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个性网名 > >正文

内涵ID比较浪的2017(两个字ID高冷有内涵)

发布时间:2023-12-06 21:10:45 admin 阅读:59

导读两个字ID高冷有内涵 1、麓殇2、酒意3、昼梦4、仐九5、檬心6、源野7、蔷薇8、久遇9、风雅10、陈旧11、酸糖12、独久13、无安14、棘之15、熏风16、精灵17、娇忲18、荒城19、甘愿20、共勉21、...

两个字ID高冷有内涵

1、麓殇2、酒意3、昼梦4、仐九5、檬心6、源野7、蔷薇8、久遇9、风雅10、陈旧11、酸糖12、独久13、无安14、棘之15、熏风16、精灵17、娇忲18、荒城19、甘愿20、共勉21、远离22、孤笛23、青橙24、绿末25、出野26、景逸27、溇涏28、烟痞29、亦初30、匿瘾31、淤浪32、浮沉33、宦娘34、僞裝35、承受36、余妓37、厉鬼38、晚巷39、青旸40、九仄41、殇忆42、河汾43、衫青44、暖风45、旧久46、苔丝

内涵ID比较浪的2017

雨季里,淡忘     蒲公英的约定     彼岸花无言

内涵ID比较浪的2017

℉。浪_/~↘-End,浪呗。嗳→浪の↘诱惑★

内涵两个字的ID

1、浮梦2、出众3、魔魇4、陌染5、浪骨6、南怪7、笙念8、╰浅陌ぺ9、归寻10、墨泽

砚的来龙去脉你可以在这里了解到~~

好的一篇文章要从预告开始:

如何,有没有你喜欢的?

没有的话

寻宝君来帮你找

咦,发现两只砚

一个玉的,一个石的

让我选肯定是玉的

因为不管它好不好用反正看着养眼

因为寻宝君是个颜控

的确,反正除了不像砚台,什么都像,但是持宝人觉得珍贵啊,而且上面还有字。还有悄悄告诉大家这位藏友的ID叫“文化人”,他告诉我们上面的字是“宝轩楼”。

自己的砚台还没有搞明白,所以还是需要来到《天下寻宝》的现场,让得要专家来给我们解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文化内涵。

而这个藏友确是对自己买的非常喜欢的砚台提出了疑问,不实用?难道是料器?

你们也想知道?那今晚的节目就不要错过咯~~

古人所用之物还是非常讲究的,那下面听一下专家老师对砚的时代的变化,学多学少,都是一种学习。

东汉以前,砚被称作“研”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砚中极品:端砚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因其良好的发墨特性,为历代文人墨客称颂不已。不过,如今端砚的实用价值却鲜有人提及,端砚已成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丰富的石品花纹与细腻的雕工上了。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

  《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不太好找,不得已才采用歙石。

  四大名砚:歙砚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据史书记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佳者。

  四大名砚:洮河砚

  洮河砚是古称,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现在被简称为洮砚。用以刻洮砚的岩石取自甘肃卓尼喇嘛崖,精品常卧深潭水底,取之极难,获之不易。

  洮河石的石品高雅,常呈绿色,但不翠绿,多为淡绿泛蓝,晕点片片,酷似薄云晴天﹔石质温润如玉,叩之却无脆声,浑朴而无火气。涩不损毫,滑不拒墨﹔发墨迅疾,久蓄不涸。总之,无论观赏,抑或实用,均属上乘,故被古代文人雅士共识为中国名砚之一,名列端、歙砚之后。

  呜呼,此乃画中窥美,欲亲眼目睹精品洮砚,难矣。它虽位列第三,存世量却远寡于端、歙,何耶?可能是佳石难求吧。    

  四大名砚:澄泥砚

  澄泥砚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红、朱沙红、绿豆青等。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如何辨别砚的品质?

  看: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如果砚已经修补过的,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会有差别。

  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说明其石质较差。

  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石质的嫩与老。而歙石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声音为“噗、噗”,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洗:砚最好要经过清洗,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石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说砚石物胶结紧,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

  刻: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考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对于砚石熟悉的只要用力在砚石上轻轻地刻上几道,马上就会感觉出砚石的优与劣。

今晚山西卫视9点15分

《天下寻宝》精彩不容错过

         0351-8302278

只要你来

风里雨里都等着你

只要你的藏品够格

《天下寻宝》凯嘉珍宝馆

就为你免费展示和代卖

地点: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阳光国际商务中心B座21层

欢迎各位藏友随时参观

珍宝馆能做什么呢?

1、免费展示和代卖

   已参加海选的藏品,经专家鉴定审核合格的藏品以及藏友的同意,栏目组将在《天下寻宝》凯嘉珍宝馆,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为期3个月的展示和交流。

2、免费线上微拍

   已参加海选的藏品,栏目组对经专家鉴定审核能进行拍卖的藏品,将每月在《天下寻宝》微拍堂进行线上微拍。

3、免费拍卖登记   已参加海选的藏品,栏目组对经专家鉴定审核能进行拍卖的藏品,免费拍卖登记,在2017年秋天,《天下寻宝》栏目将举行大型珍品拍卖会。

!!!!注意!!!!!

