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83句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是什么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10 10:53:17 admin 阅读:59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观是什么
(1)、“有教无类”的思想给现代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启 示,公平公正的培养目标需要公平公正的培养过程,只有这 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方面, 现代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不同 性别的学生,减少性别歧视现象的发生,面对家庭情况不同 的学生,现代教育工作者也要防止差别对待的发生。更重要 的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现代教育,教育者也要一视同仁 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教育者要处事公道、赏罚分明。
(2)、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3)、第三点是尊义。利和义的关系怎么处理,是人类文明永恒的道德主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基本的价值问题就是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孔子就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不是地位上的分别,而是道德觉悟、道德认识、道德品质上的差别。同时也讲“君子义以为上”,“义以为上”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把义放在头一位。如果说中国的道德思想史里面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话题——义利之辨的话,那这个话题是从孔子开始的。后来《礼记》还引用过孔子的一些说法,比如“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就是说你总去争利,最后的结果是家破人亡。到了孟子,更加重视义和利的关系,把尊义的这一面也大大地发扬了。到了汉代,董仲舒明确强调儒家的义的立场和利的追求的对立,明确把利解释为功利,提倡“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那就是说,道义和功利一定得区别开。
(4)、教 育工作者在多数学生心目中充当着法官这一权威性角色, 当然这种权威是依靠公平公正树立起来的,如果处事不公 就会伤害处于青春期的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影响其一生,又妨碍优秀集体的形成,还会影响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 因此,现代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更要公 正地对待学生,促进现代教育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前 行。
(5)、谈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之前,我想说明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谈孔子,或者说,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谈孔子。在过去,中国人,只要是个读书人,都以孔子为师,都把孔子尊为“圣人”,我们骂有的人枉受了教育,枉读了书,往往就说这个人“枉读圣贤书”,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白读了孔子的书,白受了孔子的教育。而且我们说这话的时候,往往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批评某人在道德方面出了问题。如果一个人不会打仗,不会修路,如果一个人读了十多年书,没有考中举人,我们是不会说他白读了圣贤书的,我们是不会说他白受了孔子的教育的。什么时候说一个人白读了圣贤书、白受了孔子的教育?是在这个人的道德操守出了问题的时候,是在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在这个的为人处世方面出了问题时,我们才会说这句话。
(6)、孔子要求弟子克己内省,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要求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及要有立志有恒,安贫乐道的远大志向才能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
(7)、法国的小学、中学的国文教育,注重本土文化思想的训练,中学生即开始学笛卡儿、马勒伯郎士的哲学及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学等。法国的哲学名篇进入了他们的中学教材,也进入了他们的“高考”试卷,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教材鲜有我们古代哲学的经典原著?
(8)、本人虽非教育历史专业人员,倒有自主阅读史书的兴致。故在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中稍有见地。
(9)、同时,既是理念的,也是情感的,是感性与理性泯化为一的对心灵的洗涤。至高至纯,至善至美。
(10)、为什么孔子是世界文化的伟人、中国文化的伟人?雅斯贝尔斯把孔子放在不同文化代表之首。他说,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即轴心文明时代,出现了很多的文化大师,像以色列的先知、中国的诸子百家、印度的佛陀等思想巨人,他强调了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的意义。我们的文化在四百多年前成为西方人钦慕的对象,包括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他们把“中国”“道德”“孔子”“和平”这几个词画上等号。中国文化当时对西方启蒙运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是道德文明、和平主义、文官制度、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因为西方等级森严,中国的等级流动快,是靠教育实现的,以教育的公平达到政治的公平。所以传教士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以后,促成了西方的启蒙运动。
