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4句人琴俱亡词语的意思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19 07:51:36 admin 阅读:59

导读人琴俱亡造句 1、人琴俱亡比喻什么 (1)、    因为没有相处太久而发现对方太多的不足,所以没有吝啬爱意不愿意付出。对于陌生人的错误,我们总是一笑而过,对他们关怀有加、呵...

人琴俱亡造句

1、人琴俱亡比喻什么

(1)、    因为没有相处太久而发现对方太多的不足,所以没有吝啬爱意不愿意付出。对于陌生人的错误,我们总是一笑而过,对他们关怀有加、呵护备至。他们离我们很远,也许只是萍水相逢,也许只是一面之交,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但这是对陌生人的爱意。

(2)、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3)、《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来即以称三公九卿。《后汉书》七四《袁绍传》:“乞下臣章,咨之羣贤,使三槐九棘议臣罪戾。”(《辞源》上册55页)

(4)、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形容心痛的成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形容心痛的成语若丧考妣: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5)、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6)、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本来形容胸襟旷达。现在也形容野外生活中不畏艰苦的豪情。

(7)、不愿让你欠我相思,也不愿让我落下泪水。可是,常年累月的昏暗,日积月累的苦闷真让我憔悴。

(8)、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感到似乎有一种力量在胁逼自己(咄咄:使人惊恐的声音)。

(9)、(人琴俱逝):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10)、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形容文章或书籍写得非常好,再读多少遍也不厌倦。

(11)、丧明之痛: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12)、不可名状 (bùkěmíngzhuàng)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3)、有时候,有些人,他爱你的时候你不爱,他走了,你却在怀念。

(14)、哀哀欲绝:哀哀:极度悲哀;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15)、轻手蹑脚:手脚动作声音很轻,尽量少出声音。

(16)、丝丝入扣:织布时每一根丝都从扣齿中通过。比喻诗文或艺术品紧密严合,准确细致,一一合拍。

(17)、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让很多人都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每次看到逝者的遗物,都有人琴俱亡之感。

(18)、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19)、老牛舔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深情。

(20)、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2、人琴俱亡词语的意思

(1)、(痛心刻骨):伤心悲痛已刻入到了骨髓内。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2)、情见势屈:见:即“现”,显露;势:形势,处境。军情已经被敌方了解,又处于劣势的地位。

(3)、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4)、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珍惜的物品、文章或人才。眼前充满了美玉。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才。

(5)、    他们是那样的爱你,阻止你做错事却不为自己解释,为了你的每一个成功而欣喜,为你的每一次受伤而心疼,为了你的每一点关心而欣慰。

(6)、短语、语句或篇段;字面上基本同于原典,或有多个单词见于原典

(7)、牙牙学语:咿咿呀呀地学说话(牙牙: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8)、(15)有世家子,读书坟园……一日,于墙缺见丽女露半面,方欲注视,已避去。越数日,见于墙外采野花,时时凝睇望墙内,或竟登墙缺露半面身。以为东家之窥宋玉也,颇萦梦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

(9)、(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10)、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11)、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12)、涕泗纵横: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13)、译文:公子朔虽然与公子寿一个母亲所生,但是贤良、愚蠢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14)、词目跟语例中典故词相同;解释词义;揭示原典,分析词义与原典的关系

(15)、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亲友们总是默默地关注着你,在心底深深地爱着你。他们会包容你的缺点,在必要的时候为你铺路,筑台,在你错而不自知的时候劝阻你,即使是不为年少气盛的你所理解。点点滴滴中,无不浸透着浓厚深沉的爱。

(16)、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7)、    我在心里恨透了她,恨她的不留情面恨她的冰冷无情,在练习舞蹈的痛苦岁月里,她便成了我的痛苦之源!

