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7句朱熹的诗歌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5 11:00:20 admin 阅读:59

导读朱熹的诗歌 1、朱熹介绍 (1)、解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

朱熹的诗歌

1、朱熹介绍

(1)、解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2)、〕,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

(3)、9,双峰插云。王洧的《两峰插云》“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霭迷。试向风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4)、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5)、无论做人,还是为学,朱熹都主张虚怀若谷,反对颐指气使、趾高气扬、好高骛远。“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19)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虚心静虑。“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2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2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22)“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23)“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24)类似说法,在朱熹著述中,不胜枚举。

(6)、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7)、朱熹主张人生的追求在于“存天理,灭人欲”,即探究、发现和维护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固有规律与规则,即天道与人心,揭露、反对、遏制与作为自然法则的“理”与人世间的“礼”仁义礼信不符合、相悖离的“人欲”,即物欲、私心与贪念。

(8)、〔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0)、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1)、7,三潭印月。王洧的《三潭印月》“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匳水接天。横玉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12)、1,苏堤春晓。张宁的《苏堤春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13)、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70)“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71)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鹧鸪天》

(16)、2,断桥残雪。王洧的《断桥残雪》“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栏杆。”

(17)、《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汉世所传有戴德本、戴圣本和刘向《别录》本。《礼记》是西汉时人所编定的春秋时期儒家关于礼的阐释。

(18)、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9)、读书学习对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不可或缺。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他以思维为最大乐趣,善于刨根问底。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57)“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是他对自己的客观描述。“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在修行与学问两方面均取得杰出成就,与他自小敏而好学有很大关系。

(20)、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被当作写景诗误会了近千年,可见和唐代的写景诗相比,两宋时期的哲理诗丝毫不落下风。

2、朱熹的诗歌

(1)、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2)、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3)、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4)、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解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8)、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9)、古代的读书人一辈子可能更多的还是希望可以通过科举实现人生理想,毕竟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不过读书有的时候也是要下苦功夫,要有方法,并不是说读死书。朱熹正是告诉了世人,应该如何去做学问,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把学问做好。这也正是思想家与普通诗人的区别,更多的还是关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了我们诸多的道理。

(10)、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11)、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12)、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13)、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14)、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5)、3,秋。孙锐的《平湖秋月》“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香蓼西风裹,一色湖光万顷秋。”

(16)、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17)、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8)、朱熹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朱熹的诗句关于读书朱熹写过两首关于读书的诗,《观书有感》两首:

(19)、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20)、在中国历史上,写春天的诗人实在太多太多,但要说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定离不开苏轼、白居易、杜牧、韩愈、杜甫、朱熹等几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朱熹这首《春日》。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这真的是一首写景的诗歌吗?

3、

(1)、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3)、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4)、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5)、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6)、解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7)、----------------------------------------------------------- 

(8)、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9)、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0)、这是两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而水正因为有这样接收新事物的品质,所以才可以把巨舰轻松举起。对于人也是一样,人们在读书后(读书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人们是一种极大的提升。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中流自在”,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朱熹的诗句那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11)、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有十余篇荣获一等奖,有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1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13)、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4)、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5)、《好事近·春色欲来时》宋·朱熹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

(16)、在朱熹看来,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达。在主要以《诗经》为阐释对象的著作《诗集传序》中,他这样写道:“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1)故而,朱熹诗词中有哲学理念,也包含廉政思想:“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2)

(17)、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18)、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题榴花》宋·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4、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2)、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浣溪沙——朱熹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3)、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4)、意思:处处可以看到唤醒百花的东风的笑颜,那万紫千红都是春天的身影。

(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唐)-《劝学》

(6)、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7)、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8)、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9)、〔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11)、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12)、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解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14)、〔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

(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18)、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19)、善良、纯洁的心,尤其是圣人之心,表现为对天地万物的普遍关怀,但此种表现不是主观的意愿,不是人为的造作,而是圣人“其心之仁本若是”。所谓天理,就是与生俱来的。“心即是天天即理,无行不与理相随。故言惟有天知我,天岂真如人有知。”(25)朱熹又称“理”为太极,即“理”是事物的根本、根据或者说先决的前提,所谓天经地义。“万物当须以理观,不离太极是其源。故须万类皆我具,只为中心太极存。”(26)“存天理”,就是回归本我、使这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逐步明晰与显现,与具体行为相融合,又在具体行为中得到体现的过程。所谓“用功事上实根源,三省真传入道门。理即是心随事显,事能尽理始心存。”(27) 

(20)、朱熹作为一个理学家,其诗往往蕴含一些哲理,但他却能将这些哲理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不觉枯燥乏味,这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此诗勉励年轻人要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刻苦治学,有所作为。

5、

(1)、10,南屏晚钟。王洧《南屏晚钟》“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2)、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3)、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4)、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5)、朱熹以“仁”作为道德修行为立足点与出发点。“仁义之心”在《孟子》中又被称作“良心”:“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13)传统儒家学者主张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之性,而“仁”是其余四德的统领。对此,朱熹高度赞同:“义兼礼智由仁出,接物当先主在仁。方由四端随用发,譬之四序始于春。”(14)他还强调真诚的重要性,认为“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15)

(6)、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7)、〔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9句服务行业8字口号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