所有进行以上活动的藏品

都必须是已经参加过海选

并经专家鉴定审核通过

          0351-7883655

扫一扫关注《天下寻宝》

各位藏友看完文章,记得随手点个赞

再留下您的意见,寻宝君再次谢谢~

衰落,还是兴盛?——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前景的争鸣与反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教育技术领域前景广阔、越来越好,但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前景堪忧,路越走越窄的问题已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学科专业“衰落”的原因可概括为传统职能日益削弱、学科转型尚未成功。学科转型不成功的原因与学科定位不清、不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学科定位的错误,导致学科的研究范式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脱离实际等严重问题。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术,而应该是教育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教育技术人的使命就在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广大教师作出示范。教育技术学不应该归为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而应该成为教育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教育技术的主流研究范式不应该是系统科学方法,而应该是更接地气的质的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应该创立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应该吸收各方面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市场需求,分层培养各类教育技术人才,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定位;系统科学方法

  广州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李康教授曾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发表过一番感慨:教育技术这个学科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面临战略转型,传统范式的衰落是必然的,自己渴望退休。还专门写过一篇博文谈论这个话题。

  李康教授的这个观点让笔者感到新奇。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受重视,笔者是感觉得到的。在综合性大学,教育技术学是最边缘化的学科,甚至不被当作学科和专业来对待,往往隶属于为教学与科研提供配合的实验工程系列和后勤服务部门,这从综合性大学该专业人员职称晋升的困难也可看出端倪;在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和专业的处境好一些,甚至有些重点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还属于重点专业、重点学科。但笔者也听到过这些师范院校的教师抱怨,如今的教育技术也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了。不仅经费拨款大幅减少,连某些排名靠前的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也纷纷转到其他专业,学科发展面临危机;[1]一些二三类的师范院校减少甚至取消教育技术学本科招生的消息也时有耳闻。这些现象无不证明了教育技术作为学科和专业的“衰落”。

  李康教授在博文中谈到:“本人从事的学科。这个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带有当时计划经济的色彩。即当年没有社会化服务,尤其没有媒体技术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加之当年使用的媒体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专门学习掌握,‘技术门槛’较高。于是,学校需要专门的媒体技术服务人员;于是建立了电化教育专业;于是该专业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媒体技术课程为主体,再加上点教育学的、艺术学的课程;于是有了一个知识结构有明显的裂痕的专业。……关键的问题是:30多年过去,随着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媒体技术服务已经不是问题了。社会化的物业公司承担了相关管理工作;各种网络资源开发公司承担了信息资源制作。更要命的是,媒体技术本身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操作越来越方便,‘技术门槛’大大降低了,一些工作无需专业人员了。如此一来,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人员(其实就是媒体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面临着转型的危机。”[2]

  笔者赞同李康教授关于学科专业“衰落”的判断,并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笔者观察发现,那些活跃在各种非教育技术内部的学术会议上,大谈在线教育、网络教育、移动学习、‘互联网+’教育的发言者,大部分都不是正宗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士,而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教育部门的管理者,甚至有不少一线的学科教师和在线教育企业的从业者。真正属于大学里教育技术中心或教育技术学院的专家恐怕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可以说,教育信息化早已不是教育技术一家的事情了。”

  黎加厚教授也持同样意见,并且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衰落说”,最早是南先生提出来的:“记得南国农先生在当年90岁华诞暨电化教育理论研讨会上,曾经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红红火火,但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却日渐萎缩,呼吁大家高度重视教育技术专业建设。”

  一位IDDearDaisy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在知乎上发文认为:“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等教育技术相关领域目前很火热,市场、高校、研究机构对教育技术的关注都在增加,个人觉得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有很多可做的事情、可发展的空间。我还是比较乐观,我觉得教育技术行业的火热会带动这个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要,也会使教育技术学科有存在的必要,为该行业培养输送人才。……对于文中李康教授的观点:‘教育技术这个学科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面临战略转型,传统范式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也是不完全赞同,时代在发展,当今的教育技术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电化教育,传统范式的衰落是自然的,教育技术学科培养人才面临战略转型也是自然的,这是学科发展和转型的必经之路啊,但怎么能说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另外,今年5月10日发布的《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中显示,本科就业质量较高的九大专业中包括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属于鼓励发展专业。”[3]

  但马上又有人对该研究生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虽然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找工作不困难,但毕业后真正从事与教育技术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其实笔者也注意到一个矛盾的现象,那就是如今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相关学术会议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一些热门专家对各种讲课讲学的邀请早已应接不暇。这些现象证明教育信息化领域其实还是目前的热门领域,为什么本应作为教育信息化主力军的教育技术专业反而衰落了呢?

  虽然有不同意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大家基本达成了下列几点共识。

  (1)教育技术领域前景广阔、越来越好;但教育技术学学科和专业前景堪忧,路越走越窄。

  (2)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招生越来越少,但硕士研究生招生没有减少,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也不困难,甚至有点供不应求。

  (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生容易找工作的原因有二:一是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迅速,需要懂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人才;二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懂得一点信息技术又懂得一些教学原理的毕业生,比不懂技术只懂一点教学的毕业生更受欢迎。

