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1句人性本善的事例论证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15 14:19:56 admin 阅读:59
人性本善的事例
1、人性本善的事例简短
(1)、汉代名臣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2)、立足“人性根源点论”、“真正道德论”,继续进攻“后天教化论”
(3)、正方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4)、这个周末,马云将在杭州为无数普通人办一个世界级的大会
(5)、《中庸》上也说了一句话:“率性之谓道”。“率”就是让我们顺着、循着,而不是违逆自己的本性去做,这个时候就和道相通了。孟子说:“虽然人性本善,但是人也的确会去作恶,但是人之所以作恶,并不是因为本性不善的缘故,而是因为人不注意保存自己本有的良心,又受到不良环境的污染和诱惑。久而久之,就把自己本有的良心给迷失了。”
(6)、正方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笑声、掌声)
(7)、另外我们再想一想吧,对方同学说人的本性可以教育,所以恶的本性可以教育成善,我们就来想一想,为什么人的本性可以被教育成善呢?我们说小鸟会飞,它只要学了飞就可以飞,为什么我们人怎么教,我们都不会自己飞呢?因为我们本性中没有飞的本性嘛,(时间警示)那么人为什么被教成行善呢?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人的本性中有善性嘛。如果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能够教成善的,那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了。如果人的本性没有善性为什么我们一学就知道什么是善,一教就知道怎么行善,而教怎么飞再怎么教你都不会呢?
(8)、在笔者看来,将复旦大学简单粗暴定性为“花辩”,于学习和研究者而言流于肤浅和表面,于复旦大学而言更是千古奇冤。
(9)、如今是个励志鸡汤满天飞的年代,人的道理水平提高了吗?有谁会因为多看了几篇鸡汤就换然一新的?
(10)、亲手把妾的尸体肢解成十二块,分送到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对事件进行人肉转播。
(11)、恶行与善行发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的教化改造程度(后天教化论)
(12)、严格的说,荀子名为儒家,但实质却是法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巨大推进作用的两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就出自他的门下。所以,后人也称荀子为“儒表法里”。在他的身上,并不具备孔子提出来的“贤良工正方”的观点和作风,相反,他却是法家先驱商鞅的继承者,对人性否定一切,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对待人性。说的更明白一点,荀子是尽可能从最坏的角度去理解人性的。有趣的是,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推断人性,相反地却证明了礼乐教化的作用,也就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的这一观点,也为“法治”提供了人性上的根据。也许,荀子的性恶论较之孟子的性善论可能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更深刻,抛开生物学和生理学,如果人性真如荀子认为的性恶,那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人类会是个怎么样的世界呢?至少,人,不能称为人了。
(13)、(2)“种瓜未必都能种出好瓜,要是环境不给力,也可能种出烂瓜”;恶行是由外在环境造成的,但这不否定人心中的善根(犯罪后的悔恨、良心未泯):人性根源点论+环境影响论
(14)、关于为什么人性本善,但是人并不全都是好人,并不全都会去做善事,有些人甚至做恶事。首先,我方所说的人性本善是人有善源,并且是一个善的萌芽状态,要发展成所谓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品格需要一定的教育引导和环境影响。
(15)、从此,屈原读书更用功了。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
(16)、反方姜丰:如果我们光说本的话,我们只要说人性恶就行了,你们论证本了吗?
(17)、今天是全球公益大会倒计时第3天。我们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你年一起见证的小而美,感受人性中善意的本能、本真和坚持。
(18)、那些因人性善意而缔造的“小而美”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也一直在关注和见证着……希望这些故事,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能打动你。
(19)、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是不是生病了?”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
(20)、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人性本善的事例论证
(1)、关于告子,我们只知道他是战国时代的人,他的其它情况却是一无所知。正因为他有了与孟子在稷下学宫关于人性论的论战,我们才知道历史上有告子其人。告子认为:人“生之为性”,就是与生俱来的“食”“色”两种本能。“食”是生存的本能,“色”是生殖的本能。人性无所谓善恶。所谓善恶都是后天教化深化了人本性导致的结果。他举例说:“性好比流水,在东方挖口子他就往东方流,在西挖就往西流”以此来证明人性本不具备善恶。孟子针对这一比喻,也同样用水来证明:“水的流向的确不分东西,但也不分上下吗?人性之善就好比水往下流。你当然也可以引水而上,但那是水的天性吗?是外因改变了水的本性。正如人不善,是环境使然,并非人性如此”。孟子还辩论说,食色是任何动物都有的本能,“难道狗性就是牛性,而牛性就是人性”?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孟子与告子的这番对论,决定了告子的观念亳无立脚之地。但后世依然有依附告子的观点来各抒已证的。我们这里暂且不论。
(2)、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只水蛭。如果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时,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而且原来肚子疼的病也痊愈了。
(3)、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笑声)
(4)、如果你没有爬出来,那可就别怪我开荤破戒了,是生是死,一切皆由天定。
(5)、正方蔡仲达:犯错、犯罪都是人性本恶,就符合您本恶的立场了吗?那么犯罪干嘛要处罚他呢?
