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exoID女生行星饭唯美(谁知道关于EXO的闺蜜ID,唯美清新的,谢了)

发布时间:2023-11-30 19:44:29 admin 阅读:59

导读谁知道关于EXO的闺蜜ID,唯美清新的,谢了 行星发光体i星饭发光体i遇见你们我就咆哮遇见你们我就上瘾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我侧耳倾听听我听不到你姐妹行星饭@闺蜜行星饭@吴亦...

谁知道关于EXO的闺蜜ID,唯美清新的,谢了

行星发光体i星饭发光体i遇见你们我就咆哮遇见你们我就上瘾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我侧耳倾听听我听不到你姐妹行星饭@闺蜜行星饭@吴亦凡丶是我童话般理想型吴世勋丶是我梦幻般理想型鹿由器吴线网天上最美是行星╮地上最美是艺兴╮一世倾勋一生梦晗鹿鹿唯一版@凡凡已绝版@Exo我的命Exo我的心中了M的毒上了K的瘾那个疯子爱°亦凡那个疯子爱°鹿晗自然萌鹿鹿天然纯勋勋◆可爱萌神傲娇鹿◆从小到大校草勋有朴灿烈你特么还想发光有卞白贤你特么还想发光上瘾★咆哮☆萌鹿鹿の小奶包―○―呆勋勋の小萌宝°△°那个鹿✘✘这个晗奇迹在十二月@只因有十二只@你永远是我的爱咳嗽我永远是你的彼得潘小骄傲项前进‖吴世勋↘单纯懵懂°‖吴亦凡↘时冷时萌°吾忆凡@无遗凡@时间都去哪了@被吴亦凡煮了@亦凡伊凡°亦然凡心°我的冷都男i我的克里斯i鹿晗ざ甜蜜解药世勋ざ致命毒药子韬ざ暖心补药晗羞草勋衣草丶exo是深海我愿沉溺丶exo是森林我愿迷路鬼门关前唱上瘾i奈何桥边唱咆哮i灿扎[BABYANGEL]贤喘[BABYANGEL]鹿超人V勋爱人V贤暖^灿暖^与灿ω与贤ω酥勋>3酥贤>3韬软软!凡大大!゛守护奇葩行星゠EXO°'未知的外星球゠EXO°∞太阳系以外的゠EXO°

exoID女生行星饭唯美

‖◆°EXO-后面自己加名字

求只有行星饭才能看懂的EXO的情侣ID

一见一倾勋一念一执晗一鹿有晗一世追勋ζ 长鹿漫漫。ζ 晗情脉脉爱咳嗽里小奶包╮爱咳嗽里小萌鹿╮凡’心脏被你瓦解兴’灵魂被你抽空兴似我心ァ兴系我命-//可以吗?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

exo ID 女生 唯美 清纯

你好亲故,我是行星饭EXO还我闺蜜凡是EXO我都喜欢听你来唱低八度EXO是lay点心跳多久、爱EXO多久EXO,久居我心伴我久久吃饭,睡觉,看EXO此生挚爱[EXO]EXO * 拿命去爱晗笑半步癫--ExoEXO°奇葩团ヾ撒娇继承者世勋卖萌继承者鹿晗EXO,我愿为你和世界为敌EXO╮撒浪嘿呦╰鹿晗°挚爱的少年づ爱国爱党爱EXOEXO,大众汉子的情敌M+K=Exo吴功不受鹿--EXO晗着泪走着鹿〃收礼只收EXOEXOゞ戒不掉的毒愿得EXO,白首不分离EXO,三个字母我的命若EXO是海我愿沉溺而亡阿门阿前有个小阿边天暗下来EXO是光

听说这篇论文在豆瓣火了|杨玲:撕逼: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

近日,名为“暮年”的同学在豆瓣鹅组贴出一张论文截图

↓↓↓

在徐颈僵的加持下,这篇近期刊发于《文化研究》(第40辑)上的杨玲的文章也受到了关注。

↓↓↓

今天将论文全文推送如下,以飨读者。推文为未编排稿,成稿详见刊物。

专题  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

主持人   吕鹤颖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2024年夏天,《广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组织召开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审美代沟”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各抒己见。本专题的论文都来自这次会议,本刊集中推出这些论文,希望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对该问题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剖析。

撕逼: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

与性别鸿沟

杨玲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摘要  饭圈撕逼是一个普遍而富有争议的网络文化现象。不同于线下私人生活中的争吵,粉丝在网络上的撕逼行为构成了一种操演性的、反社会规训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公共交流形式。部分策略性的撕逼活动具有社群动员和团结的功能,可以强化粉丝的身份认同。在跨圈层的冲突中,审美的性别鸿沟比代际隔阂更为突出。在“丧文化”流行的当下,饭圈为成员提供了宝贵的自我赋权、行动力和群体归属感。减少网络圈层冲突的最佳方法是将青年人的能动性和忠诚从粉丝社群分流到其他社会团体。

