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74句老子战争观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17 08:34:15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 (1)、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斯巴达关于战争名言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

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

(1)、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斯巴达关于战争名言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克劳塞维茨

(2)、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3)、如果我们不结束**,**会结束我们。——威尔斯

(4)、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

(5)、正是由于它的美好含义,所以在中国民间,当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它作为春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

(6)、刘苏里:我也有这个感觉。你读来读去,要想对老子思想做一个总结,几大块,主要谈了什么东西,非常难。就像你说的,因为它隔一段就重复一次。你这个分类读法,是很好的思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呢?

(7)、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在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老子的遗迹。也有很多真实的故事与传说。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个真实而神奇的故事。

(8)、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9)、   2015年12月,《系统交换理论系列研究》荣获黄冈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只要有一个外国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罗马就决不谈和。

(11)、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勃朗宁

(12)、道者,天地之祖,万物之宗也。其形也虚,其象也无,其性也自然。天地因之而生,日月因之而行,人物因之而成,不以人之好恶而改之,它是天地万物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

(13)、(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5)、清静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在《道德经》中,“清静”和“无为”是两个颇相类似的概念,同时,它和“寡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道”的部分表现。在后来道教中常以它和“无为”或和“寡欲”作为一个联用的术语,如道书中常说“清静无为”,或说“清心寡欲”。  在《道德经》中,它和“浊”也是相对的名词,并且还有着相生相化的关系,老子曾经说过:“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两句话指的是道家清静功夫,他是说,静功做到混然一气的境界时,更继续静下去,即会生出光明。老子并认为这都是“道”的表现。(按:注意,道家所谓的“活子时”、“一阳生”、“玄关窍开”等等,要从这里去体会。)《清静经》中则更说得直截了当,它说:“夫道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指出“清”和“浊”是“道”的一种表现的两个不同面。  所以,在老子的宇宙观中,“清静”是大自然最早的形态;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中,“清静”则是他理想领导人物的政治风格;在修养方面,“清静”则又指修养过程中的一种境界。在这最后的一方面,后来道教中是做了更多的发挥,他们的重要经典之即上面所说《清静经》就是这样撰著出来的。  《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此处所说的“无形”、“无情”和“无名”都说明了“道”的“清静”的现象。经中认为修养功夫主要就是效法“道”的“清静”,不但要“清静”,而且要“常清静”,要“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应常静”就是“清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做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清静”在经中又叫“真清静”,就是要“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能够“唯见于空,并且观空亦空”,最后才达到“湛然常寂”。    老子说:“载营魄抱能无离乎?”“抱一”是道教中最基本的修养功夫,简单地说,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要做到“神气混然”的境地,所以“一”就是“混然一气”的意思。(按:这句话,吴思先生作何解释?再用政治、经济的宏观框架去套,恐怕套不下去了吧?)  “一”字一般解释很多,但在道教中最主要的解释是以“一”为“形变之始”,也就是所谓“元气”,他们似乎是把“一”当作物质来解释的。《庄子·天地篇》中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这和老子所说“道生一”的意思是一样的,老子说“道生一”;庄子则说,从“无”中生出了“一”。至于“一”究竟是什么?庄子又说:“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是说“一而未形”就是万物的根源,它的“生生”作用便是“德”。他又说:“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认为由“一”的存在和变化产生了“物”,从“物”所生成的生理而有了“形”。总的来说,他以“一”为万物的根源,是“形”之所始。《列子·天瑞篇》中说:“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下文又说:“一者,形变之始也。”他的说法和庄子是一致的,认为“一”是形变之始,也就是大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他却更具体地指出了“一”就是“气”。  历来道教中对于“一”的解释主要即是根据庄子和列子的说法,但进一步地肯定了“一”是“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引《元气论》说:“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卷六十一又引《五厨经气法》说:“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在“一气和太和”注中说:“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也。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和,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在“得一道皆泰”注中说:“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车宅,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他们将“一”说成“纯阳一气”,将“一气”说成“元气”。至于老子所说的“抱一”,就是这里所说的“内存一气以养精神……”三句话的意思,所以“抱一”的主要教义是指道家修养法的基本功夫。  此外,“一”字在道教中也有时解释为“道”,也有时解释为“无为”,但都不能算是他们主要的解释。同时“一”字在《道德经》中不仅指修养功夫,也是老子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他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两个“一”字不能作“元气”解。  “抱一”在《庄子》和《太平经》中则说成“守一”,它们的意思是大致相同的,不过《庄子》之言简而精,《太平经》之言则繁而杂。

