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3-11-14 18:14:49 admin 阅读:59

导读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很多这样的 盘点古人那些禅意空灵的诗句 禅意,蕴藏在诗句中,读之清静柔和,可令人再三品读咀嚼。 今...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很多这样的

盘点古人那些禅意空灵的诗句

禅意,蕴藏在诗句中,读之清静柔和,可令人再三品读咀嚼。

今日,便分享一些具有佛家气质,超凡脱俗的古诗词,愿消除一切烦恼,美好不期而至。

以退为进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生活中,碰到不如意时,低一低头,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即使外界认为我们是退步的,不必动摇,坚持心中的信念,退步原来是向前。

山不转水转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南北朝•善慧大士

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心转,心被境遇束缚则烦恼,心能驾驭境遇则喜悦。乐莫大于无忧,苦莫大于多欲,富莫大于知足,贫莫大于贪婪。

回归自我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

人生,无论经历过多少,到最后,只想守着似水的流年,庭前看落花,花开花落间,将日子过成一杯清茶的味道。

淡定从容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

身在红尘,心在净土,滚滚红尘,只是浮生一梦。

聚散随缘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自然有阴阳消长,人生有成败兴衰,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谓“缘来则聚,缘尽则散”,还是一切随缘!

无是无非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栖蟾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笑口常开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

佛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闲云野鹤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

轻舟江上,醉看人间百态。闲云野鹤,踏遍千山万水。

庸人多厚福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宋·苏东坡

 

心存厚道,才能让那些平庸琐碎的小事变得不再平庸琐碎,让生活的贫乏变得有了韵味,多了一些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凡事以平常心看待,无事小神仙。

怎么样?这些有禅意的诗句,是不是让你觉得很有感悟呢?

文章内容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关于智策传媒

北京智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线主流媒体、策划、公关为一体的文化传媒公司。我们为国内外众多品牌客户提供专业的资源整合及相关活动执行服务,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出非常丰富的与多方媒体、各方职能部门合作的经验,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搭建了扎实的服务平台。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对王维的诗句体会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的。  首先,香菱最直接的体会是:王维的诗非常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直接写出了王维诗作的最大特点:诗如画卷,美不胜收。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香菱又分析了“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认为念着“馀”和“上”这两个字,就想到了以前的一个场景,佩服王维是怎么想出来的。这里又体现了王维诗作的第二个特点: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  于是,黛玉提出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加淡而现成,香菱立刻体会出“上”这个字是从陶渊明的“依依”转化来的,被宝玉夸赞已得诗作的奥妙。这里点出了王维诗作的派系:山水田园诗派。这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诗作的第三个特点是:诗渗禅意,流动空灵。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这一点香菱可能读的诗不多,也就没有准确地体会出来。

关于山,水的诗句,或是词句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请看《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这点与西方诗歌逻辑有别),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这点又与西洋绘画逻辑有别)。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人闲”有的版本作“人间”,其意亦可通,“桂花”就可释为月华。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红叶即枫叶。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也有游人的感受。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唐代书法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两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更是一首集诗画乐于一体的佳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象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王维有些名句能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松含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王维的诗歌追求写意效果,讲究浑然一体,充分传达诗人的主观意趣。《辋川集》中有一首《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洒,四面芙蓉开。表达了诗人闲适静穆的心情。《山居即事》更为细致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沸腾的生活更衬托出诗人门庭的冷落。是一种企羡,还是真的已经超然于现实?难以明解。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一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诗写辋川秋天傍晚的景色,清静幽雅,如在画中。裴迪醉后狂歌于王维门前,别是一番情趣。“渡头”一联被传为绝唱,《红楼梦》中的香菱曾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高度赞美这句诗的画意诗情。王维的诗因为“诗中有画”,所以最易把读者带入诗境。难怪当香菱向黛玉请求作诗方法时,黛玉首先要她读的唐人诗,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而是《王摩诘全集》(见《红楼梦》第48回)。王维山水诗的价值王维山水诗的价值,首先应放到中国古典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但处于内容的从属地位,并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直到汉末建安时期,才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这就是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但这类诗当时不多见。山水诗是从魏晋以后开始兴起的。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晋室南渡,江南美丽的自然山水更吸引了士大夫们。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把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结合起来,引导士大夫们从自然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崇尚清淡之风也带来赞美山水隽语的发达(见《世说新语》)。玄言诗中亦出现山水佳句。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酝酿,终于产生出第一位山水诗人,这就是晋末宋初的谢灵运。谢灵运长期优游名山胜境,写有大量的山水诗。其诗语言富丽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诗的结构往往是纪游式,末后总留有玄言诗的尾巴。他的诗往往是有句无篇。稍举一些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写园林;“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之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之写冬;“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之写暮色;“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之写春景。这些精美的诗句,如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谢灵运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随后,南齐诗人谢眺也写了一些清新流丽的山水诗篇,有些佳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等。南朝梁代诗人何逊也有些写景名句:“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但他们的诗作都存在有句无篇的毛病。山水诗直到盛唐时代才蔚为大观。孟浩然与王维首开山水诗派,光被后代诗坛。孟浩然比王维稍长,他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细微感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壮、雄浑、磅礴。《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末四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写得有气魄,有感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前四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也写得意境盎然。与孟浩然相比,王维在创造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上,在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细致品味上,在诗歌手法的纯熟运用上,在山水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突出许多。可以说,王维既是一位集大成的山水诗人,又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宗。中唐的“韦柳”(韦应物和柳宗元)诗派,直到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无不承其余泽。李白的山水诗以气势取胜,具有叛逆精神。杜甫的山水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博大精深。王维的山水诗则意境空灵,充满禅趣,耐人寻味,虽然没有李白、杜甫诗歌中的那种震颤人心的思想灵光,但在艺术风格上极大地丰富了盛唐诗苑。不读王维的山水诗,就不能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王维的山水诗也有其当代价值:它可以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使我们更充分地品味大自然的美,进而自觉地去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使之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它当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爱国并非抽象。欣赏王维的山水佳作,能够增强我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深依恋之情。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我们由此又可以获得探索的快乐,享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滋润,从而拼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它可以陶冶我们的身心。品味王维诗歌优美的意境,遐想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就会得到某种精神愉悦。禅与气功有相通之处,进入诗境也就是进入王维所创造的“禅境”,我们也许能获得某种“气功效应”。山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水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带有“禅意佛理”的伤感诗词有哪些?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唐刘长卿)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五言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十首禅意唯美的经典古诗词,空灵禅意,清新唯美!

