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兴致勃勃的意思(向京:我是一个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3-11-16 19:37:36 admin 阅读:59

导读向京:我是一个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 ▲艺术家 向京 2016年9月18日的个展之后,向京想暂时停止以雕塑为媒介的创作,“我真想好好去转转,我的生活被雕塑固定了,长年累月固定在...

向京:我是一个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

▲艺术家 向京

2016年9月18日的个展之后,向京想暂时停止以雕塑为媒介的创作,“我真想好好去转转,我的生活被雕塑固定了,长年累月固定在工作室里面,完全不变的生活,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向京觉得在雕塑这个最大的爱好之外,自己最大的兴趣可能是到烟火气十足的小镇上去,而不是到某个海滩上去享受日光浴。

向京,1968出生于北京,之后的求学历程可谓根红苗正,一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间做过一段杂志社编辑,又进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任教,2007年至今创建X+Q雕塑工作室,就没离开过雕塑这件事情,包括艺术道路上的同伴和生活上的伴侣瞿广慈,也是雕塑艺术家。

▲向京 《S》185×44×59cm玻璃钢着色2013-2016

的确,在即将开幕的向京大型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1995-2011)+新作“S”个展(2012-2016),她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视觉盛宴(这个烂大街的词,在这儿,可一点不含糊,非常贴切),展览共有六十一个子单元。工程巨大,无怪乎向京要在大展之后好好去“转转”。

暂停做雕塑是审慎决定

“从开始做雕塑到今天,已经21年。我对这个工作还是有很多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成分。今年这种感受特别强,所以我要暂时停下来,不做雕塑了。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个情绪,也不是一种撒娇,是挺审慎、挺认真的思考。所以这个展览对于我带有仪式感,它就像一步一个脚印,印证了我这二十一年来做了什么。”以往向京举办个展的节奏,一般是三年一个,可这次的时间是五年。本来打算明年才做的回顾展,由于北京民生美术馆馆长周旭君馆长的力邀,又提前了一年,她很高兴能在北京民生当代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

策展人朱朱观察向京艺术历程的线索时同样认为,这次展览慢于她以往的节奏,向京用五年推出了这个新展览。将这段时间称为低潜期并不为过,自“这个世界会好吗?”个展(2011,北京今日美术馆)之后,她加深了自我怀疑和对媒介的焦虑。朱朱说:“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结束某个阶段的工作的理由往往在于,她/他自觉于对一个主题的激情和能量已得到释放,继续意味了重复,作品将沦为自我的机械复制,而好过这一理由的理由则是标志性作品已然产生,艺术家自身的表达欲得到了相当彻底的安抚。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她重拾这个主题,那将意味着,随着认知与体验的扩展,她又看到了新的超越自我的可能。向京已有的这些创作成果,足可确立起她在雕塑领域中个人独特而强烈的主题性面貌,同时,也自设了一种高度,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你的身体》(2005)和《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2007)。”这次展览的新作品无疑会给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期待。

▲向京 《彩虹II》175×107×138cm玻璃钢着色2006

虚无恐惧者

向京说“对我而言,如果问题没了,可能创作的激情也没了。”问题意识一直贯穿在向京的雕塑创作之中。

“我是一个虚无恐惧者,我不能忍受这种没有思考的生活,我可能更愿意接受不安而思虑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给我带来安宁。” 向京觉得当一个人是不安者的时候,就意味着有很多思虑,就不能以现在各种烂俗的所谓幸福观、快乐观去说服自己获得安宁,那么她必然不停地被问题追逐,必然会不得安宁,一个如此不得安宁的人如果不思虑就会更不安宁。

而这种不安和思虑,正是大量作品诞生的原动力,“别人会觉得,一个我这样瘦了吧唧的女人,却做了那么多巨大的雕塑。其实,在体力上我倒没觉得累。自己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吭叽吭叽把活干完,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最受折磨的是在每次结构作品时的反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我的脑袋都快炸了……”这次即将开幕的展览由“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全裸”(2006-2008)、“保持沉默”(2003-2005)、“镜像”(1999-2002)以及新作“S”(2012-2016)五条线索构成,可以看到向京的“瘦”与不曾停歇的工作进展之间的关系。

回避暴力的外观化

之前,向京的系列作品《镜像》、《保持沉默》、《全裸》、《这个世界会好吗?》都有非常清晰的倾向性。但新作“S”却不同于以往。向京说:“我的新创作里面有很多很多曲线,而这种曲线可以说是向远处无尽伸延的,或者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变得很有意思,S与形状吻合。其次,如果S从符号学解释又有很多含义。同时可以做一些拼词游戏,随便加都可以变成其他的某种意思。所以,当朱朱脱口而出s时,我就完全接受了,几乎是一拍即合。是很神奇的过程。”

策展人朱朱提及“S”时,认为S是向京这些新作品中一眼就瞥见的形。“S”是线条、体态、应力状态和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是具象向抽象上升时的运动结构,类似于螺旋形的攀升,由此强化了地面和天空之间的垂直关系,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生命痉挛状态,而其余的主题只是被携带。

朱朱把这些新作品仍归于具象,却是自戗的具象:无头的女人,只剩下半身的女人,没有双臂的女人……女性身体的完整性由此被打破了,另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她引入了工业化生产中玩偶的套装手法,那些沿表层留下的分割线,暗示出身体(更该说是生命)的可肢解、可拆卸感。

在朱朱看来新作“S”,对向京来说已然意味着迈进了重要的一小步,在她以往的表达中,即使涉及到伤害和痛苦的传递,也是通过角色化的形象、情节化或情境化的场景、暗示叙事氛围的细节,而非牺牲人体的古典式的和谐感和完整性来达成的。她回避暴力的外观化,一如鄙视从中国现实这座“大素材库”里直接捡故事的做法。

“回望之前的四个系列,会觉得线索非常的清晰。而且,一方面印证雕塑创作这种媒介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其次,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像成长史,是人生不同的阶段,个人所面对的很多问题。当时并能真的意识到,而在很多潜意识里面反映出来,现在又印证了曾经的一种心态或视角。”在向京的这一小步,可以从1999年至2002年的“镜像”系列一直到2009年至2011年“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中看到其中成长的路径。