“撕逼”是一个2014年左右走红网络的汉语新词,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撕逼”“撕B”“撕X”到“撕”“开撕”“互撕”的“从粗俗到通俗的演变之路”。[1]“撕”字现已泛指网络或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骂战和论争。2014年也是鹿晗、吴亦凡、TFBOYS等第一代流量明星崛起和粉丝经济爆发的一年。[2]“撕逼”这个关涉性、性别、语言和暴力的词语,也恰好在以女性为主体的饭圈[3]中使用得最为广泛。

本文试图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12]对饭圈撕逼现象做出更深入的文化解读。本文认为,不同于线下私人生活中的争吵,网络撕逼由于发生在公共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依赖文字、图片等可保存、可传播的媒介,从而构成了一种操演性的、反社会规训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公共交流形式。饭圈撕逼并非只是集体情绪或攻击性的盲目释放,而是会在对象、时机和方式上体现出策略性考量。在特定情况下,撕逼会成为一种社群动员和团结机制,强化粉丝的身份认同。在跨圈层的撕逼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隔阂并非只是沿着代际的轴线,性别的沟壑可能比代沟更为严重。

一 饭圈撕逼的话语“婊演”

饭圈撕逼少不了污言秽语。尽管秽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使用它。文化评论家朱大可曾指出:“日常秽语具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性。作为底层话语反抗的工具,它总是故意使用禁忌语词进行冒犯。……中国秽语大多沿袭男性脏词,因为男人能比女人更自由地展现具有敌意和侵略性的言语习惯,犹如把话语唾沫吐到对方道貌岸然的脸上。”[13]秽语在历史上和男性以及社会认可的男性气质密切相关,甚至是男性特权的标志之一。饭圈撕逼之所以引发公众的焦虑和不满,部分原因就在于女性粉丝篡夺了男性特权,在网络上大面积使用她们较少能在日常生活中公开使用的秽语。

在2015年的“小学生世纪骂战”事件[14]发生之后,参与网络骂战的粉丝通常被假设为年龄小、学识少的“小学鸡”。但事实上,饭圈撕逼的主力往往并非小学生,而是大学生。2024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71.2%的微博活跃粉丝年龄分布在20-29岁之间,61.1%的粉丝为女性,76.8%的粉丝拥有本科/大专或以上学历。[15]这些年轻女性粉丝借助网络匿名性的保护,将秽语当作操演自我身份和能动性的工具。“豆瓣选秀吃瓜婊演组”(原名“青春有你婊演人才组”)组名中的“婊演”一词,就形象地概括了年轻女性在网络撕逼时的表演性质,“婊演”中的“婊”字也从贬义转化为褒义。近年来,随着草根女权主义意识的高涨,原本作为“荡妇羞辱”重要工具的“婊”字,已经被网民挪用、改造为一个彰显自我意识和叛逆精神的中性、甚至正面词素。如果某位女性或性少数群体的成员被形容为“婊里婊气”“婊气冲天”,那多半是在赞美她/他敢于张扬自我。[16]

2024年5月,一位ID为“徐颈僵”的女性用户在豆瓣鹅组上演了一次精彩的撕逼表演。当时,TFBOYS组合成员之一的王源因在公共场所吸烟,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而引发争议,并对组合中的其他两位成员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素来不和的三家粉丝连续数日在豆瓣鹅组大量发帖,或为自家偶像辩护,或向对家发泄新仇旧恨,或与围观群众纠缠不休,引起鹅组用户的强烈不满。徐颈僵愤而发帖怒骂三家粉丝:

烦死了,有多远就滚多远!八组[17]不是你们家马桶盖子,想掀起来喷粪就掀。新鹅[18]不好意思骂那就我来,动不动追着八组路人盖帽骂,摁着头非要让人闻你们的彩虹流星陀螺回旋屁,朋友,甲烷超标属于投毒行为,腹泻去吃诺氟沙星好不?[19]

徐颈僵一人“手撕”三家流量明星粉丝的胆识,以及她诙谐机智、别开生面的撕逼语言,让鹅组用户大开眼界,拍手称快。次日,作为中文系毕业生的徐颈僵又专门开贴传授“观赏性吵架技巧”。她首先总结了“低端秽语综合征式喷子”的话术,然后提出了更高级的吵架原则和技巧。第一个原则就是不直接喷脏,因为“喷脏纯属无能狂怒”,但却“在无限接近喷脏的边缘快乐地试探”。以上述引文为例,“彩虹屁”本是一个源自韩国饭圈文化的词汇,意指粉丝花式吹捧自己的偶像,话语风格类似网络流行的“夸夸团”。但徐颈僵却围绕彩虹屁这个饭圈术语展开了新奇的联想:“彩虹屁——屁——甲烷——过量可能会中毒”,从而实现了“戏虐[谑]性与观赏性”的巧妙结合。最后,她还鼓励网友在网络骂战中“骂出活力与飘逸,骂出戏谑与美感,骂出你义务教育能体现出的最高水平”。[20]

