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句子大全 > >正文

148句科班出身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精选好句

发布时间:2024-05-11 08:11:15 admin 阅读:59

导读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与戏曲有关的词语造句 (1)、·镜头下的北京有多美?@所有人快来分享给你的美图! (2)、     (听戏)红声丽影孙红丽个人演唱会——孙红丽《芦花》 (3)、回复接收“...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与戏曲有关的词语造句

(1)、·镜头下的北京有多美?@所有人快来分享给你的美图!

(2)、     (听戏)红声丽影孙红丽个人演唱会——孙红丽《芦花》

(3)、回复接收“外汉老师必知:中国人和外国人最知根知底的区别”

(4)、扮相 (bànxiàng)演员装扮成剧中人物后的外部形象;泛指打扮成的样子。

(5)、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释义: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出自于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句:他扮演了一个不大熟悉的角色,竟做到~,博得同行的好评。

(8)、比喻条理和层次等。比如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9)、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

(10)、楚庄王明白优孟是借此讽谏,就把孙叔敖的儿子召来,赐予土地和奴仆。

(11)、  海报是戏曲班社术语。指旧时街头张贴的剧目广告,形式各有不同,大都用色笔或墨笔把演员和剧目名写在彩色或素色纸上。后话剧、电影、音乐、舞蹈各界亦沿用此名。近年来,群众性集会的通知也有称为“海报”。

(12)、的确,每个人的成功其实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的,无论是典故里的人物张僧繇,还是戏曲中的马周,都是需要有很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3)、春秋时期,楚人孟,在宫廷作优伶,故名优孟。此人擅长表演,常以谈笑讽谏时事。楚国的宰相孙叔敖,为官清廉,家产微薄。他死后,妻儿生活困顿,求助于优孟。优孟穿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出现在楚王面前,使楚王意识到应当厚待廉吏之后。

(14)、    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

(15)、黑夜呀,我感觉到你的美了。你的美如一个可爱的妇人,当她把灯灭了的时候。

(16)、  在戏曲中,圆场是舞台调度手法。一个或几个角色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以表现舞台空间的转换,速度有快有慢,统称为“跑圆场”或“走圆场”。

(17)、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8)、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19)、   亮相是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除要求姿势稳健外,还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20)、登场 (dēngcháng)戏剧中的人物登上舞台;出场。

2、科班出身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    科班:常用来比喻正规的教育或训练。

(2)、[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3)、小三弦:拨弦乐器,三弦之一种。京剧界习称南弦子。在曲调中起节拍作用。是京剧伴奏主要辅助乐器之一。

(4)、成语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5)、引证: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缀玉轩杂缀》:“梅兰芳在北京,不是长日在家闲居,逍遥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

(6)、剧中人在上场、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用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7)、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8)、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9)、活灵活现(huó líng huó xiàn ) 释义: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例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10)、扮相 (bànxiàng)演员装扮成剧中人物后的外部形象;泛指打扮成的样子。

(11)、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

(12)、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

(13)、  在戏曲中,行头指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戴服装、鞋帽的统称。

(14)、月琴:拨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京剧伴奏主要辅助乐器之一。月琴起源于阮。月琴和阮比,比阮小,音色更亮些。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15)、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如今多用于电影里面的角色。跑龙套也称呼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

(16)、京剧国粹——鳌头独占。粉墨登场,锣鼓喧天。

(17)、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18)、     (听戏)“为爱坚守”李春芳戏曲传播40年庆贺——孙红丽《花子拾金》

(19)、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20)、◀准备好了吗?今年的博博会就是你的首秀还有奖金等你拿!

3、与戏曲有关的词语4字词语有哪些

(1)、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已经很像孙叔敖。一次楚庄王举行宴会,优孟化妆上前敬酒,楚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他继续当相。“孙叔敖”表示必须回家和妻子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做官要不得一一做贪官要犯罪,做清官也要受穷。

(2)、龙套,是戏曲表演行当之也称“流行”,是青袍、太监、大铠、校尉、衙役等角色的总称。

(3)、   来源于戏曲:京剧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京剧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的,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4)、流水板:有板无眼类一拍子,乐句结构更为短小精练,旋律起伏虽大,但字密腔简节奏上显得更为紧凑急促。常用叙事,并表现紧迫的戏剧情绪

(5)、上台 (shàngtái)指角色登台演出。

(6)、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

(7)、(比如李军老师的翻车版《珠帘寨》十一太保擒虎豹)

(8)、生旦净丑——争奇斗艳。各擅胜场,众口交赞。

(9)、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

(10)、  在戏曲中,板眼是音乐中通常所说的节奏节拍。在中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传统音乐中,经常以板鼓作为击节乐器来掌握控制节拍节奏,而且用板的敲击来表示强拍,以鼓键的点击来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戏曲音乐术语中,就将强拍称为“板”,而将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