  (4)教育技术学缺乏自己核心的知识与理论体系,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师资队伍水平堪忧。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由讨论中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笔者于2016年9月8日上午8:02分在网上公布了《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调查问卷》,2016年9月10日上午8:02分调查截止,在48小时内共收到有效答卷676份。答卷来源地包括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有4个IP地址来自国外。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有需求的接近73%左右,其中认为非常急需的超过32%;认为不需要的不到7%。交叉分析显示,“中小学教师”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人员(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电教中心、教高达89%和83研室等)”两个群体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最为急切。需求度分别%,急需度分别达到62%和4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现状的满意度调查。满意的不足18%,而不满意的超过57%。最不满意的群体来自“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接收与聘用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学校、企业与机构人员”,不满意度均接近7成。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对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度调查显示,认为不重视的接近47%,超过认为重视的比例(接近40%)。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学校重视的相对较高,而综合性院校的师生认为学校重视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如“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比率接近48%左右,认为不重视的也有47%左右;而“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的比例只有33%左右,而认为不重视的高达64%左右。这一结果与笔者的日常观察完全一致。

  对教育技术学科前景的总体判断调查显示,认同“教育技术领域前景广阔、越来越好;但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前景堪忧,路越走越窄”的说法的比例高达62%,而不认同的比例不足18%。其中,“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人员(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电教中心、教研室等)”认同度最高,达77~78%左右。

  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调查显示,最被认可的是“教学和研究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然后依次是“学科发展不够成熟,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毕业生技术不精、实践能力不强”、“喜欢玩弄新名词、新概念”等。

  交叉分析显示,对“教学和研究脱离实际,不接地气”认同度最高的是“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和相关专业的教师”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均高达80%以上;对“学科发展不够成熟,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认可度最高的是“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各级各类毕业生”,认可度均高达82%以上;对“毕业生技术不精、实践能力不强”认可度最高的是“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综合性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各级各类毕业生”,认可度均在65%以上。对“喜欢玩弄新名词、新概念”认可度最高的是“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认可度接近70%。[4]

  对于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您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何建议?”共有132位网友作答。笔者对网友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归类整理,从每一条意见建议中提取出有共性的关键词。结果发现,“联系实际”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达31人次;“实践”这个关键词排第二位,出现了24人次;“针对性”(研究和培养)这个关键词居第三位,出现了14人次。这充分说明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教育教学真实问题相结合开展研究与实践;结合市场与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技术人才。[5]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前面业内小范围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即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如不及时改进,有可能最终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对于教育技术学科专业“衰落”的原因,笔者发现至少有四种说法:

  一是李康教授提出的“媒体技术与社会服务进步说”。这一观点已在前文中阐述,此处不再详述。

  二是“学科定位不准价值不明说”。李龙教授在一篇回顾电化教育百年历史的文章中认为,“由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游移不定、学科定位不准,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威胁到学科的生存基础。……回顾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现在不缺新的理念,也不缺新的技术,所缺乏的正是对于教育技术价值这一根本问题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如何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和人(教育和技术的主体)的关系,不仅制约着教育技术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更涉及教育技术学科是否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6]

  三是“名称不当导致混乱说”。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南国农、李运林先生。南国农先生认为,“本学科专业原名‘电化教育学’,1998年改名为‘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这个名称自美国引进,不适合中国水土,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导致了研究领域的泛化、培养目标的模糊、管理机构的混乱,对该学科专业发展很不利,改变‘教育技术学’这个名称很有必要。”南先生主张,“改名为‘信息化教育’比较好,‘信息化教育’这个名称属于‘中国造’,以之概括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最为恰当。这样,既可不定位为技术,又能准确反映学科的本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融合;既可保持中国特色,又可凸显时代的特征。新时代的核心特征是信息化,这已是人们的共识。”[7]李运林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8]

  四是“教育技术专业研究范式问题说”。持这一观点的以程建钢教授、黎加厚教授为主要代表。程建钢教授多次提出,教育技术应反思自己的研究范式,曾在笔者文章后留言说:“学科发展不尽人意,误人子弟更不应该。我说的‘研究范式问题’的背后是‘学科缺乏良好的育人环境,……长期优秀的教师队伍缺乏是根本。‘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喜欢高大上和玩热点概念是严重的误区。……教育技术学科教师迫切需要深入一线教学改革实践,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

  2016年5月18日,黎加厚教授在南通大学举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博物馆开馆会议上所作的《电化教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主题发言中,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为什么我们推出的教育技术及其相关教学模式一直无法实现常态化应用,而只能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二、我国教育类APP的总数已超过7万个,但为什么排序靠前的教育APP几乎都不是我们教育技术人创造的?[9]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由最初的电化教育转型而来的。早期的电化教育主要任务就是李康教授所说的为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媒体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随着网络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少了,转型势在必行。但往哪里转,如何转,值得思考。由于缺乏准确的学科定位,以及盲目照搬西方经验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教育技术专业在迅速膨胀之后很快就遇到瓶颈,转向衰落。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学科专业衰落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传统职能日益削弱;二是学科转型尚未成功。

  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对此,南国农先生曾有过系统的梳理。他认为,在1979—1994年电化教育时期,学科定位没有争论,姓“教”不姓“电”,电化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1995—2004年,出现了多种定位观争鸣的现象,有定位为“技术”的,也有定位为“教育”的,还有定位为“教育与技术结合”的、“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教育—技术双重定位”的,等等;2005年以后,则逐渐演变成“教育定位说”、“技术定位说”和“教育—技术双重定位说”三足鼎立的局面。南先生本人则倾向于教育—技术双重定位观,并主张将教育技术更名为“信息化教育”。[9]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双重定位说”已经接近教育技术学科的本质,但还不够准确。信息化教育这个帽子则太大了,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不单单是我们这些搞教育技术的人能办得到的。每个学科都需要信息化,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参与到信息化教育中来。比如,可以有“信息化语文教育”、“信息化物理教育”、“信息化化学教育”、“信息化医学教育”等。教育技术人能做的,顶多是自己这个学科的信息化,同时研究信息化教育的一般规律,给其他学科做一个样板、提供可参照的模式罢了。

