及儒家学说影响广泛,但不失其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人性的解读,充满哲理,富有人性固有的本质。

(14)、几岁的小孩,总是吵吵闹闹,喜欢乱打乱踢。在公共场合,从来不知道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在家也不体谅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还要换尿布。再长大一点,不用教就会跟同学一起撒野,还喜欢玩火。骗人总是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古往今来,熊孩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15)、然后孟子说,既然人性根本是仁、义、礼、智、信,而这些都是好的品质,这些好的品质又必须基于“善”,才能发展而来。人性如果性本恶,又怎么会有仁、义、礼、智、信呢?所以人性最初必然是善的。

(16)、如果不喜欢,人们不会去聊,如果有标准答案,也就没得聊。

(17)、因为在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桥,满是繁华的社会,到处充满着诱惑,富有诗书气自华的成年人都可能受不住诱惑而犯错,更不要提小孩了,而且小孩因各方面都不成熟,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知识素养,亦或是教育水平都很低,很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听人是非,人云亦云,不能正确分辨世间善恶。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的本性再善良,久而久之,也熬不过社会不利环境的浸染,从而走向恶。

(18)、《庄子·马蹄》中的“素朴而人性得矣”,阐述了人性无所谓善、无所谓恶的自然本质。儒家的性善论、性恶论忽视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向善与克恶是外界奴役结果这一客观存在,为人性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

(19)、人性恶与犹太教的原罪说相呼应,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说出了一种伟大得多的思想。”可见人性本恶有其广泛的思想基础与认同感。

(20)、工作的这三年,接触到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遇到许多困惑且难以释怀的事情,用人性本善根本解释不通。现在对于人性本善的理解认识,坦然的说自己的看法是,人性本善仿若空中楼阁,我对人性本善的观点逐渐失去信心和相信。我真正想说的是,行走这风雨丛林、我们必须面对并接纳人性本恶的残酷现实。

2、人性本善辩论素材

(1)、他们做了全世界第一个人造可移植的肾脏和心脏。

(2)、道家崇尚自然无为,反对一切人之有为,认为是人为破坏了原始的自然纯朴,造成了人格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这皆因天下失道。

(3)、(霜降)秋冬进补,来年打虎,道家进补法门看这里

(4)、道家则是另一种观点,以为人性自然,即人性本朴。朴,未雕琢的原木。

(5)、这个是标准的检讨模板了,简直就是黑白颠倒,首先西方资产阶级没有咱们这多的贪腐,怎么是受别人的影响呢?

(6)、还有的人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上古时期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打打杀杀,一样的充满血腥和暴力。不懂得理性,解决问题诉诸武力和暴力。有利可图的时候是一个样,需要劳动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这说明人的本性是恶的,也说明人和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7)、书豪采访记:好友崔庆才《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作者

(8)、我们的制度,也就是这些规矩并不是制约权力的,反而都是服务于权力,去制约老百姓的,这就是“法制”。

(9)、而这一点,深受“人性本善”思想影响的我们民族,最最缺失的就是契约精神。

(10)、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孟子和荀子只是主张人性本善或者本恶,也就是人刚出生的状态。这是否代表,他们都认为人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改造的?

(11)、孟子的性善论,并非只是夸夸其谈。孟子在它的一些著作中对”性善论“都有一定介绍。

(12)、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善恶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方法论是相同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统治者应该用仁义礼智循循善诱,不让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污染。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统治者应该把仁义礼智灌输给大众,让大众通过自己符合善的行为,与自己恶的本性斗争。

(13)、也有人在医院里,整整工作了12小时,终于可以回家休息。

(14)、“我忽然变得非常愉快,那是最棒最愉快的感受。”

(15)、1993年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持抽到反方观点“人性本恶”,复旦大学的辩手举出很多现实例子,证明人性的丑恶,而且明确指出,正是因为人性不善,所以才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教化。复旦大学的其中的一位辩手蒋昌建如今已是著名的主持人。

(16)、有较多生活常识的人多半会认为荀子说的对,的确,孟子生活在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还没有到极点,得出性本善的观点不足为奇。而荀子生活在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经济的发达让人的流动性增强,斗争加剧,人心不古,自然也就容易得出人性本恶的结论。

(17)、到底是DNA对人的影响更大,还是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大?

