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7句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及事例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4 10:18:12 admin 阅读:59

导读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 1、诸葛亮主要性格特征 (1)、谨慎和自负是根本不同的,谨慎建立在尽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而自负是建立在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基础上。基础不同,结果也...

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

1、诸葛亮主要性格特征

(1)、谨慎和自负是根本不同的,谨慎建立在尽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而自负是建立在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基础上。基础不同,结果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出现失误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2)、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代表,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是“多智近妖”,是一个完美无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227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4)、他被盛赞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5)、即便魏延的计划失败,也只是损失一万人马,从街亭之战的损失来看,这个损失不比魏延失败的损失小。

(6)、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7)、而魏延计划先占领天险潼关,这就等于封锁了曹魏增援关中的要道,诸葛亮的主力只要剿灭当时为数不多的曹魏关中军团就可以了。这无疑是最理想的方案。

(8)、前面提到,关羽失荆州,原因是诸葛亮不待见关羽,因为关羽做事的风格可能不让诸葛亮满意。

(9)、严谨 从跟刘备出山 到最后 处处体现了 诸葛哥的严谨 三顾茅庐的时候 他就是很严谨地给自己选了一个有前途的老板

(10)、诸葛亮临终之前,司马懿询问他派去的使者,得知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而且事必躬亲,连军中处罚二十棍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所以预料到了诸葛亮命不久矣。

(11)、或者说,只要与诸葛亮的想法不同的人,诸葛亮都不会喜欢,诸葛亮只需要执行者,不需要有头脑的属下。

(12)、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人治之下,只有办事人员,没有才能之士,因为凡有才能者必有个性,但是在诸葛亮的治下,是不可能允许个性存在的。

(13)、他拿起手中的笔似有千斤重,书写中,他几次把笔掉落在地上。

(14)、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惑,刘备时期,蜀汉就算不比曹魏或江东,却也算得上人才济济,为什么到了诸葛亮时期,便会人才匮乏到这个地步了呢?

(15)、这一天,是不同寻常的日子,秋风萧瑟,细雨绵绵。

(16)、在事关国家大事的关口,诸葛亮必须尽全力劝阻刘备,哪怕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

(17)、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所以匡衡、吴汉治国就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

(18)、事必躬亲是针对他能掌控的事情而言,但是这种特点放在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上,则变成了弱点。

(19)、●港城创业||李鹏:不断学习从未放弃,90后帅小伙追逐创业梦

(20)、蜀地名士彭羕也不例外,他想投奔刘备,却在庞统面前摆足了架子,得到重用之后,更是“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2、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及事例

(1)、未能竭力阻止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导致国力大损

(2)、前面提到,关羽失荆州,原因是诸葛亮不待见关羽,因为关羽做事的风格可能不让诸葛亮满意。

(3)、●港城创业||过洋:创业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4)、实际上,这是诸葛亮个性人格所蕴含的种种“无能为”的表现,塑成诸葛亮“谨慎”而失误的一生、“躬亲”而守旧的一生、“尽力”而悲剧的一生。到了元代,诸葛亮开始淡出历史事实,融入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间智慧的意蕴之中,成了一个足谋多智的世俗文化军师。

(5)、要知道,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且无险可守,纵使关羽盖世英雄,也双拳难敌四手,没有得力的帮手,丢命、丢荆州都是可以预见的。

(6)、后来刘禅出生,刘封的培养方向也随之被改变,成为了一员大将——年仅二十余岁,随诸葛亮等人分兵入蜀的时候,他“所在战克”,之后又与孟达一起攻下了上庸。《三国志》评价他曰:“有武艺,气力过人”。而他的忠心,也不容置疑,例如孟达降魏之后,对他剖析利害,他却不肯投降;上庸失守之后,他自知一定会被责罚,还是回到了成都。

(7)、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8)、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9)、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10)、第一次伐魏,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拒绝的理由:“此非万全之计也!”

