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09句人性本善是谁说的名言名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0 09:43:19 admin 阅读:59

导读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1、人性本善原句 (1)、老师选择辞职,警察帮不上她,同学们只在转发逼债的照片时起哄。 (2)、所以,如果你手上没有权力,那反而还自由,一旦你手上的权力大了,...

人性本善是谁说的

1、人性本善原句

(1)、老师选择辞职,警察帮不上她,同学们只在转发逼债的照片时起哄。

(2)、所以,如果你手上没有权力,那反而还自由,一旦你手上的权力大了,那一定就得制约,必须得约束。

(3)、家庭成员之间官司不断,陌生人之间的欺诈行为更是屡禁不止。再加上媒体的影响。我这里谈的媒体影响倒不是指媒体的有意导向。

(4)、“我是农民的儿子”,这种贪官反复出现忏悔话语,给我们造成一种“农民儿子”贪腐几率最高的现象。

(5)、人,即使是圣人也是同类的,心性都是相似的,所以人性本善是普遍的。不管是自然本能说(四端自发说)还是类比说,孟子的论证都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道理的必然性,因为他只是一味地从经验层次来说明人心本善的先天规定性,由于人的生活经验中有种种善的现象,所以人性是善的,这完全是一种由果溯因法。

(6)、这个是标准的检讨模板了,简直就是黑白颠倒,首先西方资产阶级没有咱们这多的贪腐,怎么是受别人的影响呢?

(7)、我个人的领悟是,人类活得越高级(这个高级的含义就是人为了活得更好,想尽办法获取一切资源),人类本性中的恶就越发明显和突出!

(8)、我说这些,只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剖析这个真实的现象。并非人类邪恶至极,就像动物需要生存一样,人类的获取也是发自自身的一种本能。

(9)、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基督教的启示,原罪啊,人是没有一个好东西的。

(10)、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规矩是老板定的,全公司的人上班都要打卡,而老板是除外的。

(11)、我们总不禁疑问:无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日常的生活经验,很难说每个人都是善良无恶的,那么,孟子为什么会提出“性善”的主张?本讲座中,我们尝试走进《孟子》一书,和他近距离的交流,倾听他如何表达、论述、证明“性善”的观点,分析这一观点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以理解亚圣的悲悯用心和深刻关怀。

(12)、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槃,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

(13)、“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14)、这些不过是自我的装饰和美化,就像没有谁会说自己是坏人,却时时评论别人坏一样。如果人人都是善人,坏人又从何而来呢?

(15)、可惜了,三种结局一个都没有,不止如此,还反复的给人以这里要结束了的错觉,调动观众情绪而不让其宣泄。

(16)、时至今日,中国大地上也已经有不少基督教信徒,他们都深信着原罪。而且就算是不信基督教的大众,也至少听说过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犯下罪恶的故事。

(17)、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是经典的辩论命题,让我给一个答案的话,人性没有本来的面貌,不善也不恶,是一片混沌的面目。

(18)、这样的故事告终,是以陈念误杀魏莱、最终和小北一同入狱的方式。也就是说,自始至终,故事都没有给我们可行的办法。

(19)、其实佛家不讲善恶,因为这是相对而立,本就虚无。

(20)、到了封建社会,生产力更加发展了,人口更多了,新型封建地主发现采用新的生产关系,可以刺激耕种者的积极性,从而生产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对继续不肯改变的奴隶主产生实力上的优势,封建制最终取代了奴隶制。于是蓄养奴隶变成了不道德的,因为奴隶主的力量已经弱势了。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总统代表的北方就成了正义的一方,代表正义消灭了南方;

2、人性本善是谁说的名言名句

(1)、在这些人身上,世界的恶意成了闭环,霸凌者因为遭受恶意而选择弱者发泄,弱者则挥刀向更弱者,又或者在成年后将其作为原生家庭的先天之恶传染给子女。

(2)、西方哲学中,“善”这个字最接近的翻译就是“Good”,意为“好”。“好”这个字几乎无法用其他语句来定义,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概念,所以我们却很难找到比它更基础的词语来解释它。“好”囊括的内容比儒家意义上的“善”要多一些。“幸福”,“美”,“满足”,“发展”等等概念都可以算作是“好”的。