(6)、——马云,2015年9月,阿里巴巴16岁生日时
(7)、坚持“自然本性的先天恶”(拿起屠刀、学坏一出溜)与“社会属性的后天教化”(善源在制约权衡的节制中产生),对恶行、善行进行了解释的同时,继续坚持了对正方“环境影响论”进行反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8)、反方姜丰: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我们要问的是,都是善的话,那第一个恶人从哪里来?又哪里有你们所说的那种环境呢?
(9)、这是双方的第一轮较量,也是第一回合交锋,在前三轮陈词中,正方步步为营紧密配合给反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前面已有阐释,此处不作赘述),且自由辩论又有先发制人的程序优势,此时正当继续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可是自由辩论的第一个问题却不禁令人气绝,和此前三轮陈词毫无衔接可言,先前造就的攻击态势就此终结,当你给了对手喘息机会的同时,也就给了对手掐死你的机会。
(10)、Anotherschool,likeNietzsche,claimedthatnatureisbeyondgoodandevil;thatbynatureallmenareunequal;thatmoralityisaninventionoftheweaktolimitanddeterthestrong;thatpoweristhesupremevirtue,andthesupremedesireofman;andthatofallformsofgovernmentthewisestandmostnaturalisaristocracy.
(11)、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
(12)、甚至女孩跳下之后,嘲讽仍旧没有结束。一名之前发帖“倒是跳啊,坐那犹豫什么”的网友,在女孩跳下后写道:那就对了。要不都对不起这么多人围观。
(13)、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参考了大量的育儿资料,收集了许多成功的育儿经验,目的是帮助我们正确育儿。当然我们的育儿方式也遭到过很多外界的压力和不可抗力的阻挠,比如说家里的老一辈,他们经常以经验论批判我们的养育方式,时至今日孩子已经4岁5个月了,我还能记起他们的话语:我们那么多孩子都养大了,也没你们这么多事;我们虽然没有文凭,孩子也考上大学了;外面挣钱的工作多了去了,不一定要学习好……诸如此类的话语困扰了我大概两年之久,这两年里很感谢孩子的爸爸对我的支持,这也源于我们早沟通、多沟通的相处模式。我们的育儿理念一致,所以他就成了我对抗“外敌”的铠甲,在这样互相扶持的方式下,我们的孩子慢慢长大了。也许,这就是家风存在的意义吧!
(14)、以上几个例子都说明了在各种情况下,人天性的不同会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最能突显一个人的天性。正如在疫情来袭的时候我们所充分见证的那样,天性对行为的决定性远远大于其他各种条件的决定性。
(15)、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16)、(2)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
(17)、如果对方辩友说今天坚信,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都是往恶的方向移动的话,我方今天没有话说。
(18)、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小屈原看见家乡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沿街乞讨,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20)、人性本恶有什么例子可以在辩论赛的时候使用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人性本恶辩论赛资料人性本恶的例子,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3、人性本善的事例200字
(1)、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2)、反方蒋昌建: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之所积耳”,什么叫“注错习之所积耳”呀?请回答。
(3)、家风如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家风如灯塔,指引着孩子前进的道路;家风如食粮,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
(4)、①能被教化吗:种瓜能得豆吗、人与鸟、驯兽师与狮子
(5)、孟子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里,孟子说,人性善就是指人均有侧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人只有将这四端充分发挥,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而即然人都有善的四端,为什么又有相当多的人最后变成“恶人”了呢?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将人性与生俱来的这四端发展起来,而是发挥了人性上动物性的部份才变成恶人的。这是孟子的性善论。性善论最早由孟子提出来,后经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人补充发挥后,成为儒教人性论的正统观念。有趣的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六祖慧能提出“人人皆有佛性”的观点,明显也是受到孟子性善论的影响。
(6)、2016年19月9日我们的孩子初来乍到,光着身子只身来到这个缤纷绚烂、无限可能的世界报到。当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的眼眶就湿润了,不是因为喜得贵子而骄傲,而是为他的勇敢而感动。弱小的身躯面的面对陌生的世界,眼神纯粹、笑容温暖。当时脑海里就闪现出自己启蒙阶段学习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7)、第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8)、(耶17:9)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9)、中国的传统哲学对助人为乐给出了一个解释,即人性本善,人性中有一种先天向善好德的潜能。
(10)、第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羞耻。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我们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类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在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的巨大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时间到)才能做到抑恶扬善。谢谢!(掌声)
(11)、同理心,换位思考,爱与怜悯的能力永远需要培养与坚持,并且逐步从表面达到内化,从偶而为之到变成生活习惯,这些哪能像“鸡汤”里科普的那么容易呢?
