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13句陈述句的例子10个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17 15:26:33 admin 阅读:59

导读反问句的例子10个 1、疑问句的例子10个 (1)、  (53)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这样的苦? (否定前项) (2)、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作文时一定会列大纲,因此,当我在赛场中看到《碳中...

反问句的例子10个

1、疑问句的例子10个

(1)、  (53)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这样的苦? (否定前项)

(2)、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作文时一定会列大纲,因此,当我在赛场中看到《碳中和时代》这个题目时,第一时间就开始思考并罗列大纲。

(3)、语言学心得|2022年,给你“虎虎”的拥抱!(文末福利)

(4)、结合上述评述,我们认为,今后反问句的意义与功能研究,以下这些方面是需要重点探讨或解决的议题:

(5)、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6)、“你挺焦虑啊,能跟我聊聊为什么这么焦虑吗?”

(7)、对对方的组织架构、员工规模、业务模式没有任何了解;甚至不准备访谈大纲和笔记本。这样容易造成对方感觉你太不了解业务或不够重视,不容易深入挖掘需求。

(8)、-   您的意思是销售人员在呈现方案方面需要加强吗?

(9)、 | “成文片段”内容为小张同学真实考场作文内容摘录

(10)、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1)、这种攻击,使得沟通,变得很艰难。而且也消磨了彼此间那种柔软的爱意。

(12)、    刘 彬,男,1989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学博士,澳门大学“濠江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兼任《汉语学报》责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等多项项目,目前已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文研究》《汉语学习》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曾获第九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一等奖”、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等学术奖项。

(13)、   “惹”作为疑问代词,表示“什么”的意思,反问句中的“惹”也跟询问句一样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通常是无指的,表示在说话者看来,在某个范围内,没有任何事物符合句子内容的要求。

(14)、如果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情况,而是用自己的道理、道德、习惯、内心去硬塞给对方一个“应该”,那么这种沟通方式可能会给对方一种你在侵占我的边界想控制我的感觉。

(15)、目的是让对方可以放心的地与您沟通。因为很多时候在访谈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有可能是与公司的制度流程有关,也可能是与个别员工的不良表现有关。所以说明保密事宜可以让对方从内心打消一些顾虑。常用的话术有:

(16)、以上是基于正常访谈六步法的常规流程,下面就我在观察学员访谈过程中发现的十大问题及建议。

(17)、   他们结婚五年了,已经有了很两个孩子,在外人看来他们很幸福,可内心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非常不愿意离婚,丈夫给她的选择是:要么协议离婚、要么起诉离婚。

(18)、是非问句是提出问题,要求别人回答“是”或“否”的疑问句;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

(19)、然而,现有研究的问题在于:很多研究只是做了一个推测,并没有给出证明。比如,关于反问对疑问代词系统演变的影响,李宇明(1990)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没有论证。再如,关于反问与感叹的相关性问题,比如,反问跟否定、意外、反预期等范畴之间的关系,学界一直都有争论(张晓涛20诸允孟、洪波20陈振宇、杜克华20李强2021等)。此外,附加问句、语调是非问句等跟反问句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关的研究成果(如闫亚平2019)不多,也不够深入。总之,上述这些问题都有待深究。

(20)、解决方法就是提炼对方表达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比如:

2、陈述句的例子10个

(1)、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2)、“你认为一次优秀的(工作或目标)...需要做哪些事”

(3)、 喜欢本篇文章,请随手点赞,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4)、“您看下一步我们还需要进行哪些沟通和确认?”

(5)、这句话的攻击意味很强烈。意思是说,你说什么也没用,我不会相信你了。

(6)、作者简介:周凌(1980-),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二语语用学。

(7)、  (26)有惹好叫喔?(有什么好哭的呢?)

(8)、 (9)你信唔过厓,啡信唔过阿英姑咩?(你信不过我,还信不过英姑吗?)

(9)、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10)、根据你的问题,制定适合自己的、可执行的改变目标。

(11)、记录下重要信息,可以帮助自己梳理思路,也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必要时要复述对方的重要观点,并进行确认。请注意这里是基于提炼总结的复述,而不是过多演绎。

(12)、纵有一肚子的情愫,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心里想着沟通,语调却阴阳怪气,不知道是沟通还是挑衅。嘴上喊着沟通,脾气却比谁都大,不知道是沟通还是吵架。要沟通,就诚心实意。平和的情绪,诚恳的语气。

(13)、情境二:如果你不同意贴吧中“取消汽车,步行安全”这个建议,但想用最弱的否定意义来表达,你会选择哪句话呢?