(18)、而本案中的凌小云、凌小娟两姐妹曾手足情深,长妹妹11岁的姐姐曾经对妹妹有过非常体贴的生活照顾,关系素来融洽。

(19)、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20)、例(1)中“白华”作为“怨”的修饰语,字面上无法理解,这是因为它用了典,原典指《诗经·小雅》的《白华》篇。该篇小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可见《白华》这首诗讽刺的是妾夺妻位,正妻失宠,所以后世用“白华”这个诗篇名代指女子失宠。例(2)的“恭维”,本应作“恭惟”,“维”是“惟”的通假字。“恭惟”原是古代文书中下级对上级特别是对皇帝行文的开头套语,相当于“敬思、窃以为”,其中的“惟”表“思”义。如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恭惟《春秋》法王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宋苏轼《杭州谢放罪表》:“恭惟皇帝陛下,睿哲生知,清明旁达。”清吴伟业《上马制府书》:“恭维老祖公望重枢衡,功高戡定。”“恭惟(维)”的语素义不能直接生成词义,但这个短语都用在说好话的开头,接在它后面的都是“好话、奉承话”。所以这样的格式语境成了语典,把语境的意义附会到跟这个语境相关的前两个字上,用语境的前两个字代指语境的意思,于是“恭维”就成了源自语典的典故词,表示说好话或奉承话。以上“白华”显然不是“语句”,“恭维”存现的格式语境也不同于一般的语句,这些都是原定义概括不了。

3、人琴俱亡造句子

(1)、空谷传声: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立可听到回声。

(2)、    “爱”的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要写出“爱”的内涵或是怎样“爱”并非易事。本文作者巧妙地以“明月”和“街灯”设喻,并且进行对比,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也是下文立论的由头。入题新颖,构思精巧。作者从爱身边之人写到珍惜身边之人,既揭示了他对“爱”的思考,也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去爱。言语真诚,条理清晰,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一气呵成。(钱晓梅老师)

(3)、门户之见:由宗派关系而形成的成见。多指学术、艺术领域里的派别成见。

(4)、《背影》能否进入教科书,进入教科书后“教什么”,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其原因固然是因教科书的性质以及课文文本的丰富多义性,但语文教科书编写和教学中“看不见的手”举足轻重。这只“手”包括政治需要、社会思潮(教育思潮)、学术理论,乃至编者和教者的爱好。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需要和社会思潮,它们往往会被间接或直接地进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成为教科书编写和教学的指针。正如阿普尔所言,“应该教什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而且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的问题”。语文教育应在政治、社会大背景下,适应二者的需要,教科书编写及教学的价值倾向务求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践行社会控制职能,这是教科书作为法定文本以及教学行为合法的前提。同时,语文教育也须保持相对的张力,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遵循教育和学科的规律。编者和教者既要以社会道德批评家或时论家、历史学家的立场编写语文教科书和教学,更要以语文教育家的立场编写和教学。否则,语文教育就会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婢女,或者是社会时尚的奴仆,语文独立设科的意义就会荡然无存。

(5)、百家争鸣:喻指学术上艺术上各种流派竞相争论鸣放,也泛指各抒己见,共同讨论。

(6)、他或她不值得你为之黯然神伤,值得你去那么做的人,永远都不会让你流泪

(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8)、    而最令我心生不安甚至绝望的却是她——我的舞蹈老师。

(9)、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0)、我心疼你,疼到忽略自己。我相信你,信到怀疑自己。

(1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到元夕庆典即将结束,灯火阑珊欲尽之时,才发现那人一直都在,只得一个回眸,便可看见;等到过了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光,才发现心中所寻的美好,一直静静停在身边,只需垂眸,收回那只望得见云海遮掩下的幻想的目光,便可收获。

(1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拳术;曲:歌曲。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13)、    上了初中开始追星的我渐渐的疏远了家人,总觉得他们没有一些敬仰迷恋的人,没有潮流气息。

(14)、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15)、微笑永远是一个人身上最好看的东西,永远哪么美。

(16)、仰之弥高:仰望更显得崇高(弥:越加,更加)。表示景仰。

(17)、情不自禁:禁:抑制。激动的感情自己也不能抑制。禁读jīn.