  目前,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门与机构有很多。在学校,除了教育技术中心和教育技术学院(系)之外,还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网络教育学院、成人和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化办公室等机构与部门;在社会上则有众多的在线教育企业。可以说,无论是教育信息化也好,信息化教育也罢,早已不是教育技术一家的事情了。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定位为教育与技术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或“桥梁”。在笔者看来,教育技术就是一座“桥”,一座连接教育(教学、学习)与技术的桥,一座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桥的这头是教育(教学、学习),那头是技术;这头是理论,那头是实践。我们是站在教育和技术、理论和实践“中间”的那个人。教育技术既不是教育(教学、学习),也不是技术,而是把教育与技术联系起来的策略和方法;既不单单是理论,也不单单是实践,而是一种实践化的理论和理论化的实践,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模式和样板。教育技术的任务是为解决教育(教学、学习)问题寻找合适的理论与技术,用理论和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学习)问题;同时根据教育(教学、学习)需求,对技术提出要求,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根据实践的反馈,对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正,对理论的创新作出贡献。[10]

  但“中介”“桥梁”毕竟属于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有没有更具体的所指呢?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将教育技术定位为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那些教育教学中原本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或方法的应用得到解决或改善;另一类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引入,导致教育教学出现的新问题。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就是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始终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核心;换一句话说,就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应该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进行。技术(或方法)是用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与此同时,今天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又构成教与学的环境与生态。技术是双刃剑,既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也可能会制造出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有些是需要避免的,或者通过技术的改善而将不利的一面降到最低;有些是无法避免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教育教学自身作出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态。

  将教育技术定位于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泛化,从而把学科重心聚焦在与教育和技术相关的问题上,而不是一般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技术中心论”的缺陷。从问题出发与从技术出发有很大的不同,从问题出发,强调的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技术解决问题,教育与技术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从技术出发,则一味强调技术的更新,要求教育围着技术转,技术与教育是引领与追随的关系。

  由于对学科定位不清与不准,导致学科研究范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严重问题。教育技术领域常常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波新的信息化热现象,每当有什么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专家学者就立即蜂拥而上,论证这种技术或产品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似乎单凭技术就可以决定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导向,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理论上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应该引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变,但实际上这种改变并没有如期发生。一线教师们不是抵制不用,就是感觉用了效果也不见得好;不仅未解决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即使将技术的内涵扩大,将观念技术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统统囊括了进来,也仍然摆脱不了“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思维模式。例如,建构主义引入我国后,许多教育技术专家有一种试图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模式推广到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倾向,而不是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与此同时,另一些专家学者则表现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院派倾向。

  “学院派”这一概念最初源自绘画等艺术领域,后来也被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使用。学院“Academy”一词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通俗一点讲,所谓学院派,是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与学院派相对的叫自由派(也有称之为街头派),主要指那些没有受过完整学校教育,多以自学或自我训练方式进入学术圈的人,他们的学术研究一般少有师承,比较易于接受众家之长,常被认为不够正统。[11]

  除了强调传统的研究与写作规范之外,学院派倾向还表现在喜欢对一些名词术语进行烦琐的论证与辨析,而不考虑这种论证与辨析在实践中到底有何实际意义。比如,对于什么是“微课”,专家学者给出的定义有十多种,还区别出“微课”、“微课程”、“微视频”、“微型学习”等一系列概念,至今仍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这种“定义之争”对教育教学实践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还不如直接调查微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更有价值。

  这种强调正统和规范、热衷于进行抽象概念辨析的学院派倾向,在教育部强调要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意见指导下,变得越来越严重(其实这未必是教育部意见的本意)。在研究生答辩中,专家们更多的是强调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研究范式的重要性,而对论文是否反映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与现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什么探索和启示,研究课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等则甚少关注。

  笔者不否认“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研究范式”的重要性,但认为论文“是否反映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与现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什么探索和启示,研究课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更加重要。如果按照传统的论文格式、写作规范和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类、教学案例类、现状调查类等质性研究文章很难符合那些苛刻的要求,一些反映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有鲜活事例和真知灼见的论文反而会被扼杀掉,剩下的可能是那些八股文似的只能束之高阁的“标准论文”。学院派倾向的过度发展会让教育技术研究变得越来越不接地气。

  教育技术领域有一种被称为“系统科学方法”的研究范式。如李龙教授认为,“系统科学与视听教学、个别化(程序)教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系统科学方法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简称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是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是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2]

