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附庸风雅(真正的文化之美,不是附庸风雅)
发布时间:2023-11-15 05:19:13 admin 阅读:59
真正的文化之美,不是附庸风雅
作者 | 思梦 编辑 | 安般兰若(ID:anbanlr)
在金融界认识一位CEO,此人不但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性格成熟稳重。还很年少有为,是北京大学的EMBA,如今在金融界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天晚上,闲来无事刷朋友圈,发现他发布的一条消息。
1.公司一定要在三年内达到金融界前五
2.老婆必须要是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学霸,因为常青藤是名校课业紧张,所以没有时间约炮
3.岳父岳母也不能有桃色新闻等等,如此列出不下十几条……
多年来的口碑,儒雅智慧的风范,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在那一刻被那几个字眼儿给毁于一旦了......
当然,此人还是非常明智的,在发布消息十几分钟后,自觉在公众社交的朋友圈里这样发言,是甚为不妥的,所以便快速删除了。
其实,真正的文化之美,不是你受过几年高等教育,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潜藏在你骨子里的修养与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这次回老家葫芦岛探亲,因为是农村,民风民俗向来是男尊女卑的陈朽思想。
村里有一位年近四十岁的妇女,因为她生的是个女孩儿,屡次遭受丈夫因此当做借口出轨以及家暴愤而离异。所以她向远在大城市,已然事业有成的老同学,老同乡哭诉。
结果,她的这位老同学,老同乡,不但没有正确的引导她,安慰她,反而还批评了她:
一,你年龄也不小了,一不再年轻二不漂再亮了,还瞎折腾什么呀,将就着过吧。
二,哎!真是为你感到悲哀呀,曾经是那么美丽的校花,估计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的这位老同学,老同乡,现在担任的是哈尔滨市某大型企业公司营销部的总经理一职。平时甚是爱好诗书典籍,讲究修身养性正德,尤其喜欢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的王阳明先生。闲暇时还喜欢蒸煮茶茗细品人生。
听她跟我哭着说完这件事情以后,我感到非常惊讶,王阳明先生是最著名的一位知行合一的正人君子,而这位老总也算是见过世面,读过不少书的人,人说知书明理自然该懂得是非曲直。既然事已至此,难道你就不该欣赏她能有勇气离开一段错误的婚姻,释然不堪的过去,自强不息给自己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吗,勇敢去创造一个新的机会,相信未来的她,一定是光景大好精彩无限的。
很显然,这位大总经理,一定是把平时熟读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行为,给合错了地方。
如果名贵的茶香熏染不出人间的水云天,却依然还是狭隘自私的精神理念,却依然还是贫瘠的思想观念,那么,岂不是有违真正文化之美的初衷了吗?
诗香茶韵,应该熏陶出我们正确的三观理念,明智仁慈的思想观念,而并非是不明事理的愚昧与无知。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个看似文雅又清纯的小姑娘,一边手捧着白落梅的诗词集,一边对着自己的未婚男友无度地要房、要车,要彩礼。这就是她认为的美好爱情是有条件的。
一位很知名的书画家,一边说着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作品合二为一,如何如何的高大上,一边却穿行在各界商政名流的饭局当中。这就是他认为的灵魂高度与艺术之美的合二为一。
一位知名的女作家,用了三年的心血,出版了一本关于指导女性仪态之美的书,自己却在读者分享发布会上,因为有个读者不小心踩到她的脚而恶口伤人,令当场所有读者目瞪口呆。这就是她认为的女性的仪态之美。
真正的文化之美,不是随口一说会讲一些大道理,而是知行合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入到灵魂里的内在品质。
如果,阅读一本书,欣赏一幅画,这样高雅的艺术与爱好,没有滋养到你心灵的净土,没有在你灵魂的最深处,绽放出人性真善美的花朵,没有让你的人格品级得以升高,那么,不如停止这种附庸风雅的东施效颦之举。
真正的文化之美,美在有品位,是当一位男士在欣赏一位女性时,欣赏的不单单是年龄与外表。否则当初王宝强在遭遇到马蓉的背叛时,也不必要责怪对方的薄情寡义。
真正的文化之美,美在有气质,是当一位女性在评价一位男士时,不只是针对金钱与地位,而是更应该关注他的责任感,担当能力与人品的贵重。
真正的文化之美,美在知荣耻,是当一位已婚者带着另一个不合法的异性出席在各种公众场合时,理应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荣誉与魅力,而是一种低级趣味的浅薄与无知。