(11)、(1)论语》中未见“先教”“教化”两词。这两词、两说都出自《荀子》,其中“先教”一见,“教化”八见,“政教”八见,“法教”一见。两说都溯源于《论语》《孟子》。陈桂生《孔子授业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3-1154-158页。
(12)、人之为人,不能没有超越的向往,即终极的最后的关怀,支撑生命的信仰信念。孔子继承了三代大传统的天命观念,如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一方面保留了天的神秘性和对于天、天命的信仰、敬畏,另一方面又修正了周代关于天帝、天命只与天子、诸侯、大夫等贵族阶级有关的看法,而使每一君子直接地面对天帝,在人生的道路上去“畏天命”,进而“知天命”,这就肯定了个人所具有的宗教性的要求。
(13)、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态度…………………………………………………(108)
(14)、这些课程,德、智、体、美,样样俱全。既有人文涵养,又有自然知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应该成为我们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参考。
(15)、你看,孔子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今人也学会了不同的道理。
(16)、我们今天也常常说这句话,就是不耻下问,多听多看多观察,谦虚谨慎,三个人里面一定有自己的老师。孔子的教育目标孔子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呢?那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子张》)。
(17)、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礼”要求自身要严格遵照执行社会法律法规,首先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把社会公德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在“礼”的指引下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企业良好运行的精神财富,它是无形的,但却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东西。“礼”要求每名员工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调节好与每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增强企业的内动力。此外,员工要遵守企业自身的制度规范,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帮助企业达成既定的生产目标。
(18)、至于夫子之门“何其杂”,那就不必把他当作职业分工、专业分化时代杰出的“教书先生”看待。他作为诸子竞争中的有志之士,“岂匏瓜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丘也”,多年不辞辛苦,奔波于列国之间。别人需要向他求教,他也需要扩大自己学说的影响,扩大本门的声势,还需借势而行。据传夫子自叹:“自季孙赐我于千钟,而友益亲;自南宫项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如无它们的厚赐,“丘之道几乎废也”(《说苑·杂言》)。
(19)、国民d在台湾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144)
(20)、⑤内省:主张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是什么
(1)、先秦典籍中,除“教”外,还有“诲”字。如“朝夕纳诲”(《书·说命上》)“诲尔谆谆”(《诗·大雅·抑》)。《说文解字》中解“诲”为“晓教”。或带有不同于身教的言教之义。在《论语》中已经显示出“教”与“诲”语义的区别。
(2)、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论上,孔子还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它们谈高深的学问。
(3)、孔子的教育观,特别强调博而雅。他说:“志于道(有理想信念),据于德(有道德情操),依于仁(有仁爱之心),游于艺(有扎实学识)。”君子一心向道,根据天赋予人的内在德性,依凭爱人之仁心的养育与推广,优游于诗词歌赋、棋琴书画之中。他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提倡诗书礼乐之教,让弟子在诗书礼乐中成长。孔夫子让学生们涵养、陶冶于诗书礼乐的教化之中,养成健全的人格。
(4)、20东北师范教育学考研群778911426
(5)、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中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分析和总结, 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思想, 并对现代教育的现实发展影响深远。
(6)、道、德、天(命)、性与天道层面…………………………………………(25)
(7)、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18)
(8)、 孔子礼学思想在管理理念、管理道德和管理制度的形成以及对人才的管理等方面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同时对现代企业的管理也起到了明显的指导效应。目前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河中,若想有一番作为就要从内而外地加强管理,通过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学习、认知再加以利用,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丰富的收获。
(9)、第三章、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为政之道……………………………………………(36)
(10)、第涉及“教”的章句,多同治国理政的“教化”观念相关。如答季康子(季孙肥)“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之问(0101),“富而后教”(0103),以及教而后兵(0100105)、教而后刑(0107)等“先教”之说。所谓“有教无类”,表示“先教”为普世性的教化主张。
(11)、“礼”的要义在于以社会等级定尊卑,以礼抑欲。如果说“教化”“先教”属于将礼外化于活人之政,那么学礼则是将礼内化为修己之道。这便是夫子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表露出来的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实现这种教育价值的思路。
(12)、(3)毛礼瑞,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13页.
