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8句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四年级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2-28 10:12:02 admin 阅读:59
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
1、描写雨景的古诗大全
(1)、宋 志南和尚: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义: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4)、③徐志摩:《诗刊放假》,《晨报副刊·诗镌》11号,1926年6月10日。
(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6)、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7)、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No.8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9)、然而,这四种雨景描写还是这首小诗的铺垫。诗人对生活美和自然美有广泛的兴味和追求。他写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呈现的美,这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同时,诗人更喜欢那期待中美好的一切。他将笔调一转,便引赞美的歌喉到了另一番境界:他“最爱”的还是那将雨未雨的“天”,因为那里虽然是灰色的却又是那样给自己一种“透明”的感觉,而且在这灰色而透明的氛围中,还“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寂静的云气中又会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这情景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自然美和人情美在作者的笔下融成了一片诗情美。
(10)、《雨景》正是朱湘探索和实践的一个突出例子,尽管这首只有10行的小诗看起来语句清浅、诗意透明,似乎没什么值得深究的地方,但分析仔细还是可以缕出不少东西的。这里,在细读这首诗之前,还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朱湘这个人。也许人们对这位英年早逝(1904-1933)的诗人的生平、求学、工作经历等并不陌生,流传最广的大概是他充满悲剧性而又颇具浪漫色彩的生命结局(据说他是在上海往南京的轮船上吟诵着海涅的诗歌跃入江中的)。他的诗歌成就毋庸置疑:一方面,他出版了《夏天》《草莽集》等多部诗集,是1920年代尝试和深化“新格律诗”的重要诗人;另一方面,他有很高的诗学理论素养,他的《中书集》里有多篇诗评,显示了他对新诗及诗人的独到眼光和精辟洞见;此外,他还翻译了不少外国诗人的作品。不过,我格外留意的是朱湘的其他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性格,孤僻、桀骜不驯、耿直甚至“急躁”,是人们对他性格的描述;另一个是他在工作、生活特别是家庭中的窘境,涉及人际关系、亲情、经济等诸种因素。这两方面对于全面了解朱湘这个人是不可或缺的。
(11)、①本文基于一次研究生课堂实录,感谢胡玉蓥同学进行录音整理。
(12)、①本文基于一次研究生课堂实录,感谢胡玉蓥同学进行录音整理。
(13)、译文:小麦随着南风的到来成熟,在阵阵雨水中梅子黄了。
(14)、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15)、⑭巴赫金《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见《巴赫金全集》第二卷,第8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9)、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20)、余光中:我不认为诗歌是被冷落了。英国有6000万人,在英国,诗一般就印500到800本,如果能印到2000本就要偷笑了。在台湾地区,单本一种诗卖到1万本的诗人有二三十位,我的诗选这么多年销售5万册,郑愁予比我销的还多,席慕容就更多了,此外还有上百种文学奖,这个不能叫小众化。
2、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四年级
(1)、细细的柔柔地雨丝织成了一张大网,从云层里一直垂挂到地面上。
(2)、一霎时,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的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蓝天中倾泻下来。
(3)、②乔治·布莱:《批评意识》,郭宏安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页。
(4)、No.4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5)、由上所述我们也许不难产生一种直观的印象,就是觉得朱湘的人生中充满了紧张感,他可谓命途多舛,生活中不时伴随着挫折、冲突和压抑。然而,通观他的诗歌写作和翻译,还有他的散文和诗学论评,全然不见一丝因受苦而滋生怨愤的印迹,也没有各种矛盾、困窘所导致的“一团糟”(无序)场景,相反地,其作品的“文字之优美精致,情调之从容宁静”⑥,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他的诗歌作品,行句严整、语调柔和,既有《摇篮歌》的深情款款,又有《采莲曲》的摇曳多姿。由此,在他的人、生活和诗之间,就呈现出某种“张力”甚至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沈从文论及朱湘时指出的:“作者在生活一方面,所显出的焦躁,是中国诗人中所没有的焦躁,然而由诗歌认识这人,却平静到使人吃惊。”⑦对于这一点有必要再细说一下。