(18)、有人喜欢拿人的同情心说事,认为人有利他的本性。这一点,早已被市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解释清楚,人的同情心也是为了自身利益。

(19)、这种潜质决定了我们可以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四种心对应着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仁义礼智。善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人出生的时候就有的,是人的本性和天赋,别人是夺不走的,而自己却可能丢掉。

(20)、人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人,不管你是尧舜这样的圣君,还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都有一样的本性。这个本性就是好吃懒做、好利恶劳。人的本性是恶劣的,但人可以用行为来改善自己恶劣的本性。通过符合道德的行为,有的人成为了尧舜,有的人成为了夏桀商纣。

3、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1)、回顾历史名著、有一个观点,可以加之佐证。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写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无比的认同这一句话。因为统观中外古今,不外功名利禄。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2)、人都有一些基础的感情,比如恻隐之心、羞耻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恻隐之心也就是同情心、同理心,有了恻隐之心人们会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羞耻之心让人懂得羞耻,从内在控制和修正自己的行为;恭敬之心让人对长辈或者上级产生敬畏;是非之心让人有了基础的价值观和对对错的判断。这些基础感情组成了仁、义、礼、智这四个基本道德准则,人生来具备仁义礼智这四德,人性本善。

(3)、普林斯顿神学院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同情心测试。

(4)、道家不同于儒家学说的重礼义,强调人生中的“无为”理念,人性的复归“天人合一”,举“慈”(人的品德)、“俭”(人的行为)、“不敢为天下先”(人的精神)从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亲,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济世而担当,劝导人们放弃名利,不要被“惑”字拖累人生,不要为无谓的“忙”迷失方向,人的生活不只是生存,不只有物资,更有精神的愉悦,其中乐活就比所谓的名利重要,“有大物者,不可以物”。

(5)、荀子还认为,我们的礼仪都是教人向善,如果人本身是善的,还用教吗?

(6)、孟子举了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例子,不高深,但是很有说服力。

(7)、无论是“向善”还是“扬善”,都不排除人性中存在的劣根。

(8)、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学构建在人性本恶的前提假设上,核心的价格理论:价格上行,需求降低;价格下降,需求升高,这个理论只能应用到本恶的自私人身上。

(9)、哪怕孟子、荀子在世,也说不出来他到底错在哪,对在哪,是的,他们根本就听不明白王阳明在说什么。

(10)、“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

(11)、道家重视后天的因果作用,善不是“性”,而是“伪”,是一个由恶变善的过程,“显善昭恶,劝戒后人”。

(12)、人性是很脆弱的,读儒家的思想,前往不要幻想“人性本善”。这四个字是宋朝学者的创见,不是真正孔孟的思想,也不符合人性真实的状况。事实上儒家讲“人性向善”,“向”代表真诚带来的力量。只要真诚,就有力量让自己行善避恶;如果不真诚,那股力量就不会出现。就如同人都有良知,但良知不是善的,良知是对善的要求。何时会出现这种要求呢?真诚时。真诚使良知出现就有力量,会让人去做该做的事,即行善;不真诚,良知就毫无作用。这边是所谓的人性向善。

(13)、人与人关系伦理的逻辑起因,善恶是核心。人性的善与恶,似乎针锋相对,其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或对人性教化的要求不同而已。

(14)、                                               写于2019年6月16号20:00

(15)、辞让之心:我们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辞让之心,孟子凭什么说人本来就有辞让之心呢?因为尧、舜、禹这些圣王都是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别人,之所以后来没有这样的事了,就是因为人们生来就有的辞让之心被蒙蔽了。

(16)、有人守着亲人的手术,等待了整整一晚。终于能回家睡一觉。

(17)、那穷人贪不贪婪?我们总认为穷人是不贪婪的。尤其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穷人都是正义的,越穷越正义。

(18)、一听到医疗宣传片,很多人都会绕道而行。但是这支无声、没有台词的240秒,却让大学课堂上的人都眼含泪光。

(1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子主张每个人都要进行反思和道德提升。那么,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是善的呢?

