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94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4 09:15:58 admin 阅读:59

导读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2)、(4)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主要观点有:理气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存天理,灭(或去)人欲”、心性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

(2)、(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3)顾炎武:主张走出家门,重视实践,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来引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解析)A。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在汉代。儒家,又称儒学思想,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各种与此相关、或声称与此相关的思想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六经为经典,奠定儒家的最早起源。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选项。

(5)、(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6)、核心思想是“仁”,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民本思想。

(7)、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8)、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面临着内忧外患三大问题,即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威胁问题。形势的变化要求统治者从无为而治的状态转为积极有为。

(9)、概况:汉武帝设立太学   ,将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教材;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10)、(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11)、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1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1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14)、①春秋末年:孔子学说奠定基础——儒学创立

(15)、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16)、(1)政治上:重用儒生。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17)、(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18)、本文列举了儒家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主要学说,仅仅作为参考了解,事实上每一位代表人物的思想展开,都是浩瀚无边的知识瑰宝,行有余力,我们仍应当回到经典本身,科学对待,继承创新。

(19)、(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20)、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诚、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2、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2)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场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了入仕的机会。

(2)、东周时代就此覆灭,带来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论语季氏》中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时期的礼乐与文化,其实是可以混淆的。由于周王朝覆灭,直接导致了礼乐崩坏,而这种现象,却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持续影响。礼乐崩坏,直接导致原本存于周王朝的文化与制度,随着人才流失,而散播在了民间。在春秋时期之前,大量书籍文化,是只在宫廷之中保存,平民百姓没机会读书写字。而礼乐崩坏,导致了大量文化流进民间,为后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埋下了伏笔,儒家思想就是在这种学说独立的情况下,慢慢诞生的。

(3)、孔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孔子,名丘,春秋时鲁国人。平王东迁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说明王室的势力变弱,各诸候国开始强盛,从而有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逐鹿中原。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与治国方针,史称:诸子百家。

(4)、  期以来诸子百家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高频的考点。

(5)、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6)、①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7)、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采纳。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并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成为统治思想。

(8)、请左右滑动下面的选项,判断ABCD四个选项哪一项是错误的?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吧!(正确答案的线索就在下文中)

(9)、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10)、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展开儒家的思想体系。这些儒学的奠基人提出儒学的思想框架,确立基本的理论原则,使儒学初具规模。 

(12)、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13)、生活背景:出生于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泉州地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14)、|声明:本文由高考历史(ID:gkls100)汇总整理。转载时请事先联系协商授权

(15)、明朝——严格八股取士、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16)、(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17)、朱熹(南宋):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18)、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19)、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20)、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3、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

(1)、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

(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4)、先秦儒学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他的言论和事迹由其弟子记载于《论语》一书中,品读《论语》,是我们认识、了解孔子的最直接方式。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正是社会变革期,对于出身贵族且自幼熟悉周礼的孔子而言,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迫切渴望通过恢复礼乐秩序使得社会归于安定。《论语》中“仁”出现百余次、“礼”也有70余次,“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重点,“仁”是内在的道德,也是为人的价值取向,使人为善;“礼”是外在的制度规范,也是社会的秩序保障,使人不为恶。

(5)、①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伦理道德,但是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的抵触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落后色彩,是“用新瓶装旧酒”。

(6)、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7)、二程主张:世界观。理是万物本原,理先物后。伦理观。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者,天理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认识论。格物致知。朱熹主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8)、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覆灭,可以看做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说十分混乱,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南北朝开始到唐朝,诞生了以玄学来解释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的新型学说。佛儒道三家学说独立,限制了儒家思想的传播。虽然隋唐时期的帝王,都曾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却因为这一时期的混乱局面,而收效甚微,可以说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几百年里,儒家学说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唐朝诗人韩愈曾经抵触过这种思想混淆的情况:“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言下之意,尽是反对佛学与儒家并列,导致学说受限的痛恨。这种现象,直到唐朝覆灭,都没有得到改善。