禅意二字,出自(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

01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心,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0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03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0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05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06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的。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07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08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09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不可否认,世界存在着不公平。有时候我们的退步,可能会让一些人得寸进尺,但小人得志,是永远笑不到最后的。人,任何事都容易学,而最难学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相互间碰撞的时机很多,有很多事都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发生的。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宽容绝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怯懦、放纵的代名词。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10 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即一旦放下种种执着,包括“放下”这一念也不生起,这时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或说佛心、如来藏,就得以显发。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在人生历程中,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王维最澄澈空灵的一首诗,字字禅意,抚慰世人1200多年!

作者:叶寒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

“别想太多,好好生活。也许日子过着过着就会有答案,努力走着走着就会有温柔的着落。”

对时常深陷焦虑、迷茫旋涡的当代人来说,“别想太多,好好生活”有时就是一味最好的良药。

它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两者表达的,其实是同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人生走到无路可走的境况时,便索性就地坐下来,看流水淙淙,观行云变幻。

不着急,也不焦虑,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公元758年,王维57岁。

日月不居,盛年难再。

对王维来说,人生终是走到了薄暮时分。

此时此刻,他回头去望,茫茫的50余载光阴,历历分明,却又何以恍惚地竟如大梦一场?

他想起了15岁时初到长安的自己,“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何等意气风发;

他想起了玉真公主饮宴上,凭一曲行云流水的《郁轮袍》,赢得满堂喝彩的自己,官场的大门被他以才华轻轻叩响;

他想起了21岁即高中状元,被所有人视为天纵英才的自己,往后的万里长空,等待着他尽情遨游;

可,当然地,他也想起了步入官场时大失所望的自己,小小的一个太乐丞,小小的一个黄狮子,竟差点要了他的命;

也许是前半段的人生太顺遂,以至于人生的后半段,灾难接踵而来。

深爱的妻子难产离世;仕途受挫,迟迟不得重用;安史之乱如平地飓风般涌来;被迫在安禄山处担任伪职,以至于饱受骂名......

浮沉生死,一一历尽。

当他以为留得住那些荣光与显耀时,那荣光与显耀如细沙般,自他手缝悄悄流逝、不见;

当他以为灾难与痛苦终将无穷无尽时,那灾难已然随历史慢慢平息,而痛苦则在时光的淘洗下,变得宁静淡然。

人生走至薄暮时分,他终于彻悟:

繁华落尽,万千悲喜,原来终归一梦。

心灵的寂静澄澈,原来才是真正的“常”,真正的“不变”,真正的“永恒”。

于是,有了这一首字字禅意、澄澈空灵的《终南别业》。

诗人说,中年以后,我便存有了较浓的好道之心,然而直到晚年,才得以安家在终南山边陲。

每当兴致到来的时候,我便常常独来独往地到处游玩。

有了赏心乐事,不再希求旁人知晓理解,而只求自己味得其趣。

时常漫无目的地走,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水的尽头。

既无路可走了,便索性盘腿坐下,看天上云雾万千变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乡村老翁,便随意与之闲话家常,每每忘了归家。

全诗共40字,字字写的却都是“自然”。

是外界大自然的那个“自然”,也是内心全然无拘无束、随意自在、悠闲从容的那个“自然”。

兴致来了,想走便走;兴致尽了,想归便归。

没有固定的目的地,信步游走。

走到哪里便是哪里,走到哪里便喜爱哪里。

无路可走了,便把这无路可走处当作难得的风光;

无处可行了,便把这无处可行处当作修行的高台。

心灵足够宽广深远,便无一处是绝境,便处处都有柳暗花明。

这便是王维了,半生入世,换来的是一遭彻悟。

而这一遭彻悟,从此影响了千千万万世人。

或许有人要说了,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他,个个都身受七情之苦,个个都免不了六欲之磨,个个都有无数的羁绊与不舍。

能够做到全然出世、全然彻悟的,终究少之又少。

但,那又如何呢?

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中得来的那一点点领悟、那片刻心灵的宁静,好去把那个叫“生命”的东西,继续热火朝天、兴高采烈地过下去。

想起曾在网上看过的一段话:

“我现在的人生态度就是:能抓住的东西就好好珍惜,实在抓不住就干脆拉倒。

很多事情真的没办法强求,与其让自己在得与失之间活得那么拧巴,倒不如试着放松下来,告诉自己一切没什么大不了。”

一时得不到,一时做不成,一时忘不了,都没关系,真的。

大不了耐下心来,往后退一步;大不了放大胆子来,往前进一步。

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歇一歇,顺道看看沿路风光。

歇够了,便打起精神重头再来。

世道不薄赤忱人。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总有一日,桥会坚固,隧道会光明。

空灵有禅意的诗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忐忑不安造句(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