(20)、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觉得人人都有财利之心。

4、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

(1)、人生有了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又充满争斗,外在的物质标准会改变人的本性,如得不到教化,“惑”将折损人的本性,包括本来善的一面。

(2)、早在2014年的12月,我的老师佛者仁达曾经告诉我,人性是趋利避害的。那时我还是个大三的学生,在这个世界之中活着,没有切入社会的利益瓜分。对老师说的这一论点,尚没有任何的体会!工作的这些年来,我逐渐的认同这一看法。在2018年的6月,我在王小波写的《沉默的大多数里》,也看见作者王小波对于人性的看法也是持相同的看法,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3)、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待问题,我们会发现,孟子、荀子都很伟大,他们基于当时的时代环境做了最有力的思考,但也正是囿于当时的环境,他们没办法想得更多,毕竟,人很难摆脱自己所处的时代。

(4)、每个人都有天生具有的良知,具有四种善的开端。

(5)、法治就是规则,规则是大家一起定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所以,规则是制约权力的工具;

(6)、其实,古代先贤的哲学问题在今天只是科学问题。

(7)、孟子解释说,人的四端,只是一种向善的可能,而不是纯善,如果你自己不加努力保存善心,或者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么就可能失去了善心。

(8)、完成布道前,他们接受了不同的培训。一组被告知的是关于帮助陌生人的仁心故事。另一组被告知的是传统圣经知识。

(9)、杨正旭老师 https://www.zhengfaxuexi.com/zjdz/gs/gshtm

(10)、是非之心:当你看见一群野孩子抱走了落魄诗人屋顶上的茅草,你一定怒不可遏,当你看到解放军叔叔搀扶老人过马路,你一定心生敬佩,这就是是非之心。

(11)、NaturevsNurture  先天vs后天

(12)、也有人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等待里。那是她等候心脏移植的第29天。

(13)、不瞒大家说,我一直是人性本善论的忠实拥护者。

(14)、在克里夫兰医院,最创新和前瞻性的医疗,是用换位思考改善治疗效果。“同情心是医疗的人情味”

(15)、我知道有人一看文言文就会头大,大厨我来把生鲜原料处理一下,方便理解!

(16)、儒道相生相济,一个是说,人的自我实现,一个是说,实现人格的超越。两者虽有冲突,但并不偏废,或存在一种互补。

(17)、人和人是一样的,我们都有一根善良的神经。这跟神经是不是起效,取决于我们的专注点。

(18)、性善说还是性恶说,虽观点不同,其目的都是相同的,为的是强调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9)、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肯定不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你是领导呢?

(20)、此外,“人性本善”意味人都有一个善的本质。如果本质消失,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只有一点点,君子把它保留了下来,老百姓把它去掉。试问把这一点点差别去掉之后,不是和禽兽一样吗?又如何再恢复成一个人呢?这就是“本善论”的困难,把本质去除,之后就不会再有了。“向善论”则不同。孟子说有一座山,上面的树木花草都没有了,变成了秃山。但是白天下雨,早上有了朝露,新的芽发出来,只要给它机会,不要“旦旦而伐之”,它又会长得枝繁叶茂。这不是静态本质的有无,而是动态的力量。一个万恶之人,只要有朝一日以真诚面对人和事物,随时有机会改过迁善。

5、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1)、如果只是一个老百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不到哪里去,最多偷只鸡摸个狗罢了,而如果你这家伙是美国总统,你一旦干起坏事来,那不是全人类都要跟着受难吗?

(2)、一千多年后的北宋,经济更加发达了,人口流动性更强了,人人争利的局面更明显了,本该是验证性恶论的最好时机,朱熹却不这么看问题。

(3)、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的辩题是人性本善,推荐大家上爱奇艺搜索看一下,正反两方的观点都非常非常精彩。听从接纳并思考正反两方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有辩证的思维与接纳去看待。

(4)、“任何”就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5)、在这个世界上,要少走弯路,莫过于认知自己,相比之下,“人性恶”更接近于人的本性,从人的本能与欲望,人性异化的形之根源,揭示了人性的“原罪”:有贪婪、恐惧、自私、虚荣、懒惰等恶,更多的是生存的本能,自然界的生命体无一不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人也不能例外。