真正的文化之美,美在内心丰盈;美在灵魂纯净;美在人性通透,表里如一。是一种人品内里的完善与修为,是一种高素养的人格魅力,是即便一个人,也能跟自己很好的相处。再进一步来讲,是在这薄凉喧闹的世界里,能够滋养他人的心灵以此缔造出和谐之美,并带给他人温暖与力量。而不是把你自己的人生,局限成为一种摆设,若此形同虚设,如水中月、镜里花不要也罢。
真正的文化之美,是填补精神的食粮,是我们能在有限的人生里,把生命的宽度与长度延伸到一种极致。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文化之美的深厚底蕴;才能真正品味到文化之美的饕餮盛宴。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苏瑾
王新:我们为什么要附庸风雅
东方好书
本文为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王新先生新书《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序言,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第10期。该书由东方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已在东方书店上架,欢迎朋友们到店阅读、选购。
01
如果说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有一位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那就非李泽厚莫属;而李泽厚思想的原创力来源于附庸风雅,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读到其关于中国文化“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儒道互补”等论断,霎时,我就直感这些看似抽象的思想,其实都积淀着滋润的感性品质,恰如同他论述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一样,即总在抽象逻辑中浸润着疏影横斜、杂花生树的具体经验,真真豁人心智。这样灵心独具的洞见,显然远非一般思想者所赖的纯逻辑思辨可办,而是源于思的锐敏的直觉。及至后来,读到乃师宗白华极其欣赏他对艺术的欣赏,读到其《美的历程》,读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就恍然明白,他的这种思的直觉洞见,深深扎根于人类浑厚华滋的艺术土壤。
▲《中国图书评论》载该文当期杂志
毫无疑问,艺术是诸种文明中最风雅的部位,附庸风雅就是接受文明中“风雅”的召唤、熏习和化育,从而变得风雅,乃至创造新的风雅,在这个意义上,附庸风雅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养气韵生动的人格,涵育健康淳厚的生命底色,在这个底色上熏习出来的高雅品味,才是真正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人类文明,归纳而言,有三种创造:其一,健康生命的自我实现,即高峰体验,普通如你我,皆可具有;其二,一般性的专业创造,即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皆为创造,一般须经专业训练;其三,卓越的原发性创造,即革新一个学科,乃至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思维与世界观,是少数的天才“妙手偶得之”的结果。前一种创造,往往是后两种创造的人格前提与基本氛围;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曾区分“特殊天才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指出后者强调的是人格,而非成就,“成就只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亦即此意。所以教养气韵生动的健康人格,熏习高雅的艺术人文品位,就是诸种创造生发的前提。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李泽厚思想的原创力来源于附庸风雅了。
▲优雅的装帧:裸脊+书套
这里我还想举一个自然科学的例子。我的忘年交张喜光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在国际顶尖的《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过不少创见,是个其淡如水的纯正学者,有着极其不错的品位。他很喜欢跟我这个搞艺术研究的聊天,喜欢把我写艺术的书丢在枕边,睡前信手翻翻,陶冶人文情操。他讲起话来,表情生动,忘我投入,讲什么都妙趣横生,比如他提到,在几亿年前的化石里面,经常会发现一些生物的、有意思的、形式美学规则,比如左旋啊,不对称啊等等;他说,这些有趣、有味的地方,往往会隐含着新的发现,值得人反复追索。
有一次,他提到,科学创新跟品位养成,紧密关联。他举例:多年前,世界古生物界的一位泰山北斗,曾给一位非常出色的后起之秀写推荐信,评价道:这个年青人,在科学上,有着极好的品味——往往在研究之初,就对问题的解决,有异乎寻常的预见。张喜光认为这是对一个科学家学术能力的最高评价。果然,几十年过去,这位青年今天已经成为了这个专业世界上数一数一的权威。
可见,无论人文,还是科技,好品味都是创造力之源。
为什么名师出高徒?