(12)、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
(13)、根据研究录像,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看起来急切的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14)、正方许金龙:我们当然论证本了,良心就是本哪!对方辩友,您才没有论证本呢!您说的那是跟动物一样啊!(掌声)
(15)、亲代表家庭,心代表一颗心。这个字代表两个意思,一是希望联合大家的力量,全民做公益;二是呼吁大家做公益要用心。
(16)、平日里各自为政的以色列人,突然间,万众一心,来了个全民总动员。
(17)、斗争的对象就是人性里的自私懒惰贪婪等等……
(18)、正方许金龙: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样不过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
(19)、正方许金龙:您讲得吞吞吐吐,我实在听不懂。对方辩友,请您回答我们荀子说的是性恶说,还是性无善无恶。
(20)、我方从来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展才是恶(掌声)。
4、人性本善的事例古代
(1)、正当要把小乌龟放进水中的时候,他转念一想,说我是个善人呐,我怎么能够做这么丧良心的事情。
(2)、(1)人性根源点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①不会产生真正的道德:扶老太太过街动机何在?
(4)、利未人描述的侧重点在他的复仇行动和正义感上:
(5)、②如果人性本恶,谁来教化我们行善呢?他会不会有恶的动机呢?孔夫子要教育我们行善,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恶的动机呢(人世间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因为一切道德规范都成了人类最大的利己手段):真正道德论
(6)、有没有搞错:那些基比亚匪徒当初看上的,要找的人不是妾,是利未人。
(7)、(1)自然属性:“人的天性就跟动物一样,有欲望的本能。那人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
(8)、第正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之中,教化才显得尤其重要,而且也相当艰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方从来不否认,通过后天的教化和修养,人是可以对他的人性加以改变,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的。但是,正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我们要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时间警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呀。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和鼓励的,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趋之若鹜呢?(笑声、掌声)
(9)、董仲舒是西汉时中国儒学的一代宗师。今文经学家的代表。他利用“阴阳五行”的观念,继承《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认为“人受命于天”。但他认为,天有阴阳的属性,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有善恶两种品质。善的品质体现于天的阳,叫着“性”;恶的品质体现于天的阴,叫着“情”。他认为,“性”能体现“天”的“阳”只是可能,并非是现实中的“善”。同理,“恶”体现于“天”的“阴”也只是可能,并非是真实发生的“恶”。因此,他主张,人性分为三类:“情”欲少不教而善的,叫“圣人之性”;“情”欲多而又虽教不能为善而行恶的叫“斗筲之性”;介于两者之间,虽有情欲可以为善为恶的叫“中民之性”。这就是董仲舒的“性三品论”。有趣的是,唐代文化大家韩愈在董仲舒的基础上,将人性作了更细的划分。他将“性”和“情”都分为上中下三品,性与情相互对应。“上品之性”发为“上品之情”,“中品之性”发为“中品之情”,“下品之性”发为“下品之情”。这种细化也许更精致,同时对以后宋明理学有关“天理人欲”的争论给出了启发。
(10)、(1)进攻“恶”的概念:人有“欲望”与“本能”,就能带来恶吗?(饿了要吃饭、喜欢一个人就要追求)
(11)、例3:华中科技大学的段正澄教授,不幸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期间,老人一直很低调,对医护人员始终很和蔼客气。在与病魔搏斗的最后一刻,他说的话是请大家不要无谓的牺牲年轻的生命来救我,应该把这些东西拿去救治那些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