通过雕塑展现的人类世界

“《镜像》系列里,我的视角完全是关于成长的主题,是孩童向成人世界的转换,其中有一部分的作品非常清晰地带着孩童的视角。可以说我在艺术中获得了成长。”在向京试图通过雕塑创作来看待整个人类世界的眼光中,她最初的“镜像”系列中对残酷青春与成长中的蜕变共通主题。

从“镜像”系列首次集中了等人大尺寸的作品,向京在这一系列创作中,明确拒绝了所谓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回归到了内在化的艺术表达上。这种典型的个人化的基点,正是为了强调个体观看世界的主观性:一方面,镜子折射出的事物形态并不是真实的事物;另一方面,“镜像”在这个时期无疑是艺术家自我观照的一个象征。

▲向京 《BabyBaby》156×85×85cm玻璃钢着色2001

向京在谈及2001年的作品《BabyBaby》时讲了她在一个小旅馆的经历,一种放在夹角的镜子,站在它的正面你无论如何看不到自己完整的脸,凑近之后,又能反射出好几张不同角度的脸,就是没有平时镜子里最常见的正面。这种心理错位很接近年轻时的自我放逐和对抗,于是我做了一个女孩,她向假想的世界做了个鬼脸。镜子是我很喜欢的一个道具,除了它本身属性之外,镜像的物和空间都是很有趣的关系。”

正如朱朱对向京2000年创作的作品《哈欠之后》所观察到的,“在向京的内心视野之中,有一个萦绕不已的、极为持久地伫立着的小女孩,安静,脆弱,看似沉默而柔顺,却有着极其敏感的神经,在她那里,当所有外部世界的影响与召唤从未通过身体与行动去加以释放,一切向内敛压,如同沸腾的岩浆翻滚,在那里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和伤痕。”小女孩的视角,折射出了处于这个生命阶段的向京试图通过雕塑创作来展现的看待整个人类世界的眼光:这个小女孩的内心抗拒成长,也抗拒成年的肉体,在母女之间不仅存在着来自小女孩内心的影响的焦虑,也存在着童心与成年世界的紧张对立。因此,尽管作品中代表成年人的母亲被放置在半封闭的空间中,但真正锁闭着的,是抱着娃娃的小女孩的内心。

在“镜像”系列作品中,几乎所有作品都置身于一种日常化的生活处境之中,但同时几乎所有作品又与真实的日常生活保持着一定的疏离;雕塑家通过雕塑作品来表达自身主观的、充满激情的、有偏向性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蕴含在《BabyBaby》这件作品之中,对全世界做鬼脸的小孩的行为所暗含的对抗性所在。

▲向京 《天堂》21×65×122cm玻璃钢着色2005

反感“女性艺术家”标签

“在做《保持沉默》系列的时候,有人问,我是专门做女性雕塑的艺术家吗?我才发现意识到做的全是女性。我当时还做了一条狗,别人问我这是什么狗,其实对方想问的是品种,我竟然脱说是母狗。我当时也没有把狗当就狗做,我是在做女人的身体,不管我回答的多无厘头,但是确实印证了我已经开启了关注女性身份问题的意识。”虽然作品是针对女性问题。但向京不希望“女性艺术家”的标签把自己限定在狭隘的范围内。在她看来女性身体不过是用来探讨人类的普遍状况的媒介。

因此2003年至2005年的“保持沉默”系列中形成的“处女系列”、“身体系列”都是对身份问题的初试,同时也开启了她日后作品的诸多线索。

▲向京 《校尉胡同的偶然事件》1711×53cm玻×6璃钢着色2005

《校尉胡同的偶然事件》是向京“保持沉默”系列作品中运用电影式模糊性叙事语言的尝试。与《全黑的瞬间》和《秘密的瞬间》都是向京在2005年创作完成的“保持沉默”系列作品。这两件作品的形象分别基于“保持沉默”系列作品之中的《全黑》和《秘密》这两件作品,体现了向京对于如何打破静止叙事的雕塑语言的思考。

两件作品的女主人公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痕迹,通过她们的身体运动轨迹在时间之中的明暗关系对比来实现的,越是时间上在先的运动,颜色越黯淡,它直观地表达出了运动本身随着时间历程的消逝而结束的痕迹。

▲向京 《你的身体》270×160×150cm玻璃钢着色2005

在很多访谈中,向京都表达过一种关于“老灵魂”的观念。“老灵魂”并不等于“老肉体”,而毋宁说是一种类似于柏拉图创世神话中带着前世记忆而来的生而知之的灵魂,“老灵魂”始终是带着真知识去理解自身、世界和他人,去讲述关于世界的许多故事的。在“保持沉默”系列作品布展时,向京有意识地打破了作品与观展人之间的天然隔阂,这群极具故事情节与张力的雕塑作品,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每件作品都带着其自身的背后的故事。观展人穿梭期间,经过她们之中的每个人,打量她们之中的每个人,再带着自身的视角和认识,去想象她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

▲京 《暗示——为了无双》70×112×208cm玻璃钢着色2005

《暗示——为了无双》是向京2005年“保持沉默”系列作品中最具戏剧化色彩的一件。这是借助雕塑手段表达场景式语言的一次艺术尝试,通过描述一个片段式的生活处境,向京试图展现一种蒙太奇式的电影场景。