因为名师能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好品味,在口传心授的氛围中,传“染”给学生。在这个意义上,追随名师,趋附名师,也就是附庸风雅。
▲该书在东方书店上架
02
风雅,语出《诗经》,溯其本义:“国风”,即民间的风雅,“大、小雅”,即精英的风雅;所以我也认为风雅可以有两种:民间的风雅与精英的风雅。狭义而言,风雅皆与古典美的教养关联;广义而言,对美的人、事、物锐敏有情地亲近、欣赏、乃至创造,皆可为风雅。这也是为什么本书在最是斯文的教授、孤往雄心的画家,在煌煌赫赫的艺术人文经典、诗画笔墨的品味之外,还要独标乡土社会里“柔软”爱美的疯子、民间民国的秀才、花草柴门上的审美。
风雅始于感性的锻炼,终于品位的养成。
书中,我们湖南乡下流沙河这个地方的“癫子”望年,不想不看,其用瓦罐山椒煨大肉的、恰到好处的火候分寸,就是凭着锐敏的感觉把握,这样的分寸感,就是艺术的微妙感。词学大家顾随先生妙品晚唐诗人韩偓“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几乎全为唇齿音,似咬牙切齿说出,有破壁飞出的力量,可见韩偓非惯常以为的轻薄之人。顾随先生这种细腻入微的艺术直感,不异望年,正得风雅三昧,让人信服,引人深味。
▲裸脊的质感
至于品位,我信我手、我眼与我心,如书中所述,湘中乡下老师寅海先生遒媚流美的书法,画家全显光磅礴厚重的钟馗,编辑家林建法检视当代文坛的巨眼,作家沈从文“薄薄的凄凉”,小津安二郎欲说还休的“余味”,皆是风雅正道、艺中一流。而且品位的极境,必化身素朴,有如清水,无味之味,是为至味。
风雅与促迫为敌,与粗糙为敌,与势利为敌。
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恰恰弥漫着躁嚣、粗糙与功利主义的风气。做博士论文的时候,随手翻开晚明的诸多笔记、小品,真让人神往:文人陈继儒《幽远集十七令》殷勤讲述如何在日常之物中,寄情为雅:
一、香令人幽,二、酒令人远,三、石令人隽,四、琴令人寂,五、茶令人爽,六、竹令人冷,七、月令人孤,八、棋令人闲,九、杖令人轻,十、水令人空,十一、雪令人旷,十二、剑令人悲,十三、蒲团令人枯,十四、美人令人怜,十五、僧令人淡,十六、花令人韵,十七、金石鼎彝令人古。
▲我店有少量签名版
范濂甚至不无愠怒地讽刺底层皂快,不读书而精心置办书房,“庭蓄盆鱼杂卉,内列细棹拂尘”。
然而,想想,连底层皂快也追求“伪雅”的时代,该是一个多么风雅的时代!
正是源于此,本书追求优雅清新的笔调,清素动人的情肠,从容易忽视的边缘视角,捕捉、深描乡土人事与艺术人文中的“风雅”意象。书中有乡土风雅、学人风雅、艺术风雅、思想风雅与大学风雅五大内容,为风雅赋形,替时代招魂。在亲近、叙写与论析中,我自觉贯穿着一种精致、从容、清洁的“风雅精神”,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业已失落的精神,是需要我们永恒凝望的乡愁。
附庸风雅,朴素致远。是序。
我是真心喜欢王新的文章和他这个人。该书以清正典雅的笔调,写容易忽视的边缘人事与边缘思想:开阔处,纵横捭阖,气象不凡,细节处,品味幽微,体贴动人,且浸润着难得的教养、器识与情怀。(《当代作家评论》原主编)
在粗糙功利的时风里,这是一部趋美的风雅之书。从乡土、艺术与文化中,探求美的发掘、塑造与建立;向善为好,性灵纯澈,闪烁着人文主义的温润之光泽。( 小说家)
世人谈风雅,常失之于空泛玄虚。王新之作,把风雅落实于具体的人、事、物,逐篇阅读,多有心动、共鸣之感;读完全书,仿佛可见风雅之形体,这个形体有精神,有生机,有力量。( 复旦大学教授)
王新此书与众不同,情真意切,朴素的人物记,不媚俗,不趋炎附势。他注意的是那些黑暗中的大师,那些时代华光边上被势利轻视的重器。居敬,拭去蒙尘。我们时代是有士的,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
作者简介
王新,男(197908—),湖南宁乡人,美术学硕士,思想史博士,现为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云南大学“青年英才教师”,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主持云南大学精品课程1门,校级、省级课题4项,获教育部、中国文联、云南省政府、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人民文学》等全国文章奖励6项,在各大报刊发表术论文、作品2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著有《诗画乐的融通》(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新星出版社,2014)、《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东方出版社,2018),从事艺术史与思想史研究。
附庸风雅的意思?