豆瓣“偶像练习生专用撕x小组”顾名思义是一个专供《偶像练习生》节目的粉丝撕逼的论坛。但这个论坛却出台了一整套精细的撕逼规则。除了“总组规”,还有“组规细解”、注释和范例。比如,禁止“人身攻击,喷脏,上升[偶像本人]”这一条组规有五条注释,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饭圈常用的一些秽语如“糊逼,傻逼,low逼,撕逼,笑叽霸死,活叽霸该”,都不属于“生殖器骂人”。这条组规还配有如下范例:

允许范例:

“老子一刀插爆你个狗bi智障白莲圣母婊的胰腺”

“老子给你绑树上刷牙刷不干净就他妈挨个敲掉把你扁桃体扯出来给你妈系个蝴蝶结”

不允许范例:

“你死了,死得很惨,得梅毒全身溃烂尸体野狗分吃”

“你已经凌迟去世,请亲爹亲妈在坟前痛哭一场找个好和尚超度。”[21]

显然,该论坛禁止低端秽语,只允许更生动、更有画面感、更富想象力的语言操演。接受我访谈的五位粉丝均表示没有参与、但却围观过饭圈网络撕逼。受访者E坦承,之所以不参与撕逼是因为不会撕。她常常为网络撕逼的用语感到惊诧,好奇那些撕逼者的“脑回路”[22],为什么她们能想出那么奇特有趣的表达方式。

必须指出的是,秽语、詈骂等攻击性的语言,以及相对应的黄图、黑图和恐怖图片等视觉攻击手段,并非饭圈撕逼的唯一方式。在大部分场合,粉丝还是希望能以理服人,在自家人和外人面前树立起正面形象。微博上有一个名为“糊逼[23]每日播报”的账户,每天报道流量/选秀明星粉丝之间的撕逼活动。由于围观者众,该账户部分微博的转发量高达“10万+”。被报道的饭圈也就借力打力,将这个账户当作微博撕逼的主战场之一,通过点赞、控评[24]的方式与对家厮杀。不过,在这个战场,各家粉丝都比较理性、克制。控评的文案要么是大字报[25],要么是顺口溜,类似说唱音乐中的diss曲(即用歌曲攻击、诋毁或侮辱其他人或团体)。有的粉丝如果不屑于与对家理论,就带上自家偶像的美图或表情包“安利”(推荐给)路人。

不到10分钟,这条评论就获得1200个点赞,被顶到了热评第一。这个第一的位置,不仅让胡春杨粉丝的观点被更多路人看到,也有力地证明了胡春杨比施展人气更高,施展粉丝指责胡春杨“倒贴”施展的说法毫无根据。这场撕逼,胡春杨粉丝可说是完胜施展粉丝。

二 撕逼与粉丝认同建构

如上所述,不同饭圈之间开撕的原因往往很简单:某明星的粉丝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其他明星的不当言论,后者的粉丝发现之后予以反击,事态随后扩大,演变为集体骂战。不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撕逼理由,也可能牵涉到复杂的利益冲突。比如,组合成员的唯粉[29]常常会与其他成员的唯粉“撕番位[30]”,以便为自家偶像争取更多的荣誉和资源。除了饭圈之间的互撕,粉丝还会为了保护艺人或媒介文本的利益,对艺人所属的经纪公司、影视剧制作团队发起具有明确诉求的声明、抗议活动,俗称“撕公司”或“撕剧组”。

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由网络社交媒体主导的“后真相时代”。由于社交媒体充斥着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人们越来越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只能依靠“小圈子”中传播的信息、情绪和立场来做出主观判断。[31]尽管粉丝在撕逼的过程中,通常会发布澄清贴、时间线,甚至音频或视频等“实锤”(确凿的证据),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撕逼行为往往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不要说圈外公众,恐怕同属一个饭圈的粉丝也很难通过撕逼来判断是非曲直。部分撕逼活动也不再以发现真相、讨还公道为目的,而是成为饭圈“团建”、巩固粉丝认同的重要手段。

饭圈撕逼从范围上说,可分为“内撕”和“外撕”两种类型。内撕指的是饭圈内部的争吵或内讧,有可能瓦解饭圈的团结,导致人心涣散。受访者B是蔡徐坤的粉丝,曾加入一个由年龄较大的粉丝组成的“姐姐群”,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饭圈文案组的工作。她提到,圈内撕逼有的是因为一些粉丝四处卧底,挑起事端,有的则是因为工作中的意见分歧。2024年,蔡徐坤的一个大站[32]更换了管理人员,新上任的管理者试图用公司化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来管理饭圈,她所在的姐姐群成员对这种强硬的管理方式颇为不满,不少人消极怠工,甚至直接退群。作为一个成员流动性高、缺少惩罚机制的民间趣缘团体,粉丝社群的“组织化”“纪律化”[33],或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其实是很难落实的。粉丝社群的成员往往在年龄、学历和社会经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大量的协商、组织工作才能保证群体内部的团结。