(13)、第一章、世纪之交思想交锋中的孔子……………………………………………(98)
(14)、我们积极引进、学习西方,是必要的,但我们有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积累,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心骨,有对自己文化的深切理解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文化或文明对话的前提是文化或文明的自觉与自信。自信不是盲目的,是以自觉为基础的。我们一定要深度理解自家文化的根源与发展、正面与负面、辉煌与包袱。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诵读过、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这都是视为当然的,是他们的人文修养的基本功。一个中国人,也应当掌握好母语,具有中国文化的常识,同时对基本经典下过功夫。古代文人必读的《左传》《孟子》《庄子》《离骚》(或《左传》《史记》《庄子》《离骚》),都是基础。“五经”或“十三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底,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的一定要读经。让我们引导孩子们循序渐进,慢慢地学习、欣赏、借鉴中国和外国古今的文化及其经典,并且终身有读书、学习、思考问题的习惯。
(15)、因材施教是一种强化式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不同于 传统的“粗放式”教育管理模式,而是针对于学生个体的教 育。现代教育者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首先要全面了 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学习 目标、人生规划等。之后根据学生的特质为其建立档案,实 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顺应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把 学生培养成为适合各种社会角色的社会人,成为可靠的社 会主义接班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规范; 成为合格社会建设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提高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的指 导,为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意见。
(16)、当今国际社会,强国侵略弱国的现象加剧,经济危机也频频发生,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世界孕育在隐藏的不安定中。而孔子思想中理想化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恰恰适合于当下的社会语境,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17)、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全体人民向善向上,要使每个人都成为践行中华美德的主体。今天我讲有关孔子的思想,就是要立足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18)、关于孔子授业,有所谓“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一说。对于此说,或有不同的解读。对此,我曾经历认识转换的过程。
(19)、顽固派…………………………………………………………………(102)
(20)、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是非常有名的。该校大学生的毕业学分中有一半以上是涵盖六个领域(人文类、外国语文类、数理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明研究类)的通识课程,名为共同核心课程,学生必修21门课,分量很重。
3、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
(1)、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
(2)、(土生书院)国学进国企-陕西建工第十建设集团公司
(3)、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4)、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在两千年前打破了学在官府、等级教育的现象,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数量。现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实际上就是先进国家的“机会均等”“因材施教”的理论,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5)、同时,孔子还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6)、中国文化本位派…………………………………………………………(132)
(7)、关于学者如何应对别人求学求教?荀子的态度更为明确。他应对求学求教,以“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为原则。“坛宇”,原指堂基与屋边,引申为说话的界限,“防表”,或指堤防与标志,引申为行为的标准。意思是“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荀子·儒效》)如此原则的缘由,在于言行“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具体表现为“问楛(恶事)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反之,“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荀子·劝学》)。
(8)、海外新儒家………………………………………………………………(139)
(9)、儒家学派是一个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家为适合各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总是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例如,在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以及谶纬之学;在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在唐代,有韩愈为排佛而倡导的儒家“道统”说;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日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学术思想2000余年,它的经典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实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10)、其“中和”“中庸”的原则在美学和艺术学上也有反映。孔子赞美《韶》《武》等乐,提出了“尽善尽美”的美学原则。据近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孔子说:“诗无吝志,乐无吝情,文无吝言。”吝,含有舍不得的意思。这里讲《诗》的目的与功能,是把藏而未达的志,未发的情、言抒发出来。孔子讨论了《葛覃》《关雎》等国风中十多篇歌咏“情爱”的名篇,称道“情爱”思想的抒发。他说《葛覃》这首诗感念老师、父母,从中可以看出早期民间淳朴的民风、民性。“见其美,必欲反”,即返回源头,报答养育之恩。关于《关雎》,孔子指出“以色喻于礼”,“反纳于礼”,即把好色之心引导到礼的节度之内,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主张相呼应。