▲向京 《芳香的处女》166×57×72cm玻璃钢着色2005

朱朱认为“通过身体说话。”是向京的初始选择与当今的女性主义集体途径并无二致,尽管她反感于“女性艺术家”的标签,仿佛这已经意味了歧视,意味了“将女性的血肉之躯变为钉死的蝴蝶”的暴行,但是,如果没有那种显在的女性主义理论作为背景,没有“第二性”的文化命题可以作为反抗与抗争的藩篱,她的创作意识与作品效果就不会来得这么清晰、凝聚和有效。事实上,置身于她或她的雕塑面前,我分明可以感觉到一根隐形的警戒线,就连我在交谈中开始谈论《你的身体》里那个“女性的身体”时,她立刻迫不及待地纠正我:“这也是男性的身体”,如此恰好也泄露着她对于两性议题的紧张感,她紧绷着神经的、条件反射般准备随时反击的态势,在事实上还原了她心理的悖论状态:一方面她希望观众忘记她的性别,仅仅将她作为一个艺术家来看待,另一方面她自己时时着意于男权的稽查与缉拿——如是观之,她的女性意识是再也强烈不过了。“打破性别”一语本身即意味着性别构成了主题,构成了魔咒,而她的《你的身体》正是试图解除这个魔咒。

▲向京 《砰!》162×160×110cm玻璃钢着色2002

向京从自身体验出发,尝试找到看世界的方式。从《尽头》的偷窥少女到《砰!》以手比枪的女子,这些都是探讨一个关于成长的话题,镜像是观看和对照,探讨如何根据外部世界找到自己的存在。

▲向京 《敞开者》玻璃钢着色360×360×610cm2006

告别性别主题

总有人问向京提及女性主义、女性身份的问题,向京意识到这些问题来讲是挺难跨越的部分。在追问的诱导下,2006年至2008年她开始创作《全裸》系列。这个系列向京有意识的针对女性身份、女性身体的主题。《全裸》系列对女性的刻画,温和了很多。她说:“我的专注力集中在主体性问题的思考上,没有了对立感,火气明显降下去了。从这个角度讲《全裸》比《保持沉默》在认知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包括做到最后《敞开者》的时候,这个身体有非常强的包容力,包括《敞开者》这个名字也是更能容纳,更能接受的人生状态。我想因为我一直在强调说我的作品就是他不仅仅相关于女性,他其实主要还是我对于人性的一种不断地好奇的探究,所以就在《全裸》这个系列里面就是他在制造的这么一个,我觉得近乎于单性这样一个世界的状况下,我觉得好像他其实真的是把这种东西就是这样一个问题针对性指向了人性本身,以至于我这批东西反而真的是就是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都还是可接受的,这样的话我自己也在当时就是对我这个所谓对老师在关注女性这样一个身份已经厌倦的情况下,我觉得我可能提前宣告就是说我以后我不想再做这个性别主题了,所以我觉得我可能做完那个好好做了《全裸》那批东西之后好像真的确实我也能放下了。”

《敞开者》是向京“全裸”系列中最庞大的一件作品,也是她在当时的工作室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最大体量的作品。“敞开者”的提名借用了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的“敞开”概念。对于海德格尔而言,“敞开状态”意味着人类向着存在本身敞开的超越性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存在的真理才能对人类此在敞开自身。

按照海德格尔的表述,可能性的存在秩序永远比现实性更高。存在的真理对个体此在的敞开,只是一个处于永恒可能性之中的偶然事件,唯有偶然的契机,它才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生发出来。在现代性处境之下人类的存在境遇,丝毫不意味着人类灵魂在质量与强度上获得了进步与提升,人类所面临的危险之处恰恰在于,虚无主义正以各种方式在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展开自身。因此,“发生”的可能性既不必然,也不确定,在这种危险与机遇同时敞开的可能性状态下,人唯有在最危险的深渊之处纵身一跃,才可能把握到超越与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以此而言,向京的《敞开者》触及的正是人类灵魂在这个灵光消逝的现时代之中的真实处境,“敞开者”所敞开的,既是面向未来之可能性的人类经验,也是对人类灵魂所蕴含的超越之可能性的期待。

▲向京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玻璃钢着色240×240×140cm(Eachpiece:140×80×80cm;130×50×65cm;140×54×70cm;135×46×75cm;130×65×75cm;130×50×115cm;80×54×30cm)2006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是向京2007年“全裸”系列的作品。这件作品题名的灵感来自于里尔克《影象之书》(DasBuchDerBilder)中第一部第二部分的“邻人”(DerNachbar)之中的诗句。如向京所言,“这样的情景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每每在我们的内心上演”。这件作品试图探讨的主题是“关系”。

可以认为,在《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中向京试图传递的,既是人与人之间温暖人心的力量关系,同时也是对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初步探讨。完成这件作品之后,向京发现这件完全由人类群像围坐组成的作品还是一个封闭性的闭合系统,它仍是一个圆。鸬鹚的引入无疑打破了作品的封闭性:鸬鹚既代表旁观者的视角,同时又呼应着女性的、阴性的、水的力量。向京说:“鹈鹕能让人联想到水,它不是旁观者,可能是其中的一员,可能就是其中某个人的宠物什么的,它是一个水的意象。众多因素可以把情境从一个绝对的日常性的东西里抽离出来,细节很真实,但是含义完全是抽离的”。

尽管群像作品关系性的引入已经突破了向京以往作品中个体叙事性的自我维度,但向京仍然坚定地延续着《敞开者》和《彩虹》等作品之中的问题意识,并将对人类群体性本质的思考延伸到了更宽泛的维度。因此,《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这件作品既是“全裸”系列作品的总结,也是“全裸”系列作品的“文眼”。

▲向京 《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215×265×120cm玻璃钢着色2011

对内向世界的建构,才是救世之道

2009年至2011年间,向京创作的《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作品,对向京而言是一种挺挣扎的尝试,而且正好赶上她从上海回到北京的转变。《这个世界会好吗?》去掉了自我的观察,试图结构更具社会性的话题,描述人的处境,并且以隐喻的语法。向京说:“这一系列的作品对我来说有非凡的意义,因为我要结构这样的作品是挺大的迈进。在杂技和动物两个部分中,结构人性内外的两面。首先‘杂技’隐喻人的社会属性的身份,而‘动物’隐喻的人更本性的一面,内化的那部分。而且貌似就是说当我在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对当下处境的追问中,我已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就是向内观,对内向世界的建构,可能确实是一种救世之道。”