(14)、轻松开场是为了使得双方不要太拘束,聊聊天气谈谈最近公司发生的热点问题等,当然如果对方已经有很充足的准备,那可以省去这一步骤。

(15)、这样问,势必造成对方的反感,很容易造成敌对或者访谈的过早结束。

(1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

(17)、早考晚考都势必要考,正所谓一证在手,万事不愁

(18)、  (51)渠在厓屋下住倒唔肯走,你话渠中意厓啊中意你咯?(他在我家住得不肯走,你说他喜欢我还是喜欢你?)

(19)、切记,这里要围绕着前面分析出的工作任务来挖掘工作难题,避免重启话题。常用的话术有:

(20)、  “捉过”是“以为”的意思,表示对后面的陈述小句表示某种论断。现实中,“以为”所作的论断往往不符合事实。老隆话中反问句中用“捉过”表示与后面陈述小句相反的断言。如:

3、反问句的例子10个答案

(1)、界定业务收益是进一步明确培训能够与其具体的业务指标的关联度,比如促进业绩达成率、提升客户满意度,缩短运营周期等,如果关联度很低,对方的参与度可能就会低。常用的话术有:

(2)、表达的是,你的解释,我不想听,而且我觉得你那都是瞎扯。

(3)、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4)、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5)、   因为普通话正反问句是肯定加否定的形式构成的,所以正反型反问句有两种类型:前项否定和后项否定,如:

(6)、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沟通过程中如果用到:“算了,别解释了”这样的内容,就会使对方感觉到有更加强烈的攻击意味。意思是说,你说什么也没用,我不会相信你了。

(7)、维酱的一位老师曾经就是这样,甚至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困扰。

(8)、  后项否定是指否定后一分句,肯定前一分句,如:

(9)、 (14)都九点钟噜,你啡唔杭身啊?(都九点了,你还不起床吗?)

(10)、综观这些研究,我们认为,从“行、知、言”三域角度来审视反问句否定意义类型和层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视角,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离析出反问否定的内部差异。但是,上述研究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正像刘彬、袁毓林(2019c)所评述的,李宇凤(2010a)一方面认为回应行域引发语的一个例子是行域否定,另一方面又认为回应行域引发语的另一个例子是知域否定。显然,这两种说法有相互矛盾之处。至于其中的标准应该如何来把握,该文并没有说明。再如,朱军(2013)指出,反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回应的角度,但就“有什么X”格式来说,都只有知域解读,实际上是表示“说话人认为对方不应该做/认为/说X”。以“有什么可说的?”为例,朱文认为其表示“不应该说”的意思,是一种表示行域否定的反问,但该文又总结称“就‘有什么X’格式来说,都只有知域解读”,前后似乎存在矛盾。而刘彬、袁毓林(2019c)虽说确立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来判断“什么”反问句的否定类型与否定层次,但是对于其他类型反问句的适用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11)、  他所表达的意思是:“你的解释,我不想听,而且我觉得你那都是瞎扯。”

(12)、(16)这两颗民兵自制的地雷有如此威力?!

(13)、  (27)甲:你阿去啦?(你还去不去了?)

(14)、去,也有在语气缓和的反问句末使用句号的做法。例如:

(15)、 (12)厓类唔系讲好欸后日去渠改啊/咩?(我们不是说好后天去他那吗?)

(16)、李宇明(1990)和邵敬敏(2014)都认为反问句的识别和意义理解离不开语境。比如,李宇明(1990)指出“反问句的识别,其实就是证明问话人关于Q的情况,寻找非q的存在。”至于如何寻找非q,李文认为可以通过上下文、逻辑事理、问话人的举止表情等来寻找或推知。冯江鸿(2004)把反问句的理解分成确认和重构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受话人通过语境线索发现该问句不是用来获取信息的,因而它不是真正的问句;在后一阶段,受话人的任务是重构反问句所传递的意义。殷树林(2009)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反问句的识别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利用语境识别反问句是最根本的办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反问句在语音、句法结构、意义和语篇上的特点来帮助识别。胡德明(2010)利用判定反问句的三个规则(即语义规则:否定+命题;语用规则:对言论或行为的前提的提问;形式规则:能够充当答语)来进行反问句的验证和识别。

(17)、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18)、 (18)煮咁多菜,你一只人食得落啊?(煮这么多菜,你一个人吃得下吗?)

