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0句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4 08:59:25 admin 阅读:59

导读论语全文40篇 1、论语完整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再来看“微子”篇第四章:“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据《史记·孔...

论语全文40篇

1、论语完整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再来看“微子”篇第四章:“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定公十四年,夫子任大司寇,行摄相事,仅三个月,商品不二价,路人不拾遗,鲁国大治。齐国深恐鲁国继续任用孔子,国力将超过他们,于是选了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又挑了三十匹最上乘的文马,托季桓子送给鲁定公。鲁定公果然为女乐所迷,以致连续三日不理朝政。不久,鲁国郊祭,又不依礼将祭毕的膰肉分送大夫。夫子见此深知在鲁国已无法行道,便果断辞官,离开鲁国。

(3)、(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4)、译文:孔子说:“处在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发布命令,别人也会依照你的样子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5)、乡d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6)、阐述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o)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0)、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1)、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12)、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博闻多识的人交朋友,那是有益的;同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同看风使舵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那就有害了。”

(13)、译文: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

(14)、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

(15)、(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6)、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1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就必然有眼

(18)、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31年,比孔子小20岁。《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9)、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2、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1)、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2)、(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3)、这问那。”孔子听到后说:“这正是知礼啊!”

(4)、《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5)、我们现在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怎么来的呢?和谐社会就是要从孝悌来做起。一个人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悌,向上提升,把这种孝悌之心扩而广之,那就是互爱,也就是《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再把这种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助,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切实地用行动帮助他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个互助互爱之心,再向上提升,才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大同社会。

(6)、有德之人是智者、仁者。有智慧的人如流水,不断地变化、流动、向前,尽享欢乐,有仁德的人如同高山,巍然屹立,作出榜样,永世不倒。这就是有德者的形象。为了达到德,不断与别人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他们不依赖别人,从自身做起,为人们做出榜样。

(7)、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8)、译文:孔子说:“不断学习和复习,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9)、⑴“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有身份的人,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是指有修养的人,即有才德的人。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1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在这里是“依次编辑”的意思。

(13)、《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14)、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从门前走过的人。他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呀!”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你就只为你自己就是了。水深,就穿着衣服涉水而过;水浅,就撩起衣襟过去。”孔子说:“真果断呀,没有什么可责难他的了。”

(15)、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16)、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7)、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而可以终生奉行的呢?”

(18)、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20)、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论语》共学的第615天,一起来学习卫灵公篇第40章。

3、《论语》全文

(1)、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每章语录虽然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5)、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6)、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7)、友:甲骨文“友”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是朋友。此处作动词,交友之意。

(8)、译文:孔子说:“君子为人庄重而不与人争执,能团结人而不拉帮结派。”

(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翻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11)、《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

(12)、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责问子贡为何那么晚来见自己。于是叹息说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将要腐朽折断了,哲人将要如同草木一样枯萎腐烂了。

(13)、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4)、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8)、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1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4、论语全文原文

(1)、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2)、对于用不道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这样的行为不是君子所为,是得不到大家的尊重。

(3)、《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5)、前不久,稻盛和夫在盛和塾哲学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演讲,对于上述观点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我将自己的这些信念和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实践,和员工共有。这么做不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不是为了提升业绩或者让自己轻松。纯粹的动机就是:让员工获得幸福。以这样的方式待人处事,就能度过幸福人生。”他还说,“哲学不是为了驱使员工,经营者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员工看到榜样,就会产生共鸣,跟着实践哲学。哪怕只是一名员工实现幸福,经营者就会获得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喜悦。哪怕他离开公司,只要他实践哲学,走在幸福美好的人生道路上,这也是好事。”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8)、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我们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我们读书学习也一样,光听课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不会掌握规律,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光不切实际的想,也是胡思乱想,也不会学到知识与本领。

(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0)、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1)、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

(12)、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13)、全球首部影视版《论语》,一百零二集大型儒学文化电视系列片—《演说论语》

(1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人。”(《卫灵公》)

(15)、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与“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这些思想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交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6)、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

(17)、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5、论语全部内容原文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人,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简:简略,简约,质朴,平易。《尚书·皋陶谟》:“直而温,简而廉。”

(4)、“磬”,是古代石制的打击乐器。“荷蒉”,就是挑着草筐。“荷”,指肩扛,肩挑。“蒉”,是草编的筐子,盛土用。“硁硁”,形容击磬的声音。“深则厉,浅则揭”,是《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诗句,穿着衣服涉水叫厉,提起衣襟涉水叫揭。诗的原意是,水深就垂衣缓缓过,水浅就提裙快快走。这里用来比喻处世也要审时度势,知道深浅。“末”字,指无,没有。“难”字,指责难。

(5)、◆中考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100篇)(WORD)(45元)

(6)、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7)、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8)、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郭店简“《语丛·三》简引述《论语》,更确证该书之早”。

(9)、《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0)、阐述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1)、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3)、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子。”(《子路》)

(14)、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的事。孔子答道:“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敢不端正呢?”(孔子强调封建时代的执政者尚且要以身作则,意义深远。)

(15)、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

(16)、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7)、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一点心思也不用,是没有出息的!即使做点下棋一类的游戏,也比闲着毫不用心

(18)、(译文) 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20)、译文:孔子一行到卫国去,冉有驾车。孔子说:“这里的人口真兴旺啊!”冉有接着问道:“人口兴旺了,该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以后,还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1)、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于追求真理的人,却以衣食粗劣为可耻,就不值得同他讨论什么问题了。”

(2)、左丘明身为史官,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王器重,对我的政事也非常支持。左丘明深知《春秋》义理,我们经常交换意见,沟通想法,因此他对《春秋》的注疏,很符合我编纂的宗旨。

(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5)、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6)、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

(7)、⑵“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一切人都应如此。

(8)、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14)、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5)、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16)、⑴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0)、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3)、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论语》二十章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6)、《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是首创语录体。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7)、南面: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引申为居天子、诸侯或卿大夫之位。

(8)、译文:孔子说:“君子襟怀坦白,小人则经常愁眉不展。”

(9)、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73句小学论语全文加译文大全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