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1句老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3-27 09:11:53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是什么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智不自...

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是什么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老子的名言警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3)、(56)   青出于蓝——《荀子·劝学》: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之简化。

(4)、“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5)、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视如生命,孩子冷了,热了,疼了,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再忙也要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天使。

(6)、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8)、10)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4)、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15)、《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老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原典)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7)、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27)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10)、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11)、(解读)扬雄:《法言•问道》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4)、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1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经典名言摘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情人节时,总有人写这句送给你吧?别傻了,其实这根本不是说男女的爱情。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译文)百姓不害怕威严的统治,那么祸乱就要来了。

(4)、“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5)、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6)、(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88)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诗经》

(10)、这句话一直被理解为“毫无根据”的意思,其实却是恰恰相反!

(11)、(原典)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解读)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1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译文)众人都很聪明睿智,唯独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众人都很精明,唯独我看着很笨的样子。

(16)、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7)、(37)  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原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8)、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1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20)、(51)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明·林翰《诫子弟》

4、老子的名言语录

(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60)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清·石韩玉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而一旦受到冷落,受到非议、讥讽,也会非常的敏感,反应强烈,坐立不安,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好像在意自己得大病一样。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5)、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19)、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译文)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藏有祸端。

(20)、3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译文)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阴阳交合生三才,三才化生万物。

5、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大全

(1)、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解读)扬雄:《法言•问道》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8)、某年,一个年轻人来曾国藩军营造访,曾国藩观其言,察其行,觉得这人举手投足之间颇具威仪,正气凛然,谈吐不俗,而且对于曾国藩的询问,对答如流,见多识广。

(9)、(解读)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1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13)、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5)、推己及人,就应该知道人我本是一体不若能将心比心,真心实意把别人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则可以无往不利,所作必成。

(1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43)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20)、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到了这个年纪,该走的就放手让他走,该来的岁月也不会辜负了你!

(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5)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74)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南唐·李煜《乌夜啼》

(6)、有朋友会说,不一定吧,比如人的情感也不真实吗?爱一个人难道也是在意自己的感受?你别说,真还就的的确确如此!当你爱上一个人,你有没有想过——你真正爱的,也许并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带给你的感受。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8)、(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9)、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2)、(解读)出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解释: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1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14)、(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培植的人,人们心中所喜欢的。

(15)、23)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是善人的借镜,可以警醒善人。

(1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8)、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释义:人生在世能够学问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两种能力:“提得起”是做学问要“为学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为道日损”,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个人,能够具备这两种能力,两种智慧,两种勇气,所谓智勇双全,就太难了。

(20)、“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24)  养我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1)、(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曹雪芹《红楼梦》

(1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1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4句老子的名句大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