(11)、为了服众,他不但许下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的誓言,还坚守汉中十余年无失,其能力可见一斑。

(12)、诸葛亮不贪图权力。他是最高大臣,但他不追求个人权力,也不行使权力,也不为权力而工作。他凭着才智和威望,除掉了愚笨无能、道德败坏、才华横溢的阿斗,称帝称王。可以说,这是符合天意和民心的。

(13)、虽然诸葛亮对蜀汉的功劳不容置疑,他对蜀汉的忠心,也不容否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也有自己的缺陷,也曾迫害过不少大才,并非仅限于以上四人。

(14)、此时唯一能将蜀中各派力量整合在一起的人只有诸葛亮。诸葛亮很注重“统战”,对本土派和东州派都十分尊重,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更得到荆襄派毫无保留的支持,张飞、关羽、马超、法正均已故去,诸葛亮事实上成为蜀中各派政治势力共同的核心。

(15)、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后,他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决定:

(16)、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17)、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是刘备发兵攻打东吴的主要原因。而攻打东吴这一战失败,导致了蜀国国力大损。因为关羽的死,作为兄弟的张飞,脾气更加暴躁,出征前被末将范疆、张达所害,还携张飞的头颅投了东吴。这让刘备征伐东吴的决心更加坚定。

(18)、单独把这个方面拿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前面讲过了,诸葛亮自命不凡、清高、孤傲,做事有“洁癖”。

(19)、这让刘备深为感动,所以临终前把理王刘永叫到床前,对他说“汝兄弟父事丞相”,告诉他们与丞相的关系不是君臣而是“共事而已”。

(20)、蜀国遭受夷陵之败,国力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且折损了关羽、张飞、黄忠三元大将,如何尽快恢复国力和挖掘培养人才应是重中之重。

3、诸葛亮主要性格特点及事件

(1)、诸葛亮在隆中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里,博览群书不断精进。

(2)、于是“安定天下”的治国理想,在他的心中扎根发芽。

(3)、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4)、一个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一个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材的贤臣,他们为了同一个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5)、只不过,他不是为了争权夺势,而是性格太过谨慎,想为蜀汉除去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只是,他没有料到的是,这种行为虽然看似能保蜀汉安稳,却也减除了蜀汉的爪牙,加速了蜀汉的人才凋敝。他在选用人才方面的功过,实在难以评说。

(6)、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这一点从他愿意举荐庞统,提拔姜维,破格任用马谡等事情中,都能够看出。他之所以事必躬亲,其实不过是因为无人可用罢了。

(7)、●港城创业||王钧:大学生凤还巢,青春梦想绽放茶园

(8)、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9)、蜀汉第一次北伐曹魏是用奇兵最好的机会,根据史书记载,自从刘备死后,曹魏根本就没有把蜀汉放在眼中,更想不到蜀汉敢于主动出击进攻关中。而面对诸葛亮的突然进攻,当时魏国尤其是西部防线已经要崩溃了。

(10)、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11)、谨慎和自负是根本不同的,谨慎建立在尽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而自负是建立在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基础上。基础不同,结果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出现失误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12)、《出师表》是他对蜀汉王朝忠贞不二的见证,更是他雄心勃勃北伐中原的军令状。

(13)、但我们要知道,魏延的20天方案是全部偷袭时间,是包括行程的,而真正进攻的时候其实很短,在魏延出子午谷之前,曹魏是不可能得知魏延的行动。所以,无论如何,魏延的计划在时间上绝对够用。

(14)、其实,道理很简单:诸葛亮不待见关羽,想看到关羽遭受适当的挫败!毕竟诸葛亮和刘关张三人不同,刘关张三人是股东,诸葛亮是职业经理人,情感上的隔膜是不容否认的。

(15)、诸葛亮发动战役后,而魏国方面此时反应也十分迅速。魏明帝曹睿先任命曹真取代夏侯楙都督关中,然后亲临长安督战,期间还火速派张合率魏国中央军五万精锐骑兵突袭街亭。

(16)、试想,一个对上级唯唯诺诺的执行者,他有能力、有习惯去质疑甚至改进他所接到的指令、任务吗?

(17)、益州和荆州互为犄角,缺一不可。刘备入川时的安排是“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

(18)、有人告诉了诸葛亮,建议诸葛亮报告给刘备进行约束,但诸葛亮却以法正辅佐刘备立了大功而不做处理,可见诸葛亮施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19)、在事关国家大事的关口,诸葛亮必须尽全力劝阻刘备,哪怕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

(20)、杨仪虽然人品、性格都有欠缺,但是能力非常卓越,他原是荆州人氏,得到关羽的举荐后,到往了益州,与刘备讨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其才能令刘备非常满意。

4、诸葛亮的性格与特点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神话了,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可谓是一语中的。

(2)、在关键时刻,诸葛亮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对方关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厚道,也是做人的格局。

(3)、要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丞相,更是军师将军,劝阻刘备并出谋划策他责无旁贷!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4)、这个计划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魏延子午谷偷袭计划。诸葛亮始终未能统一三国。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诸葛亮不把心思用在研究敌人、研究战况、而是“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与处理内政时的“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一样,这样的主帅,怎么可能制定出料敌制胜的作战方案?