(18)、造句:听说好朋友因车祸死了,他~,欲哭无泪。

(19)、乱箭穿心:好多箭射穿心窝,喻指内心极端痛苦。

(20)、手不释卷:手中放不下书本(释:放开;卷:书本)。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4、人琴俱亡的

(1)、大块文章:原指大地景物给人提供写作的题材。现多指篇幅较大的文章。

(2)、左宜右有:无往不宜。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

(3)、旁征博引:广泛搜集依据,大量引用例证。形容说话写文章引证广博,材料丰富。

(4)、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5)、冷若冰霜:冷淡得跟冰霜一样。形容人不热情或不温和。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可接近。

(6)、按字面意义串通语义;语义直接指向原典,表述原典;

(7)、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好像亲兄弟一样。

(8)、岁寒知松柏:比喻只有经过艰苦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9)、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朴,或家境清贫

(10)、看到一个国家在一场艰苦战争的期间使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景象,真是令人不禁黯然神伤。

(11)、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形容交情不深。

(12)、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连起来,叫做“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后形容读书勤奋。

(13)、孔颖达《正义》引用了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证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确有其事。前句引用的典故出自《淮南子·览冥训》:“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蚕吐丝而商弦绝,或感之也。”高诱注:“新丝出,故丝脆,商於五音最细而急,故绝也。”用典与原典字面完全一样,目的在说明“或感之也”。后句所用典故见于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说三国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也是事物相感应的实例。《正义》引述这两个事例,目的在解释《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究竟指什么样的情况。用典中的字句跟原典全同或部分相同,意义没有引申和变化,指的就是典故本身,在新的语境中起证明和示例作用,修辞效果也是明显的,所以属指原用典。

(14)、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15)、字里行间:指文章的字句中间所表达、流露或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16)、自惭浅薄:自己羞愧在学识或知识方面不如别人。浅薄:①缺乏学识或修养;②(感情等)不深,微薄;③轻浮。

(17)、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18)、凄凄楚楚:指十分凄凉悲哀。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19)、两位老人相依相扶,手足情深,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20)、引商刻羽:商、羽:五音名。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而有最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5、人琴俱亡造句三年级

(1)、    爱可以很近,也应当很近。不是仅浮于言表的华美辞藻,而是对身侧之人的一份真心。它并不需要你牺牲什么,将这份情,沉在心底就好。心中有爱,言行之间自有爱意。

(2)、5月8日,这对手足情深的戚家兄弟在重医附一医院准备做换肝手术。

(3)、由此可见,典故词虽然跟典故相关,但通常是构词层面的意义关联,词形上不能充分反映原典,使用语境一般也不提供原典信息,因为“典故词”是作为语言的独立单位在使用,交际中起作用的是词义而不是典故。解释典故词虽然要引出原典,但目的不是分析典故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而是要探求词义理据,帮助准确理解典故词的词义。

(4)、    舞蹈的基本功练习总是伴随着撕裂身体的痛苦,软功差加之身旁厉害同伴的对比,更大大加剧了我内心的自卑。

(5)、伤心欲绝,肝肠寸断,人琴俱亡,我此刻心情。

(6)、情见乎辞:见:即“现”,表现;乎:文言介词,作用同“于”;辞:言辞。泛指真挚的情意表现于言语之中。

(7)、(7)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又《东府雨中别子由》:“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又《送刘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苏辙《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诗:“射策当年偶一时,对床夜雨失前期。”

(8)、造句:祖母去世了,本就多病的父亲早已哀毁骨立。

(9)、王光汉(1995),《为典故正名》,收入《词典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

(10)、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实际并不像。

(11)、扣原用典不同于使用典故词,也不同于前面说的指原用典。它表面上是对现实情境的描述,但字词暗扣某个典故。换句话说,扣原用典虽然也在字面上关联原典,但不像指原用典那样明确点出原典的主体或出处,而是在叙述现实的语句中兼含某些跟原典相联相应的信息,使人能够联想到原典,从而达到某种言辞效果。所以扣原用典既有字面能够贯通的表层语义,又有联想原典而生发的“言外之意”。如果要对扣原用典进行解释分析,重点应该在两个方面,一是追溯原典体味原典语境,二是揭发原典在此新语境中暗含的“言外之意”。至于跟原典相应的字面意义,如果原本没有疑难字词就可以不解释。例如:

