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36句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四句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4-26 08:44:53 admin 阅读:59
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1、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呢
(1)、古诗词中的中秋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中秋月圆之日,因孤身一人身处他乡而产生的对胞弟苏辙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浓浓的手足情思。在苏轼看来,虽然世间万物有时会残缺不齐,但仍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八月十五夜玩月》:玩月指在月下赏玩,即赏月。栖白这首赏月诗写得很是凝炼,文字通俗平易,韵调优曼柔和,把八月十五之夜的月景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来,犹如一幅神采飘逸的写意画。同时,诗中也抒发了作者对日月常存,人生易逝这种自然规律的深沉感叹。
(5)、此诗上半部分写中秋美景,突出中秋月夜的清爽素洁、万里澄明的特征。下半部分写自己久处边塞,在月圆之夜不能与亲人团圆的愁绪离情,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6)、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7)、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8)、《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中秋之。中秋节的古诗4句八月十五夜月
(9)、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10)、此刻,便要以诗歌的方式,作为虔诚的企盼,向这凉润的日子祝祷。
(11)、“谁人陇外久征戍?”是那些远戍边关久久未归的人。“何处庭前新别离?”是谁在月光下道别?是谁又新添一段眷恋相思被明月照亮?“失宠故姬归院夜”,如花的美人年老色衰,失宠之际回到深深院落,只有明月岑寂相伴。“没蕃老将上楼时”,那些流落在异邦他乡的戍边将士,此时在异乡独上高楼,他们望见的可是照着故乡的月光……
(12)、这首诗是唐代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说的是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亮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
(13)、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____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14)、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文天祥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16)、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17)、锁定玉楼云不卷,两街灯火作中秋。——项安世《中秋无月》
(18)、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张籍《祭退之》
(19)、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鲁迅夫人)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20)、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2、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四句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2)、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李朴《中秋》
(3)、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胡为亦趁槐花忙,不共中秋醉明月。——章甫《送杨德隽赴漕司试》
(5)、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6)、“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7)、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都张灯结彩,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
(8)、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9)、这样的愁闷心情难以排解,只因未曾学习佛理宽慰己心。
(1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不少于5句月既不解饮。
(11)、作为传统佳节的中秋,有了古诗作嫁衣,就增添了几分文化的底蕴;中秋有了古诗作依托,它就变得不再平淡和轻飘而显得丰富和厚重;中秋有了古诗作渲染,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古诗中的中秋,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12)、中秋把酒对嫦娥,处处团圆天下悦。——卫宗武《和吟友月夜遇风雨不见薄蚀韵》
(1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14)、此时瞻白兔。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秋边一雁声。
(15)、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16)、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
(17)、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8)、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9)、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20)、儿子不肯做作业,被爸爸带到坟地罚站!这3种吓唬式教育应该摒弃
3、关于赞美中秋节的诗
(1)、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史嵩之《中秋对月》
(2)、“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耀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就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4)、明光是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金轮寺诗僧。作此诗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5)、置身历史,我们融于其中,分享过去的喜怒哀乐;放眼未来,我们信心满满,直面未来的艰难险阻。
(6)、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7)、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抒写了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8)、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9)、释义: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10)、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11)、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12)、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3)、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14)、先看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秋月寄杜郎中》: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16)、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17)、此时,《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响起,一束束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那朵朵烟花为漆黑的天空增添了无限魅力。
(1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9)、卷帘推户寂无人,直欲数秋毫,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是夜越吟苦。
(2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____晏殊《中秋月》
4、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四年级
(1)、中秋节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每逢八月十五花好月圆之时,文人墨客都会把酒临风、寄情明月,以诗词感召上苍,寄托对家人和友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____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关于中秋节的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明月思念家乡亲人。诗人不从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思会落在谁家。
(8)、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
(9)、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0)、白居易另一首《中秋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失意之人:
(11)、意思: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12)、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13)、秋蕊香引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14)、诗人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在望月地点上,去年中秋节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节却在被贬之地湓江度过。在过节情景上,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情感基调上,昔之乐游与今之苦叹,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形成对比。在这些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15)、全诗的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16)、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点出八月十五日赏月是社会上人人所做之事,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和全社会的风俗。
(17)、北宋诗人晏殊也写过一首有关中秋的诗歌《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人用了不少的意象,素娥指嫦娥,尽管作者写的都是中秋晚上的月亮与景象,实际上,作者是借这些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诗人独自在外,看到天上的圆月,心情备感伤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诗人很想念自己的亲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却不能实现这一愿望,于是悲伤。
(18)、“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19)、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20)、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5、赞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手迹
(1)、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南斋玩月王昌龄高卧南斋时,百尺楼高水接天,林栖见羽毛,把酒问青天,风露发晶英。
(2)、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___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2015年9月27日,即农历八月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面对一轮明月,邀友人围坐花间,品茗、对酒、慢嚼月饼,细细回味古典诗词里的一些有关中秋的佳句,顿时几分惬意、几分期许、几分柔美萦绕心间。
(4)、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长相思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9)、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五言四句中秋古诗100首中秋
(10)、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du中秋作》
(11)、赞美了男女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和捍卫,也通过中秋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了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无限期待。柳永在这个月圆之日望着夜幕下窗外的一轮明月,情意绵绵,思绪翩翩。词人愁绪万千:两位相恋的爱人,因相隔遥远,即使两心相连,也无法心心相印。这样难舍难分的纠结,实在让人嗟叹!