(6)、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7)、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8)、No.14近看,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1)、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12)、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13)、至此可以看到,在第一个段落和第二个段落之间以及第二个段落内部,诗意是处于不断蓄积和递进的状态的。到全诗最后戛然而止时,“一声清脆的鸟啼”——最重要的事物出场了,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这一声鸟啼既打破了景致的静止格局,又改变了“无声”“期待”的心理状态。不妨将两个段落的景物转换及心理变化图示如下:
(14)、唐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释义: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15)、原载《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16)、虽然第二个段落里,由“并且”连接的两个小层次之间,也许只是一种较“弱”的、非直接的递进关系,但由于“清脆的鸟啼”及其效应(“鸟鸣山更幽”)十分明显,它的出现不仅将前面的“雨景”迅速变为背景,而且扩展了“无声的期待”的心理空间。这样,全诗更像是一种“扬(放)—抑(收)—扬(放)”的精心架构:率先展示的四类恣肆的“雨景”实则仅是铺垫,它们聚集的情感(“心爱”)被收束在“最爱”(对于“将雨时的天”)之下,然后在“无声的期待”中映衬出“清脆的鸟啼”的现身,最后的重心落在“鸟啼”上。当然“鸟啼”也可被看作“雨景”的一部分,或者说它是另一种意义的“雨景”——鸟儿展翅翱翔的身影隐匿在视线之外,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如此则深化了标题“雨景”的涵义。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18)、天上洒下了蒙蒙细雨。透过薄薄的雨帘,模糊的瞅着小巷街头偶尔浮过几朵花似的伞。
(1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描写雨景的古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三年级
(1)、乌云和闪电,狂风和暴雨,海浪和蓝天,都在火焰和箭光中爆发!喷射!倾泻!挣脱!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4)、宋 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释义: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10)、⑬罗念生编:《朱湘书信集》,天津:人生与文学社1936年版,第26-27页。
(11)、No.9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
(12)、13)下雨天,我一个悲伤着,雨水落在我的脸上,像泪滴一样滑过、于是,我笑了。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14)、这里有一个疑问:内心焦灼的作者是否必然会创作表现剧烈冲撞的作品(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诚然,富有个性、甚至有一点“怪癖”的人,其思想习性、行为风格多少会影响其文字表达方式,使之或绵密纤细(如普鲁斯特)、或艰涩迂回(如克尔凯戈尔)。但这种“正向”的关联不是绝对的,因此“痛苦的作者写出的作品必然是痛苦的”这个推论或预设是需要商榷的。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追问:一个在生活中充满紧张感的作者,被要求非常从容地写作,或者希望他的作品是舒缓、流畅的,其难度是否会加倍?这个问题其实也不会有定论。之所以如此反复辨析,是为了指明,朱湘的性格、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之间的“张力”,是不应回避、值得考量的(显然也不必过分强调)。在很多评述里,朱湘的诗歌被比较笼统地视为具有唯美倾向⑩,倘若比照朱湘的性格和生活,就会感觉他的唯美追求确实非常鲜明——无论在诗歌创作还是翻译、评论上⑪。最终,他就如同英国诗人奥登(W.H.Auden)悼念爱尔兰诗人叶芝(W.B.Yeats)的诗中所描述的那样:“靠耕耘一片诗田∕把诅咒变为葡萄园”⑫。
(15)、陈梦家的一句赞语实在朦胧,令人难解。可是它的好处也在这里。朦胧的赞语正好与朱湘《雨景》的朦胧情调相和谐。《雨景》是情与景高度融合的一首美丽的诗篇,它在短短的篇幅中启示着深隽的意味。
(16)、诗人在呈现不同“雨景”之后留下了一个悬念:接下来会写什么呢?第二个段落没有继续写雨景,而是忽然转入了“将雨时的天”。“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这句诗的首字是一个“但”,体现的是一种转折,是在上个段落“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中“多着呀”的基础上的转折和提升,这就使得上个段落的五行全部构成了一种铺垫,即它们是为“但……”的现身作准备的。一个“但”字,表明诗的重心和指向都要发生转变了,这一句的语调格外值得揣摩,从“我心爱”到“我最爱”,其中包含了一种程度的强调。紧接着的两句是对“将雨时的天”的说明:“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跟前面对雨景的描绘一样,前一句颇具画面感,令人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灰色而透明的天空下风雨欲来却宁静的景象,那应该是在生活中较常见的。这两行诗都用了“它……”的句式,看起来并列在一起很对称,但实际上它们不是对称的:前一句是有形的(“灰色”“透明”),后一句是无形、不可见的(“无声的期待”)。重要的是,“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蕴着”和“无声的期待”本身,预示了诗意进一步展开的可能,于是随后出现了两句:“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诗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
(17)、⑦沈从文:《论朱湘的诗》,《文艺月刊》2卷1号,1931年1月15日。
(18)、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9)、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20)、唐 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释义: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4、描写雨景的古诗55首