外撕则是与其他圈层的争斗,被认为有助于虐粉、固粉,加强社群的凝聚力。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内群体(in-group)与外群体(out-group)之间的区别,只有在冲突中或透过冲突才能形成。冲突有助于建立和重新肯定群体身份,维持群体与“周围社会环境的界限”。比如,工人阶级只有在不断与中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情况下,才能认识到他们的阶级身份,保持他们的阶级特征。[34]粉丝群体也是在与其他群体的冲突中不断强化群体内部的认同。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言,“撕逼的时候做做长微博讲述自家血泪史和对家令人发指的无耻行为,大家集体报团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决心为爱豆再爆一次肝卖一次肾”。[35]换言之,撕逼并非饭圈文化中突出的非理性行为,而可能是一种通过叙事、记忆等符号性活动调动群体成员的情绪,引导成员加深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信任,以便围绕共同目标展开行动的动员和团结机制。

由于粉丝的身份类型(“属性”)较为多元,撕逼对不同属性的粉丝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经过撕逼,唯粉容易转变为“毒唯”(即恶毒、有毒的唯粉)。一个组合里的毒唯除了维护自家偶像的利益,还会对组合里的其他成员抱有较大的敌意,甚至呼吁自家偶像退团、单飞。“路人粉”[36]会因自己好感的明星遭到不实攻击而感到愤怒、心痛,从而彻底转化为粉丝。如果撕逼牵涉到的两家饭圈有不少“CP粉”[37],这些CP粉则会被“提纯”,成为某一个明星的唯粉,或是“被逼得退圈脱饭”。[38]因联袂主演耽美网剧《镇魂》而爆红的两位男明星朱一龙和白宇曾有不少CP粉。但该剧结束播放之后,朱一龙的唯粉和白宇的唯粉“为了谁更红,谁倒贴,谁碰瓷,开始了互相辱骂”。[39]一部分CP粉在选边、站队后变成唯粉,另一部分拒绝站队的粉丝则退出了《镇魂》饭圈。

饭圈撕逼的对象会经过一定的筛选。同期出道、同一个组合或类型、人气相仿的明星/偶像的粉丝群之间往往撕得最厉害。一方面是这种同级别的明星最容易成为竞争对手,双方的粉丝也会视对方为敌人;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越级碰瓷”[40]或是因粉丝基数差异较大而被“修理”得太惨,影响饭圈士气。例如,2017年的百度沸点喊票活动中,已故明星张国荣的粉丝(“荣迷”)和TFBOYS的队长王俊凯的粉丝(“小螃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同粉丝群经常在这种商业性投票打榜活动中产生摩擦,互相指责对方做票、造假。但小螃蟹却和荣迷相处融洽,甚至相互鼓励。[41]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王俊凯资历尚浅,无法与张国荣这样的国际巨星相提并论,而且张国荣已去世多年,不会对王俊凯的演艺事业构成威胁。如果小螃蟹和荣迷撕逼,只会被人嘲笑“越级碰瓷”、狂妄自大。

尽管相当一部分粉丝在撕逼和网络暴力中做出了区分,在她们看来,只有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威胁到现实生活的行为才算是网络暴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撕逼过程往往伴随着谣言的传播和激烈的人身攻击。撕逼有时候非但不能固粉,反而会“赶粉”。部分粉丝因不能忍受饭圈的暴戾情绪或不赞同过激的行为而对饭圈敬而远之。

三 “审美代沟”VS“审美性沟”

“代沟”一词隐含着代际冲突。代沟现象最早是在1960年代的西方社会被观察到的。彼时,激进的青年与其保守的父母在文化观念上的矛盾和对立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45]以世界范围的青年学生运动为背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Mead)在1970年出版了《文化与承诺:代沟研究》一书。米德认为,人类社会正处于“信仰危机”(crisisinfaith),人们不仅丧失了宗教信仰,也丧失了对政治意识形态和科学的信仰,被剥夺了各种安全感。正是这种信仰危机导致年长者对世界的认知并不比年轻人更多,并且无法自信地向年轻人传递道德观念。两代人沟通的断裂,并非只是因为子辈不再相信父辈提供的任何确定的答案,位于代沟另一侧的父辈同样不知道如何教导他们无法理解的子辈。[46]