(12)、教育部:“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作业可能是这样的
(13)、今天能跟这么多文友相聚在凤堰这块非常有厚重历史的地方,我相信这是终身难忘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打算就是把全国的一帮画家带到汉阴这块土地,然后画着汉阴,宣传着汉阴,把汉阴的文化不断去做,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吧
(14)、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15)、我歌月徘徊。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6)、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古诗词中的中秋吟诵出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爱情,是一个触人心弦的话题。千百年来,诗人词人不仅通过诗词
(19)、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2)、主题:知行空间中秋诗会——赞美这歌唱,赞美这季节
(3)、中秋是一个团圆之节,是古人最为看重的节日之一。每临中秋,举杯邀月,开宴赏花,阖家团圆,欢庆佳节。古往今来描写中秋佳节、遣怀抒情的诗词不胜枚举。
(4)、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5)、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bai将旦客。》
(6)、魄满中秋天浩荡,光圆三五夜迢遥。——屠隆《长安明月篇》
(7)、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8)、颈联写望乡和见月。诗人的孤寂和凄苦,想通过望乡排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诗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之情的孤寂凄苦。诗人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不尽的凄苦感。
(9)、明月皎皎,清辉万里,到底它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徒增一段段忧伤离恨,人在天涯,月在天涯,到底它把清光洒在了谁的心上?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请在文末留言,如欲诵读诗文,请注明作者和篇目,即可参与报名。也可参与主办方指定篇目的诵读。具体事宜请与“知行小助手”联系。
(12)、诗人于中秋之夜在山间欣赏月色。仰望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挂天穹,仙女嫦娥端坐在桂树下,桂枝鲜艳,桂花飘香。诗人感叹道:一年中没有哪一天能像今夜这样,通宵达旦地在十二峰前欣赏月色。诗人将想象与现实结合,极写自己欣赏中秋月色美景的喜悦之情。
(13)、在远古时期,人们对月亮固然更多的是崇拜,但是在崇拜之余,也会感受到月色之美。《诗经》中就留下了抒写柔美月色的诗篇,《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诗句;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中亦有《明月皎夜光》的诗。但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文人玩月蔚为风尚的现象。据历史学家推断,中秋赏月的风俗,最初是由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中,就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描写。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14)、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秋夜月当初聚散。
(15)、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16)、古诗词中的中秋多有诗人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八月十五的月是如此的皎洁,寒鸦静静地落在了枝头,沁鼻的桂花也被寒露无情地打湿。望尽明月,诗人引发了对家的无尽思念:秋思落了谁家?
(17)、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代刘方平《月夜》
(1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0)、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道出: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1)、中国的天真蓝。宇宙中,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的痕迹,弥留至今。它象征着中国最重要的一跳,中国航天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月球上,有了国旗。那是血的红,是13亿中国人的心。红旗在宇宙中飘扬,是那么鲜艳,那么令人自豪。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意思: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5)、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6)、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7)、这里的“一家”,主要说的是“帝王家”,诗人表达的思想是,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诗人以月光做比喻,赞美了中秋月亮的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也表达了他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隐含着对不公正、势利和偏私等丑恶德行的讽刺。
(8)、唐代诗人张祜的《中秋月》,透露出浓浓的乡思:
(9)、“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10)、“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天头天尽”,指天边、再没有天的地方,古代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这两句是说:一直到天边的尽头,再也没有天的地方,天空中的月亮放出来的光,都不会只给一家人放光明。言外之意就是说,月光是公平的,对谁都不会偏袒,永远是普照大地,每个人家都能看到美丽的月光。
(1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2)、关于中秋节的成语:月旦春秋、月地云阶、月黑风高、月里嫦娥、月露风云、月落星沉、月明千里。月夕花朝、月下花前、月下老人
(13)、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戴复古《中秋李漕冰壶燕集·把酒冰壶接胜游》
(14)、江南水乡的雨后,空气清新怡人,阵阵莲花清香扑面而来。
(1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6)、同样写中秋月,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之二)写得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