(12)、其次,原定义只提到“事典”(古代故事)和“语典”(诗文语句),其实还有“制典”和“人物典”。制典和人物典虽然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具体语境,往往反复出现,但有特定的背景和实际的内容,后世如果不是用篇章重复制度内容和人物事迹,而是用某个词语代指与制度和人物相关的意义,那这个制度和人物也就成为典故。比如“诸葛亮”如果是指称诸葛亮这个具体的人,那就是普通的专有名词,而当它表示“智者”“计谋多端的人”或“谨慎的人”之类意义的时候,就应该属于用典了,因为它跟典故相关,必须结合原典——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特点才能理解这些意义。又如“东宫”如果指“东边的宫室”,仍为普通名词,而指“太子”时就应该是用典了,因为这个意义是典故赋予的,必须结合原典——古代皇宫居室分配制度才能理解。这些制度性的典故和人物性的典故当然也是存在于古籍文献的,但并不表现为特定语境的某个故事或某个语句,而是分散的、多见的、没有确切出处的,所以光说“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现成话”或者“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涵盖不了制典和人物典的情况。

(13)、黄云白草: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作宾语、定语;指荒凉的地方。

(14)、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5)、处于构词层面的用典叫做“构词用典”。构词用典的直接目的是创造“典故词”,即利用典故来构造某个词语,使该词语具有跟原典相关但并不等于原典的某种新意义。这严格说起来可能算不上“用典”,因为只是根据典故来构造词语,并未将典故直接使用于言语表达,言语中使用的是“典故词”而非“典故”。但为了叙说和对比的方便,我们把据典构词也看作“用典”,即在构词时利用了典故,属于构词层面的用典,这种用典跟言语层面的表达性用典是有本质区别的。

(16)、年轻时候,以为坚持是永不动摇;到这个年纪,明白了,坚持就是犹疑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一步三停着,还在往前走。

(17)、宾至如归:客人到了这里就像回到家中一样,形容招待殷勤、周到,起居饮食舒适。

(18)、   《晋书·王徽之传》:“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9)、“宋君灼艾以分痛”(见《宋史·太祖本纪》讲赵匡胤和赵匡义的故事)

(20)、取法于上:效法于高超、精深的学识,技艺等。

(1)、本材料出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名人传》,在该书中是引作托尔斯泰厌恶“抽象的爱”的证据。这种名言式材料,有别于常见的寓言式材料。寓言式材料,是将道理作了形象化的展示,学生要先进行由事到理的转化,再提取观点。名言式材料已经是理性、抽象的表述,关键词和话题不难把握。但由于是文学家的语言,又往往不是平实的语言,有一定的诗性,逻辑不很清晰。所以,名言式材料仍要在“读”上下功夫。不止满足于抓词语,抓话题,还要领会名言中的相关概念、表述逻辑,给自己的写作增加深度。

(2)、大有文章:有不少可以探究的奥妙。指言谈、文学或表露的现象之中有很令人揣摸不透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3)、造句:对目不识丁的文盲,谈文艺创作,无异于对牛弹琴。

(4)、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李密与祖母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忠孝难得两全,李密选择的是以孝为先。一份《陈情表》,短短数百字,写下的不仅仅是一份奏请,更是对亲情的承诺。这,是祖孙之爱。

(5)、光彩照人: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

(6)、    冬日的一天,我路过了演唱会门前。一个乞丐正向几个狂热的歌迷乞讨,他们却未有所动,我上前递入一块钱,走了。

(7)、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8)、我们所说的“言辞用典”是指把典故内容用多个词语组合进言语表达的情况。言辞表达总有特定的语意指向,相当于广义的修辞目的,以此为据,可以把言辞用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字面上明显指向原典,通过再现原典语境直接表达某种修辞目的。一种是字面上明显指向现实,而同时暗扣原典,通过联想原典来间接表达某种言外之意。我们把前者叫“指原用典”,后者叫“扣原用典”。这种“指原”与“扣原”的区分跟罗积勇“明引”与“暗用”的区分相似而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着眼的是“语意指向”而不是“引用标志”,而且我们的“言辞用典”是排除了“构词用典”的。