(6)、书豪采访记:数据中台方向创业者杨庆麟(上海小胖)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    什么是现行呢?现行就是现前的行为,现前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十八界运作;这十八界的运作都离不开身行、口行、意行,所以说,现行其实就是身行、口行、意行。那种子呢?种子就是含藏在第八识中的种子,那这个种子呢,我们通常叫作功能差别。也就是说,每一个事情它有个功能,这个功能来自于第八识,第八识就含藏着每一个界的功能,所以这十八界的种子就含藏在第八识当中;第八识当中的种子现行的时候,十八界就可以运作了。再来讲,什么叫作熏?熏就是说要把对象改变,所以用熏的方式。譬如说,我们烤肉的时候用炭火来熏,那肉就会被改变。所以说,现行熏种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行为会改变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种子。  好,那我们就来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我们每个人在世间当中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身口意行;因为有了身口意行,就会造作善业、恶业、无记业。譬如说,你布施行善,这是善业;你骂人,就是造口业;打人,叫作身业。那无记业呢?譬如说,你学习骑脚踏车,骑脚踏车这一件事情无关善恶,所以就叫作无记业。譬如说,你在世间上学习拉小提琴,从小孩一出生学习走路,这样的身行就是属于无记业的部分;也就是世间的工巧,都是属于无记业。  接下来,我们前面说,造作了身口意行,就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造作了善业、恶业、无记业以后,就会把这些业种交给了第八识保存;在第八识保存的业种,就会经由第七识不断地去攀缘它,还有,因为十八界都同时在运作,所以就会配合外境的六尘,然后不断地又作意,然后造作了新业;在造作了新业的同时,这个第八识也会搜集业种,然后就不停地循环。因为每一个人在一生的寿命当中,会不断地攀缘业种,而且同时也不停地造作新业,因为都离不开十八界的运作;所以,第八识当中的业种的内涵,便会因为不断地造作业行,就会因为这些业行的熏习而不停地在改变。这种行为的过程,就叫作现行熏种子,也就是现在的行为熏习改变了第八识当中的种子。也就是,第八识会储存了众生无量劫以来还有这一生当中,所思考的、所说的、所作的无量无数的业行种子。以上说的就是现行熏种子。  接下来,我们来说明,什么叫作种子生现行。当我们一生的寿命结束以后,五根就会开始毁坏,前六识因为没有五根作为依靠,也就失去了作用而消失了;只有剩下第七识,也就是意根,祂会依附于第八识,再由第八识生出中阴身。那在中阴身阶段,到底我们要去投胎,到底要怎么决定,到底这个人是要往生到哪里?其实在中阴阶段,决定往生的方向很多。  譬如说,每个人——前面所说每个人都有造作善恶业,那这些善恶业的业种就存在如来藏中,如果说恶业的势力趋势比较大,善业的趋势比较小,这时候你就会先受到恶业的果报,也就是说下堕到三恶道当中;如果说你善业的趋势大,你就会受生到三善道,也就是人、天、阿修罗这三善道当中。但是,一个人如果生为人,但是又有千差万别,有人投胎到有钱人的家里,有人就投胎到贫穷人的家里;这是因为他在过去世当中,他所作的福德资粮不同的缘故。也就是说,一个人他一生都不作布施,所以他即使当为人,他还是不会富有,因为他投胎的缘就是投胎到贫穷的家庭。那一个人经常布施,他就有可能投胎到比较富有的家庭;即使一个人投胎到贫穷的家庭,但是他过去世因为有布施的习惯,他未来也会得到福报,而不会贫穷过一生。这是属于业力的部分。  但是,并不是只有业力,还有愿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明明可以生天,但是他不愿意生天,也就是说他的福报可以生到天界,但是他不愿去天界享福,菩萨乘愿再来;这时候,因为愿力的趋势大于他前面所造的善业,虽然他所造的善业可以生天,但是他因为愿力的缘故,那个趋势大,所以他就投胎到人间。  