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1句战争与成语对应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10 09:34:54 admin 阅读:59
战争对应的成语
1、战争对应的成语人物
(1)、(2)(2019年江苏(A)真题)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2)、(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3)、(解释):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4)、(1)图一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
(5)、止戈兴仁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6)、译文: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7)、全民皆兵、金戈铁马、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
(8)、折屐齿:谢安收到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的捷报,因为太兴奋,跨过门槛的时候,把脚上木屐的齿碰断了。
(9)、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和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10)、(1)图一反映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图片主要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神品质。
(11)、(16分)战争,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便同人类数千年阶级社会的发展史如影随形,既扮演过阻碍社会进步、吞噬千百万人生命、耗费大量物质财富的角色,又起过促进社会发展、为新社会“助产接生”的重大作用。
(12)、战国时期,赵魏之战,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3)、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之计的是( )。
(14)、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
(15)、(风樯阵马):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16)、D项:正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朝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追思了楚霸王项羽的精神气节。
(17)、208年,孙刘联军战胜曹操。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18)、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
(19)、步步为营、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兵戎相见、刀剑无眼、
(20)、A项:正确。“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小学习兵法,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但缺乏实战经验。后来他接替廉颇为主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2、战争与成语对应
(1)、(1)(2014年山东真题)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2)、全民皆兵: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3)、(横戈跃马):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4)、(4)这则材料是对哪次起义的高度评价?请你说出这次起义爆发的时间和爆发的根本原因。
(5)、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6)、(参战双方及主要人物)前秦:苻坚;东晋:谢安
(7)、有勇有谋、高瞻远瞩、久经沙场、视死如归、取义成仁
(8)、(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9)、(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10)、很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战争。请结合下列材料说出成语并说出涉及的战争的名称。
(11)、(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2)、(2)根据图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13)、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的典故皆出自于此。
(14)、西汉末年,建立新朝,西汉亡,爆发绿林、赤眉起义。
(15)、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血战到底、骁勇善战、
(16)、(2)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17)、(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8)、投鞭断流: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苻坚却不屑地回应:“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19)、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继之又道:‘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20)、西晋末年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最终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攻击东晋的时机成熟,决定出兵伐晋。
3、与战争成语有关的成语
(1)、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2)、(解析)A、C项,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均出自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草木皆兵是形容前秦军溃败之后,看到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追兵的情形。投鞭断流是开战之前,前秦统帅描述己方兵多将广的词语。选项对应错误,排除。B项,阵前倒戈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阵前商军将士阵前倒戈共同伐纣。选项对应正确,当选。D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秦军。选项对应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3)、A.《兰亭集序》——交子——“一条鞭法”——三藩之乱
(4)、偃甲息兵、倒戈相向、腹背受敌、远交近攻、单枪匹马、
(5)、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6)、(虫沙猿鹤):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7)、(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8)、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9)、只有勇气,没有计谋。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10)、(临敌易将):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11)、乌合之众: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12)、四面楚歌、纸上谈兵、城下之盟、有勇无谋、血肉横飞、
(13)、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14)、C.虽远必诛——约法三章——赤壁之战——杯酒释兵权
(15)、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16)、(解析)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17)、(4)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说一说战争的双重性。(4分)
(18)、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19)、(3)根据图请写出交战双方是谁?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题干佛教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南北朝是佛教兴盛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所以南北朝贵族妇女去佛寺礼佛是可能出现的。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B项: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它原产于拉丁美洲,在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之后,由传教士引入到我国,而半坡原始居民还处于原始社会,所以B项不可能发生。C项: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之君,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而铁器产生于春秋时期,直到战国时期才得到广泛应用,所以C项不可能发生。D项:纸是我国古代的主要书写材料,西汉时期出现了造纸术,到东汉由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而秦朝早于汉朝,当时还没有出现纸,所以D项不可能发生。
4、哪些成语跟战争有关
(1)、(靴刀誓死):指战死沙场的决心。《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2)、(4)图四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这次战争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请你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
(3)、(2)(2019年江苏(A)真题)楚汉相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4)、A: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启示: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6)、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胁。高祖七年(前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县),高祖亲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此后汉与“和亲”之策,并开放边境关市,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关系。
(7)、(旌旗蔽日):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日光。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战国策·赵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8)、(3)曹操和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D.《史记》——“四库全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10)、西汉文帝、景帝,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11)、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在山西高平进行的一次大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足鼎立局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发生于公元383年。所以A项排序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以道教的名义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时间在东汉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时期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太平天国是运动由洪秀全领导的爆发于清朝晚期的农民起义,起止时间为1851年-1864年;李自成起义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时间为1627年-1645年。故该项的正确排序应为: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C项:七擒孟获发生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时间是三国末年;陈汤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大将,曾经假传圣旨率军斩杀匈奴单于,其时间为西汉末年;郑成功是明朝的爱国将领,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回了台湾岛;郑和是明成祖时期的宦官,奉命七次下西洋,其时间为明朝初年。故该项正确排序为:陈汤平定匈奴-------诸葛亮七擒孟获-------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D项:安史之乱是唐朝晚期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共持续16年时间;玄武门之变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内的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政变,时间是公元626年;土木堡之变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件。故该项的正确排序为: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
(12)、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3)、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1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15)、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
(16)、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使东晋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17)、VIP可在小程序-事业单位模考班-自测练习进行多次模拟
(1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示例)但是“~”,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
(19)、C项:错误。“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初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的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故“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20)、(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5、战争的成语大全
(1)、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谢石听了朱序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