(9)、长吁短叹: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

(10)、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暗中勾结。

(11)、铁石心肠:心肠跟铁石一样硬。形容不易为感情所动。

(12)、凄风楚雨: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同凄风苦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境遇悲惨。

(13)、(哽咽难鸣):因感情激动难以发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能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

(14)、造句:《唐诗三百首》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弦户诵 。

(15)、睹物思人,这些老照片使他想起了很多伤心的往事。

(16)、戒骄戒躁:警惕防止骄傲或急躁的情绪的产生(戒:防止,警惕)。

(17)、(示例)俗语说:“~”,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18)、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19)、慢易生忧: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20)、泪如泉滴: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1)、    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胆怯于和我再次冲撞,于是妈妈发来了短信,说起了语重心长的话。我封闭的门露出一条光线,心软了下来,去打开了房门的锁,但没有开门。想起了所谓的自尊。

(2)、《初中国文教本(第一册)》(张弓等编,大东书局,1933年)以“培育初级中学学生‘敬己’‘爱群’‘创新’”态度,体味“人间的真味”为编写出发点。《背影》入选第一组“常态的生活”文类,与叶圣陶表达“爱和美的追求”的《伊和他》、归有光怀念亡母的《先妣事略》等反映常人常事常情的作品成组。可见,教材是以该文作亲情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国文(第一册)》(叶楚伧等编,正中书局,1934年)对《背影》围绕“文体”“章法”“风格”以及“思想”进行讲解,认为其在文体上是“‘主美’的叙事文”,章法上是“顺行叙事”,风格上是“纯写实的”,思想上是“表现亲子间的自然的真爱”。这套教科书的编辑意图偏重于为其时的“新生活运动”服务,初一的课文参照学生生活之经验供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背影》在此既被用着文章写作训练,也被用以实施亲情人伦教育。

(3)、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反应迟钝或情绪淡漠。

(4)、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5)、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6)、出处:对昔日宫室胜景如今已成为庄稼地而发出的慨叹。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上·丘墟之象》:“昭宗末年,长安役人取石於内苑起山,崎危屈曲,有若天成……後巢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烁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参见“禾黍”。

(7)、西岩夜宿露寒焚楚竹月落星疏枫燃碧烟浮闻箫声漠漠轻愁一曲长安暮回眸顾有伊人步荻花深处花间对酌交盏共流光飞渡烟消日出扬帆各自天涯路黯然神伤才将相思浅尝骤然烽烟起赴沙场披上戎装风萧兮挥金戈铁马踏碎了城墙万里河图血染又何妨挽弓立苍茫,天狼北望不见枯骨乱葬旌旗连万丈盖过了星光酒冷刀光凉长夜无央忆起隔岸那芦花初放一寸一点将情思掩藏所谓伊人身在何方絮飞雪落弹指又几度残垣草深湮没了路途策千军睥睨孤城决胜旧王都凤凰台上只见他白衣如故情深缘浅世事难料总残酷一点痴心难言默默谁人诉蒹葭苍苍其实经不起风霜----重小烟《芦花未尽》烟繁世这乱世烽火戏天下诸侯浊凡事,悴红颜,碎思念。坠火怜花落谁家辗三千红尘蹁跹花影舞痴月惊鸿惹烟雨连连昙花梦醒,黯然神伤只喃喃狐说三生烟换哪尘一世痴迷..(那晚见烟霞漫天迷了眼,良辰,美景,悦事,却唯独少了一个你,不由来潮,如果身逢末世,处处乱火,这血腥的世界我牵着你手,共寻天涯,那何处不是桃源)光阴似箭,转眼间,青春的花已不再开,步入中年,过去的事已不再来,不再为每一次的花开欣喜若狂,不再为每一次花落黯然神伤;不再为世事纷扰疲惫,不再为风花雪月憔悴;岁月的沧桑,滚滚的红尘,磨成特有的柔软与细腻。但只要我们认真品味生活享受生活的味道,那么,无论是淡淡的芬芳,还是丝丝的苦涩,都将是我们无比宝贵的收获。