除了善恶业,还有愿力,还有什么呢?还有定力。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修学了定力,他证得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空定,他就会生到色界、无色界去。但是,如果说他定力的这个福德,不及于他毁谤——恶法的趋势,即使他修得四禅、四空定,他死后因为谤法的缘故,他仍然要往三恶道,也就是下地狱。所以,虽然有了定力,但是因为善恶业的缘故,会改变他投胎的方向。当然,投胎的方向还有习气,还有你跟其他众生的缘如何,都会影响你在中阴阶段所应该投胎的方向。  那中阴身阶段呢,就是已经决定了你投胎方向了。如果说一般人往生,如果说他是投胎为人,这个人会投胎为人,都是因为有淫欲跟瞋心,然后才去受胎的,这是指一般人来说。也就是说,中阴身在投胎之前,如果他即将往生当作男人的时候,他就会在有缘的父母在和合的时候,他会起颠倒想,以为自己跟母亲在和合,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是起了淫想,而对于父亲起了瞋心;在颠倒想当中,就被这样的境界所拘束而受胎。同样的,如果说你即将投胎为女人,那么这时候,你就会对,你在父母和合的时候,你就会对自己的母亲起瞋心,然后对自己的父亲起淫想;然后就被这样的境界束缚,将来你投胎的时候,就会变成女生。这是指一般人投胎来说。  但是,菩萨乘愿再来就不一样了。菩萨乘愿再来就是说,他可以投胎到色界天去,因为他已经断了人间的淫欲、淫欲想;他可以去色界天,但是他不愿意去,他愿意来到人间继续度化众生;所以他在中阴阶段当中,他不会起颠倒想;也就是说,菩萨投胎他其实是跟一般人不同的。  然后在母胎当中,九个月以后就出离了母胎;这时候出离了母胎以后,就开始了种子生现行。也就是说,我们在前面讲的现行熏种子,这些现行所熏的种子就产生了作用。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怀了两三胎以后,她就会感觉到说,每一胎的情况都不相同,有些胎儿他很好动,有些胎儿他静悄悄的。然后,有时候生下来的小孩,他的个性都完全不一样:生下来,有婴儿一天到晚在哭;但是有婴儿他却是每天静悄悄的,吃完牛奶以后他就开始睡觉。这就是因为有了过去世所熏习的种子含藏在如来藏中的缘故,所以,虽然说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但是他的个性思想往往也都不相同;这都是因为每个人前生所熏习不同,当然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业种也就是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个性,会因为过去所熏习的种子而受到影响。  从以上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佛经中为什么从来不说“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而是认为人性的善恶,是因为经过多生以来的熏习,再加上后来所遇到的缘,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因为每个人多生以来所熏习的,其实都是千差万别;而在出生以后所遇到的缘,有染缘、净缘,恶缘、善缘等等,也是千变万化;所以,就有很多种不同根器、不同表现的人。譬如说,有人出生下来,他学小提琴就学得很快,有人学习起来就很慢,也就是说因为他如来藏中所含藏的种子不同。有人一出生,对于世间法他就很伶俐,他稍微看一下就知道,这个世间法的道理他就明白了;有人看了半天,学习了半天,也学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都是因为每个人在如来藏中所含藏的过去世所造的业种不同的缘故。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在这一生当中,都是不断地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不断地循环运作。