《凡人——软体》103×135×65cm玻璃钢着色2011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借用了中国著名儒家学者梁漱溟的谈话录的名字。向京通过杂技和动物两个作品系列探讨人性的“处境”的话题。杂技系列代隐喻人的社会属性,人在权力结构里,被关系、被结构的处境,各自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动物系列隐喻着人的自然属性,那个充满本能和情感关照的的人性本质。可以说,杂技系列所隐喻的社会属性是人性外化的一面,而动物部分隐喻的自然属性是被社会身份遮蔽的内在性,那个人性真正的救赎。

策展人朱朱认为,向京以女性身体透视“皮肤之下的真实”,揭现晦暗不明的人性内部,曾经是向京持续多年的创作支点,但她渴望结束单一的面向,逾越性别的魔咒,切入到社会学的叙事结构——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之中,她抽离了以往的支点,“最有力量的一根柱子”,以杂技表演者的组合雕塑布设一处舞台化空间,意欲将观众导向集体处境的思考,但效果存在着争议,由此而来的问题是重返熟悉的轨道,再次打开言说的空间,还是放弃雕塑这对于她已显得“太慢”、“太静止”的媒介,去做一个摄影者,一个电影导演或者作家?

结语

向京二十一年来的雕塑创作,形成了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五个系列作品,形成的清晰线索。而向京觉得自己并没有清晰地去规划过,只是面对混乱不堪的诸多问题时,她从中摘出一些,觉得这可以构成作品的部分。进而转换为视觉的作品,在转换的过程中会面对取舍,大部分工作是如何舍掉。正如她所讲:“在这种阶梯式的推进中,我觉得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因为我对人无比的感兴趣,无比的好奇,我是一个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

作者:裴刚

编辑:张丽敏

放心收藏,全球见证,扫码立即送鉴

兴致勃勃的意思

亲,我帮你解答吧,麻烦一定要给我个好评哦!
兴致勃勃释义: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兴致勃勃谈保险,影响力却很底?是因为谈的不够「奔放」

177th

高魔研究院

何谓奔放

苏德院长出品

总付费咨询时长3325小时

奔放,在我看来就是自由自在,有礼有节地做自己。

我不是一个社交达人,不能走到一个场子中间,轻轻松就特别闪亮,从而让别人喜欢我,跟我打交道。

只有跟我深入的交流具体的知识或者业务内容,我才会和这个人产生特别紧密的关联,也就是深入的沟通。而这,正是我的“奔放”。

奔放在我看来,是找对时机和场合,更多的去表达真实的想法。不用太多的顾及别人的看法,我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儿,不能很拘束。

当然前提是不存在冒犯。

从我的角度,我觉得一个人从不爱聊天,变得爱聊天了是一种奔放。

表达的语言密度变得更大了,也是一种奔放。

一句话都有好几个信息出来,而不用好几句话说一个信息。

很长的篇幅只说了一件事的开端,这种表达密度就很低。

表达密度要稍微提高一点,比如说一个事让别人思考起来,然后你就可以说下一个递进的事情了,这是一种表达密度高。

表达密度高的人,自己活着不累。因为想的多,说的少。

如何提升表达密度呢?

可以把敬语和打招呼寒暄等语言,尽量地压缩在最开始的1-3句话,然给对方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之后,马上进入正题。

还有不要总想着把一件事重新解释一遍,或者说得再细一点。

事情永远说不完,说不全。而这些动作都会大幅度的降低语言密度。

我上面所说,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并不冲突。遇到必须着重之事,是要重复讲的。

除此之外,还要用语气和肢体动作来照顾对面的感受。

语气就能,让人觉得你是尊重他的,对他是友善的。不用什么都用语言内容来阐释。

面对面的时候,还能用眼神交流和倾听的动作,去表达我们非常尊重一个人。

同事手上还有一定的小小幅度的动作,有微笑,有眼神交流,还有表情控制,这些足够了。

他们已经能传递出百分之八九十的意思,代表我们非常尊重谈话对象,非常喜欢听他们讲话,而我们讲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

我的合伙人燕子姐,就非常有意思,她又有动作,又有眼神,又用中度的语言密度。所以谈话对象会觉得被燕子姐给融化的不行不行的。

实际上她不会一直去讲保险的内容。除了这些,她的衣着和妆容细节、平日里朋友圈和私聊跟客户的互动,他全都能把这些组合在一起作为展现自己能力的工具,一次性的展现给客户一场盛典一样的去交流。

大家都能感觉到,非常被她喜欢,后面的交流也就是非常容易了。

这就是她的奔放。

而我在讲解保障规划的时候,做从业指导的时候,做私教咨询的的时候,就很奔放。

我在群里和各种聊天里都没多奔放了,没有前两年的那个奔放劲了,因为短暂的文字表达上,我没有那么多情绪价值,用来打出来那么多那种奔放的语言。

对镜练习自己愿意看的微笑和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我这几年一直在做。

一旦有一段时间不做这个,或者是不见客户,有点懒散的时候,就会赶快的给自己一些任务,好恢复那个状态。

建议大家在书桌上,或者在最常见的地方贴几个条:做什么事对我最有提升?要微笑,要练习,要有动作,让别人感受到我的温暖,不断地提高。

仪式感在这里也很有意义,即使经常在家工作,但是我总穿得比较整齐,我不能想去哪玩会儿就玩会儿,想去哪睡会儿就睡会儿。

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在表达上都不一定是天生的强者。

只有刻意练习和持之以恒,才能让我们变成一个在表达的时候,连自己都喜欢多看几眼,产生好奇心的人。

奔放,在我的理解,就是有礼有节,有针对性的提升,去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打起来了!中国平安不为人知的内幕!!!

“测评师”和比价平台更懂选保险?

客户沟通走不下去,是基本功出了问题

如何让保险职涯真正学而有成?

重看《三体》,给保险从业者提个醒

你的圈子都在偷着笑你太能花!

新客户断档,老客户不会谈?这里有一剂良方

“为什么要跟你买保险”?

如果认知水平普遍低,别点

说话办事出错率高?语文肯定没学好

如何优雅地规避客户的毒打?

如何远离「自杀式」早会?