与1960年代西方社会的代沟现象相比,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同代际之间虽然存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差异,但却缺乏演变为大规模代际冲突的现实土壤。首先,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既造就了年长一代的失落、代际关系的紧张,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危机,也为解决代际矛盾、提高年长一代对急速变迁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可能”。[47]已有研究表明,95后青少年对父母的“数字反哺”加强了代际互动与情感交流,促进了更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48]其次,随着全球保守主义思潮的东山再起,年轻人变得越来越保守。[49]据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观察,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高房价、高物价、工作不稳定(后工作境况)、经济收入不高、社会保障网络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不得不依赖原生家庭的资助。对父母经济支持的依赖,导致子辈反叛意识的消解,父辈权威的部分恢复。[50]2024年热映的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封神演义》中的父子交恶、“剔骨还父”改写为亲子之爱、父子和解,[51]从侧面反映出当下代际关系的缓和。

如马中红所言,当今中国社会的“审美之沟不再限于两代人之间”,在代际之沟之外,还存在着“代内代沟、圈层之沟、阶层之沟以及它们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沟壑”。[52]不过,马中红未提及的是,除了年龄、阶层、城乡、地域等因素,性别也是导致审美隔阂的重要因素。盖琪认为,当下中国媒介文化场域在“男性气质”问题上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审美代沟”,并将其归因于“不同世代所接受的不同的意识形态规训和不同的社会生活经验”。[53]但她却忽略了同一世代内部因性别不同而产生审美差异的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以饭圈文化为代表的女性审美观念与主流社会(男性)的审美观念已经势同水火。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引发的“娘炮”争议,2024年虎扑直男、B站用户与蔡徐坤粉丝之间的“圈层社区与流量粉丝的文化之战”[54],都是这两种对立的审美观念相互碰撞的例证。那些被“直男”嘲笑为“娘炮”的男性明星,恰恰是饭圈女孩眼中超越性别藩篱的俊美神颜。控评、打投、做数据等被其他圈层鄙夷的粉丝实践,正是饭圈女孩与娱乐文化产业协商的筹码。将异性恋奉为正统的人士眼中“非正常”的男男同性情爱,却承载了饭圈女孩对吉登斯所谓的“纯粹关系”[55]的向往。

已有女性粉丝清醒地意识到女性审美与男性审美的差异。一位同人女[56]在以电影《流浪地球》为基础创作的耽美同人本的后记中写道:

一些在“三次元”会令人奇怪的东西,放到“二次元”就是唯美的。……女性审美本就倾向于泛化一些情感,放到社会现实中,这种泛化或许可称得上是一种“僭越”,如泡影一般虚幻。但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它仍是有价值的。即使它或多或少含有男色消费的成分,但它仍有本真、健康的一面,它的存在能让我们意识到:美无定法。我们何必向男性审美妥协。[57]

但这种不妥协的姿态必然是有代价的。由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天然的弱势地位,饭圈女孩的审美趣味不可避免地遭到主流媒体和男性爱好者社群的贬低。她们本人被指责为丧失自我的“乌合之众”,她们喜爱的明星被当作“流量时代”的罪魁祸首,热衷CP文化的粉丝常常被要求“圈地自萌”,以免冒犯主流价值观。

布迪厄认为:“趣味(即显现的偏好)是对一种不可避免的差异的实用性肯定”。趣味的辩护总是纯粹否定性的,即“对他人的趣味的否定”。“趣味(taste)可能首先就是反感(distaste),因对他人趣味的恐惧和内在的不宽容而引发的厌恶”。审美的偏狭因而可以是“非常暴力性的”。[58]撕逼就是互联网上不同趣味的个体/群体之间最显著的冲突形式之一。一些跨越圈层的撕逼事件,颇能反映当下公共舆论对饭圈的歧视和偏见。

当然,审美“性沟”并非只关乎男女两性在审美观念和趣味上的差异。与其他不可见、难以言说的社会断裂相比,性别沟壑或许是最显眼、最便于表达的一种隔阂。那些“钢铁直男”在攻击流量明星时,恐怕不止是在反对流量明星女性化的外表,而是在传达对其他社会乱象和不公的怨怒。一位知乎匿名用户称:

除了饭圈女孩被污名化,2024年以来,控评、反黑等常见的饭圈操作也开始引发网民和各路媒体的质疑。控评是“操控评论”的简称,如前面提到的胡春杨粉丝的做法。反黑则主要指粉丝通过举报,删除针对明星的负面言论。粉丝控评被认为是“口碑造假的行为”,妨碍公众形成真实的认知。[62]2024年9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撰文称,粉丝控评的行为会导致“单一舆论环境”,不利于低龄化粉丝形成“多维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63]

不过,2024年饭圈女孩出征讨伐香港游行示威者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洗刷了饭圈的污名,并让饭圈女孩和反对饭圈文化的男性网友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握手言和。以下是一个科技类自媒体对这次饭圈行动的激情描述:

2024年8月14日,一个在海外非常火的港毒、抹黑中国的论坛,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饭圈女孩刷了5万多帖子,直接戳破港毒的谎言谣言。在这一天,饭圈女孩们摒弃前嫌,化身祖国唯粉,战斗在Twitter,战斗在facebook,战斗在ins,战斗在墙内外每一个需要控评的地方……[64]

结 语

当下中国的趣缘群体正在迅速“饭圈化”,即采取饭圈的一套认同方式、行为模式和话语体系。饭圈文化的扩散,一方面得益于大量女性粉丝涌入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亚文化圈层,[72]另一方面也源自饭圈组织和文化实践的独特魅力。在“丧文化”、“佛系青年”大行其道的当下,饭圈却为其成员提供了宝贵的自我赋权、行动力和群体归属感。饭圈复杂的日常操作,活跃的文化生产,激烈的竞争和论战,都是消极懒散、无欲无求、得过且过的佛系人生观的反面。如果说丧文化标榜的颓废是“充满无力感的情绪表演”,[73]无处不在的饭圈撕逼则是充满能动性的语言操演。如果说许多90后、00后青年在各种社会压力下感到“丧”、孤独和无助,不少粉丝则通过打榜、应援等周密组织的饭圈集体行动感到“燃”、热血和团结。饭圈还在慈善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024年初,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各个饭圈迅速组织起来为疫区捐钱、捐物,显示了极强的执行力。[74]饭圈作为一个主要由女性组成、女性管理的社会群体,也为女性的主体性和审美意识提供了独特的表达空间,为女性的喜好和欲求获取了更大的文化合法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特(JonathanHaidt)曾提出“蜂巢假说”,即“人类是有条件的蜂巢式生物”,“(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拥有一种超越自我利益并在比自身更大的东西中(暂时且沉迷地)忘却自我的能力”。海特称这种能力为“蜂巢开关”。[75]进入饭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启动我们的蜂巢开关,让我们通过对美好的明星形象的沉迷和粉丝群的忠诚获得至深的心理满足和快乐。

饭圈撕逼虽然频繁,但大部分都是一过性的小规模冲突,达不到“偶像战争”[76]的程度。实际上,撕逼在防止群体极化和社会分裂方面发挥着一定的正面作用。哈佛法学院教授桑斯坦(CassR.Sunstein)在探讨美国社会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分裂时,提出了两个预防措施:一是意料之外的、未经筛选的信息;二是广泛的共同经验,如重大节日或流行的影视节目,以便让社会成员相互理解。[77]随着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世代的更迭,中国社会的共同经验正在日趋减少。特别是在年轻世代里,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被所有年轻人喜爱的媒介文本。即便是《哈利·波特》这样的全球畅销书,在中国也主要影响了“90后”这一个世代。[78]撕逼或许是粉丝社群成员走出“回音室”“信息茧房”,接触其他的、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和诉求,防止社群极化的方式。毕竟,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胜过不沟通和自我封闭。减少网络圈层冲突的最佳方法是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将他们的能动性和忠诚从粉丝社群分流到其他社会团体。

注释

[1]林伦伦:《新词语漫话2015》,花城出版社,2016,第121页。

[2]刘丹如:《流量明星消亡史:留给鹿晗、吴亦凡的时间不多了》,《中国经营报》,2024-11-16,http://finance.ifeng.com/a/20241115/16574412_0.shtml。

[3]饭圈指的是由粉丝,特别是明星粉丝(“追星族”)组成的圈子或群体。“饭”是英文单词“fan”(意即“粉丝”)的音译。饭圈是“粉丝社群”“粉丝群”的通俗说法。

[4]苏琦、张姝欣:《我们加了十个“对骂群”聊了一下午……最后全都退了》,《新京报》,2024-06-08,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2717818367972890&wfr=spider&for=pc。

[5]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严格定义,可参考陈纯柱、马少盈:《网络语言暴力的治理困境及路径选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对网络语言暴力成因的详细分析,可参考李宪玲:《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0。

[6]王丹青:《网络粉丝群体话语暴力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6。

[7]付晓光、宋子夜:《情绪传播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极化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7年第2期。

[8]王敏利:《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以网络粉丝互掐为例》,《科技视界》2015年第5期。

[9]洪培琳:《冲突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现象分析——浅谈粉丝微博骂战频发症候》,《现代营销》2024年第1期。

[10]张婧:《新媒体时代下“粉丝”过度参与式追星引发的弊端及影响》,《戏剧之家》2024年第12期。

[11]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5期。

[12]笔者于2024年3月进入微博和豆瓣网的《偶像练习生》饭圈。2024年6月,笔者对五位厦大学生进行了平均两小时的面对面访谈。这些来自大一到大四的学生都是女性,都有“粉籍”(即特定的粉丝身份)。

