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6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哪部作品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08 08:37:15 admin 阅读:59
加西亚马尔克斯
1、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几几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加勒比沿海小镇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过去100年中的兴衰传奇,反映了拉丁美洲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不断变化的历史。马尔克斯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大量神秘因素融入到这本书的创作中,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想象世界。因此,这本书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杰作之一。
(2)、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
(3)、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加西亚·马尔克斯《告别信》
(4)、这本书并非十全十美。具备较强实用性和功利性的演讲稿,纵然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作家,依然免不了单调乏味。
(5)、“奥雷连诺(注:指奥雷连诺上校长)象你现在这个岁数的时候,跟你一模一样,”她说。“你已经是个男子汉啦。”
(6)、人物错综复杂,时间跨度长。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史诗级作品。要将书中的各个人物、各种细节表现出来,需要很大的功夫,剧情短了会觉得没有深度,剧情长了又会觉得拖沓。
(7)、“女人天生被赋予了某种自成一套的理性,可以让她们在现实世界的种种机缘巧合之间纵横驰骋。”
(8)、流亡十二年后,米格尔·利廷回到祖国,最初的不恰之感,却是来自城市的璀璨:“现在通往新国际机场的路是一条灯火通明的高速公路,条件和世界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个令人失望的开头,我原先不仅坚信独裁丑恶,还指望在街头、在日常生活里、在人们举手投足间观察到暴政的失败,并且用摄影机记录下来传播到全世界。但现在随着汽车每前进一米,起先的痛苦便一点点化成了明显的失望。”好在,我们的导演,还不必经历西班牙作家胡安·戈伊蒂索罗的小说《身份的记号》中那位同为流亡导演的主人公阿尔瓦罗所遭遇的一切。阿尔瓦罗在西班牙内战后自发选择流亡,这个选择却最终成为他的原罪,当他回到仍在佛朗哥统治时期的巴塞罗那想要拍摄一部纪录片,却在那个试图遗忘过去、一派经济平稳人心祥和之势的战后西班牙,不停被同胞咄咄逼问:“为什么你要盲目地寻找灾难·忘了我们不是更好,我们也会忘了你”。最终,四处碰壁的绝望的阿尔瓦罗,以疯癫后的自杀告终。
(9)、《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这位女儿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学习戏剧文学和戏剧作品,她的作品有纪录片《Llévatemisamores》(2014)和短片《¡Quégrandeeres,magazo!》(2019),脚本由她母亲编写。
(10)、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1)、七月末,加西亚·马尔克斯又一部作品的中文版问世,作家戴上智利导演米格尔·利廷的面具,在《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中以报告文学的笔触记录这位流亡艺术家的暗中归乡之旅。中国读者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新闻记者属性的创作并不陌生,无论是《一起连环绑架案的新闻》还是《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都已呈现过作家纪实书写的功力。不过,当这则“新闻”故事的主角是艺术家,背景是蔓延的政治瘟疫,《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的与众不同,就很耐人寻味。
(12)、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
(13)、“全是胆小鬼!”他怒吼起来。“哪怕这是奥雷连诺上校,我也不伯!”
(14)、阿玛兰塔坐在柳条摇椅里,把刺绣活儿放在膝上,望着奥雷连诺·霍塞;他给脸颊和下巴都涂满了肥皂沫,就在皮带上磨剃刀,有生以来第一次刮脸了。他为了把浅色的茸毛修成一撮胡子,竟将一个小疹疱弄出了血,而且割破了上唇,然而一切完毕之后,他还是原来的样儿;复杂的刮脸手续使阿玛兰塔觉得,正是从这时起,奥雷连诺·霍塞长大成人了。
(15)、“他越是去想她的坏处,记忆里的她就变得越是完美!”
(16)、“……他念诵着,心里十分清楚在他年迈的幸福的阴影中,除了与我的生命莱蒂西娅·纳萨雷诺在午休时间里一同度过的如翻腾虾汤般令人窒息的嬉闹时光之外,再无其他时光,除了与你赤裸躺在如被缚住的蝙蝠般的电风扇下那浸满汗液的凉席的欲望之外,再无其他欲望……”(第165页)
(17)、若从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来说,莫言和马尔克斯完全可以并列,并驾齐驱的两位诺奖获得者。谁也不输谁,谁也不怵谁。
(18)、奥雷连诺·霍寒回来之后过了几个月,一个身姿优美、发出茉莉花香的女人来到马孔多乌苏娜家里,还带来了一个约莫五岁的孩子,女人说这孩子是奥雷连诺上校的儿子,希望乌苏娜给他命名。这无名孩子的出身没有引起仟何人的怀疑:他正象当年第一次去参观冰块的上校。女人说,孩子是张开眼睛出世的,而且带者成年人的神情观察周围的人,他一眨不眨地凝视东西的习惯,叫她感到惊异。“跟他父亲一模一样,”乌苏娜说。“只差一点:他的父亲只要用眼睛一瞧,椅子就会自己移动。”孩子给命名为奥雷连诺,随母亲的姓,——根据法律,他不能随父亲的姓。除非父亲承认他。教父是蒙卡达将军。阿玛兰塔要求把孩子留给她抚养,可是孩子的母亲不同意。
(19)、《百年孤独》里有很多奇异的、魔幻的东西,然而又都是不难理解的东西,都有特定的含义和所指。如乌尔苏拉的曾孙女,人称俏姑娘的雷梅苔丝,是那样的妩媚,使得男人们神魂颠倒,一位外乡绅士因为得不到她的爱而丧了命。而她自己直到停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刻,丝毫不知道自己迷人女性的万劫不复的命运.每天都在给人们带来灾难。