我刚知道你们对谈保险的误解有多离谱

为何你的“转介绍请求”总是无效?

年入500万,为何只规划400万重疾?

两年内请做好失业的准备

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最省钱的

不会促成?因为你只会比产品

寿险3.0,如何深度优化职业生涯?

拆穿大小公司都一样的谎言,学会这5点就够了

买香港保险?先听听我的客观建议

年金险,有趣的人性博弈。

这样谈年金,才不会被说只会卖保险。

如何做高净值客户的“大规划师”?

我的标准化保险规划工作全流程指南

兴致勃勃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示例: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兴致勃勃什么意思

“兴致勃勃”是一个成语,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这个成语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它的近义词有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等等。

“兴致勃勃”是什么意思

“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借以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读音:[xìngzhìbóbó]造句:1,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2,宿舍里,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听两个探亲回来的战士讲述家乡见闻。“兴致勃勃”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近义词:饶有兴趣,兴高采烈,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反义词:兴味索然,百无聊赖,大煞风景

兴致勃勃与兴味盎然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是,兴致勃勃指的是兴趣,兴味盎然兼指趣味。

兴致勃勃的意思是,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兴味盎然指的是兴致、趣味极旺盛。盎(àng)然:洋溢的样子。

兴致勃勃的意思是什么

“兴致勃勃”,拼音:【xìngzhìbóbó】,兴致指兴趣,勃勃指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人生是要活的,必须活得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心,无论如何也决不要背对着生活。(安娜·罗斯福)上午,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先在各班集合,在八点时,耳边又响起了千篇一律的铃声,可是今天的的铃声似乎比平常的更悦耳,更动听些。同学们立刻在走廊上站好队,依次走向操场。人正当年轻力壮,谁去想三灾六病,人正当雄姿英发,谁去想衰朽残年、奄然物化;人正当兴致勃勃、钻研学问,谁去想身后的浑浑茫茫?(赫兹里特)春风送暖,大地回春,就在这欢乐时刻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去找春天。路边的小草从软绵绵的土壤中伸出了小脑袋,探望着久违的辽阔而光明的世界。各种颜色的野花,像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张开了它那甜甜的笑脸。兴许两百年间这等场合见识得多了,青丘的凤九殿下打发起人来,可谓行云流水游刃有余。第二位相亲的神君也是一路兴致勃勃前来,一路落花流水离开,唯留石桌上狼藉一片的杯盏,映着日光,一派油光闪闪。还有一次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一时很久未出门的老夫妇兴致勃勃来到市区,准备好好看看家乡这几年来的变化,怎料因行动缓慢被走在身后的一位年轻市民拳脚踢和辱骂,气得老大悲愤欲绝,以头撞墙,在老伴的劝阻下,才颤抖着离开了这伤心之地。

唐致水手记:悲伤的人也是兴致勃勃的人。

  个人简介:

唐致水,1995年生于四川内江,现为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大三学生。

就是这个不给正脸的诗人

 

我似乎从来没做过这么严肃的事,我把这叫做满地找牙。它是经验的蒸馏,梦境打印机,诗的种子。但这不是诗,我不必尊重什么,我尽情地做着啪嗒主义者。

 

现实始终不会有一个最佳的状态以满足全部人需要,每一种生存背景和生存状况都是令人悲哀的。所谓的好其实不是好,在繁荣之中,繁荣总有一刻会引起我们对于荒凉的怀念。既然事物都有两面,那么它就不能站稳。

或许我该怀疑,自己是在游戏里,还是在操场上。但不可否认的是,意识在游戏里面。

 

比谁活得更精彩,不如比谁活得更正常。

 

享受万有引力,就像享受表面上没有存在过的东西。当你说出“质感”的时候,其实你已接受了棱角。

 

执着的并非美好,有时是因为太值得怜悯。同样,我太值得怜悯,所以你承认我,并赋予我所谓的执着——一种天性。

 

哭泣是否神圣并且不可辩驳,在于我们是否只能袖手旁观。

现代人缺乏主观的生活介入。这让我感到为难。你在我面前沉默,我抓耳挠腮你都不看我。

 

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先有矛盾,再有我们。

 

我期待奇迹,但是无法如愿。在忍受限度之外还有一定范围,奇迹不会发生。过早的奇迹可能会变成苦难。

 

懂了的事情就不必发生。(被懂的事不敢发生。)

 

失去抗拒空间者的知觉剩余:身在人群深处,他选择做一条鱼。

 

这世界就是这样,每天都有垂死挣扎。哎,我说,你能不能别动,让我好好收网。

 

我信赖你,但你不信赖我,你是要负责任的。你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吗?

 

这年头,好看的戏不剩多少了,让我想想,一是绝望,二是反攻。具体点,被深深冤枉的绝望和(对)人性的反攻。

 

悲伤的人也是兴致勃勃的人。

 

身体上只有耳朵是从未发生过呕吐的东西。它是我们唯一的化石。那么眼睛嘴巴鼻子呢?那么脸呢?噢不,这些世俗的作品时时表现得异常,所以我要把重心后移。需要我平静地面对您吗?请稍等,我需要戴上耳环。

 

最优化的人称表述应该是“我们”。当我说出“我们”,我不仅说出了“我”和“你”,还有“他”和“她”。整齐得就像全世界了。

我奔跑,我超出额定功率地奔跑——我错认了生命。我不相信,就在前方,那些等着我的观众,以及等着我的正蓄积中的掌声,会让这条路越来越长。而结果是,我推开门,全场寂静。我等到了睡眠,四周,仍然没有声音为我响起——我错认了生命。

 

  手心:未来主义。手背:立体主义。

 

  水池边我清洗那些锈迹,水龙头开动起来,那一种语言使这些容器重新焕发光彩。而被冲走的那些血块,就像无效的创可贴,旋即在水中沉淀下来,被人遗忘。啊,这些餐具,将再一次送到人们嘴巴面前,学习新的日常用语。

 