(11)、第五点是“尚和”。前面我们讲了“仁”“义”“中”,现在来讲“和”,我们选择用这四个字来描述孔子“崇德”精神的具体表现。讲“尚和”先要讲“和同之辩”,“和”是不同事物调和在一起,“同”是单一事物不断重复。也可以说,“和”是不同要素的和谐相和,“同”是事物的简单同一。在孔子以前的西周时代,以及春秋后期,智者已经开始有这样的认识了,就是“和”优于“同”,和合优于单一。孔子吸收了西周以来的思想的精华,吸收了同时代的思想的精华。所以,在孔子思想里面,就有“尚和”的思想倾向,他继承发展了中国早期的“和同之辩”的智慧。
(12)、孔子思想谓之集大成者,教育内容集中体现在六艺的教学上: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箭也常被用做教化手段。
(13)、“史实”,事关史事的见识,自然以尽可能接近历史本来的面目为基础。问题在于尽管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本来面目,至少参照史料,知多少,算多少,尤其是不存在拿历史说题外之事的意图。其中包括在研究孔子“教育思想”问题时,不把孔子所处时代的“教育”话语,简单地转换成后世通用的教育话语,不以后世教育框架图解孔子“教育思想”,并非不可以做到。自然,即使如此,充其量只表示排除对历史的涂抹,不受成见干扰,还谈不上对史事的见识。
(14)、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现场有人问,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怎样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总书记的回答宕开一笔,推本溯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15)、王道政治——为政的理想模式………………………………………………(42)
(16)、第五章、孔子的祭祀观念及其人文精神…………………………………………(55)
(17)、第二章、孔子的思想体系…………………………………………………………(18)
(18)、意思是心智的开发,应以学习为基础和动力,但学习要有自已的独立思考,这样,到三十岁,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已的思想,但不完善,到四十岁,才可能澄清一切迷范,做到思想通达。
(19)、心理情志的人道反省………………………………………………………(61)
(20)、第七章、超凡入圣:孔子的人格境界……………………………………………(83)
4、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观
(1)、和合学的文化战略论……………………………………………………(162)
(2)、虽然近代以来我们对孔子和儒学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是就历史事实来讲,恐怕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一点:孔子思想和后来沿着孔子思想不断发展的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主体。在2500多年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里面,孔子思想和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主干主体,而且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可以说孔子和儒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对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全盘西化论………………………………………………………………(137)
(4)、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5)、思虑及此,关于夫子“诲”的对象,依然若明若暗,后来经过对传说中“夫子之门何其杂也”的分辨,对此问题的思路才进一步打开。
(6)、历史上的道统比较清楚,近代以来在中西古今文化的冲突中思想家、学者对道统进行了解构和重构。解构不说,重构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现代新儒家在中西文化的视野中对传统道统论进行了新的发挥和发展。余英时有一个总体上的概括,认为现代新儒家有三种道统观:一是为钱穆先生所批评的由韩愈首先提出、由宋明儒学加以发挥倡导的“主观的”、“一线单传的”道统观,它表现为某种具体的传道谱系;二是钱先生本人所主张的是从历史文化大传统言的“此一整个文化大传统即是道统”的“思想史家的道统观”;三是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先生的思想中表现为以对“心性”的理解和体证为标准的“哲学家的道统观”。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从政”是孔教的任务,即“学而优则仕”。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均以培养安邦治国之人材为目的。
(8)、有人说,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国学似乎并无用处。但我们认为,提倡国学与吸纳西学并不矛盾。陈寅恪说:“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我们体认得越深,发掘得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越丰厚,就越能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越能学得西方等外来文化之真,这才能真正使中西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现时代的要求下相融合,构建新的中华文明。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会的过程,及其可大可久的所以然,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9)、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性”与“习”比照,他肯定人的品质差异往往在“习”而不在“性”,认为后天文化教育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大的差别。这是“有教无类”和“举贤才”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导向的环境影响,它的力量比一般自发的环境影响的力量更强。这就肯定了后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论道德教育、知识教育都是如此。作为一位教育大师,他看到了人的性情和人的智力的某些先天的差异,承认有“上智”与“下愚”的区别。他强调“学而知之”,无论就经验知识之知或道德之知来说,主要还是靠后天的习得与反复训练,不断解蔽。孔子现身说法:“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知性、德性两方面,他向慕古代圣贤的人格和文化遗产典籍,勤奋敏捷地学习、体验。孔子还说:爱好仁德而不好学习,容易被人愚弄;好耍聪明而不好学习,容易放荡不羁;秉性诚实而不好学习,容易被人利用使自己受害;过于直率而不好学习,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好学习,容易闹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好学习,其弊病在狂妄自恃。孔子指出,如果人们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形成仁、智、信、直、勇、刚等各种好的品质,或者使有这种品质的人渐渐流向片面,产生愚、荡、贼、绞、乱、狂等不良后果。