(20)、(7)加西亚·马尔克斯小传.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02-28)
2、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哪部作品
(1)、马尔克斯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以其深刻独到的文学创作观和美学追求著称于世。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展示当代拉美的社会面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后因时局动荡,马尔克斯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克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小说出版后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随后又创作了《族长的秋天》(1975)和《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等小说。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马尔克斯潜心创作,不断有新作推出,《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和《迷宫中的将军》(1988)等都是影响比较大的作品。
(3)、ElOtoñoDelPatriarca《族长的没落》
(4)、蒙卡达将军知道一个秘密,不愿在午餐时透露,那就是奥雷连诺上校已在回国的路上,准备领导最长久的、最坚决的、最血腥的起义,一切都超过他迄今发动过的那些起义。
(5)、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谨慎做这样的决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6)、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在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7)、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何塞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8)、除了之前提到过的传记作家,塔蒂斯·格拉声称已经向作家的几位家属证实了这则消息,并坚称他们保持沉默“是出于对梅赛德斯·巴尔查的尊敬和对马尔克斯的忠诚,他们不敢提起这个秘密,更不敢告诉自己的儿女”。“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Márquez)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文学天才,他已经超越了善恶;而如今我们从他身上所知的一切只是再次肯定了他光辉的人性以及愈加伟大的形象,这不会因随着他的死亡而消逝。这个秘密也无法摧毁作家内心最深层的人性。这只是一颗男人的心和一颗女人的心之间的故事。这也是如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天才身上发生的微妙的情事。”
(9)、此外,他还是一名活跃的新闻工作者,除了创作小说,在其他多种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也是常常引起别人争议的著作问世,而且在题材上决不受政治生活的限制。
(10)、Elamorenlostiemposdecólera《霍乱时期的爱情》
(11)、“铁镐刚一敲,墓碑便碎成了好几块,一绺古铜色的头发从墓穴里露出来,领班师傅叫了几个工人帮忙想把头发完整地扯出来,可这头发越拉越长、越拉越多,最后竟然连着一个小女孩的头骨。壁龛里剩下的只有些散乱的细小骨头,石头墓碑被硝土腐蚀得漫漶不清,只能辨认出一个没有姓氏的名字:万圣护佑的谢尔娃·玛利亚。那头漂亮的长发在地上铺展开来,一量,有二十二米又十一厘米长。”
(12)、GabrielGarcía Márquez
(13)、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
(14)、Relatodeunnáufrago《一个遇难者的故事》
(15)、如果单纯地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心思想,那么,《爱情和其他魔鬼》可能就乏善可陈了。年龄悬殊,身份差别极大的两人相恋,萝莉大叔之间的别致恋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是,写出别致韵味来的,却极其有限了。这本小说的精华,在细节,在故事展开的方式,在作家的魔幻风格。首先,小说不仅仅写爱情,还刻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阿尔布雷农肖,简直是金句大王。这位有这些奇葩言论:
(16)、Elcoronelnotienequienleescriba《没有人写信给上校》
(17)、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8)、展示当代拉美的社会面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我不戴帽子,免得要在别人面前摘下来。——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20)、拉丁美洲之所以在当今的文化领域中得到赞扬、在某些文学体裁中显示了活力,是因为古老的印第安民间文化。
3、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重要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1)、若非出版方的执意修改,这本书的中译者原本给它起了一个更为契合原书、亦更为引人入胜的书名:《智利导演潜行记》。而在这位导演的潜行背后,其实是作家的潜行:米格尔意图用电影记录军事独裁十二年后的智利,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想要用文字记录电影的诞生,最终写成了这部“以情感重构冒险故事”的“报告文学”。“加博”对新闻写作的热切由来已久,从来坦言,自己将新闻写作视为文学体裁。1976年在接受哈瓦那电台的采访时,他表示“我首要的、唯一的职业理想就是新闻”。到了1991年,已经诺奖加身的他,依然坚持说:“我一辈子都是个记者。我的作品都是新闻作品,就是很少有人看得出来”。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中,几乎每篇采访都有涉及新闻写作之文体意义的段落。在他的讲述中,自己“对文学和新闻工作之间的关系感到着迷。我在哥伦比亚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开始工作的,并且从来没有停止做一名记者。我不写小说时,就满世界跑,施展我的记者的手艺”。