(1)、那这首诗创作的时间现在无人考证,我们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大约是写于后期,诗人有一次出门游玩,正好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于是有感发创作了这么一首唯美的诗作。整首诗还是比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刚刚走到这路上,便是下起了雨,这细细的,疏疏的,小雨从天而降,飘飘洒洒看上去很有诗意,雨又下不大,可是一时半会又停不了。是不是为了嫉妒我?不让我去欣赏远处的青山呢?还故意在屋檐下滴成了一串珠子,遮蔽了远处的山峰。
(2)、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流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3)、 苏轼的心情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文题相映教古文
(4)、⑯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版,第25页。
(5)、8)你一直让我很感谢呢一直想看的电影你陪我看谢谢你下雨天你帮我借雨伞没让我淋湿谢谢你,听我说爸爸妈妈的话谢谢你常常跟我想一样的想法理解我谢谢你还有我可能不能跟你在一起累计这些回忆了这段时间谢谢你跟你在一起很幸福。
(6)、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7)、接下来的一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意思是说,就在苏轼准备躲雨的时候,忽热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刚刚还“乱入船”的暴雨都吹散了。这里的“卷地风”,正是暴雨过得快的原因。可见苏轼这里是如实描写,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就能够亲身体会到这样的一幅壮观的暴雨景象。
(8)、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9)、12)我比较健忘,于是老婆常叮嘱我,说下雨天外出办事千万别落了雨伞,所以家里现在已经有十把雨伞了。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11)、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2)、一霎时,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的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蓝天中倾泻下来。
(13)、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李山甫《寒食》
(14)、No.14近看,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
(15)、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夜泛西湖(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西湖柳枝词(明) 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湖心亭(清) 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17)、再次,是这首诗里标点符号的使用。在现代诗中,标点符号并非必需,其使用与否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根据诗人的习惯和诗作的具体情形而定。如果一些诗作使用了标点符号,就应该予以一定的关注,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雨景》里的标点符号似乎格外费了心思,短短十行却用了多种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逗号、句号),显得十分丰富,并且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各自的功用。比如第一句“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末尾的冒号,很显然起到了提示后面内容的作用;第五句“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末尾的破折号,就像一道“分水岭”一样隔开了前后两个段落,也起到了一种提示、启下的作用;第七句的末尾运用了分号,使分号前后的句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并列、彼此呼应的关系。还有一处特别值得留意:这首诗的10行中有9行是单句,另外的一行(第九行)——“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是由两个短语构成的,二者之间是一个逗号,这个逗号的用与不用、用后的意味,值得细细品评。与此相似的可以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戴望舒的四行短诗《萧红墓畔口占》的第三行“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也是这样,两句中间用了一个逗号。其实,“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和“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各自中间的逗号也可以去掉,从语义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和损失,但使用之后产生了很不一样的效果——主要在语气和语感上。如同乐曲里的休止符,两个诗句中间的逗号起到的是语气停顿的作用。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停顿带来了一次间歇,一小段时间的空白,其间隐含着某种情绪的蓄积,酝酿着语气的转换,是语气稍作停驻后即将延展的前奏。如果将这两句诗轻声诵读出来,就能体会到其语感的微妙。顺便指出,“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这两个前置状语,在句法上应该是受到了“欧化”的影响。