  这种系统科学方法在教育技术专业内影响很大,几乎成为一种主流的研究范式。其具体做法是,先根据一个理论或理念,进行一番面面俱到的要素分析,然后提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或框架,再进行一番所谓的应用试验加以验证,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然而据笔者的长期观察,这种研究大都流于形式,其实完全不接地气。因为这种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质,能做这样研究的人,必须是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对于系统内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极强洞察力的“通才”。然而实际上,我们都是让一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做这样的研究。虽然期间可能有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和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但依靠一个完全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也不具备专业洞察力的学生来收集整理专家的意见,搭出所谓的框架与模式,依然离不开想当然的“拼凑”。我读过很多采用所谓系统科学方法写出的学位论文,前面靠拍脑袋想出来的“框架”或“模式”占了论文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后面的应用试验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而且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证明某种理论、技术与模式的有效。没有详细的过程,没有细节的描述,看不到矛盾与冲突,只有几个干巴巴的数据,支撑起一个理想化的“框架”或“模式”,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所得出的所谓框架与模式大都带有乌托邦性质,写完后就束之高阁了,没见到哪个可以真正派上用场,根本解决不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宏观思维方式,在解决宏观规划方面的问题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千变万化的具体问题时,则往往表现得主观僵化、不够灵活、好大喜功和不切实际。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尤其是微观层面的教育,更是艺术性重于科学性。[13]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算真正懂得教育。在进行宏观层面的教育规划与设计时,需要系统科学方法;而在解决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实践智慧。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既不被大多数圈内人士认可,也不被社会认可,被讥为“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实在并不冤枉。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存在“衰落”现象这个基本事实,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寻求出路。在这里,笔者先抛砖引玉,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和建议。

  1.明确学科和专业定位,克服“断桥现象”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人首先要明确自己学科和专业的定位,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术,而是教育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现在社会上存在“搞理论的人不懂实践,搞实践的人缺少理论指导;搞技术的人不懂教学,搞教学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技术”的现象,这正是我们教育技术人的着力点。教育技术人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一段“断桥”接续起来。笔者曾经观察过单纯由学科教师(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主持的教学改革试验,这些教师的教改虽然比较切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引,目标不够明晰、方法不够专业、研究不够系统,中间有不少本可避免的曲折与弯路,如果能及时得到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指引,进步会更快一些。

  教育技术人要能给学科教师以专业性指引,自己首先必须从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自己必须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须亲力亲为,从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比如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你自己必须先在课堂中做过、试验过,自己没有试过的千万不要去跟学科教师谈,否则你谈的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完全说不出实践中可能遇到哪些真实的困难与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有些教师不明白为什么笔者总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各种教学试验,而且从不肯停下。他们甚至认为我是在“折腾”。他们不明白,教育技术人就该干这个呀!你自己不试验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如何教学科教师试验?我们不能让学科教师做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的“白老鼠”,我们自己应该去做这个“白老鼠”,然后把真实的结果告诉学科教师,让学科教师少走弯路。这才是教育技术人最该做的事情呀!我不“折腾”,学科教师就有可能“被折腾”!毕竟学科教师还要干自己的专业,他们不像我们一样有专门的时间和条件来做需要技术支持的教改实验,而这就是我们教育技术人的机会和价值之所在呀!李康教授说教育技术人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设计方面,搞教学设计靠什么?靠一些过时的理论和模式?错!如果你头脑中没有装满大量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场景,你没有一线教学的丰富的经验和隐性知识,你就不可能知道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究竟在哪里,你也不可能知道技术到底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什么作用、在哪个环节以及什么时候发挥作用,你拿什么来做设计?教学设计和其他设计一样,不光是理论活,更重要的是经验活,是实践智慧。

  需求决定价值。教育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只有满足了社会对它提出的需求,教育技术学科才有自己的地位。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属于技术的应用者,他们需要得到另外三类人的帮助,教育技术人如果能做好另外那三类人的工作,就具有了自身的价值,就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转变研究范式,提倡质性研究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领域的主流研究范式存在“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联系实际”和“接地气”的研究呢?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社会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大类型。量的研究起源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以实验研究最为典型。其终极目标是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强调可重复性与可验证性。实验前要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应该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实验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只有一个自变量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因变量是由自变量所导致的,两者之间才具有因果关系。自然科学这种实验研究范式,只适合于对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且影响因素相对简单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研究。

  但教育是不是“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且影响因素相对简单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呢?显然不是!教育首先是一个人造的系统,是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群的主观意志影响的;是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文化传统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本身也是具有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些因素决定了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混沌体;教育教学是一个极具情境化、个性化的活动和过程。在教育教学中,那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在是太少了,更多的是随着人的意志、环境的变化而转移的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现象。这种千变万化的现象无法用几条抽象的公式或定律来概括,只能放在特定情境(用时髦的术语就是“文化境脉”)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教育试验很难像自然科学试验那样具有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很难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因此,教育研究更需要的是对自然情境下出现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合理的阐释,而不是在实验条件下确定两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教学中几乎没有可以进行严格实验研究的空间,那些所谓的准实验研究的结果大多数都是不太靠谱的;在教育领域试图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干涉教育教学自然进程的试验,不仅不可行,而且涉及学术伦理的问题。过分强调将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移植到教育教学领域,同样会让教育技术的研究陷入困境。

  量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适用情境有限,今后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质的研究。因为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研究,它不是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深描”,并结合文化的、社会的、心理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阐释性意见和参考性建议,并有可能上升为阐释性理论。这种从实践中提出的阐释性理论,更接地气,更有利于真实问题的解决,更能够指导实践。它重视的是第一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真实过程的描述、有血有肉的故事、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对矛盾现象的深度挖掘,揭示现象后面隐藏的动机、意义和规律。如果说,传统的研究范式总希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得出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那么质的研究则是为了还原真实问题的复杂性,让教师看到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的“实践智慧”。

  质的研究范式也与教育技术学科定位相一致。既然教育技术是教育与技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解决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问题,教育技术人就好比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的“临床医生”。质的研究强调以研究者自身为工具,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和参与式观察,这是我们发现真实问题、描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观察问题解决效果的最好方法。就好比医生收集病例资料、作出疾病诊断、开出处方、观察疗效和记录治疗过程一样。

  提倡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其他的研究范式。学术应该民主,学术研究的范式应该多元,研究氛围应该宽松,不能因为权力或权威而妨碍学术民主。应鼓励不同学术研究范式之间的自由竞争,而不应该以一种研究范式的标准去衡量另一种研究范式的工作;更不能用一种统一的研究和论文写作范式去否定和替代另一种研究和写作范式。教育技术学应该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范式,而不必全盘照抄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式。否则只会画地为牢。教育技术人更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精神,让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研究范式为我所用,通过自由竞争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研究范式!