  天地沧桑,也不过尔尔。几千个他和几千个他的爱人站在那里,唱歌、开集会、戴上蓝色头巾祈祷……他们站在一块悬空的方形陆地上,不时地,有人掉下悬崖。然而掉下去的全是他的爱人,留下一些自己孤零零的。这些孤独的自我围着一个爱人走动,眼里充满神秘,他们可能会因为心中燃烧的恶意而相互撕毁,也可能一哄而散,退到一旁跳起回旋舞。最后,那个爱人停止了生命的渴望,跳下了悬崖。这算一个悲伤的故事。当作者写完以后,停下笔,郑重地说了一句:是的,热爱。

 

  当一个人说出:死了算了。啊,其实你该意识到,他说的也是“活着算了”。不计较,站在跷跷板中间,一个人可以一直站下去,天长地久。

 

  真正的区分,其对象的分类和对立还不是“二”。比如,“三”就显得比“二”好得多。“二”时的暧昧只会在两者之间消磨各自的棱角,当另一个掺入,即“三”时,这种暧昧也成了一种区分。

 

  所有的往事都是谎言,所有的谎言也都在变成往事。它们是同样的一双码号过大的鞋,穿上它们你就发现,不可长途跋涉。万万不可。

 

  不可否认,客观比主观更会游泳。当你的泳池是主观,让客观跳进去,这种相融远远比你把客观作为泳池而让主观下水要来得容易。

 

  构想与制作,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简洁操作形式:区分。比如我构想翅膀,只需在自己和大地之间作出一个区分。

 

  读懂一个人的绝望是危险的。他的精神免疫力在此时发挥了作用,警示你:你已经读懂了他的大半生。他现在要关好门窗,对你视若不见,听若不闻。

 

  我并不渴望拥有自己的世界,我首先拥有着自我。这(自我)是我唯一稳定下来的框架,在有生之年,它可以抵御我的罪恶给外在世界带来的腐蚀。当世界受伤害,面目全非,我可以被原谅。

 

  呃,所以,这些日子,这些贴上现代化与城市化标签的日子,是你毕生伟大的造型艺术咯。

 

  琐事冰冷。他从不在他的咖啡里加入意识,或者,冰块已经成为他的意识了?

 

  当他承认自己一时兴起的时间对抗感,他从路上退回一朵盛开的花中。只要这朵花里还有不断削弱光明的通道,他就甘愿长久地闭上眼睛。他像个孩子回到起跑线,他要重新开始了。

 

  还没有说出早安,在清晨的走廊上。她身上少了应有的烤面包味,头发湿漉漉在薄雾中,在微黄的额头上。啊,她再一次被压缩,就像在一个小小的壳里,就像我叫她一声,她反而掉头而去。

 

  所以我真正的畏惧在于脑子里的垃圾场中不断翻出的梦境里的图像,一帧一帧,犹如间隔不定的幻灯片放映。在我稍显劳累的日子中间,它们变得越加真实,好像要撞进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知道,我曾经那么嫌弃神秘空间里那些切实存在的事物的美感,但是我又是那么地疼爱它们——我从来不把舌头伸进过于冰冷的水中。

 

  花枝上跳跃的小女孩,马尾辫甩动——古老的不精准但实用的钟摆。她跑过十字路口,跑过灌木丛,跑过绿得发亮的木芙蓉,在我面前忽然长大。她的表情镇静,头发披散。我们彼此成了陌生人(难道本来不是吗?)。在她的眼神里,我似乎变成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单身男人。

 

  你不可以这么残忍地回答我说:有道理。就好像你懂了。就好像一首诗,你居然把它弄懂了,它居然被你一下子挖空了。

 

  四楼就像平步青云,所以,这里没有四楼。事实上,这儿是我的家,只有两层楼。当我们等来电梯,才发现那空间小得如一个缝隙,连我们的脑袋都装不下!所以我们回到大地上:现在的生活美好得让我惊叹不已。

 

  自拔是一种美,一种末路的恐惧。跳墙,你无法脱下脚底隐形的弹簧;跳墙,你可怜地被完整的屋顶拒绝在天空中。

 

世间太多脸面,现已有足够的赝品用以浪费。

也就是说:这脸是假的,我不要。

车轮凶神恶煞般碾过大地,没有一丝怜悯在行人眼中生成。

唉,我是无人,和你一样。我们都是沉默的,每当看到一张废纸在新时代的路面被反复碾压,掀起,直到耗尽了地理优势而飞至路旁的排水沟里,缓慢停泊下来。(唉……)

我们有时很乐意承认生活没啥意思:生了孩子就可以离婚,老得不能自理就可以乖乖死去,挣不到钱就去捉弄陷入悲伤的人,而日常的谈话,可以无数次捏造别人的光荣事迹。

我们不愿纠正自己的荒谬。不,我们绝对不能。要保持自己。渐渐地你就知道,相处是假的,其实我们都还待在各自的蛋壳里——汲取无名来源的生存精华,故而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报答的是啥。

 

丰收的时刻。蝉声如偏东雨,给我们带来恐慌。金灿灿的玉米高个子胖肚子,吸走庄稼汉的骄傲——他还没有满足,至少,这辈子要混出个人样——在现代化世界的民间。这时粮食已不值钱,而气候也不近人意,甚至曾经满不在乎的地理处境也显得十分碍手碍脚。所以需要再多种一些庄稼。这不像生孩子,捡别人的荒地开垦,不会被罚款。

他有点习惯了,如今他害怕着外面的世界但唯独不怕累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很少有人和他相争,他欢快地叮在大地上,像一个蛀虫。

天空奉行流水主义。我们却很少有机会知道。以为它是永恒的,一个超越建筑形式的结构体。以为它死亡着,它就是尽头,就是一个废墟的化石,一个废墟的二维画面。

所以天空了无痕,它装下了我们素往经历过的故事,装下了童年与纸枪,装下了我们不切实际的念头——精神与思想的美名也不足为道,因其最终对于肉身来说都不可避免地显得多余。

无数个世纪犬吠不已。在人类的生存斗争中,一个特约裁判。

只要有别人活着,我们的睡眠就会遭到打扰。因为不会再有什么小世界了,也不存在什么小时代。时代与世界都只有一个。我们不是相爱就是相互侵略。(你也可以承认,相爱是种侵略。)

让我们在悖论中生存下来,好吗?