(18)、我与雨有缘,因为好多奇思妙想皆在雨中萌发;我与雨有缘,还因为敏感的心路变幻出诸多精彩迭起的故事。
(19)、11)最爱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5、关于写雨景的古诗词
(1)、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2)、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3)、No.15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打得窗户啪啪直响。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7)、再次是这首诗里标点符号的使用。在现代诗中,标点符号并非必需,其使用与否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根据诗人的习惯和诗作的具体情形而定。如果一些诗作使用了标点符号,就应该予以一定的关注,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雨景》里的标点符号似乎格外费了心思,短短十行却用了多种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逗号、句号),显得十分丰富,并且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各自的功用。比如第一句“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末尾的冒号,很显然起到了提示后面内容的作用;第五句“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末尾的破折号,就像一道“分水岭”一样隔开了前后两个段落,也起到了一种提示、启下的作用;第七句的末尾运用了分号,使分号前后的句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并列、彼此呼应的关系。还有一处特别值得留意:这首诗的10行中有9行是单句,另外的一行(第九行)——“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是由两个短语构成的,二者之间是一个逗号,这个逗号的用与不用、用后的意味,值得细细品评。与此相似的可以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戴望舒的四行短诗《萧红墓畔口占》的第三行“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也是这样,两句中间用了一个逗号。其实,“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和“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各自中间的逗号也可以去掉,从语义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和损失,但使用之后产生了很不一样的效果——主要在语气和语感上。如同乐曲里的休止符,两个诗句中间的逗号起到的是语气停顿的作用。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停顿带来了一次间歇,一小段时间的空白,其间隐含着某种情绪的蓄积,酝酿着语气的转换,是语气稍作停驻后即将延展的前奏。如果将这两句诗轻声诵读出来,就能体会到其语感的微妙。顺便指出,“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这两个前置状语,在句法上应该是受到了“欧化”的影响。
(8)、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9)、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释义: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2020年12月21日张桃洲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解读朱湘《雨景》
(12)、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孙锐)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明) 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明) 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13)、诗人也是懂得人们审美心理的。对于现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雨景”所象征的美好的一切,人们固然充满了欣喜和热爱,更重要的,一种普遍存在的趋新心理,又使人们不满足于已实现的一切,而在未知的期待中获得更大的美的享受与满足。那一种“无声的期待”中给人们多少辽远遐想的时间和空间!诗人在清贫中生活,他对生活美和感情美的期待感十分强烈。这里听到诗人追求人生无限的愿望,对于一切美的追求者,确实在阴晦中“启示”着无限的人生意义。为了这期待美的实现,每个人都有毕生求索的必要。
(14)、家学天地尊重原创,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15)、摘要:现代诗的“不可复制”性,使得读一首现代诗既要遵循读诗的一般“程式”,又要考虑每首诗自身的特性。“细读”是读诗的基础,要进入诗作的文本内部,对其词句、语调等内在“肌理”进行剖析;同时,要把诗作放在它产生时的历史语境和作者本人创作的总体格局里,增强其生成的“历史感”和“方位感”。以朱湘《雨景》的分析为例,提出读诗的目的不是通向一个结论式的判断,而是将之视为对词语构造和生命脉动的不断感知的过程。
(16)、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7)、2020年12月21日张桃洲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解读朱湘《雨景》
(18)、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题?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1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0)、4)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方文山?