(2)、政治上冲突——表现在社会上和经济上——增加了知识分子对这方面关切的程度。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正像其他大多数拉丁美洲的重要作家那样,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站在广大民众一边反对暴力统治和经济剥削。
(3)、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作《百年孤独》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自1967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影响之大,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4)、让我们再回到将军及母亲的家庭结构上,它也曾出现在作家的短篇小说《纯真的埃伦蒂拉和她残忍的祖母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中,这种摇摇欲坠的依托缺失之感常常出现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这种肉身的孤独牵引出一大堆其他的孤独:权力的孤独、性的孤独、暴力的孤独、时光的孤独,而最终,一直潜伏左右的大自然将会以雄伟的永恒扩张进而吞噬这抹微小又庞大的人类的孤独。在小说的开篇处,作家已完全呈现将军的死状,除却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死亡姿势与他生前的习惯睡姿一致外(而这也是读者在继续读下去才能了解的),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大自然的销蚀功能:“他周身长满了细小苔藓与深海寄生虫,以腋下与腹股沟最为密集”(第6页)乐室镜中隐现的那头已死的母牛将死神引至到将军的身上。当然,正如我在开篇所述,马尔克斯的书写根植于拉丁美洲的命运,将军本人曾多次体现出其作为意象的象征意义——他既是是残害拉美大陆的独裁者,但也可依靠拟人化表达幻化为这片土地:沉睡前,当作家写到将军的身体轰然倒地,这的确可以引发关于夸父的联想;当我们读到将军的呼吸随着涨潮而渐,他和大海之间的神秘的感应使得他如同大海般广阔;当涉及到将军苍老衰弱的身体时,作家这样写道:“他解开衬衫向我展示他那在旱地溺死的人紧实而明亮的身体,它的缝隙间已长满了深海礁石上的寄生物,背上吸附着印鱼,腋下长着珊瑚虫和极小的虾蟹……”(第244页)
(5)、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独创的世界中,置身于一切事物幕后的总导演也许就是死亡。整个情节围绕着死亡——一个已经死亡、正在残废或将死亡的人开展。作者的这种生命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了他的作品特点,即至高无上的命运和历史对命运的无情的毁灭。
(6)、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只有那些追寻生命探求人性的人才会这样呢。——加西亚·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7)、加西亚马尔克斯1940年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考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8)、小说的结构,也是精心设计的。开头和结尾,两相对读后,方能深刻理解,有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在,只是这本小说并非以情节取胜了。作品的胜处,还在人物,在他们不知从何处生起的疯狂情感。或许,爱情真如瘟疫一般,极易传染。只是染病后,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9)、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故乡阿拉卡塔卡非常特别,既神奇又普通:是那样一现即逝,好像一种预感;又是那样永恒,好像某种被遗忘情景的重现。它与其说是一个地方,倒不如说是一种气氛。存在于每个角落。但又不完全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马尔克斯对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过的环境的这种永恒的、漂浮的、带有神秘和魔幻色彩的印象,成为他后来小说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在他的小说里,阿拉卡塔卡成了“马孔多”。从他的处女作《枯枝败叶》到《百年孤独》写的都是“马孔多”,可以说是“马孔多”系列小说。
(10)、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11)、(5)张绘.马尔克斯的文学观与文本特征云南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12)、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将真事隐去”,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这样一种表现手法,一来可以为在小说创作中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传统意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信仰)创造条件,二来为题材的开拓、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创作艺术的发挥提供极广阔的天地。“马孔多”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魔幻的世界,所以它的历史、人物怎样的离奇、怎样的古怪可笑都是可以理解的、自然的。这样一来便为作者更深刻地开拓主题思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3)、其他诸如主教,修道院女院长,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其次,作品呈现了拉美的民俗风情、甚至拉美世界的命运。拉美与欧洲、亚洲不同,就是与非洲和北美又有明显的区别。这里至少有三种文化在此杂糅,来自西欧的基督教-希腊文化,来自非洲的文化,拉美土著印第安人文化,这三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别致的拉美文化。拉美世界中的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与欧洲、非洲本土的文化又有区别。