  3.重视理论建设,提高学科地位

  目前教育技术学被列为教育学门类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个地位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非常不利。我们不妨以医学作一个对比,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14],医学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包括11个一级学科;教育学也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医学门类中的医学技术专业,原来也属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提出的《新设“医学技术”一级学科调整建议书》,将医学技术由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调整为医学类一级学科。医学技术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技师和治疗师。其中包括医学影像技师、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听力师、视光师、营养治疗师等,与教育技术领域中原来的电化教育专业和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相似。今天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与医学技术专业类似,还与临床医学专业类似。临床医学是干什么的?不就是针对病人的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药物和诊疗手段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吗?教育技术也是针对不同的教育与技术相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去确定和解决问题的呀。因此,教育技术学应该参照医学门类中的医学技术和临床医学,定位为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中与教育学一级学科并列的第4个一级学科。

  要使教育技术学成为与教育学门类(或称教育科学)中的、与其他一级学科并列的另一个一级学科,除了行政规划方面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创立我们自己的特色理论体系。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等。今天,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个要素:教育技术。用教育技术取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日趋深入,不断会有新问题、新挑战被提出来。现在技术不仅仅作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而存在,还成为教育教学赖以存在的环境与生态。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让教育教学环境与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被改变了,学习也被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已经捉襟见肘,远远落后于时代,难以指导当前的实践。教育技术人应该勇于创新理论,提出适合于信息时代的全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

  今天,我们应该创立一门全新的“教育技术问题处方学”,将教育与技术互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归类(此举类似于临床医学对疾病的分类),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处方,并举出真实的案例进行示范。这个理论和课程应该成为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与核心课程。举个例子,笔者曾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这是今天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学会选择与零存整取,从而构建出新建构主义理论体系;西蒙斯也提出了网络时代应对信息超载挑战的连通主义学习理论,这两个理论都可以作为未来“教育技术问题处方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是笔者对教育技术核心理论与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表1是教育技术常见问题举例。

  图1对教育技术核心理论与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表1常见教育技术问题举例

  至于教育技术学科要不要改名,以及改成什么样的名称,笔者主张应持慎重态度。考虑到“教育技术”这个名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贸然改名反而可能引起更多的混乱。

  4.针对市场需求,分层培养人才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市场上对本专业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如一般的中小学需要既能讲授信息技术课程,又能从事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与平台维护的技能型人才;在线教育企业和各级教育信息化部门需要懂得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和学术单位需要具有较深厚教育技术理论素养、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深刻认识和洞察力的研究型人才。不同的人才需求使得我们的培养模式不能一刀切。笔者建议,教育技术学专科生的培养应该朝向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变,可采用类似于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培养;本科生则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增加教学能力的训练;对硕士研究生可按照设计、开发和管理型人才方向进行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可按照研究型人才的标准进行培养。应该根据这种分层培养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与专业调整。所有层级的学生都需要加强实践,只是实践的内容有所不同。专科生和本科生应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和设备维护方面的实践,硕士研究生应加强资源建设、产品开发、平台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博士研究生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宏观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等方面的实践(见表2)。

  表2教育技术人才分层培养设想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教育技术高校师资越来越多地来自本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这不利于本学科的健康发展。教育技术本来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应该大量吸收来自不同专业的人才以充实师资队伍。比如,可以从在线教育企业、学科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部门等方面,吸收对教育技术有兴趣、有研究、有专长的人才。也可以与企业、用人单位开展联合培养。千万不要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近亲繁殖和自娱自乐。只有这样,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才会兴盛有望。

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翻转课堂到底行不行——兼谈如何看待教学改革中的失败[DB/OL].[2016-08-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4df590102wje1.html.

[2]李康.渴望退休[DB/OL].[2016-08-02].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e1b6f070102w2s9.html?md=gd.

[3]DearDaisy.如何评价王竹立老师引用及评述关于教育技术学科的衰落?[DB/OL].[2016-08-02].http://www.zhihu.com/question/46630651/answer/102495916.

[4]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报告.王竹立博客[DB/OL].[2016-09-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wn1h.html.

[5]网友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132条建议.王竹立博客[DB/OL].[2016-09-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wn3r.html.

[6]李龙.“电教百年”回眸——继承电化教育优良传统,开创教育技术辉煌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2,302(3):8-15.

[7]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究竟应该怎样定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3):2-7.

[8]李运林.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走进信息化教育——五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5(2):5-11.

[9]黎加厚.电化教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DB/OL].[2016-08-02].http://h5.ppj.io/4krLNz96/?v=1http://h5.ppj.io/4krLNz96/?v=1.

[10]王竹立.一只眼看教育技术——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40-44.