(3)、然而,在这段话里,孟子首先就提出“善恶之心,人皆有之”,并将“恻隐之心”“恭敬之心”“善恶之心”并列陈述,紧接着就说四种心“我固有之”。这显然只是提出观念,而不是论证,或说,是用其余三种心与“善恶之心”进行类比。如果这也算类比论证的话,那么,同样的类比同样可以放在狼群雁阵之中,母狼对幼崽也有恻隐之心,对头狼也有恭敬之心,相互打闹中也体现出是非之心。如果这样,又将人性兽性混为一谈,“狼子野心”就更没法解释了。显然荒谬。

(4)、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5)、“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荀子荣辱》

(6)、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善恶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方法论是相同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统治者应该用仁义礼智循循善诱,不让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污染。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统治者应该把仁义礼智灌输给大众,让大众通过自己符合善的行为,与自己恶的本性斗争。

(7)、人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与其说小朋友是「小人」,倒不如先遵从自然的规则,将他们当做「小兽」来看待。饿了会哭,而不知道吵闹是不对的;看见小动物会无意间伤害它们,而没有意识到小动物也有生命。

(8)、霸凌者们出于莫名其妙的「正义感」,要将他们眼中看不惯的东西都去除——「小兽」的生物本能。

(9)、荀子是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先秦 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具有朴素的唯物主 义思想。

(10)、什么是事实判断?就是性善比性恶更好,但是人性本恶是事实不能否认;什么是价值判断?就是人性本恶,而且性恶比性善更好。《韩非子》,就是这么一个逻辑。我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性恶论”的。

(11)、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12)、当然,我不相信世上有郭靖那样纯粹的善,但我相信与郭靖类似的人性本善是人人都有的。我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有许多彰显人性本善的时刻。例如,不小心打坏了别人的东西,心里说不出的歉疚和恐惧;看到坏人听到坏事,心里说不出的厌恶;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本能地上前去帮助,至少有想去帮忙的直觉;第一次做坏事的时候心里像拨浪鼓一样忐忑不安,比如偷吃的。如果你有这些时刻,那么你应该承认,这些都是人性本善的证据。

(13)、善恶的定义是有必要讨论一下的,说了半天性本善性本恶,怎么样才叫善,怎么样才叫恶呢?

(14)、儒家思想给出的定义大致为:仁义礼智就是善,不仁不义,不讲礼没智慧,就是恶。

(15)、更为无奈的是,闭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坚不可摧,人们所能做的只有眼睁睁看着它循环往复。

(16)、世间坏事的促成有两种原因:一种由愚蠢导致,一种由作恶者追求满足自己导致,前者并不知道自己将犯下坏事,而后者却在做之前就明明白白地知道接下来将发生的是坏事,并且也做好了处理这件事的准备。

(17)、而被我们称之为是蜡烛无私奉献的老师,也并非是100%的善良。有一些老师,他们用殴打学生,释放自己内心的怒气,而且还有一些老师,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去猥亵学生。所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管是谁,内心当中都是有善良和恶。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说法都太过于绝对,人并非全都是恶,也并非全都是善良。

(18)、孟子又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其实没有什么奥妙的,只不过把自己放逸的心,或者说丢失了的良心,给它找回来罢了。但是令人感叹的事是什么呢?孟子说:“一个人把自己家的小鸡小狗,这样的小动物给丢掉了,他尚且知道着急把它找回来。可是人把自己的良心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丢掉了,却不着急把它找回来。这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一件事情。”孟子说:“这样的人,就如同那些低劣的园艺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放着贵重的梧桐树不理,反而要去费心地照顾那些矮小的荆棘之类。这是分不清大小轻重所导致的。

(19)、如果一个人在战乱杀戮的环境里长大。眼里看到的都是你杀我抢的行为举止,那么“心性”自会受到影响?任何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有“不善”行为。那么“人性本恶”也是属于人的正常行为了,因为大家都不是“圣人”。