(14)、“生活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再美妙不过的东西了。”——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5)、《敞开心扉,迎接西班牙文学》一文,讲了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前后的生活状况。当时,他与妻子梅赛德斯并无收入,还有俩嗷嗷待哺的孩子,生计维艰,连房租都付不起。左支右绌,勉强度日,幸亏房东的大度和帮助、出版社的及时回应,否则,真不敢想象作家的生活将会跌落到何种田地。
(16)、相比之下,米格尔·利廷在智利并未遇见真正的凶险局面。而且,他被迫流亡的身份本身甚至称得上是一种认可与致敬。《米格尔在智利的地下行动》探讨的,与其说是一场地下行动的完成,不如说是独裁深处群体心理状态的命题。当独裁政府意图用繁荣洗刷血污,机场外悬挂着蓝色巨幅标语“智利在秩序与和平中前进”,他却看见灯火通明的辉煌之下,没人手舞足蹈,“没人满面笑容”,每个人都是套中人,害怕任何动作表情泄露内心,“满街都是什么也不透露的空白面孔,甚至连恐惧也没有”。这几乎是更可怕的事情,那是加莱亚诺写过的机器:它让人变聋变哑、看不见任何被禁止观看的东西,它教会人如何接受恐怖,如同“接受冬天的寒冷”。
(17)、MemoriadeMisPutasTristes《苦妓回忆录》
(18)、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它通过马孔多的变化和邦迪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的残酷性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呼吁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预示着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和孤独,走向觉醒和文明。
(19)、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是其代表作,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被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和社会景观的杰作”。
(20)、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d。
4、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的代表作家
(1)、然而并不能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获奖,就被看作某个在文学中不出名的地区从此闻名于世界。
(2)、(16)刘长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与“魔幻现实主义”
(3)、Crónicadeunamuerteanunciada《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4)、当年的“马尔克斯热”可谓适逢其时,正好为多少年来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教条紧紧束缚的作家们提供了一种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与写作方法,一两代作家中恐怕很少有人不曾受到他的影响。如今随着拉美“文学爆炸”的势能渐渐减弱,随着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马尔克斯的作品已经很难重现当年的惊艳效果。同时,文学潮流一向起起落落,就像当年一直被海明威压一头的菲茨杰拉德如今早已“翻身”,对马尔克斯与略萨这对先后获诺奖的“欢喜冤家”,如今的评价似乎也有翻转之势,至少赵德明、尹承东等人现在对略萨的推崇就明显更多一些。
(5)、人类集体的孤独感,造就出勇于反抗孤独的作家———他们在孤独的挤压下,成为一股与孤独敌对(而不是妥协)的势力。
(6)、卡梅丽达·蒙蒂埃尔是个二十岁的姑娘,刚在自己身上洒了花露水,把迷迭香花瓣撒在皮拉·苔列娜床上,就听到了枪声。从纸牌的占卜看来,奥雷连诺·霍塞注定要跟她一块儿得到幸福(阿玛兰塔曾经拒绝给他这种幸福),有七个孩子,他年老以后将会死在她的怀里,可是贯穿他的脊背到胸膛的上一颗子弹,显然不太理解纸牌的预示。然而,注定要在这天夜里死亡的阿基列斯·里卡多上尉真的死了,而且比奥雷连诺·霍塞早死四个小时,枪声一响,上尉也倒下了,不知是谁向他射出了两颗子弹,而且许多人的叫喊声震动了夜间的空气。
(7)、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想来也是感叹,两次世界大战与个中惨剧令欧洲大陆对艺术之用的最后信仰一败涂地,让·埃默里在《罪与罚的彼岸》里回望身陷纳粹集中营的岁月,那里的知识分子“不再相信精神世界的现实性”,“精神”在牢房里失去了基本的品质和超越性,“用词语伸向真实生存之外”在他们眼中“不仅是一种无价值的、奢侈的游戏,而且是幸灾乐祸的恶意游戏”。然而,当奥登说,没有任何一行诗能从毒气室里救下哪怕一个犹太人;当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酷的,当死亡赋格在巴黎的米拉波桥上炸响,数百年的动荡苦难折叠于现实的拉丁美洲,却未曾停止相信写作并非无用的热情,相信艺术并非无济于事。
(9)、“其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时代》周刊,1982年11月1日评)
(10)、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1)、LaincreíbleytristehistoriadelacándidaEréndiraydesuabueladesalmada
