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心情说说 > >正文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发布时间:2023-11-14 15:26:43 admin 阅读:59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无以言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勿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谁有论语十则的问题
《十则》疑难解析 从《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 分析: 《十则》译文 第一则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则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 第五则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六则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九则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今天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古为今用,在弄懂原话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儒家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十句话虽然各有角度,但无外乎学习、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几方面。 解答: 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则;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则;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包括8、10两则。当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做人就得不断学习,学习和做人两方面不可能截然分开。 解题方法链接: 学习这类文言文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以后“反刍”提供材料;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答案补充论语十则绝对不考解答题,太容易了,不可能出的。有就是古诗词填空,只要背背就行了。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有关孔子十句话及心得????急用??谢谢
1.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修养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5.温、良、恭、俭、让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引申为:做人要学会先义而后利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要真诚相对,光明磊落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申为:为人一定要懂得取长补短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必行,行必果引申为:做人一定要说道做到,言行一致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孔子十大经典名句什么若寡什么?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
孔子《论语》
孔子最经典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很多经典的~~
孔子经典的十句话,条条精辟可收藏,尤其最后一条,成大事者必备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感谢大家的阅读
孔老夫子是咱们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即便是放眼全球,这也是极为著名的文化名人,备受人们尊崇。我们敬仰他,为大中国有了一个孔老夫子,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但我们更要学习老夫子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他深刻的人生语录,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闲言少叙,直奔主题,本文来聊聊孔子的经典语录,笔者精选了十条,条条精辟,答应我,一定看到最后,那一条可谓是成大事者必备。
孔子经典语录之一: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君子?大人物?你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芝兰生长在偏僻的山林,可它却不因为没人欣赏就停止绽放它的芬芳;品德高尚的君子呢,并不会因为贫穷潦倒就改变自己的气节。
所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是大人物也。
由此,想到我们,遇到一点小的事情,就感到人生过不下去了,没得钱,被人嘲讽了,做了好事却被人误会,就想着做好事没用处,劳心费神却被人误解,倒不如做个坏人,轻松自在还能享乐。那你就要多读读孔老夫子的语录了,可谓是弘扬正能量也。
孔子经典语录之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做人做事理应如此。所谓术业有专攻,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了,别的事情,你不要干预,倒不是说多管闲事,只是你也不懂呀,许多真实情况你搞不清楚呀,往往弄巧成拙,帮了倒忙了。
也教导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吧,一步一步来,强行干预反而对彼此都不好的。
孔子经典语录之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你把刀磨锋利了,上山砍柴自然得心应手,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可刀具若是不锋利,那一刀两刀都砍不下来,自然拖延时间。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看似无用的、浪费时间的准备工作,其实必不可少,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把个人本领技能强化了,做事情自然就飞快迅速了。
学习是如此,工作也是这样啊!现在学习知识与经验,看起来浪费时间,不赚钱还那么折腾人,可以后你就知道了,面对难题,你能把多年来的知识全给应用出来,轻松解决。
孔子经典语录之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觉得吧,这句话说得太真实,可以给许多朋友一个忠告。
生活中,总是有些人会早早地许下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说到却又不做到,是很可耻很丢面的一件事情,也会丢失了信誉,旁人不再信你了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了,必须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负下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可以在脑海中有这样的设想,但你别动不动就说,更不要早先就与人承诺;你只需去行动,把想说的话给做出来,真正做好之后你再来说这句话。
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佳做法。学到了吗?
孔子经典语录之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堪称经典!朋友们,赶紧打记下来,十分管用!
简单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不到他努力想搞明白一件事却迟迟搞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启发他。至于后面那一句,则更好解释了,即:跟他举一个例子,若他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你就没必要再给他举例子了。
懂的人自然懂。
有心人不用教,无心人教不会。
这话,对于老师来说是个很好的建议,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呢?我们万千大众,芸芸众生,该怎样呢?我觉得吧,我们得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时刻去探索,不然,老师都不好教你了。比如说,能考上清华大学,与老师离不开关系,但更多是自己啊!你自己不想去学习,即便是国内顶级教师给你一对一辅导,又有何用呢?