(20)、如果(1)“对于所有x,x是善的,当且仅当,x是D”是一个对“善”的定义,那么“善”表达了和D同样的性质,并且这两个表达式(“善”和D)意味着同样的东西。

3、人性本善含义

(1)、而秩序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力量的平衡,而非单靠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能达成的。秩序是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博弈之后形成力量的均衡,正所谓,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想要得到的,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争取。在各方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逐斗争中,形成了现代文明社会。

(2)、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起了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总决赛,当时正反双方的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围绕这个问题,就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就“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来的”以及“恶花是如何结出善果来的”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3)、起初,人类个体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是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所以吃人什么的都是自然正常的;后来,人类在部落内部形成了小集体内的道德,因为这些互助互爱的道德,保证了种群的延续和个体的生存,所以产生了原始共产主义,部落内部的人都按需分配,谁多吃多占都成为大家共同的敌人,但对于部落之外的一切,都是敌人和竞争者,是不需要讲道德的;

(4)、没有任何复合性质(其自身没有把善作为一个组成部分)或简单的自然性质p和任何表达式D,使得D表达了p,并且里的(2)表达了和(3)同一个琐碎而又自我回答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引入这样一个表达式D。

(5)、故只能说人性予生具来是自私的,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习相近,性乃迁而来的(包括从母体胎感习来)

(6)、从人是动物来说,动物所需要的生存本能,人一样需要。有这个需要,必然会因为对资源的获取产生竞争和掠夺。环境差点的地方的人,更加接近与野兽,就像刚刚起步的原始人。

(7)、好听的理论一定不好用,好用的理论也一定不好听!

(8)、然而反复几次,电影都还没有开始滚动制作人员名单。

(9)、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肯定不是好东西,但是,如果你是领导呢?

(10)、陈念虽然身处社会的底层,但她仍然通过高考拥有阶级跃升的途径,如果没有自首,不难想象大学毕业后的她应当能进入中产阶级。

(11)、而当被霸凌的命运降落到陈念头上时,她坚信自己只要考上北京就可以摆脱这样的生活。

(12)、国外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欧洲思想家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霍布士、叔本华等。基督教的原罪说也是一种典型的性恶论。它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犯了“原罪”,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即负有深重的罪恶——“原罪”。

(13)、“原罪”这个理论对于西方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蒙,由此而推论,它绝不假定任何一个人都具备道德的自律能力。

(14)、然而,前提却令人质疑。“性善”是区别人与兽的标准吗?是人所唯一具有的吗?不是。舍命护崽的母狼也“善”到极致,也是出自本能的本性,是最感人的“性善”。性善的才是人性的,则,母狼是具有人性的;人性的才算真正的人,则,母狼是真正的人。至于被狼群抛弃的孤狼就只能算丢弃“性善”的庶民了。荒谬至极。

(15)、在社会人那里,人性善恶是后天同时形成的两种力量,时时发生斗争来决定最后的行为,经常表现为欲望与道德的争斗。

(16)、我的选择是不吃,同时还要告诉我的孩子:屎不能吃!

(17)、简言之,善即为利他,恶即为害人。但利己中性,无善无恶,属于自我之本性,既不害人,也不舍己助人。

(18)、主创们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割舍,非要把故事现实主义地讲完,又要为了过审让两人最终被捕,又要给一个大团圆结局。

(19)、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明确论述性善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意思是人的本性善良,就像水自然向下流一样。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一样。荀子的性恶论同为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却有不同见解。荀子生于战国末期,那是一个战乱不断、人人利欲熏心的年代。所以针对人性,他提出了相反的探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行都是靠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得来。