(1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拉美文学的泰斗,作品畅销全球,所受关注度堪比电影明星。而他本人真正想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古老又神秘——讲故事的人。《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精选了这位讲故事大师二十多年间接受的重要采访,清晰而系统地勾勒出他早期、中期乃至后期的创作脉络,更为了解和研究马尔克斯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这里汇集了马尔克斯的“即兴创作”,他尽情讲述着亦真亦幻的故事:他的童年、外祖父母、爱情;他的记者生涯、创作的艰辛与愉悦;他的卡夫卡、福克纳;他的加勒比根基、左翼立场、他与卡斯特罗的友谊;他对电影、音乐的看法……这部访谈录就像一个故事魔盒,记录了马尔克斯的真实声音、私密时刻、思想火花。魔幻现实在这里流淌,谈话的艺术在这里尽显。
(13)、《族长的秋天》虽说篇幅仅258页,但内容翔实厚重。就每一章节而言,小说的情节当然需要读者进行基本的了解,但它不完全具备线性的情节发展。因此读者实在无需耗费精力去过多地确认时空上的锚点、去梳理本就意在打乱有序性的秩序本身,而应将精力放置在感受其意识流的蔓延,而这种感受根植于对语言的感知:作为象形文字的中文和这部充满视觉化并且极具魔幻的想象力非常契合,我们完全可以像观赏一幅画一样去看待每一个句子,那些繁复长句中的并置的词语互相吸附化作这幅画中的一抹曲线。例如小说的开篇:“就仿如进入了另一个时代的域界,因为在权力的空阔藏身之处的废窟中,空气更加稀薄,寂静更加古旧,而事物在颓弱的光线下已模糊难辨。我们走在第一个庭院中,那里的铺地细砖败给了杂草来自地下的压力……”(第1页)
(14)、初中的时候,第一次阅读了郭敬明的《幻城》,当时就惊为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大家不要吐槽我,我当时也只是个孩子。
(15)、就是单纯的从文本解读来说,莫言的《丰乳肥臀》有招徕眼球之嫌,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是随着时间的延宕,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喜欢和挚爱。
(16)、市长为接待路过的总督,举行了一个只有男人参加的午宴,而他本人却是女里女气的。还出入意料地,把重金购买的美到极致的女奴当众献给总督,这让总督怎么消受呢?第小说时有警句,发人深省。下面,简单胪列作品中的一些灵光乍现的警句,有些甚至是富有深刻的洞察力。
(17)、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马尔克斯潜心创作,不断有新作推出,《霍乱时期的爱情》和《迷宫中的将军》等都是影响比较大的作品。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18)、政府和反对派发表了结束战争的联合公报之后十天,传来了奥雷连诺上校在西部边境发动第一次起义的消息。起义部队人数不多,装备很差,不到一个星期就溃败了。但在一年之中,正当自由d人和保守d人尽量让全国相信他们的和解时,奥雷连诺上校又组织了七次武装起义。有一天夜里,他在一条纵帆船上向列奥阿察开炮,列奥阿察警备队的回答是:把城内最著名的十四个自由d人从床上拖出,就地枪决。奥雷连诺上校占领了边境的海关哨所两个多星期,从那几向全国发出了开始全民战争的号召。另一次,他在丛林里游荡了三个月,打算实现一个最荒唐的计划——在原始丛林垦走过将近一千五百公里,到首都郊区去展开军事行动。有一次,他出现在距离马孔多下到二十公里的地方,可是政府军把他逼进了山里——到了距离一个魔区很近的地方,许多年前他的父亲曾在那儿发现过西班牙大帆船的骨架。
(19)、书中相隔数章的两次发生在武器广场上、与当地民众的对话,令人感慨万千。第一次,在武器广场,同坐的女士听说“我”来自新近回归了民选体制的乌拉圭(米格尔的伪装身份是乌拉圭富商),感叹道“你们运气真好,值得庆贺。”我却想起乌拉圭作家贝内德蒂记录军政时期关押与流亡的小说《破角的春天》里,主人公怎样在焚毁书报的烟气里试图去想雨中的绿骏马和无脸骑士,又或者加莱亚诺怎样连夜出逃、流亡中在《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里,逐一记录下那些被关押、被谋杀或者被折磨致死的朋友。此时,值得羡慕的乌拉圭,何尝不曾经是另一个智利,曾经也有过五十万乌拉圭人流亡国外,船上挤满想要逃离牢狱、死亡和饥饿的人,而且,当时当刻,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有下一次?
(20)、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则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炒得奥热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文坛热度,越来越被认同和夸赞,可以看成是诺贝尔文学奖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自然而然的,马尔克斯的名字就随了他的这部作品走遍全球各地,成为了一种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马尔克斯这个名字也充满了令人敬仰的味道,说起来目光兴奋起来,面色红润起来,热血沸腾起来,豪气昂扬起来。
5、加西亚马尔克斯
(1)、这些活是乌苏娜向一个人说的,而且她首先拿信给他看——这个人就是保守d的霍塞·拉凯尔·蒙卡达将军,他在战争结束之后当上了马孔多镇长,“唉,这个奥雷连诺,可惜他不是保守d人,”蒙卡达将军说。他确实钦佩奥雷连诺上校。象保守d的许多文职人员一样,霍塞·拉凯尔·蒙卡达为了捍卫d的利益,参加了战争,在战场上获得了将军头衔,尽管他不是职业军人。相反地,象他的许多d内同事一样,他是坚决反对军阀的。他认为军阀是不讲道义的二流子、阴谋家和投机分子;为了混水摸鱼,他们骚扰百姓。霍塞·拉凯尔·蒙卡达将军聪明、乐观,喜欢吃喝和观看斗鸡,有一段时间是奥雷连诺上校最危险的敌人。他在沿海广大地区初出茅庐的军人中间很有威望。有一次从战略考虑,他不得不把一个要塞让给奥雷连诺上校的部队,离开时给奥雷连诺上校冒下了两封信。在一封较长的信里,他建议共同组织一次用人道办法进行战争的运动。另一封信是给住在起义者占领区的将军夫人的,在所附的一张字条上,将军要求把信转给收信人。从那时起,即使在最血腥的战争时期,两位指挥官也签订了交换俘虏的休战协议。蒙卡达将军利用这些充满了节日气氛的战争间隙,还教奥雷连诺上校下象棋。他俩成了好朋友,甚至考虑能否让两d的普通成员一致行动,消除军阀和职业政客的影响,建立人道主义制度,采用两d纲领中一切最好的东西。战争结束之后,奥雷连诺上校暗中进行曲折、持久的破坏活动,而蒙卡达将军却当上马孔多镇长。蒙卡达将军又穿上了便服,用没有武器的警察代替了士兵,执行特赦法令,帮助一些战死的自由d人的家庭。他宣布马孔多为自治区的中心,从镇长升为区长以后,在镇上创造了平静生活的气氛,使得人们想起战争就象想起遥远的、毫无意义的噩梦。被肝病彻底摧垮的尼康诺神父,己由科隆涅尔神父代替,这是第一次联邦战争中的老兵,马孔多的人管他叫“唠叨鬼”。布鲁诺·克列斯比跟安芭萝·摩斯柯特结了婚,他的玩具店象以往一样生意兴隆,而且他在镇上建了一座剧场,西班牙剧团也把马孔多包括在巡回演出的路线之内。