(9)、不论是要饭的,还是总统,统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那个美国总统,一看那家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仅贪财还肯定好色,千万不能给他绝对权利。

(10)、把本来实实在在的善恶论,被朱熹“天命”、“气质”这一套说辞弄得有些玄乎了,王阳明更进一步,通过模糊语言的描述把他彻底变成玄学。

(11)、之所以能当领导,那心里装的肯定都是我们老百姓吧,这么好的领导肯定是君子吧?

(1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自然无为支配宇宙万物之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人一旦陷入“惑”的泥潭,也就像鲲鹏折了翅,没有了“乘物以游心”遨游天空的勇气和力量。

(13)、道家则以“复归”诠释人性异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借用“不是什么”,将不是一一排除,剩下的东西就是“道”,给人诸多启迪。

(14)、因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积累了剩余商品,因为我们的社会有了对名利的追逐,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使之人落尘世,终难脱俗,功名利熏,金权色欲,迷津重重,皆因一个“惑”字所累。

(15)、事实上,最早系统阐述性善论的是孟子,最早阐释性恶论的是荀子。

(16)、黑夜给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17)、一个富人天天晚上去夜总会,另外一个穷人一次夜总会也没去过,你说他们俩谁更想去?

(18)、为什么僧人只吃素,不吃肉,难道植物不是生命,不值得同情?相比植物,动物和人更相似,可见可推导的是,僧人也免除不了利己的本质。

(19)、在我们小学的时候,三字经里面讲到过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那时年少,不曾对之有过怀疑。

(20)、“人性本善”的思想并不是孔子提出来的,而是孟子,而第一个反对他的人就是荀子,荀子认为什么特么的人性本善,人性本就是恶的。

(1)、当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时,人们愈加关心起与“惑”相关的东西,有关心工作的、关心地位的、有关心读书的、关心身体的、有关心财富的、关心升官的,却有几人关心过乐活?

(2)、人是自然界有思想的高等动物,几乎认识了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却认识不了自己,斯芬克斯之谜难倒了无数的人。

(3)、在剖析人性的善与恶中,更加突出“伪”的意义,重视人伦教化修身之道,“化性起伪”,继而推崇“无为而为”理念,祈祷天地“太和”,所谓道生万物,德养万物,强调人品修养与阴阳平衡都应符合自然规律,坦言“我命在我不在天”,较之儒家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之说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无疑为华夏文化中的德文化增添了厚实的一页。

(4)、“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观点的人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5)、由此想到了一段让我为之动容的话,‘一个救民族的人应该只求救他的民族,不应该问他的民族是不是值得救。一个爱国的人,应该只爱他的国,不应该问他的国值不值得爱。’

(6)、话题说到这貌似已经偏离了辩论这件事儿,不过我觉得在生活当中辨别清楚哪些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哪些是用形而上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摆在那,天赋和兴趣不同,涉猎的领域和深度也会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在面对人生问题当中具备形而上的能力。是善,是恶还是我们看作善、恶,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更容易运用更高的观点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辩论当中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要完善法律,要发展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把人看作什么?而不是明确人”是“什么,人若是善的,就不需要法律,人若是恶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家长,孩子任何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都应该反思家长自身的问题,这未必科学,但这样想也没什么不对的;再比如说老师,把有些孩子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坏蛋,就是一个”事实“的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变学生,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和方法,如此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7)、“任何”不仅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不以你财富的改变而改变。

(8)、人的本性,饿了想吃饱,冷了想穿暖,累了想休息,这些就是人的情欲和本性。

(9)、恻隐之心: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便是恻隐之心,即便不是亲娘,我们看到有人被打,也会莫名地心生怜悯。

(10)、孟子为鼓励滕文公,表达了自己“人性本善”的思想:人与生俱来的就是善良的本性,只是有些人被环境所诱惑,被私欲遮盖了双眼,不能守护自己的本心,由此才生了恶习。

(11)、人是可以为善的,因为在孟子看来,人人天生都有一颗善心,不做善事是因为没有好好体察自己的善心,所以说心的本质不坏,而是在欲望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坏掉了。人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四种善端,善端是为善的能力或潜质。

(12)、而我们呢?人性本善啊,一个地位越高的人他的道德水准肯定就越高,皇上都是圣人,老百姓都是君子,所以要“以德治国”,提倡道德自律。

(13)、富人贪不贪婪?当然贪婪啊,富人不贪婪怎么会有那么多钱?

(14)、这就是孟子的四心说,因为人有四心,所以人性本善。

(15)、积极心理学论证了“有同情心的人更快乐”。这是个很老很老、老到快要被遗忘的论题。但它真是存在。

(16)、学生时代也许是最后的纯真,人人都想要秉承一颗善良之心,可是吃了亏,上了当,在面对一次次不公,一次次不甘之后又有谁会不动一丝恶念?原来保持善良是那么的不易。

(17)、“原罪”这个理论对于西方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蒙,由此而推论,它绝不假定任何一个人都具备道德的自律能力。

(18)、医院,大概包容着世界上最多的生老病死。如若,你愿意停下来,看看他们的眼睛,你也许会看到:

(19)、“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他与道家始祖老子的学说被尊为“老庄哲学”,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这篇文章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深知文字的功能有时候跟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无论是“善”“恶”这个话题,还是惊叹于作为初中学生现场精彩的表达,都值得再多说两句。

(1)、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贪欲往往折损人的本性,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每天面对来自各方的诱惑,身为名所忙,心为利所惑。“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则改变人生方向,大则改变人的本性。