[11]百度百科.学院派[DB/OL].[2016-08-0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XsgievGKT472e3jUGSfSq3_g74oKa8bwv8BhxRHX-5RaE1lKA3OMdUPjM1_QSbEYxQQV3LC98wu5U8YI0uysJNgK7KhXFnk8SUtKoww7L3.

[12]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二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18-22.

[13]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2):14-17.

[14]百度百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DB/OL].[2016-09-18].http://baike.baidu.com/view/5496044.htm.

DeclineorProsperity?——DebateandReflectionofProspectsof

EducationalTechnology

  WANGZhuli

(ModernInstructional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ltechnologyisgettingbetterandbetter,butthefutureofitsdisciplinesbecomesworrying.Thereasonscanbesummarizedastheweakeningofitstraditionalfunctionsandunsuccessfultransformation,whichiscloselyrelatedtotheunclearandinexactorientationofthesedisciplines.Becauseofthewrongorientation,someseriousproblemshaveemergedintheresearchparadigmsandpersonneltrainingmodelsinthedisciplines.Theorientationofeducationaltechnologyisneithereducationnortechnology,butthe"bridge"betweeneducationandtechnology,theoryandpractice,andtheproblemsoftheinteractionbetween

educationandtechnology.Themissionsofthosewhoareinvolvedineducationaltechnologyaretofigureouttheproblems,diagnosethem,solvethem,andmakeademonstrationforthemajorityofteachers.Educationaltechnologyshouldnotbeclassifiedasthesecond-classdisciplineofeducation,butthefirst-classdisciplineinthecategoryofeducation.Themainresearchparadigmofeducationaltechnologyshouldnotbesystematicsciencemethods,but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swhicharemorepractical.Educationaltechnologyshouldcreateherownuniquetheoreticalsystemandcurriculumsystem,absorbtalentsofallkindstoenrichtheconstructionofherteachingstaff,andcultivatevariouspersonnelofeducationaltechnology

hierarchicallyaccordingtothemarketdemand,inwhichthepracticeteachingshouldbestrengthened.

  [Keywords]EducationalTechnology;DisciplineConstruction,PersonnelTraining;DisciplineOrientation;SystematicScienceMethod

   [作者简介]王竹立(1963—),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时代学习、教学设计、创新思维方面的研究。E-mail:wzl63@163.com。

带浪的ID?

比如狂浪是一种态度,浪奔浪流,无风不起浪,无风也起浪,浪客剑心等等。

【江山春好,花漾宿迁】2017年4月29-30号走进这片花海江山

【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著名的宿迁八景中“三峰夕照”、“葡萄醉月”二景都在园内,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景区。公园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文化遗址,优美动人的神话与往事传说,使整个风景区更赋灵感。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让都市人重新找回自然乐趣。

公园分为“森林游赏区”、“森林休闲区”、“森林度假区”三个区域,主要景点有衲田、果林谧境、镜湖、自然山林、相思湖、晴翠湖和梅园,留有新石器、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唐、宋古战场和近代“宿北战役”的遗址。另外,园中还设有娱乐设施,动静相宜。

【天和塔】位于相思湖畔的阁楼式宝塔,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之“天、和”二字,故称天和塔,塔延八角高九层,是三台山景区的制高点。

【镜湖】湖水清澈见底,如同镜子一般,所以有镜湖的美称。它取名的出处在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中的明镜一词。两条长堤将湖面分割成几块不同的水面,精美而各具特色的桥梁贯彻其中,如同一串项链附在水面。从镜湖边走出,一片花海便映入眼帘,这也是在三台山中让人最精华的部分,它就是“那山、那水、衲田”中的“衲田”景区。每个季节,衲田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美丽,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是虞美人绽放的季节,尽管虞美人是舶来品,但宿迁却赋予了它特有的传说。(项羽垓下被围,十面楚歌,虞姬不愿苟活,自刎明志,她的鲜血渗入泥土,便生长出了美丽的虞美人)

【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龙马湖。湖水面积260平方公里,它似菱形,东岸为丘陵山区,北、西、南岸为堤岸平原,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水生植物芦、藕、菱、蒲等二十多种,盛产鲫鱼、银鱼、鲢鱼、青虾、白虾、螃蟹、河蚌等十多种水产品,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远眺骆马湖景,翠绿如玉,安详如镜。耳边回荡起宋祖英的那首《清清骆马湖》: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抱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乘上一辆汽艇,如鱼儿一般窜入湖中,汽艇迎着湖水漂移溅浪,刺激而又心有余悸。欢乐岛的摩天轮,作为宿迁地标建筑,高达122米高,位列世界排名第四,当摩天轮到达最高点时,骆马湖的湖光美景将尽收眼底。摩天轮共有48个吊箱,它采用传统的啤酒桶型,匀速转动一圈大约20分钟。(票价:60元自理自愿选择).