剧场是一座宽敞的无顶建筑物,场内摆着木板凳,挂着丝绒幕,幕上有希腊人的头像;门票是在三个狮头大的售票处——通过张得很大的嘴巴——出售的。那时,学校也重新建成,由沼泽地带另一个市镇来的老教师梅尔乔尔·艾斯卡隆纳先生管理;他让懒学生在铺了鹅卵石的院子里爬,而给在课堂上说话的学牛吃辛辣的印度胡椒——这一切都得到父母们的赞成。奥雷连诺第二和霍·阿卡蒂奥第二——圣索菲娅.德拉佩德的任性的孪生子,是最先带着石板、粉笔以及标上本人名字的铝杯进教室的;继承了母亲姿色的雷麦黛丝,已经开始成为闻名的“俏姑娘雷麦黛丝”。尽管年岁已高、忧虑重重,而且不断办理丧事,乌苏娜仍不服老。在圣索菲怔·德拉佩德协助下,她使糖果点心的生产有了新的规模——几年之中,她不仅恢复了儿子花在战争上的财产,而且装满了几葫芦纯金,把它们藏在卧室里。“只要上帝让我活下去,”她常说,“这个疯人院里总有充足的钱。”正当家庭处在这种情况下的时候,奥雷连诺·霍塞从尼加拉瓜的联邦军队里开了小差,在德国船上当了一名水手,回到了家中的厨房里——他象牲口一样粗壮,象印第安人一样黝黑、长发,而且怀着跟阿玛兰塔结婚的打算。
(2)、马尔克斯每出版一部新作就受到广大评论家和读者的欢迎,在各国翻译出版,以致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大事而显示出它的意义。
(3)、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后因时局动荡,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4)、其实,他很早很早以前就成为男子汉了,那时阿玛兰塔还把他当做一个孩子,在浴室里照常当着他的面脱衣服。从皮拉·苔列娜把孩子交给她抚养以来,她是惯于这么做的。第一次,他感到兴趣的只是她那两个乳房之间的深凹之处,他甚至那么天真地问阿玛兰塔,她为什么是那种样儿,她回答说:“刨呀,刨呀,就刨出坑凹啦。”——接着用手表示如何刨法。过了许久,她在皮埃特罗·克列斯比死后恢复了常态,又跟奥雷连诺·霍塞一块儿洗澡,他已经不去注意那个深凹之处,可是她那酥软的乳房和褐色的乳头却使他奇怪地发颇。他继续观察她,逐渐发现了她那最最隐秘的奇迹,而且由于这种宜观,他觉得自己的皮肤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就象她的皮肤接触冷水时出现的那种疙瘩。奥雷连诺·霍塞还是个小孩儿的时候,就养成了天刚微明就从自己的吊铺钻进阿玛兰塔卧榻的习惯,因为和她接触可以驱除他对黑暗的恐惧。然而,自从那一天他注意到了她的裸体之后,促使他从蚊帐下面钻进阿玛兰塔卧榻的,已经不是对黑暗的恐惧,而是渴望黎明时闻到她那温暖的气息了。有一天拂晓时——这件事正好发生在阿玛兰塔拒绝了格休列尔多·马克斯上校的时候——奥雷连诺。霍塞醒了过来,觉得自己喘不过气。他感到阿玛兰塔的手指,活象急切、贪婪的小虫子,悄悄地摸他的肚子。奥雷连诺·霍塞假装睡着了,翻身仰卧,让她的手指摸起来更方便一些。这一夜,他和阿玛兰塔建立了狼狈为奸的牢固关系,尽管两人都装作不知道两人已经知道的事,正象其中一个知道另一个已经明白一切那样。现在,奥雷连诺·霍塞不听到音乐钟响起十二点的华尔兹舞曲就不能入睡,而这个容颜已衰的女人呢,除非她养大的梦游者钻进她的蚊帐,并且成为她治疗孤独病的临时药剂,她就没有片刻的安宁。随后,他俩不仅赤身露体地一块儿睡觉,弄得疲惫不堪,而且白天也在房中各处互相追逐,或者关在卧宝里,经常处于无法止息的兴奋状态。有一天下午,乌苏娜差点儿发现了他们的秘密——她突然走进库房,他俩刚刚开始接吻。“你很爱自己的姑姑吧?”她天真地问了孙子一句。他作了肯定的回答,“你干得好呀!”乌苏娜说着,量出了做面包的面粉,就回厨房去了。这下子使得阿玛兰塔清醒了过来。她明白自己作得过头了,已经不光是跟小孩子玩玩接吻的游戏,还陷进了恋爱的泥潭,这种恋爱是危险的、没有好结果的,于是她马上坚决地结束了这种勾当。这时完成了军事训练的奥雷连诺·霍塞,不得不忍受这件事情的痛苦,开始住在兵营里。每逢星期他都和士兵们一块儿去卡塔林诺游艺场。他过早成熟,而且陷入了孤独,就向那些发出萎谢的花味儿的女人寻求安慰:在黑暗中,他把她们理想化,而且凭热烈的想象把她们当做阿玛兰塔。
(5)、”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6)、马尔克斯与妻子梅塞德斯·巴尔查的婚姻经历了56年
(7)、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page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虚构的马孔多镇,为他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人们在他写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中,常被引导到这个既神奇又真实的独特地方,在这些杰作中不禁令人联想到威廉·福克纳。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XiCqtv5sGpxrQ6IfwuBFA提取码:2hqt书名: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
(10)、“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瑞典文学院评)
(11)、明面上,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书中铺陈的叙事线,无非是围绕流亡导演暗中回国拍摄纪录片这一行动的实施过程展开,细读之下,却很难不留意到他还维系着与之平行的另一条脉络,即诸如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与承载记忆、抵御恐惧、留存历史之间的关联。米格尔想要通过拍摄一部纪录片重新与祖国建立起情感连结,而随着拍摄行动的展开,他的“乡愁的中心”始终围绕着与艺术相关的记忆:曾经看过《广岛之恋》以及无数其他影片的影院;公园旁边的美术学院,他在门前台阶上表演过平生第一场戏剧;路过的人哼唱着米拉内斯的歌,“那一瞬间,我感到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城市,变回了我自己”;正午十二点,大教堂的钟琴奏响比奥莱塔·帕拉的《感谢生活》,他在震颤中想到“只有当她亲手结束了自己生命,她的祖国才能发现她的歌声里蕴藏着最深沉的人性真理和美”。
(12)、这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往事的回忆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3)、然而这中间,作品又以灵活巧妙地叙事艺术使这种死亡意识和悲剧气氛为生命的活力所冲破。正是这种活力,代表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和具有启迪意义的生气勃勃的力量。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喜剧色彩和荒诞意识构成了令人欣慰的幽默。
