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谭嗣同绝命诗【文案131句】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1:37 admin 阅读:59

导读谭嗣同绝命诗 1、 (1)、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2)、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

谭嗣同绝命诗

1、

(1)、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2)、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

(3)、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4)、谭嗣同一方面也想跟母亲撒撒娇,另一方面又得故作坚强,这种内心跟外在表现的矛盾,形成了激烈碰撞,对谭嗣同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作用。

(5)、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7)、“二十五日,晴,入署……在署闻同司朱君云:谭逆嗣同被逮后,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当然,这首诗究竟是不是谭嗣同所留,史学界还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

(9)、“去留肝胆两昆仑”前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

(10)、*乖乖,许昌的奇葩村名,来历不小哇!‖贾凤翔

(11)、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2)、*“从流浪者到国君”系列之2:美女骊姬的毒计‖贾凤翔

(13)、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为赴国难,慷慨就义者很多。这些仁人志士,他们(她们)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变法维新,或是革命事业中。倘若一旦因出事而遭被捕坐牢,始终也心坚如铁,狱中题诗就是最好的验证!

(14)、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

(15)、 ⒋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16)、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d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17)、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18)、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19)、杜根被人救出后藏匿民间,为酒保十余年。汉安帝亲政时把他找回来作了侍御史。

(20)、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2、

(1)、黄彰健还认为,此番改动,就是为了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维新派曾秘密发动了武装夺权的阴谋。因为康、梁根本没有谭嗣同“留将公罪后人论”的大义,且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了退避,所以梁启超才会对这首诗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显然,黄彰健的这种说法,已认定康有为、梁启超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谭嗣同的诗,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所以梁启超才会遮遮掩掩。

(2)、*喜闻乐见的西厢故事,1200多年来是怎样演变的?‖贾凤翔

(3)、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4)、*“老家许昌”优秀作者贾国忠专辑:只上过六年小学的禹州农民:70岁一倔人,57年一本书‖高爱许

(5)、*情溢许昌,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泪流满面!‖许昌

(6)、谭嗣同在刑场高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接着是哈哈大笑。面对此情此景,围观的百姓无不潸然泪下。六君子中第一个受刑的是康广仁,因慈禧对六君子恨之入骨,特嘱咐刽子手使用“大将军”刀。

(7)、*“从流浪者到国君”系列之9:讨饭讨来一块土坷垃‖贾凤翔

(8)、“他喜欢技击,会骑马,会舞剑,我曾看见他蹲在地上叫两个人紧握他的辫根,一翻身站起来,那两个人都跌一跤。”

(9)、这个张俭是东汉的名士,他品德高尚,瞧不起人品低劣的乡人朱并,于是朱并忌恨他,并诬告他结d害国,导致他受到朝廷的通缉。所以张俭就四处逃亡,人们都敬佩他的高洁,纷纷“窝藏”他和掩护他,哪怕是受到牵连而遭刑罚也毫无怨言(望门投止典故)。这里面表达谭嗣同以张俭望门投止之事自喻之感。

(10)、*许昌人交友:您好,我慢热,但很保温!‖高爱许

(11)、*“老家许昌”优秀作者梁耀国专辑:想痛痛快快逛遍许昌?当然找牛气哄哄许昌老梁!

(12)、张俭因为避祸而东躲西藏,杜根装死才免去了丢掉性命,我会直接面对死亡而且要仰天大笑。因为即使我死了,还有与我同样肝胆相照共扶社稷的两位伟人!

(13)、这次短命的“百日维新”和唐朝的百日永贞革新类似,虽然都有皇帝的支持,可惜两个皇帝都是废物点心。

(14)、 ⒊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d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

(15)、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16)、比如,在谭嗣同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大哥结婚的事,回老家待了一年,临走前嘱咐他:

(17)、这种“大将军”刀没有开刃,刀口非常迟钝,基本上把头往下剁。一刀下去,鲜血便从康广仁的脖子上喷涌而出,而脑袋却没有掉下,接着又是几刀,围观的百姓心有不忍的说:“这哪是砍头,这分明是锯头。”

(18)、这封信如今读来,仍然让人泪流满面,也足可见谭嗣同跟妻子李闰的感情之深。

(19)、可惜这个变法运动还有个名字叫做:百日维新。

(20)、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

3、

(1)、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2)、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4)、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d”,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5)、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据说谭嗣同五岁时曾经昏死三日,后来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书生,还在湖南办报纸,倡导开矿山、修铁路,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6)、张俭:东汉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迫害逃亡,人们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纳他。

(7)、在高呼口号之后,谭嗣同吟咏了一首绝命诗,随后死在刀斧手的铡刀之下。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8)、谭嗣同跟李闰在一起15年,异常恩爱,坚持一夫一妻,不让老婆缠脚,也不纳妾,还讲究男女平等。

(9)、夏完淳,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10)、袁世凯表面答应帮助维新派,背地里却向慈禧告密。慈禧派兵软禁了光绪,宣布自己垂帘听政。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向国外,谭嗣同却不肯走,他与王五等人四处活动,想用流血来救出光绪皇帝。