(6)、而蜀军取得关中后,就等于取得了凉州地区,那样一来,诸葛亮迫切需要的战马就有了保证,西北剽悍的民风足以提供优质的士兵。再加上孙权从荆州、扬州方向的牵制(孙权在诸葛亮北伐前曾猛攻江夏,吸引了魏军主力),诸葛亮还于旧都的理想未必不能实现。

(7)、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

(8)、刘备欲起兵伐吴,赵云就面谏:“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学士秦宓面谏:“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诸葛亮为了救秦宓而上了一表劝刘备放弃伐吴,“苦谏数次”后再次率百官在校场谏阻。

(9)、这个安排是非常妥帖的,也足以证明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10)、要知道,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且无险可守,纵使关羽盖世英雄,也双拳难敌四手,没有得力的帮手,丢命、丢荆州都是可以预见的。

(11)、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12)、曹军要是射火箭的话,别说十万支了,就是一万支火箭就能把这些轻型草船烧得个干干净净了。真要这样的话樯橹间灰飞烟灭这句诗怕是要去夸奖曹操了。但是,这点曹操能想到诸葛亮一样也能想到的。毕竟火攻可还是孔明的看家本领呢。但是诸葛亮算定了曹操不会用火箭。

(13)、《三国志》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14)、他用自己的余生,去报答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刘备。

(15)、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16)、诸葛亮性格特点:聪明、狡猾、善于分析、济世爱民、心胸宽广、知人善用、自谦、不谋私利、严于律己。

(17)、本土派人数多但不处在权力核心,东州派人数不占优势却大权在握,扶风派等处在权力的边缘地带,渴望改变现状,刘璋引刘备入蜀,就是扶风派的法正、孟达等人极力促成的,本土派对此强烈反对,东州派则野幻想刘备的到来可以充实本派的力量。

(18)、刘备屏退随从,和诸葛亮进行密谈,他请教匡扶汉室的计谋。

(19)、抛开司马懿的推测不谈,对于诸葛亮事必躬亲的行为,有人认为他尽职尽责,有人则认为他权力心太重,舍不得放权。

(20)、可是诸葛亮却看不惯彭羕的狂态,再加上打压益州派的思想,于是天天向刘备打小报告,说彭羕怀有异志,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使刘备逐渐疏远了此人,并打算将其贬出益州。结果彭羕心生怨恨,去找马超喝闷酒的时候,说了几句有谋反嫌疑的话,最终被处死。其实,以彭羕的身份,根本无力谋反,他也曾给诸葛亮写信辩解,但最终还是难逃一生。

5、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及典型事例

(1)、而且要知道当时是大雾天气,说明什么?空气湿度大,更难引燃战船。这样一来火箭的作用就被极大地削弱。实际上火箭更多是被应用在烧敌军的粮仓,这样不管你射没射中火都能烧得起来。而火箭在水战中的作用基本是不大的。

(2)、没过多久,求贤若渴的刘备便带着关羽和张飞,亲自去隆中村拜访他。

(3)、当时曹魏关中都督夏侯楙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整个战役期间,这位身处前线的方面军总指挥形同虚设,全无作为,假如如魏延计划的那样,神兵天降,蜀军出现在潼关,夏侯x是没有能力做出相应应变的。

(4)、他抓住有力时机,极力劝说孙权抗曹,但孙权迟迟不肯决断。

(5)、他读书有个特点,对于一般的书籍只是观其大略,而对于治国安邦的书,他经常反复琢磨研究。

(6)、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7)、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8)、因幼年时,诸葛亮亲眼目睹了东汉王朝崩溃,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9)、所以在刘备生前蜀汉即事实上形成了“五派林立”的局面,对刘备这个汉中王和蜀汉皇帝而言这是极为不利的,刘备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比如对荆襄派的不断崛起刘备就抱有警惕,一向待人宽和的刘备曾不假掩饰地表达过对一些人的不满:打压过庞统,要杀蒋琬,一再对刘巴表示反感,对马谡评价很差,上面这几位都属于荆襄派。