风雅出自《诗经》,指风流,儒雅。附庸风雅形容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追随于文化人,装出自己很有修养,文雅有风度的样子。
附庸风雅是什么意思?
附庸风雅用来形容一个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识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附庸风雅同义词
附庸风雅的同义词:沽名钓誉附庸风雅1读音[fùyōngfēngyǎ]释义为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2近义词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示例】我只道你只不过是沽名钓誉,却不道长他的志气,灭我的威风。3反义词温文尔雅:温文尔雅,谓气质彬彬有礼,行为典雅端正。语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这人虽是武官,甚是温文尔雅。”叶圣陶《城中·演讲》:“头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4出处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5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附庸风雅全文及译文?
附庸风雅 ( fù yōng fēng yǎ )解 释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却偏要~,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
附庸风雅
这就叫“附庸风雅”。可见文化这东西是人人都追求的,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附庸风雅”是一个贬义词,人人都要显得“有文化”,偏要装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没有文化,比如常常称那些暴发户购买书画的行为为“附庸风雅”
请问“附庸风雅”是什么意思?
附庸风雅的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
【例子】一旦场面拉开,你是高手还是庸才,是才华横溢还是附庸风雅,终会露相的。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欺世盗名、热中名利、、好大喜功、盗名窃誉、沽名干誉、钓名欺世
【反义词】实至名归、名不沽名、吊誉虚传、自命清高、与世无争
扩展资料
1、附庸风雅的近义词
沽名吊誉
【解释】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同“沽名钓誉”。
【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
【例子】姑娘明知我只是心生疑惑而已,何必自做聪明,以为杨叶自视清高,沽名吊誉。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2、附庸风雅的反义词
实至名归
【解释】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遵循自然的修行,到最后会明白人生的道理,如果做了违背常伦和自然规律的事,会成为人生的污点。
【例子】他对公益的热心口碑载道,此次获选为好人好事代表实至名归。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趋风附雅是成语吗?
不是成语,相近似的成语有“附庸风雅”。附庸风雅,汉语成语,拼音:fù yōng fēng yǎ,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出处,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临川梦》:“ 钱牧翁 评 骘陈仲醇 ,谓聊可装点山林,附庸风雅。”
例句,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花园。”
什么是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引申为从属的地位或依赖的关系。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与大、小雅。是一个成语,读音是fùyōngfēngyǎ。
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译文:那批商人,明明是臭咸肉的颜色,但要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
扩展资料
典故
原文
明人吴俨,官至尚书,家巨富。其子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多。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一卷,每欲得之,而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俨之弟富亦匹兄,蓶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之。
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之。后置酒宴兄与其素鄙己者,酒半,特谈画,并出示所购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画?”其弟顾左右而言他。时人传为笑话。
译文
明人吴俨,官做到部长,家里非常富有。他儿子酷好书画,购买收藏的名字名画很多。一个朋友家里有宋朝朝廷收藏的唐人(写的)《十八学士》一卷,每次想得到它,但他家非千金不卖。吴俨的弟弟也很富有,可与他兄长相匹敌,只积粮食丝绸,然而文人总是轻视他。
一天,他弟告诉画主说:“《十八学士》果真要千金吗?”画主说:“是的。”于是按千金之数买下了它。后来安排酒席宴请他的兄长和其他那些一向轻视他的人,酒喝到一半,故意谈画,并拿出《十八学士》来欣赏。有人说:“你凭什么知道这是一幅名画呢?”他弟弟就环顾四周说其他的事了。当时人们传为笑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