[13]朱大可:《汉字与汉词的变乱——2009年度民间语文运动观察》,《百花洲》2010年第3期。

[14]2015年7月,“行星饭”(韩国偶像团体EXO的粉丝)与“四叶草”(TFBOYS的粉丝)在美拍上对骂,参与者都是小学生。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No.1。

[15]艾漫数据、微博:《2024粉丝白皮书》,2024-12-23,http://www.199it.com/archives/811475.html。

[16]黄鱼哥:《相比白莲花,婊里婊气的女生带出去才有面子》,18-03-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882136358094937&wfr=spider&for=pc。

[17]鹅组原名“八卦来了”小组,简称“八组”。该组现有62万成员,是豆瓣最活跃的小组之一,也是著名的娱乐新闻集散地。鹅组中的“鹅”字据说是“以讹传讹”的“讹”字的谐音。组内成员互称“八卦鹅”(“八卦er”的谐音)。

[18]“新鹅”指新加入豆瓣鹅组的成员。

[19]徐颈僵:《三个丑娃娃,有多远滚多远》,2024-05-15,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0729925/?start=0。

[20]徐颈僵:《观赏性吵架技巧全解》,2024-05-16,https://www.douban.com/note/718627984/。

[21]全国扯蛋冠军:《扯蛋新官上任三把火惹,第二把是新版组规》,2024-09-19,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4469935/?dt_dapp=1。

[22]“脑回路”为网络用语,指个人想法、反应能力。

[23]“糊逼”是饭圈对没有名气、火不起来或过气的明星的蔑称。

[24]“控评”即“操控评论”的简称,是饭圈流行的一种维护明星正面形象的手段。主要做法是大量点赞正面评论,将其顶到热评的位置,以此来压制负面评论。

[25]“大字报”指含有醒目文字和色彩,可以一目了然地传达信息和诉求的图片。它是饭圈用来宣传偶像的成绩、向经济公司维权或与其他圈层撕逼的一种方式。

[26]“黑词条”指的是带有明星姓名的负面搜索词条。

[27]“提纯”是饭圈用语,指原本喜欢一对明星的粉丝(即“CP粉”)因各种原因不再同时喜欢两个明星,而是只喜欢其中一人。施展和胡春杨在《青春有你》节目中因互动较多,被粉丝戏称为“春华秋施”CP,吸引了一些同时喜欢两位选手的CP粉。

[28]湖纯漾,微博“糊逼每日播报”,2024-06-29,19:01。

[29]“唯粉”(也称“唯饭”)指偶像组合中只喜欢其中一名成员,对其他成员无感的粉丝。

[30]“番位”指明星出现在宣传物料、节目或影视剧中的排位次序。

[31]史安斌、杨云康:《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9期。

[32]“大站”指规模较大的站子。明星所属的公司或粉丝个人为传播明星信息、组织应援而建立的网站简称“站子”,这些网站现多被社交媒体账号取代。

[33]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5期。

[34]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第23、26页。

[35]樱桃小丸子:《粉丝撕逼到底有什么用》,2016-08-16,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9761984/?cid=1182605147。

[36]“路人粉”指对某个明星抱有好感,会偶尔关注一下他/她的消息的受众。

[37]“CP粉”指同时喜欢两个明星,将他们配成一对,想象其情爱关系的粉丝。

[38]等待电风扇:《科普一些饭圈撕逼历史规律给看到撕逼心塞的你们》,http://waitingfan414.lofter.com/post/1db6c4d8_97ef6f8。

[39]腾讯网:《朱一龙白宇粉圈开撕,粉丝掐架背后到底是谁在操控?》,2024-07-26,https://new.qq.com/omn/20240726/20240726A0KGDX.html。

[40]“越级碰瓷”指将两个人气和知名度相差悬殊的明星相提并论或捆绑营销的行为。

[41]徐钧盐:《怀念张国荣: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构建长情记忆》,《文化研究》2024年第34辑。

[42]镜像娱乐:《野蛮破壁的饭圈文化,不会轻易地被“割韭菜”》,2024-06-06,https://36kr.com/p/5212942。

[43]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5期。

[44]匿名用户:《如何看待饭圈的战斗粉?》,2024-02-1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542602。

[45]方俊:《“代问题”与“代沟”:青年研究的理论基础》,《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3期。

[46]MargaretMead,CultureandCommitment:AStudyoftheGenerationGap.GardenCity,NY:Doubleday,1970,pp.64-66.

[47]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器物文明的代际传承》,《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48]郑超月、徐晓婕:《数字反哺机制的研究——以95后及其父母的短视频使用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3期。

[49]孙行之:《专访阎云翔: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年轻人都变得越来越保守了》,2017-06-16,https://www.yicai.com/news/5301051.html。

[50]YunxiangYan,“Neo-FamilismandtheStateinContemporaryChina,”UrbanAnthropologyandStudiesofCulturalSystemsandWorldEconomicDevelopment,2024,Volume47,Issue3,pp.191-203.