(20)、“任何”不仅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不以你财富的改变而改变。

4、人之初,性本善全文朗读

(1)、从活下去的角度来说,就是生物链中的弱肉强食。一个吃一个,一个克一个。当然,在动物的世界里,这个叫做本能。它们不知道什么是善和恶,只知道如何生存下去。

(2)、人类之所以伟大,那是因为人类有获取资源的能力,改变生活环境的能力,会学习,会思考。

(3)、人在小时候没有同情心,这是霸凌发生的原因之一——小朋友会以捻死蚂蚁、虐杀昆虫取乐,等到稍大一些才会觉得无聊且残忍。

(4)、我们总在强调“以德治国”,我们总认为人性本善,通过“道德自律”去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5)、而我们呢?人性本善啊,一个地位越高的人他的道德水准肯定就越高,皇上都是圣人,老百姓都是君子,所以要“以德治国”,提倡道德自律。

(6)、以性善为出发点治国齐家,就会坚持鼓励、以精神感化来教导世人。王阳明晚年把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为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鼓励人们致良知,最终做到为善去恶。

(7)、但我是支持荀子的“人性本恶”的。人是高等动物,但也只是一种有思维的动物。

(8)、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9)、墨子兼爱,要舍小我为大我,博爱世人;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所以连书都不写,一字不传。两都均是理念上的极致。

(10)、根据物质不变定律…人死后只不过是作了分子分离于宇宙万物之中,而这些分子又经过空气,物质等等让活人吸叫转化后成为精子,卵子结合重组成人…

(11)、中华传统文化有三座大山:儒家、道家、禅宗。

(12)、当然,与其说荀子儒法兼修,不如说他是由儒转法,变成了彻底的“法家”。他的学生韩非,李斯,都是法家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而韩非更是把“性恶论”发挥到了极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正统“法家”的性恶论里,这已经从“事实判断”,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

(13)、“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从小受了多少的苦,是d发现了我,是人民培养了我,有了权力后,我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没有把持住,于是走上了贪腐的道路……”

(14)、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性的恶有多么的可怕。人类经历过那么多次互相残杀,发明了那么多残忍的刑罚,出现了那么多血腥的、恶心的、无耻的利益之争,甚至为了一小块土地,一点点财富而陷入尔虞我诈之中,无数的骗术、无数的杀戮,有时只不过为了一点点利益。

(15)、摩尔很干脆,英国伦理学家摩尔在1903年发表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中说:“善是不可定义的”。——“善”像黄颜色的“黄”一样,是单一的,不是复合的,是不可拆分的,所以,我们无法用“善”之外的某个性质来定义“善”。具体论证过程如下。

(16)、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17)、我们知道,要想让人承认本性是恶的,并不容易。但性恶论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能回避它、否认它。

(18)、我们的制度,也就是这些规矩并不是制约权力的,反而都是服务于权力,去制约老百姓的,这就是“法制”。

(19)、事实上,善恶是一个很表层的概念,就好像道德一样。

(20)、一个富人天天晚上去夜总会,另外一个穷人一次夜总会也没去过,你说他们俩谁更想去?

5、人性本善是谁说的话

(1)、而人性之恶,是人性的月之暗面。欲望本无拘束,利己之心也无束缚,损人如能利己,也当不亦乐乎。但后天的教化,文明的发展,个体之进步,让人类脱离丛林弱肉强食之规则,于是互不侵犯,互助共赢,而不是互害互伤,零和博弈。

(2)、再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口增加了,多余的食物可以支撑一部分人不事生产,成为专事杀伐掠夺的战斗部落,这部分人渐渐成了新的利益群体,对其余部落和本部落的非管理人员实行统治,只在其同伙内部讲道德,这就出现了奴隶社会,由于食物的增多,战俘作为奴隶的价值超过了作为食物的价值,所以又有了不吃人的道德(但在任何大饥荒等极端环境中,人吃人又出现了);

(3)、从故事上来说,《少》确实出现了不少让人脑中一闪,感觉与东野圭吾作品似曾相似的地方,准确地说,是像《白夜行》与《嫌疑人X的献身》。

(4)、关键是,人也有向恶的一面,这也有大量的事实可以佐证;兽更有向恶的一面,骂人的狠话“衣冠禽兽”就是用“兽”来形容“恶”。

(5)、我们人总说自己更高级,也说自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不愿意说自己坏,总说自己是善良的,伟大的,了不起的!