(14)、(8)《百年孤独》终于来了.新浪网(引用日期2015-08-26)
(15)、其实,莫言没获奖之前,就已经享有很高的文名 他的《红高粱》系列小说让他迅速走红中国文坛,他也藉此跻身中国顶级作家行列。
(16)、(4)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时光网(引用日期2014-02-28)
(17)、这部讲演稿中,涉及到了拉丁美洲的不少文化、政界名流,对读者的猎奇、学者的作家研究都颇有益。第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作家的超尘拔俗的文学才能。且不说作家少年成名,一步步登上拉美乃至世界文坛巅峰。这本并非小说的演讲集的部分篇目,堪称经典的短篇佳作。如《我是如何走上创作道路的》讲了作家编的一个故事。说村子里有个老太太,一天,突然有天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儿子嘲笑老娘的胡思乱想,却被这种妄想影响了打台球时的状态,意外输了比赛。球友因而得知老太太的妄想,回家后,跟其家人提起,他的家人也被这种恐慌情绪裹挟,开始变得神经兮兮。老太太的妄想,逐渐变成了瘟疫一般的谣言,传遍了整个村子。终于有人不愿“等死”,开始逃亡,随后,大家跟进,整个村庄被遗弃。老太太的一句无心之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18)、最近开始读GarcíaMárquez大师的VivirparaContarla这本“自传”让我更加喜爱这位文豪,同样也是我今日想发这篇推送的原因。
(19)、你要是想卖掉一件东西,就得把脸板得像去买东西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20)、《百年孤独》表达了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批判了拉美大陆外来者的精神侵略和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上记载的一切都不会再出现。这个遭受了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作者以毁灭性的结局表达了他深深的愤恨。
(1)、拉丁美洲唯一的历史传奇便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军事独裁的人。许多曾是自由派的军事领袖,后来都蜕变为专制野蛮的暴君。我坚信,如果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能打赢那三十六场战争中的哪怕一场,他也会是其中一员。——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
(2)、尹承东、申宝楼和赵德明来到国贸咖啡厅时,马尔克斯已经等着了,旁边那位女士,正是以铁腕著称的版权代理人卡门·巴尔塞伊丝(CarmenBalcells)。因为马尔克斯穿得很随意,所以三个人现在都不记得他当时的打扮了,不过尹承东带了相机,最后大家拍了合照,虽然照片现在找不到了,但他说:“后来我们的合照印出来,拍得很差,就注意到他穿了牛仔裤。”申宝楼则记得马尔克斯那次没戴他经常戴的墨镜,“因为感觉上没任何隔阂”。
(3)、雷奥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4)、“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马尔克斯善于将个人生活与历史危机联系在一起。从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关于拉丁美洲问题理论上的系统阐述,但当它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看到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评论家欧文·肖评)
(5)、魔幻场景的处理。小说中太多的魔幻情节,比如长着猪尾巴的孩子,有特异功能的人,神奇的炼金术,下了四年不停的大雨......虽然现在的影视制作技术很高超,处理魔幻场景没问题,但要表现这些镜头下面隐藏的人物心理、情感,就有一定难度了。
(6)、但要从俩个人的境遇来说,那可就是天上地下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7)、“到这边来了,”她竭力解释道,“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8)、包括口头创作与来自不同时代的西班牙巴洛克文化、来自现代欧洲超现实主义及其他流派的影响,在那里混合成了醇香而提神的美酒,而马尔克斯和别的拉丁美洲作家正是从这中间汲取了素材与灵感。
(9)、“有时候我们会把某些我们搞不懂的事情归结为魔鬼在作祟,而不去想,会不会是我们在对上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10)、促成这次见面的关键人物,是时任哥伦比亚驻华大使何塞·玛丽亚·戈麦斯。
(11)、无论帝国主义如何贪得无厌,政府压迫如何粗暴残忍,心底梦想如何难以启齿,我们都不会屈服。革命也是一种文化产物,是志向与创造力的宣泄,要求我们、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未来。——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
(12)、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可知的东西混在一起,你知道它的材料,了解它的意境,你也不能恢复它在你的想象中。
(13)、这种无缝式扭转所达到的高灵活度,早就了高饱和的“混响”效果、四处游弋的空间感。同时,这种灵活度也是这部小说在情节崎岖的情况下,作家依然能够保持高纯度呓语独白式诗意效果的最大秘诀。虽说小说在一开始看似便将传统意义上最大悬念——人物的结局和盘托出,但读到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最后一节,读者才能发现小说的开头并非现实,而是那口口相传的“传说”,一个马尔克斯设置的不易为人所察觉的谜题。破解这一谜题的证据则在于将军死亡的真实地点,并非如预言所示在他的办公室,而是在他那严加防护的卧室中。
(14)、《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赵德明、刘瑛译编
(15)、《百年孤独》第一版的封面,出版于1967年5月30日