[51]王昕:《哪吒母题父子关系的文化精神流变》,《文艺报》2024年7月31日。

[52]马中红:《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广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53]盖琪:《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从“娘炮羞辱”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男性焦虑”》,《学术研究》2024年第7期。

[54]梁嘉烈:《B站VS蔡徐坤,一场圈层社区与流量粉丝的文化之战》,2024-04-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211096605836390&wfr=spider&for=pc。

[55]〔英〕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陈永国、汪民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77页。

[56]“同人女”指从事同人创作的女性群体。同人创作是根据原著或现实中的人物、设定而进行的二次创作。

[57]霍子荷:《蓝玫瑰》,2024,第138页。感谢朱倩兰提供同人本的信息。

[58]PierreBourdieu,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mentofTaste,trans.RichardNice.NewYork:Routledge,1986,p.56.

[59]同学你该吃药了:《被人肉的蔡徐坤女粉丝,活该吗?》,2024-03-20,http://m.sohu.com/a/302660895_186284。

[60]大家好请叫我魏夫人,微博,2024-03-20,20:47。

[61]梁嘉烈:《B站VS蔡徐坤,一场圈层社区与流量粉丝的文化之战》,2024-04-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1211096605836390&wfr=spider&for=pc。

[62]蚁坊舆情观察:《蔡徐坤、翟天临都中枪了!扒一扒饭圈粉丝控评》,2024-02-21,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HFMB350525EB3B.html。

[63]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粉丝操控评论底线何在?》,

2024-09-03,https://tech.qq.com/a/20240903/084854.htm。

[64]科技新知:《颤抖吧废青,814大团结,饭圈女孩的漂亮翻身仗》,2024-08-16,http://www.sohu.com/a/334148404_466962。

[65]2016年1月20日,百度李毅吧(“帝吧”)宣布出征,带领国内网友用表情包攻陷三立新闻、苹果日报、蔡英文等台独支持者的脸书主页。

[66]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现代传播》2017年第4期。不过,“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这个提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1)国家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如何能等同于作为个体的爱豆?2)国家可以像爱豆那样被人自由选择,随时更换吗?在饭圈,粉丝为了爱豆的利益,可以怒怼爱豆的经纪人。按照这个逻辑,爱国者也应该可以批评国家的代理人。但实际情况是,粉丝民族主义往往变成对政府的无条件拥护。根据《2024粉丝白皮书》,粉丝对明星的忠诚度相当有限,超过60%的粉丝一年不到就会“爬墙”,喜爱上别的明星。显然,没有人能以这样的频率来更换喜爱的国家。

[67]王洪喆、李思闽、吴靖:《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11期;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现代传播》2017年第4期。

[68]王洪喆、李思闽、吴靖:《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吴志远:《从“趣缘迷群”到“爱豆政治”:青少年网络民族主义的行动逻辑》,《当代青年研究》2024年第2期。

[69]上海滩网:《全网饭圈女孩摒除偏见集体出征!应援阿中哥哥、狂怼废青,爆笑又痛快!》,2024-08-20,http://www.sohu.com/a/334970088_168341。

[70]“自干五”是“自带干粮的五毛”的简称,指没有拿钱但却替政府说话的人。

[72]蚂蚁:《电竞饭圈化:“土著”与“移民”的世纪之争》,2024-08-21,https://tech.sina.com.cn/csj/2024-08-22/doc-ihytcitn0861358.shtml。

[73]施蕾:《无力颓废与抵抗消解——网络“丧文化”现象解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76]严蔷:《爱国小粉红、粉丝战争,与天朝主义赛博格》,2016-07-22,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22-opinion-yanqiang-pink-cyborg/。

[77]CassR.Sunstein,#Republic:DividedDemocracyintheAgeofSocialMedia.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7,pp.5-6.

[78]林品:《从与的接受状况看中国社会的审美代沟》,《广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

行星饭的ID

weareone,相爱吧

exoID女生行星饭唯美

lovexo.chen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exoID女生行星饭唯美

ぐ边伯贤づ 他入我心ミメo
ぐ鹿晗づ 至死不渝ミメo

ヾ﹎这个疯子爱°白村长
ヾ﹎这个疯子爱°鹿校草

鹿晗ざ致命毒药
边伯贤ざ甜蜜解药

" 白白ヽ伦家就是喜欢你
" 鹿锅ヽ伦家就是要追你

非原创

唯12的亲故飘过~~过来帮帮e家人~~
exo-l!fighting!

exoID女生行星饭唯美

exo、是吾之最爱。 exo我的梦i 最爱exoi 行星饭最爱exoi

exo行星饭QQID,文艺一点

行星ζ耀眼光芒◤即使逆着光也依旧光芒万丈◢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exo韩语ID(伤感的ID,好听的韩文微信名字(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