(6)、所以定性这种天性善恶,恐惊我们还没足够这种智慧…

(7)、可,不那么幸运的那些人呢?他们可是连拥有主角光环的机会都没有。

(8)、由此可见,禅宗与孟子性善论的阐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9)、译文: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10)、到了资本社会,工业革命兴起,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大发展创造了海量的财富,资本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入自由市场体系,封建地主所束缚的农民,就成了被解放的对象,过去的那种人身不自由被束缚,就成了不道德。新兴的力量迅速兴起,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将自由、民主等等供奉为新的道德。

(11)、如果“善”表达了和D同样的性质,并且这两个表达式意味着同样的东西,那么语句(2)“诚然x是D,但是x是善的吗?”和语句(3)“诚然x是D,但是x是D吗?”这两个语句表达了同一个琐碎而且自我回答(self-answering)的问题。

(12)、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跟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就是因为我们不讲规则,没有契约精神,什么是协议?协商好了就得仗义啊,而这一点我们很多人真的做得仗义吗?

(13)、白话译文: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14)、孟子又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15)、佛家讲,无欲无求,就是抛弃本能的恶。有求有取,必有争心。有获有得,必有贪心。见色起意,必有淫心。争强好胜,必有杀心。

(16)、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就靠谱吗?人性本善到底能不能找到事实的依据?恐怕也没有。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四五岁的时候,脑海里酝酿过何等可怕的想法,我们真的“性善”吗?

(17)、后来《三字经》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和荀子的人性本恶论,荀子的无所谓善恶论一直争论至今。

(18)、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具备自然的生理欲望,如果外界不加以约束,任人随心所欲,就会导致各种罪恶产生,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这一理念后来成为了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的种子。时代的选择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是发展了孔子强调的人格修养。尽管出发点不同,意图却都是告诫世人在后天环境的实践中警惕欲望,修身向善。

(19)、在西方,康德认为,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在东方,仁义为善,是至高的道德。孔孟以仁义为立教之本,认为仁的起源在于“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人有同理心,可以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对别人的快乐由衷欢乐,所以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义,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体验,看见小猫、小狗这样的小动物受伤,会真心觉得其可怜;看见同类受伤濒死,会感觉悲伤痛苦。这样子想来,似乎人性善是有依据的,但这依据,往深里一想,不过是自私--是因为爱自己,把自己代入到其中的情境中,才有恻隐之心。

(20)、法治就是规则,规则是大家一起定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所以,规则是制约权力的工具;

(1)、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因为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要什么。

(2)、甚至于,霸凌的最初动机,常常是某种不恰当的正义感——遭受霸凌并不需要犯什么出格的错误,胖、长得丑、成绩差、脏、不合群都可以是理由。

(3)、善恶是相对他人来说的,一个人的行为与他人无关的话,谈不上善恶。只有在某人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的时候,其行为才具备了善恶属性。比如鲁滨逊在荒岛上一个人生存,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无善无恶的,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善恶的属性。而现在环保为什么关系到善恶呢?因为自然环境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你污染了环境,别的人也跟着遭殃。

(4)、因为人与动物一样,天生是自私的,有着一切本能的欲望。

(5)、但这样的话不是一个十三岁就进入社会的小混混能说出来的,他对感情的态度应该是粗鲁、莽撞、不谙世事,而非这样游刃有余,充满性张力。

(6)、神有神格称其为神,人有人格才配为人。何谓人格?为人之资格。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人格无以成立。被控制、被洗脑失去自我的人,像是牛羊一样,无私奉献自我,但不能称其为人,人不会感激牛羊之奉献,而只视其为理所当然。独立之人格,不会奢谈奉献,只会出于自我之愿去为英雄之举。

(7)、滑向深渊的不止遭受霸凌者——我是说,无人不是受害者:除了胡小蝶和陈念、小北,还有魏莱、罗婷、小眇。

(8)、到底是DNA对人的影响更大,还是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大?

(9)、胡小蝶咬着吸管停下脚步,问她唯一视作朋友的陈念,「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18句女人喝酒的俏皮句子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