(10)、他得到了当时名士庞德公的赏识,称他为“卧龙”。

(11)、蜀国遭受夷陵之败,国力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且折损了关羽、张飞、黄忠三元大将,如何尽快恢复国力和挖掘培养人才应是重中之重。

(12)、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的努力,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更是卓然超群。

(13)、这一对相伴走过16年的明君贤臣,再次进行了密谈。

(14)、正是因为这份厚道,承载了诸葛亮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15)、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16)、魏延的计划如果成功,将卡住曹魏中央军增援关中的道路,诸葛亮出兵半月内,西部三郡立刻相应归顺,曹魏在整个关中地区都是空虚的,没有曹真、张合的中央军增援,没人能挡住诸葛亮的主力部队。

(17)、然后船就这样又取得平衡,结果孙权不仅安全离去,还收获了大量的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只是到了罗贯中这,不仅时间提前了五年,还把借箭的对象变成了孔明。

(18)、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19)、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以一己之力重整蜀汉,燃烧自己的生命以换来朝代延续。

(20)、诸葛亮作为蜀国管理的一把手,蜀国最后的败亡,究竟和他的管理之道有没有原因?

(1)、然而诸葛亮至始至终秉承着厚道做人的原则,明知对方才能一般,但他依然忠心耿耿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易中天解释说诸葛亮认为魏延的想法太过简单了,但退一万步说,即便是魏延的想法简单了,但这五千精兵仅仅作为主力的策应用来牵制魏军也是相当不错的。

(3)、另外有《魏略》也记载了这个事情,根据《魏略》记载,魏延计划的具体内容是:亲率5000精锐,带5000石粮草,20天左右抵达关中,那时候诸葛亮大军也要达到关中,两军夹击,可得长安。

(4)、第三次来到隆中后,他如愿在草庐里见到了诸葛亮。

(5)、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6)、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原有的派系没有弥合,又增加了刘备带来蜀中的一派,而这一派又可分成两个阵营:一是早年追随刘备的旧部,如关羽、张飞、赵云、麋竺等人;二是追随刘备时间较晚、出身于荆襄或长期在荆襄任职的人士,如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杨仪、蒋琬、刘巴、习桢、魏延、黄忠等。

(7)、这说明,连诸葛亮最忌惮的敌人——司马懿都认可了魏延的方案,也认可了魏延的军事才能。可诸葛亮却扼杀了魏延的才能,也失去了多么难得的机会。

(8)、在马谡的使用上,同样暴露出诸葛亮用人的问题。

(9)、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0)、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切又都发生了改变:先是法正早逝,让刘备痛失“谋主”;接着关羽遇害、孟达投降、养子刘封被杀;夷陵之战前张飞又突然遇难,刘备始料未及;刘备执意进兵结果惨败而归,个人名望大损,主将吴班虽然没有战死但嫡系损失殆尽;被刘备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黄权竟然投降了曹魏。

(11)、试想,一个对上级唯唯诺诺的执行者,他有能力、有习惯去质疑甚至改进他所接到的指令、任务吗?

(12)、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陈纪)、郑康成(郑玄)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洞悉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刘表、刘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13)、事必躬亲是针对他能掌控的事情而言,但是这种特点放在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上,则变成了弱点。

(14)、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15)、蜀汉章武三年(223)4月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6)、这段记载的大致意思就是,魏延想效仿韩信,亲率一万精锐偷袭潼关,但诸葛亮不许,魏延常因此叹息,认为诸葛亮胆小,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7)、但是这样一位人们心中的智慧化身,纵有他的过人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因为他的缺点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历史悲剧。

(18)、关羽死后,刘备特别重视与张飞的关系,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让太子刘禅娶张飞之女为妻,以后成为皇后,与张飞结成“血亲之盟”;二是让张飞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司隶校尉,汉代的司隶校尉类似州牧,是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张飞当时长期屯兵阆中,并不在成都,为何有这项安排呢?

(19)、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的计划,与诸葛亮本身谨慎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这或许也是刘备一直不用诸葛亮做军事主管的原因。

(20)、诸葛亮作为蜀国管理的一把手,蜀国最后的败亡,究竟和他的管理之道有没有原因?