(19)、4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强调要保护环境。

(20)、想去解释,努力地试图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被瞬间噎住,沟通的动力直接被杀死了。但是假如能够听到他的想法,虽然不是听到就得去认同,就没有了生气的理由,但了解对方内心的声音,也许自己愤怒的浪潮会因为了解而平息下来。

4、改反问句的例子10个

(1)、  另外正反型反问句有一个特点是多数都带有“你话”、“你睇下”、“你捻下”等,表示一种责备对方的语义。

(2)、如果丈夫说,我是觉得没什么不自在的,不过,你为什么不愿意在别人家里住?会不自在吗?(搭配低沉的语调,看向妻子的疑问并关切的眼神及柔和的表情)即使是同样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完全不同。妻子会感觉到,自己的不喜欢被丈夫接受和尊重了,并且丈夫看到了妻子和自己的不同,进而关心,妻子这种不同的来由,那么这种方式就给了妻子一个对丈夫去打开自己的机会。

(3)、 (29)你开惹玩笑?咁大个细蚊仔使渠自己一只人出去嫽?(你开什么玩笑,这么小的小孩子让他自己一个人出去玩?)

(4)、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5)、我在2007年开始做管理咨询,后来到国药大学,这10多年来经常访谈,我总结了很多技巧。现在将主要的10大技巧分享给你:

(6)、因为不懂沟通的规则,经常使用反问句,慢慢的失去了很多的朋友。

(7)、行走在碳中和道路上的中国,亦不负国民和世界人民所托,以一场冬奥盛典尽现我们的减排决心(以世界瞩目的2022北京冬奥会入题,讲述我国为早日实现碳中和所做出的努力)。依山而建的“雪如意”滑雪大跳台,诠释老庄“顺其自然”之智慧;“水立方“速冻”成“冰立方”,低碳科技让一馆巧获两用;开幕式上燃烧的圣火不似夏奥那般炽烈,雪花上明亮神圣的火苗何尝不是在传达“绿色、共享、廉洁”的办奥理念?“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宏大雄劲的风力发电场也因这句口号而染上诗情画意。我所生活的2022,让我拨开云雾,满怀信心地憧憬2060。

(8)、这些问题可以让对方从泛泛而谈变为不断细化思考,深化对岗位的认知。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发现很多学员在访谈时,略过这一步直接进入到第四步,问对方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的风险是:对方说出很多非培训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是基于员工工作情境提出的需求,让我们不从下手。比如对方可能直接会说:

(9)、   是非句表示反问,常常需要借助于词类、语调或语气等手段,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语气副词和一些常用结构。

(10)、 (49)厓奈得罪你啊?冇畀你食?冇畀你着?啡系打你了?(我哪儿得罪你了?没给你吃?没有给你穿?还是打你了?)

(11)、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12)、目前,国内否定与反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否定现象的本体研究,如否定的焦点、辖域,否定动词的语义、语法效应以及极项允准功能(袁毓林2012,2014)。同时,人们关注与转喻、隐喻具有同样功能的“反问”这一语言使用现象,探究其蕴含或传递的否定信息及运作机制(张克定1999;史尘封2004)。那么,反问的否定等级是怎样的呢?它与显性及隐性否定句相比,是更为礼貌的,还是不礼貌的?前人研究对这个问题尚未能提供充分的解答。

(13)、后来她总结,很多时候,其实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懂得沟通的技巧。

(14)、下面,我们以实例来详细分析其否定意义强度和礼貌性的级差特征(见表2例2):

(15)、  (25)又唔昧你考试,你有惹好紧张喔?(又不是你考试,你有什么好紧张的呢?)