(1)、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3)、④闻一多《泰果尔批评》,载1923年12月3日《时事新报》副刊《文学》。
(4)、前面进行的主要是《雨景》形式层面的分析,这种略显琐碎的分析意在表明,一首看似简单、“透明”的诗作也有其繁复的内在“纹理”,需要仔细的辨察和适当的解读路径。不过到这里为止,我们没有对《雨景》一诗的主题进行阐释。谈到这首诗的主题,最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写“雨景”(既有“我心爱的雨景”,又有“我最爱”的“将雨时的天”——也是“雨景”的一部分),同时写“雨景”连接着的个人情绪。虽然这似乎仍然没有脱离“景语”“情语”和“寓情于景”的套路,但如前所述,此诗在写“景”抒“情”的方式上跟古诗大相径庭。倘若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有两个物象的意蕴主导着全诗的主题:一个“将雨时的天”,另一个是最后一行里的“鸟啼”。
(5)、下面笔者通过分析朱湘的一首短诗《雨景》,进一步阐明自己关于读现代诗的一点想法。全诗如下:
(6)、⑩赵毅衡说:“朱湘几乎从来不把个人情绪放到他的写作中去……为我们挽救了一个唯美的诗人”,见《留学民族主义?——朱湘的留美之怒》,《文学界(专辑版)》2007年第3期。
(7)、⑬见罗念生编《朱湘书信集》,第26-27页,天津人生与文学社1936年版。
(8)、No.9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
(9)、这首《雨景》被认为是朱湘的代表作,虽然篇幅短小,但在朱湘诗作以至1920年代新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众所周知,1920年代仍然属于新诗的草创期,新诗自诞生之初直至1920年代中期,一直遭受着“浅白”、“不定形”等指责;不过随着徐志摩、闻一多、朱湘、冯至等的出现,新诗创作及其形象发生了很大改观,一个显著的体现是语言趋于纯熟、形式上也逐渐“成型”。这是新诗寻求“艺术”的结果,诗人们在语言的锤炼、形式的锻造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极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让现代汉语显出自身的特性和美感。也就是说,1920年代中期以后,新诗创作中开始出现周作人在1920年代初所期待的“美文”的苗头了——他当时引入并倡导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想呼唤现代汉语的书写能力。朱湘的诗也汇入了那股寻求“艺术”的潮流中。
(10)、No.7雨,下到了房顶上,只看见贱起了一阵如烟的薄雾时高时低,忽稠忽稀,连绵起伏。房顶上的雨水随着管道流下来,形成了一条“奔腾喧嚣”的小河。
(11)、No.4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12)、④闻一多:《泰果尔批评》,《时事新报》副刊《文学》,1923年12月3日。
(13)、转眼间雨声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泻下来。
(1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5)、遥想周郎不顾。生憎利口喃喃。凭谁井塞泥缄。
(16)、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7)、No.12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18)、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____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19)、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0)、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这首诗在朱湘诗中是挺拔独秀的。他没有如惯常地注意韵脚的整齐,而是采用无韵的自由体式,字数大体整齐而不押韵,更显得声随情转,潇洒自如。诗中注意了意境的创造,四种雨景似四幅印象派的小品,又在其中注入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春雨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都勾起人们深潜于心中的对古代诗词中意境的联想和呼唤。而全诗最后两行,更得之于“鸟鸣山更幽”的启示,在最宁静的氛围中写出了最清脆的声音,这声音,使人得到了一种生气,一种美感,一种在期待中出乎意料地获得的满足。色调的搭配,动静的协调,都表现了诗人艺术锤炼的匠心,而这匠心又不露一丝斧凿的痕迹。末尾的两行神来之笔,似信手拈来,却蕴藏着多少诗人艺术创造的苦心。(孙玉石)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5)、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8)、No.10雨,下在大树上。大树昂首挺胸,准备经受暴风雨的洗礼,它好像在说:“让暴风雨来得更快一些吧!”在看看那些树叶,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
(9)、⑤朱湘:《刘梦苇与新诗形式运动》,《文学周报》第335期,载1928年9月16日。