(11)、行——银行,行列,行规,行业,行情,发行,下行,一目十行,行走,不行,行人,行李,送行,自行车,进行,行为

(12)、西天取经——水阔山长。荆棘塞途,路在何方。

(13)、大闹天宫——横冲直撞。呵佛骂祖,作乱犯上。

(14)、    在戏曲中,圆场是舞台调度手法。一个或几个角色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以表现舞台空间的转换,速度有快有慢,统称为“跑圆场”或“走圆场”。

(15)、意思: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

(16)、飞鸟投林,渺渺茫茫。太虚幻境,世事无常。跟戏曲有关的名言警句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以希望为哨兵。

(17)、  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18)、  在戏曲中,打下手是个称谓。指鼓师以外的,大锣、铙钹、小锣的演奏者。由于各打击乐器均由板鼓指挥领奏,故称司鼓者为上手,其他打击乐器演奏者为下手。

(19)、笛子:横吹管乐器。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20)、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4、两个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   在戏曲中,捧场指通过包购戏票、哄堂喝彩、撰写文章等手段造成声势,以达到抬高某演员或剧团身价地位为目的。

(2)、意思:指唱压台戏,借指拿出最后最好的一手压台戏。

(3)、回复6:接收“对外汉语老师及相关岗位薪酬大曝光”

(4)、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5)、    板眼:比喻条理和层次;比喻办法、主意等。

(6)、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7)、引证: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缀玉轩杂缀》:“梅兰芳在北京,不是长日在家闲居,逍遥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

(8)、靠旗,传统戏曲当中武将的重要装束之是插在人物头部后边(固定于肩背)的四面三角型的彩旗,上绘草龙、江涯或龙纹。

(9)、小锣:打击乐器,铜质圆形,锣又称手锣、京小锣等。圆形,铜制,锣面较小,直径约六寸半,中部稍突起。多用于文人、女性或诙谐人物(如丑角)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因锣面较小而得名。

(10)、  叫板是戏曲音乐术语。板式开唱前的念白,尾声上扬,便于开唱起板,使念与唱衔接自然、协调。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11)、成语拼音:shēng dàn jìng chǒu

(12)、    一招鲜,吃遍天:戏谚。指演员掌握一两下绝招,就可以四方走得。如今看来,演员仅有几下拿手的绝活是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的,鼓励初学者刻苦训练基本功,用“一招鲜”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学好戏”,而不是“吃遍天”。

(13)、     (听戏)戏韵莲心栗桂莲个人演唱会——栗桂莲《大脚皇后》

(14)、   在戏曲中,行头指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戴服装、鞋帽的统称。

(15)、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16)、高甲戏,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流行于该省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省等地区。也叫戈甲戏、九角戏。梨园戏,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之流行于该省南部地区。柳子戏,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流行于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河南东部一带。花灯戏,流行于云南、四川等地的地方戏,由民间玩耍花灯的歌舞发展而成,跟花鼓戏相近。

(17)、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18)、铙钹: náobó铙与钹原为二种不同的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而流传至今。铙钹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

(19)、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20)、导板:散板派生板式,名为一种板式,实际上只有一个乐句,并常做上句,大多在慢板原板等板式大段唱腔之前出现,作为引子乐句使用

5、与音乐有关的词语

(1)、粉墨登场:fěnmòdēngchǎng(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2)、意思: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

(3)、对台戏,亦称对戏。是一组可供同时演出的舞台和一种流传的剧种形式。两个戏台左右紧挨,外形各异讲究,两台的演员左右呼应起全场轰动和互动效应。

(4)、    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5)、京胡:拉弦乐器。京胡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刚劲响亮,京剧管弦乐伴奏主要乐器。

(6)、  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

(7)、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8)、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

(9)、逼上梁山——地煞天罡。铤而走险,雄踞一方。

(10)、腔柔调繁 神形兼备 栩栩如生 真美完善 无声不歌 无动不舞

(11)、[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12)、    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

(13)、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

(14)、大锣: 打击乐器,铜制。锣音高亢,京剧所用形体较小。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及配合突变的情感等。

(15)、[花架子]戏曲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的一个行当,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

(16)、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戏谚。指演员要多学、多练、多看、多演,懂得多了,才能举一反融会贯通,艺术创造就能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然王国。无论演什么繁重的、难度大的戏都不会怯场,从而达到“艺高人胆大”的境界。

(17)、    挑大梁:泛指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18)、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戏剧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常被误用。“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压台”。