(16)、(3)反问句否定意义的来源如“否定词说”“反问语气说”“语境说”“预设前提说”“怀疑说”等,都不能完全揭示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至于反问句的识别及其意义识解,还应结合多模态研究来进行探讨。

(17)、  (37)你咁恶,奈只敢打你喔?(你这么凶,谁敢打你?)

(18)、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它是一个疑问句,还是一个反问句?

(19)、“在这方面有没有人给他们进行过相应辅导?”

(20)、找到为什么以前很努力却总是无法改变的原因。

5、设问句的例子10个

(1)、自己说的比对方说的还要多。以建议者自居,最后发现没有获得任何需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被访者问你的建议,你就直接开始给答案了;二是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积累,控制不住表达欲望。

(2)、没有按照上面的6个步骤开展,问了痛点问建议,问了原因又问工作任务。以上6个步骤也是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本流程。如果在提问时不按照逻辑提问,那对方也会觉得访谈者逻辑混乱,被问得稀里糊涂。

(3)、  (46)渠使厓做个事,厓样般敢唔做?(他让我做的事情,我怎么敢不做?)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5)、例(1)和(2)带有明显的否定标记“不”“没”,并且是对句子的真值条件进行否定。如例(1)是陈皮匠劝诫陆菊人回家,对天黑后外面的状况进行否定;例(2)中说话人否定与听话人的缘分。此类否定带有明显的标记,交际双方更易于识解其否定含义。

(6)、“为了让我们的学习项目更有针对性,希望能够挖掘更多业务痛点。”

(7)、但是,这种做法不容易使读者清楚地看出反问语气,因此最好不采用。

(8)、 (35)甲:渠去奈去哦?(他去哪里了?)       乙:厓奈知啊?(我怎么知道?)

(9)、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

(10)、学界普遍认为,反问句表示否定。比如,吕叔湘(1990/1944)早就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朱德熙(1982)也认为:“反问句的形式和意义正相反”。李宇明(1990)在总结反问句的特点时也指出,“反问句的语里意义是与其语表形式相反的陈述”。比如,反问句“谁知道呢?”表示“没人知道”的意思。问题是,反问句所表达的这种否定意义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意义?或者说,既然反诘是一种否定的方式,由这种否定方式所造成的否定与否定词所造成的否定有何不同?

(11)、解决方法:黄金4秒。等对方说完一句话后,默数4秒,如果对方又开始说话了,那我们就做到了“不打断”;如果对方还没有开口,那可能我们可以开口说话了。

(12)、看对方能否在讲师资源、案例资源、场地资源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因为对方在这个行业里做了很久,很也可能会掌握很多的一些培训资源。常用的话术有:

(13)、隐性否定(注:从广义上讲,反问句也是一种特殊的隐性否定。而文中的隐性否定句主要是涵盖陈述类句型。这里我们将反问句划分出来研究,意在比较其与显性否定句和隐性否定句的否定意义强度及礼貌性。),是指否定编码是隐性的。句子中没有显性的否定词汇,句子也可能不是否定句,也就是说句子的真值条件并没有被否定,但是句子本身却传递了否定含义。隐性否定的实现往往需要特殊语法标记的触发,如虚拟语气、比较级,或是暗含否定意义的表述等。如下例所示:

(14)、此外,反问句的应用研究还略显薄弱。目前反问句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还有很大的难度。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教学中往往还只是把反问句解释为一种表示否定的方式(相当于否定词)。然而,各种各样的反问句层出不穷,意义也复杂多样,留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和使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

(15)、这句话后面跟满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定义、标签、评判。

(16)、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句号+问号。

(17)、   老隆话中的“何”类反问句不多,使用时也显得比较文气。如:

(18)、今天,我想聊聊,那些潜藏在日常沟通里面的,略带攻击性的表达。

(19)、反问句的语义特点(即否定),与怀疑心理密切相关。邵敬敏(2014)曾指出,“既然反问句的本质是否定,那么否定跟肯定是两端,中间是什么因素在起转化作用?我们觉得这个因素应该是‘怀疑’”。邵文指出了疑问句转化成反问句的重要因素,也适当指出了“怀疑”和反问句之间的关系。不过,遗憾的是,邵文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怀疑”与否定有关,也没有进一步指出反问句的否定意义的形成原因。

(20)、(9)这个家伙这几年做尽了坏事,会是个好东西?!