往中间靠一点,贴近我。别出声,别让它们猜中我们的来历和过去,那些起因与后果。

让我们拴在中间吧,做半大的狗。下雨了会冷,打个喷嚏天会晴。不担心遥远的事:我们没有旅途。

在窄围墙上来回,过完一生——我们是冠军。耶——

穿破她的理解,背这黑锅。我已经很努力,甚至苦苦哀求我的后辈们,做中间人。我明白这种无力,这种无休止的蹉跎。在承受那些负面的议论之前,先承受她坍塌成齑粉的心。

 

爱什么爱?滚开。

说出来就是假的,虚弱的。我们的爱,是,我们的,爱,我是说,我们这共同的客人或者,后代。它害怕被悬挂在沉默与猜疑之中,害怕赌局与心机,害怕被咬掉一口,天哪,这伟大的缺角。

别说。别。让它强大吧,让它做祖宗。死去才永恒。

 

 

盛开,以一个虚弱的嘴唇。以凝固之美,以那些塞进口袋的事物。

你总有背面。

我喜欢那蓝色裙子,它可以让我感觉到自己处于中间。所以有时我会很幸福,因为在高处。有时会很庆幸,我也可以来到低处。这里没有任何威胁。

大地也是天空,湛蓝的双唇,咬住我们。

 

 

无法解开的是带着强烈地自嘲的命运的她的容颜。

如今尚可曲解缘于她轻度肥胖的身体也缘于她随着年龄的增长翻过的一个个小山丘。

对不起我虽然仍然坚持仰望众生但我的眼神已不那么诚恳只因我不请自来的颈椎病。

如果她拥有高耸的宫殿她一定能拦截那云一如拦截二十岁的浪花。

 

是的,我坚守的阵地并非自我。所以我无法释怀,无法在面对你们的时候打开更多的门窗。我惧怕流失,好像自己是个脆弱的器皿,装满了水一样的物质。那些奔涌的内心,早已把我修饰得面目全非,我终于成为了另一个人。

 

除了缘分,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当一叶再一次说完这句话,他马上变成了一只猫,一只薛定谔的猫。他正走回那个盒子。而这一次的道别比较自然,因为我是另外一只,我也正处在奔向死亡盒子的过程中。一叶说,这没关系,因为我必须付出代价。

代价与痛苦无关,正如当下我们不屑于再探讨幸福与否的问题。但是他也许会否认,他会说,幸福很重要,生活也必须收到敬重。这是因为,他无时不在的、柔软的社会性与动物性。我们遭到神经官能症的追捕,正如形而上学的栅栏,待我们如宾客,却也如羔羊。于是我察觉他身上原始光线一定程度的凋谢,当他再说一次,那句赞美缘分的话,他就招惹了更多的尘埃。以此未契机,我的代价是,需要付出怜悯,我想,他已经渐渐失去繁盛的爱了。尽管,他仍是个婴儿。

论感情结构的耐久性。它不可能逃脱这一指标评价,它是会随着使用而越发疲劳的。譬如亲情,当我们修筑起它的时候,就开始了判刑。在相处的过程中,生活小事件带来的腥风血雨足够把它摧倒。

所谓的破镜重圆是建立于物是人非之上的代价,而藕断丝连也从不存在正面的意义,它仅仅代表感清双方的互相屈服。

 

“你这是赤裸裸的炫耀!”

“哦?真的吗?那实在是太好啦!你有见过我赤裸吗?你有见过一个女人卸下妆、修剪眉毛指甲、洗澡以及刷牙漱口之后再脱掉衣服、忍住悲伤、振作精神以及燃起她深入骨髓的激情那样所谓地赤裸裸地站在你面前吗?”

 

  午夜。听这个男人作为男人的话语。一个短对话,他七次提及“后面”。哦,一个疯狂的未来主义者,速度的宗教信徒。我们(我和其他听众)在这七个阶梯面前迅速找到了新的高地,轻轻一跃,就是明天。这是凌晨了,但我们还是喜欢把它叫做今天。不是吗?

  此时没有任何遗憾。如果我纠正回来,现在是“明天”,我会还有一个不动弹的明天,因为十月大。没错,我还有第八个“后面”。

  再往前,才是十月的悬崖。

  听,他再次说起来。这次没有后面,同样地,除了“后面”一词,其他的我什么也听不清。不过没关系。

  他说出了重点。他的喉咙也充满危险。

 

“我健忘了。”她返回来,把包放下。

这次确实有所不同,她已经把一种病症加在自己身上了。可以想象她从人群中折返的尴尬,所以才这样大声地说出这么一句。

这句话其实可以翻译一下:我的遗忘能力增强了。这是喜剧化的哭泣,也是尴尬的一种挽回力。但这无法阻止什么。在她的眼里,生活似乎也跌入了虚无。

 

他最近不想再做人了。因为在这社会上生活,不再有生死攸关的事情发生。他将选择不呼吸的存活,闭眼行路,睁眼做梦。他站起来就用双手托住下巴,坐下去的同时也让双手如柳条自然下垂——也模拟风速指示器。他把动物当成新的人,人潮该退了。

 

 

 

 

蒜了。真的蒜了。韮了,葱了,荠了,菇了,芹了……  真的,我这么活过。在遇到你时,我可以是扁的。可以没有骨肉,素菜一碟。

  人嘛,有高有矮,你不必悲伤。有美有丑,你不必悲伤。有善有恶,你不必悲伤。  人生嘛,有幸福有痛苦,你不必在那边,也不必在这边。有死有活,你不必表演,也不必假装。有失败有得逞,你不必傲娇,也不必金盆洗手。