(8)、   (9)宋·陈思《翠微南征録·挽戚虚中》:“安得九重容借箸,尽将军国为前筹。”

(9)、  (提要)“用典”以“典故”为基础,“典故”包括“事典、语典、制典、人物典”,属于原有的言辞材料。“用典”包括“造词用典”和“言辞用典”。“造词用典”利用典故产生语言新词,“言辞”用典(又可分为“指原用典”和“扣原用典”)利用典故产生新的言语篇章。典故和用典相对而言,彼此依存,但理解和研究的重点应该在用典。用典的不同语言事实属于语言造词和言辞表达两个平面,在意义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语例形式上也有差异。严格说来,“言辞用典”不是以“词”为表达单位的,而且形式不固定,所以理论上语文词典不宜收释。但从实用的角度看,适当收释可以抽取代表性语符的言辞用典语例也未尝不可,只是在条目处理和释文上应该跟典故词有所区别。

(10)、    妈妈站在街口,出乎我的意料,她见着了我便疾步走来,把厚实的外套披在我的身上,我不情愿的扭了扭,往前走去。一路无话,可能是刚刚在演唱会上喊哑了嗓子,也许是这阴暗天气使我感到压抑吧。妈却在旁说个不停,大多都是与我有关的。回到家坐到床上,我才发现疯了那么久,现在很饿。妈问我饿不饿,我倔强地答道不饿。但过了一会,我还是闻到了牛奶的香味。

(11)、     本文基本顺应材料进行构思。立论中,把判断爱的是非的标准,设定为是否“对你的人生有意义”。这样的立意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开头由排比引入,能句句点出结果的虚无,有利于引出论题,但“羡慕”与“爱”则距离较远,可作语言上的调整。中部两段对比,中规中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判断,如“这种爱毫无意义可言,不过是一种虚荣与从众”,“自满于抽象的美好不叫生活,叫挥霍”,可惜缺少进一步的论证。(陆平老师)

(12)、有人说,一段新的感情可以治疗从前的伤痛。可是,无论怎样选择,我都难以重新来接受一份新的感情,宁愿孤独也不愿碰触那个滴血的伤口。

(13)、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14)、桀骜不驯:性情倔强暴烈,不顺从人,不服管教(桀骜:性情倔强暴烈)。

(15)、《背影》教学出现的这些变化与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课程理念密切相关。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确立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这是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贡献。但很多时候,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更偏重“人文性”而忽视其“工具性”,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忽视“知识能力”等目标,所以会淡化知识教学,弱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界定为多重关系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新课程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强调学生的体验、生成、个性。同时,本时期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反对传统、解构经典成为时尚。在文学艺术界,大量后现代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和阅读理论被运用到文本解读和艺术鉴赏当中,很多有着定论或传统解读的文学艺术作品被解构、颠覆,这种现象相应地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回应。多种因素的结合,《背影》教学人文性、生活化、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形成。

(16)、不省人事:省:知道。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7)、后难后获:难:指劳苦。先劳苦而后收获。形容不坐享其成。

(18)、    爱一个对你的爱不留余地的人吧,爱本就不须留余地。

(19)、无病呻吟:没有病痛而故意发出表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作感慨。

(20)、(恸哭流涕):恸:哀痛;涕:眼泪。形容极其悲痛伤心。

(1)、表示欢欣庆幸。《晋书·石勒载记》下:“勒见(刘)曜无守军,大悦,举手指天,又自指额曰:‘天也。’”《资治通鉴》九四作“举手指天复加额”。宋杨万里《诚斋集》七六《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辞源》上册182页)

(2)、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够做好。比喻合乎情理不悖常例,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3)、弦外有音:比喻话里(或文章里)另有间接透露而不明说出来的意思。

(4)、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63句一段让女孩子感动的话语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