(1)、通过房、树、人的画,挖掘出潜意识里你所不知的秘密。

(2)、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3)、-   我们希望能够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您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对于我们后期做方案将非常重要,所以先调研下您这边的情况。

(4)、因为一睁眼,我便能看到华北平原纯净的蓝天,那是冬日里少有的奇迹;(企业层面)打开新闻,便知晓中国在乙烷高选择性裂解乙烯方面的巨大进展,让更多碳化合物尽其所用,而非化作黑烟;(社会层面)走出家门,新能源汽车已经挂牌上路,成为车主新宠,公交车也在头上生出两条“辫子”,有了电能加持,再也不必一路生“烟”;走进商场逐渐取代塑料袋的是可降解购物袋;(校园层面)来到学校,同学们去年在荒地上开垦的菜园已然生机勃勃,种下的向日葵正在朝天微笑;(家庭层面)回到家中,少油少盐的烹饪成为父母的新选择……“顺天时之理,行之以五德”(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庄子·天运》),让节能减排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论题,让低碳方式逐渐融入生活,不是黄粱一梦,而是当下之势,自然之理。(前面一连串的例子最终引出中心论点,让前文的畅想不再是一场天马行空的美梦,而是真真切切有了归宿)

(5)、   选择型反问句有三种类型:各项否定、前项否定、后项否定。各项否定指列举的各项都被否定,如果选择项为三项以上,则语义倾向为全部否定:

(6)、“为了更好地支持业务工作,我们来向咱们业务部门学习。”

(7)、研究结果显示,反问句的否定含义最强(注:张伯江(1996:16)的研究表明反问形式的否定强度要高于陈述形式。本研究进一步印证了反问句的否定强度问题。),礼貌性最弱。换言之,交际中以反问句来回应他人传递否定意义时是最不礼貌的。其原因前人的研究已有诸多探讨(详见上文第2部分),这种句式本身暗含“反诘”“质疑”“嘲讽”等情感态度,因此用于表达否定含义时是最不礼貌的,这一点在本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同时,显性否定的强度居中但礼貌性最强,即在交际中被认为是最礼貌的;而隐性否定的强度最弱但礼貌性居中。这一发现与前人研究暗含的假定“越间接越礼貌,越直接越不礼貌”(见Levinson1983;Brown&Levinson1987)相悖。经典礼貌理论认为,对于不赞同他人意见的威胁面子的这类行为,采用间接否定的策略才是礼貌的。显性否定句通常是直言不讳地表达否定,属于典型的威胁面子行为。人们往往认为交际中类似的直接否定或不赞同他人意见是很不礼貌的;而隐性否定作为最间接的否定形式,则是最礼貌的。然而实验结果并非如此。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对基于英语文化的礼貌范式提出质疑。

(8)、“为了做好(某些工作或目标)...需要(某个岗位)...做什么”

(9)、进一步,探寻能否成为Sponsor,不是直接问对方是否支持。而是看探寻对方能否出席培训中的关键环节、能否担任分享讲师、能否帮助督导培训纪律,或者能否帮助宣传学习项目等。如果对方愿意在学习项目中付出更多努力,那就是我们的Sponsor了。

(10)、(2)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意思是“我知道”。)

(11)、反问句的语法意义普遍被认为是否定(吕叔湘19李宇凤2010)。相关论述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被语用学者广泛关注(徐盛桓1998,1999)。吕叔湘先生(1982:290)曾指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现代汉语中,反问句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假性疑问句式(齐沪杨、丁婵婵2006),在交际中,这种假性疑问句式暗含着否定/不同意他人观点,甚至表达戏谑、讥讽等不礼貌的含义。虽然前人研究已有关于反问句与否定含义的论述,然而,对于依据自然发生语料探究其否定强度及(不)礼貌性却鲜有触及。本文选取计算机辅助交际(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CMC)自然发生的会话为研究语料,收集采用反问句作为答语的数据,分析交际会话中反问句的否定含义强度与显性否定、隐性否定的强度等级差异。同时,通过设计离线语用实验,进一步探究其(不)礼貌性的级差问题。

(12)、(15)它不过是只普通的鸡,能下这么大的蛋?!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2句班级鉴定评语大学生200字缺点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