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王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和贡献?)
发布时间:2023-11-18 10:58:51 admin 阅读:59
王氏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主要有哪些事迹和贡献?
王姓是个大姓,名人很多,仅开国将军就有102人,我也介绍了1988年以后授衔的王姓上将王教成、王洪尧、王宁等等,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王姓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王诚汉(1917.12.23—2009.11.20),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开国少将,解放军上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瑞林(1930年1月至2018年12月8日),山东招远人,解放军上将。历任曾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办公室主任。
△王成斌,山东省掖县人,解放军中将。1928年1月生,1944年8月入伍,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昌陆军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
△王永宁(1929-2006),陕西省宜君县人,解放军中将。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州军区宣传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桂林陆军学院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晓龙,江苏溧阳人,空军中将。1952年5月生,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任空军第8军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2008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求5个名人小故事,要简短。
罗斯福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不肯放弃的林肯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1818年,母亲去世。1831年,经商失败。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末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了失败了!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了!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一一再度落败。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美]杰克)评语: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霍金的故事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凿壁借光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宋濂的故事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六位历史名人的小故事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人都听过一些名人事迹,下面分享一些名人小故事。知史明理知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首先分享一个诗仙李白的故事,诗仙李白是我最爱的一名古代诗人,被誉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认字了,到了15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很多的诗句,在当时的热度就相当于如今娱乐圈一流演员的热度,李白写诗都是边写边游走于世间,据说李白的诗被玉真公主看到之后交口称赞,就连玄宗看到李白的诗作,也是对其十分的崇拜,他是为写诗而生,也是为写诗而亡。
第二位是数学家华罗庚,这位名人非常爱读书,但是他读书的时候不会像平常人一样从头开始读,而是选择自己拿着一本书想象里面的情节,然后再翻开书本,如果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样,那么这本书将被淘汰,他的这种读书的方法,不仅节省了个人的时间,更是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三位是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年幼时刻苦读书,发奋学习密不可分。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第四位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第五位是唐伯虎,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第六位是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大嫂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后来有一个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668个历史人物,2282个历史小故事,每一本都能影响你的一生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内文采用大字排版,难字注音,方便阅读。
每本文末附录有人物小传说明,生平背景都会收录在里面,方便读者查阅。
全套书配有200多幅中国传统经典名画,让你在阅读时,也能欣赏到古人的艺术作品,并体会古人的风情,还可以缓解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与枯燥。
内页采用了有韧性的轻质纸纸张,偏黄色保护视力,外出携带也非常方便。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
太宗恤民
曾致尧仍两浙转运使时,曾经上书说:“去年为臣所辖地区的秋季租税,只有湖州一个郡按时交纳,而苏州、常州、润州三洲,全部都有拖欠,请按各郡的交纳情况而定赏罚。”太宗因江、淮地区连年水灾,苏州、常州特别严重,致尧的建议,刻薄寡恩,不可实行,于是下诏告诫他,对未按期交税的地区加倍安抚,不得骚扰。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求分享?
中国古代有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孔子那么大的人物,居然拜七岁幼童为师,真是谦虚好学的典范。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今山东)人,孔氏.名丘.字仲尼。孔子特别谦虚,没有因为别人的赞美就骄傲。他跟许多人学过知识,而他的师父很多都没有他名气大。但是孔子却虚心求教,学到了师父所教授的知识。孔子还曾拜过七岁的神童项橐为师,被传为佳话 。
(网络图片,侵权必删)
项橐是一个聪明机灵的人,小时候经常问别人为什么,孔子听说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很热情,而且又很有学问,所以他决定去了解一下。
孔子在路上看到有位农夫在地里干活,,就问那个农夫,你每天这样干活,你知道每天要抬起多少次锄头吗?农夫被问住了,毕竟谁也没有数过,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时一个孩子走了过来,他就是项橐,刚刚七岁。他说:我爸爸经常种地,自然知道每天抬起锄头多少次,你出门都是坐马车,那您知道你的马每天抬起马蹄多少次吗?孔子一下被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觉得这个孩子非常聪明。然后就决定两人一人出一道题,如果谁回答对了对方的问题,就算谁赢了,谁输了就要拜对方为师。令孔子没有想到的是,项橐很快就答出了孔子的问题,而且,孔子觉得他答的没有一点问题。
然后,项橐问孔子是否知道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回答不上来,就认输了,于是孔子就拜了项橐为师。孔子真是一位虚心好学之人,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甚至不管对方的年龄,哪怕对方是个孩童,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虚心向对方学习。孔子这种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正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试想,孔子那么大的人物,那么大的教育家,都能够拜一个小孩子学习,并且拜他为师,像我们这样渺小尤如沧海一粟的人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革命烈士的故事50字,要详细,短的!!!