(9)、(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10)、(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11)、③人对自身反省和追求:修身、慎行自省、格物正心、追求理想人格

(12)、②人和社会关系:以德治国、民为邦本、社会责任感

(13)、   1840年以后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否定,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的影响,儒家文化在大陆上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兴儒家文化思想,学者们通过反思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探讨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对儒学思想进行新的诠释和发展。  

(14)、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15)、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16)、◆(芃姐姐涨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17)、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18)、明代王明阳,集儒家心性学说之大成。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心就是理。他主张:①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②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③心即良知,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

(19)、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20)、(1)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论文

(1)、例三: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3)、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4)、(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5)、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

(6)、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东周时代就此覆灭,带来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论语季氏》中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时期的礼乐与文化,其实是可以混淆的。由于周王朝覆灭,直接导致了礼乐崩坏,而这种现象,却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持续影响。礼乐崩坏,直接导致原本存于周王朝的文化与制度,随着人才流失,而散播在了民间。在春秋时期之前,大量书籍文化,是只在宫廷之中保存,平民百姓没机会读书写字。而礼乐崩坏,导致了大量文化流进民间,为后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埋下了伏笔,儒家思想就是在这种学说独立的情况下,慢慢诞生的。

(8)、已经完了!看什么看,要全部历史的资料,赶紧D,商紧D与我联系!

(9)、汉高祖最开始只是十里亭长,最后能够建立大汉王朝。就是深知百姓疾苦,苛征暴敛不仅让百姓民不聊生,更加催化了王朝的覆灭。因此,从汉高祖时期,对儒家思想就十分提倡。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发展。汉武帝接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从这里开始形成。汉朝时期尊崇儒家思想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对刑罚的减轻。秦朝的刑罚太过残暴,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所以,到了汉朝,对于刑罚方面一直以“恤刑”理论来量刑,意在教化罪犯,而并非以刑罚威胁百姓。比如《礼记.曲礼》中规定:“七年日悼, 九十日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为特殊的犯人减轻刑罚,与孔子提出的“不教而诛是为虐”的儒家思想,完全吻合。所以,儒家思想的传播,在汉朝是起到了推进作用。

(10)、(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1)、(1)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3)、(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14)、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5)、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干,自孔子确立以来,迄今两千多年,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从先秦到清代,儒学先后形成四种理论形态。 

(16)、民国四五年之交,整个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之中,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却浸没在一片尊孔复古的逆流之中。

(17)、②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利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洋务派的“体用”观,是“用旧瓶装新酒”。

(18)、①儒家思想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反映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与工业文明不相适应

(19)、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被彻底推翻,“文革”中再次遭到猛烈批判;

(20)、④政治建设:大一统思想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仁和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1)、(4)思想: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2)、下列思想流派与产生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

(3)、概况:秦始皇将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的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将除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又将违犯禁令的460余名儒生坑杀。

(4)、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董仲舒、汉武帝

(5)、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6)、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7)、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

(8)、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覆灭,可以看做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说十分混乱,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南北朝开始到唐朝,诞生了以玄学来解释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的新型学说。佛儒道三家学说独立,限制了儒家思想的传播。虽然隋唐时期的帝王,都曾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却因为这一时期的混乱局面,而收效甚微,可以说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几百年里,儒家学说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唐朝诗人韩愈曾经抵触过这种思想混淆的情况:“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言下之意,尽是反对佛学与儒家并列,导致学说受限的痛恨。这种现象,直到唐朝覆灭,都没有得到改善。

(9)、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10)、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11)、   董仲舒等经学大师,借助阴阳五行的思维框架和准神学的形式,论证儒家的基本原则,形成政治、伦理、宗教三位一体的儒学思想体系,使儒家从一家之言上升到意识形态主体的高度,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权威性。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 

(12)、①汉初推崇黄老之学,适应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无为而治”的时代需要。

(13)、(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14)、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43句有关青春的诗歌朗诵稿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