(16)、此时微风初起,风中充盈着过往的群声嘁喳,旧日天竺葵的呢喃窸,无法排遣的怀念来临前的失望叹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7)、将军长于单亲家庭,这当然是由于马尔克斯借鉴了史实的缘故:拉丁美洲数位独裁者为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正如马尔克斯借鉴了哥伦比亚独裁者的生前癖好:爱牛如痴,只有牛能够给予他无限的安全感。单亲家庭,仅母亲可以依靠,这样的家庭构造与讲述复杂庞大家族的《百年孤独》完全不同,但作家以将军谜题般虚实莫辨的数次死亡、将军生前经历的多次叛变和镇压,打造文字的浪潮,在人物百年生涯中,塑造宿命轮回。马尔克斯的文字是视觉化的,他以将军睡眠姿势同时也是其临终姿势将这轮回浓缩具象化。读者在阅读的进程中,总会不断遇到关于将军亘古不变的睡前仪式的描写:他将用来逃命的灯挂回到门楣上,将卧室的三道门闩、三个插销、三把门环锁好,扑倒在地上,将右臂当作枕头。正如读者将在书中不断遇到关于将军外表的描写,那是以民众的窥探视角捕捉到的零星标志:细腻如少女般的手,缎面手套,惊愕的双唇,苍白的面孔。正如将军在厕所不断地书写或阅读墙上的文字。正如将军在死亡之夜中,“在一面面昏暗的镜子中看到一个个自己,十四位重复的将军正拿着灯行走”(第253页)。这些不断的重复遵循着西西弗斯的经典苦力规则。
(18)、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的主题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揭示贫穷、落后、闭塞、守旧、愚昧,渗透精神毒液、病入膏育的“马孔多”。读者读完他的小说便自然稗出这么个结论:“马孔多”必然要崩漫。要在地球上完全消灭。马尔克斯小说里的“马孔多”很大程度上是哥伦比亚的缩影,它的生活现实反映了整个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生活现实,有着深远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
(19)、当人们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20)、小说力求最大程度地接近哥伦比亚现实,叙述的语言朴素、明快(照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的说法是,花了大力气从海明威那里学来的、非常经济的语言),小说注重结构,有明确的视角和精确的细节。如果我们抛开小说反映暴力问题的主题,从语言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类型的小说,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容低估的。
(1)、养育女主的德高望重、兼宗基督和非洲神灵的女仆,是一个令人敬佩、心肠极好的人物。女主的父亲,原是半死不活的典型土生贵族。与疯女的恋爱悲剧,更使他丧失了对一切的兴趣。女主的母亲,则是情绪旺盛,非常复杂的人物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些灰暗、难以理解的色彩。
(2)、(12)马尔克斯:生未百年,死不孤独(图).网易新闻.14/0421(引用日期2019-02-17)
(3)、尽管一开始的话题不那么愉快,申宝楼却记得那天聊天气氛挺好,“我们都是西语爱好者,应该聊了不止一个小时”。他主要和马尔克斯谈文学,一谈起文学,马尔克斯态度马上和缓了,基本上有问必答。但当赵德明提到“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却不愿意接话茬了,开始转话题。
(4)、从这一点来说,莫言创造了一个历史,前无古人,成为中国作家的肇始发端。
(5)、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6)、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他的记忆彻底抹掉,让他在她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x花。——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7)、他与福克纳相同,让那些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重复出现在不同点的作品中,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他们——或是充满戏剧性的场合,或是荒诞复杂的环境,这种离奇与错综复杂的描写,只有在荒唐的想象与疯狂的现实相结合才能做到。
(8)、魔幻场景的处理。小说中太多的魔幻情节,比如长着猪尾巴的孩子,有特异功能的人,神奇的炼金术,下了四年不停的大雨......虽然现在的影视制作技术很高超,处理魔幻场景没问题,但要表现这些镜头下面隐藏的人物心理、情感,就有一定难度了。
(9)、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0)、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们每一个西语学生必须熟知的人物,在这里便不再多做介绍。今日直接分享作品原版与中文版吧。希望每位西语人可以走进这位大师的作品。
(11)、尹承东则与赵德明相反,回归到《堂吉诃德》。他认为那是“爆炸文学”都不可能超越的真正的西语经典文学,所以下决心要把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堂吉诃德》版本从西班牙语直接译成中文。
(12)、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作家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3)、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4)、西语匠分享资料全公益,欢迎分享转发,不希望以盈利为目的作他用。
(15)、他从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称为宿命论的人文主义者。——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6)、马尔克斯此行,访问了一连串国家,来中国前,他刚刚在日本与正在拍摄《八月狂想曲》的黑泽明见了面,并进行了对谈。据传他曾说过,《百年孤独》如果要拍电影,只有黑泽明能行。访日之后,他似乎是“顺道”来中国,作一次完全私人的旅行,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访问又可以说“蓄谋已久”。作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马尔克斯对中国的态度非常复杂,中间必定也经历了多次转变,但他确实是一直想要亲自来一趟,亲眼看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