(16)、(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毛泽东)

(17)、在恋爱和战争中先发制人,都是天经地义的。贝恩

(18)、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19)、(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20)、(描写战争的古今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穰苴)

2、老子战争观

(1)、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2)、**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巴顿

(3)、对一个人来说,善者才不辩,有道者才不与人相争。这样就可以不浪费精力,在生活中保持静定的状态,养足精神,尽好自己该尽之责、做成自己该成之事。

(4)、    老子的这些话,描述了统治者和民众之间的共同利益,民众自由增加,好处增加,统治者的收益也随之增加,然后到达拐点。我想到了这条曲线,就称之为老子曲线。但我又有点心虚,老子是这个意思吗?整个《道德经》讲的都是这个东西吗?于是我重读《道德经》。把相关的话归成类。归类可以有许多角度,我选的角度就是统治者跟老百姓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去分类。我原来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民跟官的一致”,“民跟官的分歧”。总共81章,跟老百姓冲突的有三章,跟老百姓一致的有四章。

(5)、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6)、    老子描述了理想统治者:“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子曲线就会走到头,不会出现统治者与民众的冲突。怎样保证“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呢?老子只给了这么一句话,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办法。我们知道,民选总统可以保证统治者大体符合民心,民主监督也可以让百姓把不顺心的统治者换下去,换上来的肯定是顺百姓心的,如此,这条老子曲线就可以走到头。但是老子只有一句空话。而且,还有其他一些很扎实的话与这句空话相反,堵住民众不让他们往下走。所以,这条走到头的线,这后半段,只能是一条虚线。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8)、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9)、和平不是一厢情愿和单相思,更不是对合理战争的回避。戴旭

(10)、文学家喜欢《道德经》。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在他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托尔斯泰对老子太喜爱了,他又开始翻译老子的言论,可以说《道德经》在俄国的流传,早期得力于他的编译本。这时俄国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成了中国古代大哲人老子的知音了。

(11)、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2)、2009年冬天我到河南周口市去讲学,讲学之后到鹿邑去拜老子,河南省鹿邑县,有一处遗迹,那就是老子设坛讲学的地方——老君台。很奇怪的是,在老君台的下面,有一根白色的方柱,方柱四面分别用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方柱的创意来自梅川太郎,梅川太郎是谁呢?一个70年前侵华日军的炮手。

(13)、Inpeace,sonsburyhisfather.Butparentsburyhissoninthewar.

(14)、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萨都剌

(15)、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16)、我宁愿在岁而不是在或岁发动战争。——希特勒

(17)、只要有一个外国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罗马就决不谈和。罗马国家座右铭,源出皮洛士战争中,罗马对希腊人的答复。

(18)、不识阴阳,先天不足,病魔缠身,本可长寿而中途短命而死者,十中有三;

(19)、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20)、规律一:兴师动众,必有凶灾;惹事生非,消耗气运。

3、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名句

(1)、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道德经》几千年来给中华子孙带来无尽的智慧,幸福的启迪,影响极大,那么在世界的领域,《道德经》同样也是影响极为深远的。

(3)、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希特勒

(4)、爱情和**都是不择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5)、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6)、大致意思:鲜古文为“小鱼"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翻碎烂,治理大国的执政者不能三天两头搞大运动,劳师动众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甚至干涉百姓生活秩序,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7)、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希特勒