(19)、  一招鲜,吃遍天:戏谚。指演员掌握一两下绝招,就可以四方走得。如今看来,演员仅有几下拿手的绝活是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的,鼓励初学者刻苦训练基本功,用“一招鲜”是可以的,但只能是“学好戏”,而不是“吃遍天”。

(20)、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1)、剧中人在上场、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用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2)、  在戏曲中,大拿是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在演出中,安排戏码,分配演员等,统由管理人员掌握大权,故俗称“大拿”。

(3)、大青衣是戏剧中对女角扮相的称呼,或者称之为正旦,是戏剧中的重要角色,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

(4)、    大拿:掌大权的人;在某方面有权威的人。

(5)、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讲戏曲观众对戏曲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同,对表演的要求各异。戏曲知识丰富的观众能观赏到表演内在的精妙之处,而缺乏这方面知识的观众往往只注意到戏曲外表场面是否热闹。

(6)、悲欢离合,荣辱兴亡。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精选跟戏曲有关的成语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百读不厌,击节称赏。

(7)、余音绕梁(拼音:yúyīnràoliáng)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列子·汤问》。

(8)、戏曲艺术作为一个直接面对观众的艺术种类,它必然遵循中国传统的美学习惯,以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人物一出现,就得判明其忠善或奸佞的性格特征。戏曲艺术的化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而是有它一定的规则,尤其是净角和丑角,必然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来勾画脸上的图案,这种格式叫做“脸谱”。

(9)、  板眼:比喻条理和层次;比喻办法、主意等。

(10)、原板一眼:板类二拍子通常为中庸速度,旋律稍简,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用于抒情加强唱腔旋律性;用于叙事加强唱腔朗诵性。

(11)、金子啊,你是多么神奇你可以使老的变成少的,丑的变成美的,黑的变成白的,错的变成对的

(12)、曲调( qǔ diào )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13)、  在戏曲中,过去把学戏的地方叫做“科班”,按《词书》的解释,“科”字的定义就是“类别”,也就是“名目”,“班”字就是“行列”,也就是“集团”,把“科”与“班”连起来,就是“某一种名目的集团组织”。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最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最多。

(14)、叫板是戏曲音乐术语。板式开唱前的念白,尾声上扬,便于开唱起板,使念与唱衔接自然、协调。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

(15)、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

(16)、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17)、  海报: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18)、我们生活中所用的词语很多都是从戏曲里拿过来的,下面就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一些戏曲词语与俗语:

(19)、    捧场:今泛指故意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

(20)、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1)、先回复“教学法”看看,更多精彩小编还在继续努力中。

(2)、堂鼓: 堂鼓亦名同鼓。打击乐器。京剧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及唢呐吹打等。除了表现战争,都由鼓佬兼管。

(3)、优孟衣冠(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自于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王文成亦有病处…高视阔步;优孟衣冠;是其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例句: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熏陶有很大关系。

(4)、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5)、    在戏曲中,板眼是音乐中通常所说的节奏节拍。在中国戏曲音乐以及民间传统音乐中,经常以板鼓作为击节乐器来掌握控制节拍节奏,而且用板的敲击来表示强拍,以鼓键的点击来表示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戏曲音乐术语中,就将强拍称为“板”,而将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

(6)、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7)、[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也指一组可供同时演出的舞台和一种流传的剧种形式。

(8)、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9)、  脸谱:现在常用“脸谱化”来表示某事物有其鲜明的特点。

(10)、水泊梁山——固若金汤。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11)、梨园弟子:líyuándìzǐ      (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12)、    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

(13)、靠旗:传统戏曲当中武将的重要装束之是插在人物头部后边(固定于肩背)的四面三角型的彩旗,上绘草龙、江涯或龙纹。

(14)、  在戏曲中,跑龙套指扮演剧中的龙套角色。龙套,是戏曲表演行当之也称“流行”,是青袍、太监、大铠、校尉、衙役等角色的总称。

(15)、大拿,京剧术语,指“文武总管”等后台管理人员。

(16)、其实不仅上面那些词语,我们平日里常用的一些谚语的来源也在戏曲里。

(17)、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18)、维妙维肖,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 miào wéi xiào,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传神。

(19)、刀马旦在表演上唱、念、做并重,虽也需要开打,但打斗场面不如武旦激烈,而是较重身段,强调人物威武稳重的气质。

(20)、梁山好汉——破军杀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1)、[压轴]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

(2)、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3)、  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

(4)、软靠:京剧服装之属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

(5)、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6)、  亮相是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除要求姿势稳健外,还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7)、待月西厢:dàiyuèxīxiāng   (解释):指情人私相约会。

(8)、古戏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也就是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137句尊师重教是什么意思精选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