(11)、白话文释义: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2)、《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13)、出处:谭翤同诗《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14)、只是谭嗣同可能没有想到,虽然变法的种子留下了,但是革命的种子生命力更加强大。辛亥革命以后,康有为这种保皇派很快就被历史所抛弃。

(15)、谭嗣同在临死前夕,于囚狱里用炭渣在墙上题过一首七绝诗,这就是脍炙人口、传颂不绝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借讽喻东汉d锢之祸,谴责顽固派罗织成罪的卑鄙行为,在表现自己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时,寄莫大希望于来者。

(16)、*许昌有一棵婚姻奇树:十七开花,七十结果!‖贾凤翔

(17)、*历史上唯一主动跟皇帝“离婚”的女人!‖贾凤翔

(18)、*禹州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曾囚禁过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贾凤翔

(19)、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d人。

(20)、1895年4月,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了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4、

(1)、*“从流浪者到国君”系列之13:原谅一个仇人,却救了自己‖贾凤翔

(2)、新华网: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8)

(3)、*班婕妤PK赵飞燕:德才俱佳与飞扬跋扈‖贾凤翔

(4)、之所以谭嗣同会变成如此矛盾的个体,我(杨角风)觉得,跟谭嗣同幼年的遭遇脱不开干系。

(5)、*咱许昌的“许”字古时是怎样写的,你知道吗?‖贾凤翔

(6)、*1700多年前,冤死在许昌的皇帝接班人是谁?‖贾凤翔

(7)、这首激昂的绝命诗,作者为戊戌变法中的志士谭嗣同。在历史课本中,这首诗的内容就是梁启超所写的《谭嗣同传》出现的版本,其诗为:

(8)、光明日报:(唐才常、谭嗣同)两人生前“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9)、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据说谭嗣同五岁时曾经昏死三日,后来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书生,还在湖南办报纸,倡导开矿山、修铁路,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1)、由于这首绝诗最后一句提到的“两昆仑”是比拟还是专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研究者的诸多推测和猜疑,它究竟是指谁呢?

(12)、不过在下的意思,觉得这两人当中,当得起“昆仑”两字、受之能无愧色的,只有大刀王五一人。至于康有为何以够不上“昆仑”两字,不俟在下哓舌,也不俟盖棺定论,看官们大约也都明白,也都首肯。

(13)、鸦片战争以后,目空一切的天朝上国终于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于是也开始了学习西方,甚至组建了亚洲一流的北洋水师,可惜1894年的甲午一战全军覆灭,被迫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14)、1897年,戊戌变法开始,谭嗣同被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但变法遭到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他们密谋发动政变。光绪让康有为等人设法挽救形势,谭嗣同便秘密拜见北洋新军首领袁世凯。

(15)、PS:焕之的宠粉福利不要忘记哦!咱们周一开奖!

(16)、这是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就的。我们都知道,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三大领袖人物之排在康有为梁启超之后。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完全是可以逃走的。但是,他没有。

(17)、*许昌这个“全才”写了哪些与著名剧作家陈涌泉有关的格律诗?‖贾凤翔

(18)、谭嗣同仍然倔强地回答不是,这让其母亲徐五缘,既心疼又欣慰:

(19)、*许昌名家以格律诗忆自己的戏曲之路‖贾凤翔

(20)、清末民国时期的平江不肖生(1889一1957)写过一本武侠小说:《侠义英雄传》时,其中也讲到这个故事:

5、

(1)、*世界唯一:许昌为啥有座白胡子关公庙?‖贾凤翔

(2)、*民国时,这个许昌明星,绰号为啥叫“三百块”?‖贾凤翔

(3)、张俭因为避祸而东躲西藏,杜根装死才免去了丢掉性命。我会直接面对死亡而且要仰天大笑。因为即使我死了,还有与我同样肝胆相照共扶社稷的两位伟人!

(4)、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

(5)、出处:谭翤同诗《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6)、他所给出的证据就是一部出版于1908年的演义小说,名为《绣像康梁演义》。这本小说,是谭嗣同就义十年后出版的,在小说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临刑之前,六君子中的林旭吟咏了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

(7)、谭嗣同不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侠士。革命派一向对主张改良的人士颇有成见,但对谭嗣同却称赞其为“大豪侠”。

(8)、至于这首《狱中题壁》究竟是不是谭嗣同留下的,史学界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定,七言版本的《狱中题壁》并非谭嗣同所做,而是梁启超在为其做传时篡改的版本。持有这种说法的黄彰健,在其文章《论今传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曾经梁启超改易》里提出了质疑。黄彰健认为,这首诗并不是谭嗣同在大狱中写在墙壁上的,而是梁启超假借其名义创作的。

(9)、*许昌的他,与d中央、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先锋于漪的一面之缘!‖贾凤翔

(10)、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11)、*相隔近600年的惊心动魄:历史上的两次甘露之变‖贾凤翔