(8)、    吴思:没有质变。走到50平方米,就是老子政策的理想境界。当然不是小国寡民,而是官民双方的繁荣。但是这个繁荣都是没有保障的。

(9)、人民战争必须向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克劳塞维茨

(10)、守卫他人的权利是人类最神圣和美丽的事情。——卡希尔·吉布兰

(11)、“民之老死不相往来”语出《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2)、    第这个自由必须剔除暴力,所谓道“利而不害”,自由也有同样的特点,利而不害,就是不侵犯别人的权利,这个范围之内你是自由的。道和自由有相同的灵魂,就是利而不害。在我们入WTO之前,中国国内的制度歧视民营企业,设立了种种壁垒,而这些壁垒都是以暴力为依托的,非法集资,坐牢,枪毙。加入WTO之后,至少拆了一部分壁垒,老百姓所受到的束缚,就是强制捆住你手脚的东西减少了,就是老百姓自由的深度增加了。无论在质上量上,中国老百姓的自由都增加了,财富的增加就是经济自由增加的自然结果。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5)、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读到了老子这样的语录,我们不妨借着这段语录,更深入来分析一下,探讨一下,反省一下。.

(16)、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巴顿

(17)、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18)、很多人贪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没有人会知道,觉得自己很聪明,可最后,大家发现没有,正义迟早会降临,不是自己的钱财,自己贪了,或是拿去用了,迟早有一天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自己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9)、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2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老子战争观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影响?

(1)、    这两条定律,老子都讲到了,所谓“我无事民自富”,你不去干预,民众就能富裕起来,这就是财富创造律,或者叫改革开放第一定律。民怎么富?统治者少干预,减少苛捐杂税,少垄断,于是财富就增加了了。如果政府遵循第一定律,政府也就跟着强大起来,这就是第二定律。老子曲线的前半段,可以根据改革开放的经验,拆解成两条定律,自由度、财富创造、政权强大程度,三者之间正相关。老子曲线的前半段合并描绘了这种相关关系:给民众的好处越多,统治者的收益越高。

(2)、“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3)、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4)、传世《道德经》关于“道”的思想与这个思想认识相去甚远,是非常不准确,不真实,不客观的。故2000多年来,后世的人们从《道德经》中并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关于世界关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后世也因此未能进化出与帛书《老子》一脉相承的哲学思想和哲学专著。中国的哲学源头也因此发生重大的走向变化,脱离自然哲学实际,彻底的走向更注重人文注重道德的人文哲学,“儒家”学说因此绵延盛行至今。

(5)、和平不是一厢情愿和单相思,更不是对合理战争的回避。戴旭

(6)、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7)、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8)、刘苏里:也不光是政治领域,包括信仰、艺术创造。

(9)、系统科学中对系统观的认识也遵从于可道非恒道规律,遵从于“测不准原理”。虽然人们头脑可以留存一个大一统的系统观,但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局部的,破碎的。把这局部的、破碎的认识组织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形式(初始条件、层次、涌现)的组织研究,并以此形成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学说,从“不确定”走向“确定”,从“测不准”到“测准”,实质就是意识参与了工作,没有意识的参与,这些工作是无法完成的。系统观的认识不就从大一统的系统观升华到破碎的系统观了吗?不就是非恒道到可道的升华吗?

(10)、如果在扎马我没有被你击败,那我将把自己列在亚历山大之上。——汉尼拔

(11)、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12)、“知足者富”,即知足常乐,不知足则无论我们拥有多少财富,都仍是内心的贫穷之人。“知足”一方面是对纯粹物质财富的超脱与淡然,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来的儒家提出一个命题,叫做“孔颜乐处”。“孔颜乐处”究竟乐在何处?孔颜之乐,不是乐于那个表面上的“穷”,居陋巷,喝凉水,盖破被,穿破衣,吃糙饭,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颜回与我们一样,恐怕都不会不知道什么是“舒适”。孔颜之乐,是乐在对当下境遇的知足,是乐在对自我生命状态的自得,是乐在对自我生命定位的笃定,是乐在不被世俗名利所扰动所捆缚所羁绊的一份从容自在与精神自由。这是孔颜之乐的本质所在。因此“知足”不是表面上的安于贫困,更不是以穷为乐,而是对自我生命与内心的笃定与坚守。这也来源于“自知”,这样的人自然不可战胜,因为他对自己的生命追寻是如此笃定,面对世界的诱惑是如此淡泊和坚守,这是真正的内心的强大,无所屈从,无所畏惧,因此不可摇撼,“独立而不改”。

(13)、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14)、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乔治·帕顿将军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01句学会成长感悟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