(10)、我以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极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也是一语中的的一句话,非仅适用于古人,同样适应于身处信息爆炸、内心焦躁、思绪万千的现代人。
(11)、三纲六伦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189)
(12)、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13)、孔子的思想,为我们的道德建设树立了一个标高。孔子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实践者。
(14)、即凡而圣、超凡入圣、人格境界……………………………………………(83)
(15)、孔子讲仁爱,泛爱众,也就是韩愈讲的“博爱之谓仁”。《四书》关于仁德、仁爱、仁义,讲道义、讲礼仪、讲信用等内容,深深扎根在百姓中。梁启超先生讲,这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它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很多格言,一部分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意识。我们要不和这社会共同意识相隔阂,就要了解《四书》,它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道。
(16)、孔子是怎样超凡入圣的……………………………………………………(86)
(17)、孔子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孔子对其弟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有言传,还要身教。前者是为了传授理论知识,后者是为了示范实际操作。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要教导弟子们身正,首先要端正自身作风,为弟子学生做好榜样。为人师表,就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模仿教师的言行,想要培养出品德优秀的学生,教师的师德就要过关。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当今社会教育任重道远的重大课题。孔子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为我国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的有教无类,对德育的重视,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及其教师素质观等,这些震古烁今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古代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更对当代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传承。为官必须爱民。2人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还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18)、020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述而》)
(19)、 《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为政之道有两种,一种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种方式重在精神约束;另一种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种方式重在制度约束。
(20)、从西周到春秋末期的“和同之辩”认为差别性、多样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不同事物的配合调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条件。只有不同的事物相配合,生命才能不断发展,宇宙才能生生不息。如果否定多样性和差别性,只追求单一性,结果往往就是强迫同一。“和合”不仅不强迫同还有着对差异的、多样的东西的包容和宽容。而这种宽容,这种包容,正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民主价值的基础。到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提出“和为贵”,都是在表达价值偏好和选择。“和而不同”相对于早期的“和同之辩”来讲,既肯定差别又注重了和谐,在差别的基础上寻求和谐,这比早期的“和同之辩”更进了一步。孔子还认为,“和”是君子的胸怀、气度、境界。孔子追求的“和”是建立在多样性共存基础上的一种和谐。当然,单独的“和”的观念早就出现了。在儒家的经典《尚书》里面就提出“协和万邦”“以和邦国”,这是关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规范,“和”是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孔子以后,在“和合”观念的基础上,“和”的“和谐”意义更加突出了,强调要以和谐取代冲突。刚才我们讲“守中”就是以中庸排斥极端,那“尚和”就是以和谐取代冲突。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我们不断追求和平共处的世界。60多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万隆会议上,形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识。中国是这个共识的主要倡导者之我们也积极参与了这个共识的达成。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在当代有深刻作用,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对于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主张,基本就是尚文不尚武,尚柔不尚勇。主张对远方世界应该“修文德以来之”,就是发展文化软实力,发展我们的价值吸引外部世界来建立友好关系。当然,“和”不仅仅是对外交往的基本价值,也是对内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
5、孔子的教育思想简述
(1)、这样深刻的思想,应该说跟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里。近代以来所谓的现代化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要承认现代化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义利的平衡。传统社会中,人也是要求利的,但是在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作用下,大体上能够达到一种义利的平衡。而现代社会和文化,是向着工具和功利片面发展的。刚才我们讲功利,就是和道义相对的。“工具”特别是“工具理性”的概念,跟我们前面讲的“价值理性”的概念一样,在西方社会学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和“价值理性”相对待的一个概念。价值理性是要确定价值目标,而工具理性是强调手段的合理性和理性化。我们可以说孔子和儒家的思想能够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片面性或者偏向,形成一种制约,这是儒家思想,包括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2)、(土生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3)、孔子有关教育的言论与行为的记载,如何辨明其中的“教育”思想?这又得从其中相关用语(关键词)的语言分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