(1)、如果诸葛亮能诚恳地向刘备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谋划更合适的报仇方案,刘备怎么可能听不进去呢?毕竟从关羽身亡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间隔了两年时间,毕竟刘备非常清楚兴复汉室比给关羽报仇更重要。而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但将蜀国的军事家底几乎败光,还搭上了刘备的性命。战将折损、国力大损是后来蜀国历年伐魏均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2)、就刘备个人而言此时已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对于一生几起几落的刘备来说这也不算什么,但他此时身体状况极度转差,已无重新振作的可能,只能考虑后事了。

(3)、诸葛亮对刘备早有所闻,但他并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4)、诸葛亮性格特点:心胸宽广、足智多谋、生性谨慎、谦逊有礼、尽忠职守、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5)、由此《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

(6)、因为在荆州人员配置上最后依了诸葛亮的方案,而不是刘备之前确定的方案,因而造成的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刘备心中有怨,诸葛亮心中有愧。

(7)、对一名已经体会到自身缺陷的人才,诸葛亮非但不去保护、教导,反而将整个战役的失败归罪到他的头上,并把他杀了,试问今后还有谁肯献策、卖命?

(8)、孙权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召集部下一起谋划联刘抗曹的事情。

(9)、诸葛亮,又称“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努力工作,然后死去”。诸葛亮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谨慎。诸葛亮在离开茅舍之前,对世情了如指掌。只有当他遇到明主,他才能告诉刘,他对世界形势的分析后,刘三次访问的小屋,并赢得了刘的重用。诸葛亮的第二个特点是忠诚。诸葛亮在心中遇到明主刘备后,一直尽力帮助他,帮助刘备建立了三分之三的局面,使原本软弱的刘备势力在混乱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以忠心和勤勉协助刘。

(10)、蜀国遭受夷陵之败,国力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且折损了关羽、张飞、黄忠三元大将,如何尽快恢复国力和挖掘培养人才应是重中之重。

(11)、说到诸葛亮治国“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其实并不尽然。

(12)、诸葛亮六出祁山,什么“空城计”“八阵图”“木牛流马”更是玩出了新境界新花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失街亭”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了失败,其余几次撤军失利和诸葛亮本人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诸葛亮就没有失败过。

(13)、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很喜欢。平定孟获时,马谡的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马谡也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但是马谡并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

(14)、其实,在历史上,诸葛亮曾有一次机会一举夺取曹魏关中地区。

(1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6)、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做事厚道的人,是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

(17)、因为在荆州人员配置上最后依了诸葛亮的方案,而不是刘备之前确定的方案,因而造成的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刘备心中有怨,诸葛亮心中有愧。

(18)、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很喜欢。平定孟获时,马谡的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马谡也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但是马谡并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

(19)、试想,一个对上级唯唯诺诺的执行者,他有能力、有习惯去质疑甚至改进他所接到的指令、任务吗?

(20)、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因为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已经年近不惑,却还没有儿子,于是领养了他,并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

(1)、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故而多用于攻坚战、阵地战,运动战、遭遇战中是很难见的。综上几条看来,就算曹操当时想尝试射火箭,客观条件也是达不到的。反观当时大雾天气,曹操是看不到诸葛亮的具体虚实,诸葛亮也是不清楚曹军位置的。

(3)、今天我们就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魏延奇袭计划到底可行吗?这个计划成功了会怎样?失败了又会怎样?诸葛亮为什么否定了这个计划?

(4)、如果诸葛亮能诚恳地向刘备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谋划更合适的报仇方案,刘备怎么可能听不进去呢?毕竟从关羽身亡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间隔了两年时间,毕竟刘备非常清楚兴复汉室比给关羽报仇更重要。而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但将蜀国的军事家底几乎败光,还搭上了刘备的性命。战将折损、国力大损是后来蜀国历年伐魏均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5)、或者说,只要与诸葛亮的想法不同的人,诸葛亮都不会喜欢,诸葛亮只需要执行者,不需要有头脑的属下。

(6)、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很喜欢。平定孟获时,马谡的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马谡也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但是马谡并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

(7)、他对刘禅像父亲一样满是疼爱和怜惜,又像老师一样对刘禅谆谆教导。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98句保护环境的画画图片 简单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