(10)、次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即眨眼间,暴雨就像是一颗颗跳动的珍珠一样,纷纷打到船上来。“白雨”,指的是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而用“跳珠”来形容雨点,便说明雨点大而猛,且杂乱无序。可见苏轼这里对暴雨的特点,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
(1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12)、⑨朱湘后期诗歌(收录于他身后出版的《石门集》《永言集》)中尚有一些激愤的讽喻之作,如《一个省城》《误解》《人性》《收魂》《四行》《三叠令》《回环调》《巴俚曲》《兜儿》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主题上趋于繁复,较朱湘以往的诗有很大不同,其中的一部分在借鉴外国诗体(triolet、ballade、rondel)方面有独特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专门讨论。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1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15)、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16)、No.2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17)、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18)、首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意思是说,苏轼乘船游览西湖的时候,忽见从远处的山边飘过来一片黑云,就像是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天空瞬间就昏暗了起来。这里的“翻墨”,主要是形容云层很黑。而“未遮山”则是暴雨才有的景象。由此可见,苏轼仅用寥寥数字便将暴雨来临前的画面,描绘得惟妙惟肖。
(19)、⑪需要指出,朱湘的唯美追求与从戈蒂耶(G.Gautier)到王尔德(O.Wilde)的唯美主义潮流的关联并不明显(虽然他评述过王尔德的剧作《莎乐美》),而更多地源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20)、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2)、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如何读一首现代诗?这应该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就笔者的阅读习惯而言,读一首诗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细读”(CloseReading),这并非一般性的赏析,也不是一种随意的蜻蜓点水式的读后感,而是进入诗作的文本内部,对其词句、语调等内在“肌理”进行剖析;它要采用所说的“我思”②的方式,让思绪在诗的文本里走动,揣摩、跟踪语词的流脉和气息。另一方面是把作品放在它产生时的历史语境中,放到作者本人创作的总体格局里,即不是孤立、抽象、封闭地对一首诗进行读解,而是尽量把它上下左右周边的关系、因素引进来,也就是增强它生成的“历史感”和“方位感”,以便更清晰地把握它的构成和线索。那么,是不是每首诗的阅读都亦步亦趋遵照这样的步骤——先条分缕析地从词句入手把它剖析得“体无完肤”,再由文本扩散开去、勾联相关背景进行解说,最后收拢起来回到诗作本身、聚焦于其主题意蕴等?似乎也未必。现代诗的一个特点是:每一首诗就是这“一首”,从内容到形式、从主题到结构,是自成一体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同样地,读一首现代诗就有读这首诗的独特方式,也许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读其他诗的办法,比如读冯至的《蛇》和读周作人的《小河》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No.12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7)、⑲张默:《谈咏景诗》,转引自叶维廉《五官来一次紧急集合——略谈张默的旅游诗》,见张默《独钓空濛》,台湾:九歌出版社2007年版,第364页。
(8)、全诗共十行,总体上都是以一种快乐的调子写“心爱的雨景”的种种情态。从第二行至第五行的四行诗,每一句都描绘了一种美的“雨景”,诗人把四种雨景写得都与作者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使你读时感到,句句写雨景,又句句写人情:春夜梦醒时听见窗前细雨的淅沥,使人温暖,也引人遐思;夏天急骤的雨点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给人快慰,也催人奋起;那拂人脸庞的雾一样的雨丝有温柔而缠绵的情意,而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就叫人震悚,也激发人们产生一种心理的快感。诗人懂得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学情趣。他以这种情趣加促了这种种雨景,实际上也在这雨景中暗示了种种人生的经脸,种种内心的情态。爱这雨景者才真正是生活的理解者与品尝者。太单调了,人生又有什么丰富的快乐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