(2)、那就定规则,于是,这几伙人一起开了个会,一起把规则定好,平时你想干嘛就干嘛,但是,我们一起定好的规则大家必须一起遵守,如果谁不遵守我们就一起制裁谁。

(3)、我们学过的荀子的名篇《劝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而言的,他所谓的学可不是数理化,而是思想品德,要通过学习,把善良学到手。

(4)、他认为人的天性有两种,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是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人们要通过学习摒弃气质之性中的恶,去扩大天命之性中的善。

(5)、“同情心”就是你能站在别人的站立的地方,听他听到的消息、看他看到的处境、感受他们的感受。

(6)、一个国家的规矩是皇上定的,全天下的人都要遵守,而皇上除外。

(7)、有科学实验证明,人是天生富有爱心的动物。因为,在我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块地方,叫做镜像神经元。

(8)、我是一个金庸迷,也许之后我也会引用很多金庸笔下的故事。《射雕英雄传》相信大家都听过看过读过,都知道靖哥哥是谁。郭靖就是一个儒家人性本善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天生一股痴傻般的善良,哪里需要正义,靖哥哥就出现在哪里。第一次见到假扮成小叫花子的蓉妹妹,靖哥哥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一件貂皮大衣,和一匹宝马送给了小叫花黄蓉。郭靖的善,是孟子所讲人性本善,那种善不是做作,也不是风格,而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本性。

(9)、虽然难免有个别品格高尚的买家和卖家,处处为他人找想,但如果人人利他不利己,市场经济学就要崩塌了。现实情况,人性本恶的市场经济学在整个世界,运行得相当平稳,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10)、人不同于其他生命体,在于它的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和自然属性,人性中既有种种遗传基因,又有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积累、沉淀的文明,使得人性有了倾向,善恶观具备了普世的价值,无疑是人性观中第一性、核心性的问题。

(11)、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哲学家亨利梭罗大卫说,“伟大的奇迹,从我们注视他人双眼的那一刻开始。”

(12)、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财富的多少都不能代表道德水准有多高,必须得用制度约束,也就是“他律治国”。

(13)、过马路时,看到老奶奶摔倒,一般人的第一举动,往往是扶起她来,而不是再推一把。

(14)、是那些听说“帮助陌生人故事”的人停下了么?

(15)、可是为什么,我们时而愿意帮助他人,时而两耳不闻身边事?

(16)、“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多欲多为,人为破坏了自然,破坏了德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中的恶多于善不难理解。

(17)、他们曾经拍了一部4分钟的宣传片。这支4分钟的视频,被写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案例:

(18)、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正是因为有罪我们才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干嘛?就是来赎罪的。

(19)、“向善”理想成分多一些,“扬善”现实成分多一些;“向善”是积极的引导,“扬善”是严肃的警示。

(20)、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规矩是老板定的,全公司的人上班都要打卡,而老板是除外的。

(1)、这是生活的窘境:我们很忙,我们很累,我们忙得忘了抬头看看身边的人,我们关注着自己的得失。慢慢的,就好像丢失了同情心和善良。

(2)、你见过,有人性本善的淘宝买家,价格越高买的越多,一点时间不花去对比商品的价格,一点不吝惜口袋的银子嘛?

(3)、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理解不同,却为什么发展出了相同的方法论。

(4)、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孟子认为,每个人在道德的起始阶段是平等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贤。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成为圣贤呢?

(5)、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跟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就是因为我们不讲规则,没有契约精神,什么是协议?协商好了就得仗义啊,而这一点我们很多人真的做得仗义吗?

(6)、“大同社会”听起来多好听啊,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7)、于是找群记者们天天盯着你,看你这个家伙每天到底在干什么坏事,然后再弄一堆不受你约束的法官来制约你,再弄一个议会,每天开会来讨论你……

(8)、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纠纷亲人反目成仇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兄弟为金钱反目,情侣为房产证加名而分手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或许要兜上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圈子,最终80%都会落到利益上、房子上、金钱上。

(9)、为什么我们会在相信“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间摇摆?

(10)、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主要围绕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品级层次、人性种类等问题展开,形成了具代表性的人性善恶理论、人性品级理论、两种人性理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牢固基石,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内容丰富的精神财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6句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短句)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