(12)、两昆仑,我个人以为,就是代表去和留两种人,也可以带入离开的康梁和留下并牺牲的六君子。意思是,无论去留,大家都是好样的。离开是为了保存力量,留下是为了理想而牺牲。至于大刀王五之说,降低了这首诗的格调。

(13)、*200多年前,许昌“活柩子”才压三江,为何未中进士?‖高爱许

(14)、梁启超对原诗之词句作了一些修改,其根据源于戊戌年刑部主事唐烜所写的《留庵日钞》。这是一本私人日记,出现有关谭嗣同《狱中题壁》细节描述:

(15)、杜根,东汉颍川定陵人,汉安帝时期的郎中,杜根反对外戚专权,希望还政于汉安帝,结果惹恼了太后,被抓到大殿上用布袋装好,差一点活活打死。太后命人检查,以为他已经死了。

(16)、本出生于官宦世家,全家都受益于科举,唯独他对科举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科举;本是一个异常激进的人,年轻的时候却潜心修禅,甚至完成一部哲学大作《仁学》;本以为是一介文人,没曾想还曾经仗剑走天涯,武学造诣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

(17)、后来,谭嗣同在家中被捕。王五在谭嗣同入狱后,仍设法打点狱卒,好让谭嗣同少受点苦。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皆被判斩首之刑。

(18)、*彭祖真在鄢陵活了八百多岁吗?真相原来如此!‖贾凤翔

(19)、至于这些说法哪一种为真,大家也可以自行判断。

(20)、“余夜读,闻白杨号风,间杂鬼啸。大恐,往奔两兄,则皆抚慰而嗬煦之。”

(1)、*禹州白富美竟然经历七任国家一把手?‖贾凤翔

(2)、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3)、例如傅剑平便认为,黄彰健的说法中存在许多漏洞,尚需推敲。林旭在刑场上吟咏的绝命诗,是不是谭嗣同在狱中所留的原作,尚且存疑。既然连这一点都无法确认,就无法考证《狱中题壁》的“原版”内容究竟是什么,对此的推断自然是不成立的。想要研究谭嗣同所留的《狱中题壁》,就必须跳出诗旧有解说的藩篱。

(4)、谭嗣同十二岁便师从通臂猿胡练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双刀等武艺。后来,师傅胡七又给谭嗣同引见了侠士大刀王王五也曾教授他单刀武艺。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友谊是人尽皆知的,两人达到了每日必见的程度。

(5)、*“许”这个地名的由来,可能跟高士许由没关系!‖贾凤翔

(6)、*“从流浪者到国君”系列之12:刁钻的问题和难受的考察‖贾凤翔

(7)、 ⒌选自《谭嗣同全集》。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直译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 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

(8)、谭嗣同把自己比作留下的杜根,据说谭嗣同不肯作“张俭”,原因是他认为:

(9)、*许昌他的红颜知己是孙中山、鲁迅的战友!‖贾凤翔

(10)、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谭嗣同《狱中题壁》诗,豪情万丈。但有人这是被改动过的,那原版如何?

(11)、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了戊戌变法。其年6月4日,光绪皇帝正式宣布变法,一并颁布了“明是国是”诏书。想不到三个月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12)、其诗有云:“拔剑长歌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或谓“两昆仑”者,一为长素,一即王五。

(13)、“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14)、从这首诗的构造和用典来看,该诗与《谭嗣同传》中出现的《狱中题壁》结构、用典类似。所以,黄彰健认定梁启超书中的诗是伪作。

(15)、*许昌的他双目失明,却成了热心公益的“亮眼哥”!‖贾凤翔

(16)、谭嗣同被杀,并非是因为他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完全为了民族兴亡而慷慨赴死:

(17)、但是在这次变法失败以后,还有人宁死不逃,这就是写下这首绝命诗的谭嗣同。

(18)、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谭嗣同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甚至他还跑去甘肃父亲的驻地,跟西域人一起骑马逐猎,颇有飞将军李广的风范。

(20)、谭嗣同被抓前,一再拒绝大刀王五的苦劝,也拒绝日本使馆的协助,执意不逃。入狱时将“凤矩剑”赠给了大刀王后来这把剑跟大刀王五的那把青龙偃月刀一起被炼了钢铁。而谭嗣同的那把“残雷琴”也留了下来,现藏于故宫博物馆,但是“崩霆琴”从那之后,就不知下落了。

(1)、*870多年前,许昌城西曾血流成河!‖贾凤翔

(2)、一个七岁的孩子,心里并不愿意跟母亲分离,但内心却倔强得很,送行时母子俩人也是互相倔,谁都不说话:

(3)、后来他跟大刀王五的关系如此之好,甚至结拜成异性兄弟,也恰恰是谭嗣同特别重视兄弟情的原因所在!

(4)、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5)、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虽然也曾做到过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这么大的官。但是他对子女却很宽容,而且对待子女的成长缺少自己的主见。

(6)、*许昌人探古:古镇繁城到底有多少宝贝?‖高爱许

(7)、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

(8)、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9)、此词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10)、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

(11)、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袁崇焕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1句胡适经典语录,句句直戳现实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