宿迁项王故里景区以“拔山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为核心,注重挖掘项羽文化、西楚文化的内涵,从而打造成以纪念为主的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领略西楚霸王的傲气凛然、虞姬的倾国倾城,回顾一场又一场用兵如神的经典战争,感受项王与虞姬之间凄然泪下的悲壮爱情。景区的镇馆之宝——古槐树,相传为项王幼年所植。这棵千年古槐,由于雷电洗礼原本的树干早已死去,但奇迹就是枯木逢春。

夜晚的项王故里,景色更加迷人。

【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地处宿迁市湖滨新城,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高尔夫俱乐部。球场为丘陵球场,稍有林克斯风格。球场景致精美,囊括了12个天然湖泊、数百个沙坑、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势以及球场特有的深达数十米的天坑。

【活动群号】 210482330 自由行摄户外俱乐部

 

【活动时间】 2017年4月29号早(周六)--30号晚(周天)

 

【活动车辆】 豪华大巴车

 

【活动人数】 53人(报名少于25人活动自动取消)

 

【活动召集】 自由行摄户外俱乐部

 

 

【活动费用】 298元/人(特价活动)

 

【费用包含】1.  2天的租车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燃油费,驾驶员食宿费用,每人37万专业户外保险费。

      2.门票费,一晚标间住宿费。

【费用不含】全程餐费(报名时说明是否参加团餐,方便领队预订)个人其他消费。(特价活动各种证件不再使用,请理解)

    

【汇款账号】A: 6225885318175882 招商银行经七路支行

            6222081602004802889 工行银行

      B:俱乐部接受现金交款。地址:民生大街68号6188室(老牌坊饭店楼上)

 

【集合时间,地点】

 

 第一站:燕山立交桥下西北角公交车站西侧 早6:00。

第二站:经十路路北电力医院门前停车场西侧 早6:10分。第三站:市立五院十字路口路口西北角(百事春秋西侧),早上6点20。注:车辆沿经十路由东向西行驶,沿途上车请提前联系领队。请一定提前到达集合地点,车辆不能长时间停靠。

【行程安排】

D1早上出发,12:30左右抵达宿迁骆马湖景区用午餐(可自带或预订团餐),午餐后参观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台山森林公园,浏览有“马陵北望有三台,雨后浮云四面开。斜日一轮无限好,半山晴翠送将来。”之称的三台山景区,从镜湖湖畔信步闲走,一片花海就可映入眼帘,景区名为衲田,意为“缀衲百花色,披就福田衣”,景区内如梯田般沿着缓缓的山坡分割为数十块花田,错落有致,每块栽种不同的鲜花,从高处眺望,整个景区犹如一件僧人的袈裟,朴质,却熠熠生辉。

随后游览骆马湖景区,在碧湖银滩体验沙滩和水的乐趣。碧湖银滩又称“苏北小三亚”。的确有海的感觉,沙滩也比较细软,水域广阔,水岸浅缓,小吃也多,比海滨沙滩更妙的是岸边有蒲草,很漂亮。亦可乘坐长三角地区最高最浪漫的摩天轮,骆马湖水城摩天轮是目前长三角地区最高的摩天轮,从地面上看就像赶着夜色,走进灯火通明的【项王故里】,游人已去,只留空楼。漫步走在这楚人的宫殿中,熙熙攘攘的聒噪声已经不在,只剩下淡黄的路灯下我们的脚步声。入住酒店后自由搭伴享用晚餐。

D2早餐后,抵达骆马湖乡村俱乐部体验高尔夫,骆马湖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占地2700亩,为丘陵球场,景致精美,因附近有12个天然湖泊,水系非常丰富,整个球场空气清新,环境静谧。巨型大风车。适时结束浪漫之旅,返回温馨的家。

【免责声明】1.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报名时或活动中需向组织者如实告知自己情况,服从安排。户外运动是非常规性旅游,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属特种行程,参加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活动组织者有义务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参与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保险等方式化解风险,参与者对此明白并充分理解。在旅途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生伤害或财产损失,将按有关保险条例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活动组织者不承担赔偿责任。2.本次活动为自助式AA制,组织者及本户外仅仅负责召集和协调,安排路线,或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上的救助,不承担其它任何责任。户外活动具有一定危险性,报名需谨慎!请参与者对自己负责,量力而为,时刻牢记安全超越一切,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最好自行购买意外保险。凡报名人员,对报名参加的本次活动所具有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经济损失等不良后果,责任自负,本次活动召集人及队友不承担任何责任。凡每次活动,搭乘同行驴友的车辆,如遇突发意外事故,造成不良后果的,车主及驾驶员不承担任何赔偿和道义责任,代他人报名者,务必对被报名人说明本声明有关事项,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经济损失等后果,组织者及队友同样不承担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更多精彩活动,敬请关注 自由行摄户外俱乐部

 

活动精彩图片:

西门帅帅(原创)随州文艺作者作品赏析(上)

       文艺、小资,情感、治愈

       诗、故乡、远方 

作者简介:

好听又有内涵的ID

好听又有内涵的ID如下:

1、枕头里发霉的梦

2、最佳男友

3、峥嵘

4、°南滩♀

5、鹤归孤山

6、十二玉楼

7、今天也要爱我

8、情侣

9、做我马子≮存.长更≯

10、龙傲天

11、小熊抱我

12、问君几多愁

13、醉千年

14、乖一点就抱你.

15、浮梦一醉清风

16、姑苏慕容

17、星星很迷人

18、裙诱

19、不在服务区

20、上当学乖

21、裂刃

22、往日

23、技术

24、滚

25、走马

26、铁血宰相

27、闲云野鹤

28、诺╯愿你

29、高贵妃

30、深拥梦

31、娇气

32、Wish

33、偷一个月亮

39、万妮达

40、迷迭仙女

41、约你一起去蹦迪

42、拂晓

43、马尾

44、亡命浪徒

45、酒心

46、神

47、乐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内涵ID比较浪的四字(云居诗话|徐荣章诗评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