孔子经典语录之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总归是没错的,这是不论哪个年代都会极力尊崇的伟大事业。
干任何一门行业,都需要知识,读书,正是来学习知识的。但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知道怎么去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最大乐趣的人。后面这样一种人,可能天生愚钝,但历经时间长河,慢慢积累,到最后铁定会有大成的。
方仲永就是个很显然的反面例子,他天生聪慧,可是不以学习为乐,到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也。
朋友们,你若是能把学习当成自己的最大乐趣,你一定能学到许多知识。北大韦神即是一个正面例子,旁人觉得他的生活索然无味,但他怡然自得,不与世人传。当中的乐趣个人晓得,他也获得了许多的知识。
孔子经典语录之七:未知生,焉知死?
这句话颇有意思。对于死亡,我们是很惧怕的,也很敬畏,渴求死神不要眷顾自己。
几乎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惧怕死亡的。
惧怕便罢了。但请我们不要过度地去解读与关注死亡,好好活着就行了,你活都没活明白呢,就知道死亡的真相了?
先努力生活,活好当下,知道了生存的真谛与意义,再去谈论死亡吧。
孔子经典语录之八: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很深奥,听笔者来一番浅显的解释。
爱好学习的人,态度端正,即便他没有什么智慧,天资也谈不上聪慧,但他已然是拥有大智慧了;身体力行,遇到事情你要去做,去实践,才能算得上是“仁”,是大仁慈,只有建立了自己,才能去要求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最后,知耻近乎勇,知道自己错了,并非我们常常口头所说,哎呀好惭愧呀,对不住呀,我错了呀,口头说说是微不足道的,你转头就会忘记;真正的勇者,那是会内心真正地承认错误,敢作敢当,才是真正男子汉,大丈夫!
孔子经典语录之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多读书,多多学习知识的好的,因为你会没有了疑惑;仁义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忧愁;对于勇敢的人,他们一往无前,不再惧怕人生路上的风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孔子经典语录之十: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但凡成大事的人,必然是如此的,否则,全是芸芸众生!是没能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有的人说,拿善行来回报恶行,怎么样呢?孔子就说了,那又拿什么来回报善行?拿公正无私、大公无私来回报恶行,拿善行再来回报善行吧。
这是真正成大事的人,心胸宽广,格局广大,你处处小心眼,算计他,他却不去理睬,仍旧拿善意来回报你,还问你渴不渴呀?要不要喝水?饿了吧,我给你煮碗面好不好?
只能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很少很少。但并不是没有,屏幕前的诸位也是如此,你若能坚持做到,必然也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大人物。
什么是孔子的一贯之道?
孔子的一贯之道应该是"仁",仁者爱人,杀身成仁,仁者见仁。而不是是"忠怨"。
老子的一贯之道是"道"。
孔子经典十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素食菜谱大全”。
-END-
遇见美好而丰盛的素食生活
孔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孔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为:欲速则不达、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人,知者利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1、欲速则不达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2、礼之用,和为贵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这句话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事原则。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的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不会长久的处于困境,也不会长久的身处按了。有仁义之心的君子会安守仁道,有智慧的人会通晓仁道的利处。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会讲究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会相互勾结在一起,而不会顾全大局,讲究团结。
10、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其唱得好,必定让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伴随和唱。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孔子简介
孔子,西历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儒教的集大成者,是华夏文明的至圣,是华夏民族的先知。
孔子远祖系商代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从王室转为诸侯。孔子之六代祖为孔父嘉,名“嘉”字,“孔父”以功高德厚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先人之字为氏是为孔氏。孔氏为宋国公卿,至孔防叔时孔氏为避宋国宫廷之乱而奔鲁。至此孔子先祖遂由贵族公卿转为士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