朗诵者在台上中箭。(鼓掌)。朗诵本身是一种呻吟,在这种语言模式下,他已经表达出了对娱乐需求者的委婉抗拒。朗诵者极具警告语气地诱惑观众,他哭,同时他笑,他自己也分不清哪一刻是演戏,哪一刻跌入自身的心理情绪。他皱眉,为了领会文字的液态滚动性,为了冶炼感情。

带自动语音操作提示的图书自动借还机的经验判决书迫使我加快按键速度并企图让其通过一种断气的隐喻放弃对我的循环入侵。

没有古代,只有现代。古代也是现代。

没有先进。所谓先进也只不过是一批批地更换隐喻。

没有文明与暴力的区分。文明也是暴力。

没有爱情。只是一堆幻想激情与灵魂拥抱的词语。

没有病症。一切的一切,因为看见了自己的病症。

我们在水泥中炼丹,我说要用一定直径的木棍搅拌,但是你说用手,我们就因为这个闹矛盾了。我说,如果我们需要的不是丹药而是水泥,那才用手呢。

培养身兼警察和医生两职的人群的产业主义:焊接耶稣。

请别穿着一身黑色衣服来见我。如果我浑身向你坦白,就再没有什么办法让我黑下来。

 

  在轻轨站口的几个水果摊之间,我找了一个长得像父亲的摊主,买下十块钱的橘子。已经快结束了,风更加地冷。他说,就这些了,两块一斤,随便拿。词语极速地在他的空腔里飞奔着,颠簸着。我想象作为农民的父亲的日子,他也吃水果,但是是粗皮的,滞销的。他吃着这样的水果的时候很幸福,只顾低头,动作猛烈。大意如此,作为中年人,他们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自己急于某种东西的时刻,很容易就被拆穿,坚强的作为勉强的,永恒冲动。

 

  “父亲,我的卜卦呢?”

  “呃,这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阁楼里。”

  他推开阁楼的门,一片鲜艳的灰尘。

 

  这张脸过去充满理想。就像枝头,隐含红色式爆炸的透青柿果。也抵达过尘埃的深处,半丈高空。现如今,只有无限的白色透过不安的气体,谅解一切归零的程式。抽搐,死亡,以及其他预告,正逐渐关闭代价。已经没有懂得人情世故的那种窃喜。

 

  春天来了,你应该喜欢春天而不是别的。

 

  我摇撼着这三只梨子,有两只落地(或者它们都落地了但变成了两只),我阻住那只大的,那只小的便肆无忌惮地滚过了马路,在一块荒废的山坡土地里、一些大大小小的碎块岩石间停了下来。我忽然看见一块大石头滚了起来,哦,一只梨子推动了一块石头。它更加肆无忌惮地往山下飞去,在别人家的屋檐下,砸出清脆的响声,仿佛砸在了喂养鸡鸭的装糠的瓷盆上,我能想象盆的扭曲,在一切静止以后,它身上的碎瓷片仍然飞奔不已。

 

  相遇即跌倒,总有些爱而不见的事物,令你无端磨牙。

  你不能傻乎乎地以为抹黑眼睛就能失踪于此,就能瞎于现实,就能比回家更像回家。

  你当然不知道我非婴儿的严肃性要严重于你婴儿的非严肃性。首先,美到让你流泪;然后,美到让你不敢流泪。

  当你回忆起往事,作为观众的你在观看作为演员的你。这是一种内在的引爆。如同雨水汇入河流,河流汇入海洋,你知道那种蓝是过去,全凭努力假装。

那些建立起来的,必然属于历史。现在并不存在,现在是废墟。就像大海就是摧毁。活下去,就是摧毁。

 

  亲爱的,她趴在他胸口喊,瞧瞧咱们,像不像两条章鱼?我有宇宙般的触须,你呀,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是呀,他答道,人人都是章鱼。这世界都是触须,你想摸谁就摸谁,我的女王陛下。

 

  枝形吊灯的昏黄灯光下,她露出她浅浅的脊椎。客人已经很累,他拒绝饮酒,对于这夜晚,他也选择浅尝辄止。于是她被迫蛰伏于空中的堤岸,转而化出无脊椎动物的轮廓。她是女人,出于即兴。

 

  这种慈祥还是要有的:当一只老鼠跳入沸水中,你要说它是淹死的,而非烫死的。

 

地面之美得益于高处之高,一眼望下去,想起数个坠楼者。他们是由于领悟而非厌烦,才纵身一跃。他们品尝了最后的楼梯:从因到果。而我只是望远,我竭力将地面之美看作一种残缺——太传统了,太自然而然了。我祈祷着:别懂。别懂因果和人来人往,别懂一个冷得全身发抖的人。别懂,否则它跟你没完。

风雨同舟:你不能阻止风时,你也不能阻止雨。简言之,你只能跳进去。

但我不能对诗说什么,我说的是那些仍未抵达其目的的事物为了平衡于途中而做出的种种动摇。

碰撞胃壁的是那些道德垃圾——你每天都在与粮食作抗争——垃圾制造你——但你已没有足够的知觉来呕吐——或者呕吐仅仅吐出了你可望不可即的诸多——那种完美——在真正抵达完美之前——被你错爱且被你长久地珍惜——

  她和你站在一起,代表她理解:

  人生苦短而相逢有时没有办法地变得遥遥无期

  尽管想给你一个拥抱但是总也找不到

  你是个好人虽然只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

  长大的孤独与老去的恐惧以及循环播放的冰火交融般的幸福与惨淡的人生

  没有后文但就是有现在就是有你们

 

 

2014.9-2016.7

(责任编辑:李秋水/朱光明)

您正在阅读的是

“前沿阵地”专栏

本栏目系列作品将推荐90后诗人作品,欢迎诸君关注!

诗歌没有过时之说,诗人也没有准诗人之称。诗者仗义执言,言情吐思,我们只是喜欢他们用诗歌的方式随便谈点什么。诗人打架的现场,就是我们的前沿阵地!请不要怀疑我们的真实性,您阅读,您快乐,请您和我们一起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不要介意他写的是什么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出品

兴致勃勃的意思

“兴致勃勃”是一个成语,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这个成语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它的近义词有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等等。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前仆后继(前仆后继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