1、黄继光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战斗中,两位战友阵亡,黄继光身上也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机枪声把他惊醒,他顽强地爬到枪口旁边,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2、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动乱,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3、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1950年,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4、帅长根,原泰州市东郊乡黄泥庄人,生前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六团运输排战士。1976年4月27日,在执行任务途中,为保护战友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力挽惊马、英勇献身。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受安徽省军区追记一等功。
5、邱少云。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拓展资料: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历史名人简短小故事?
1、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2、刘备三顾茅庐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3、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4、项羽自刎乌江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战,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自刎身亡。5、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的。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于是张衡和他的雇工而不要求赔偿。主人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得到主人的书都读的。主人感叹”,资助写信,成功大学。
历史上张仲景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过?
张仲景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虽然在当时的正史中没有其传记,但在其他的历史资料和后来的正史中还是有零星记载的。
张仲景(约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著名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后人尊称为医圣。他是南阳五圣之一。
张仲景剧照
东汉末年有位名士叫何颙(?—190),字伯求,南阳襄乡(湖北襄阳) 人。在第二次党锢之祸时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何颙曾与张仲景有过交道,非常赏识张仲景的才智,曾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意思是说他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官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能成为良医。何颙在《襄阳府志》中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何颙在《后汉书》中有传。
《晋书·皇甫谧传》中的内容也间接地证明张仲景在历史上存在过,其中有这样的话:“仓公发秘于汉皇,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在皇甫谧看来,张仲景是与仓公、华佗一样,都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在正史中有记载。《隋书·经籍志》:“《张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汉人。”
《新唐书·艺文志三》:“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初,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论》、《杂病论》两个部分。由于兵祸战乱,原著曾经散失。
张仲景剧照
晋代经过名医王叔和搜集整理,把《伤寒杂病论》编成36卷。经后人校定,《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宋代有个叫高若讷的人,非常博学,他“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及《外台秘要》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 (《宋史·高若讷传》)这段记载说明高若讷曾考校过张仲景的《伤寒论诀》,使世人知道了有这本医书。
尽管张仲景做长沙太守无记载,族谱也无记载,但其他材料还是可以证明张仲景是史有其人。
古代名人小故事,彰显现代大智慧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无数位历史名人曾为我们留下了文化瑰宝,他们的故事简短却深刻,一字一句都能教会我们诸多道理。
今天,小编分享两则古代名人的小故事,带你领略他们的风采~
1
祁奚荐才
1
One
战国时期,晋国的中军尉祁奚,因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了,就向晋悼公提出告老的要求,让德才兼备的人接替自己的职务。
晋悼公同意了,问他:“中军尉是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你看由谁接替你最合适呢?”祁奚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考虑解狐接替最合适。”
晋悼公听了大吃一惊,说:“解狐?他不是你的私敌吗?”
祁奚说:“您问的是谁最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私敌呀!”
晋悼公赞许地点点头,便任命解狐担任中军尉。谁知解狐还没有上任,就突然得急病死了。晋悼公非常惋惜,又宣祁奚上殿,问:“你看还有谁能胜任呢?”
祁奚说:“能胜任这个工作的,现在要数祁午了。”
晋悼公听了,不禁睁大了眼睛,惊奇地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
祁奚说:“不错。您问的是谁最能胜任,并不曾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晋悼公打心眼里赞赏祁奚不避亲仇,唯才是举的高风格,下令任祁午为中军尉。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祁奚的两次推荐完美印证了“不避亲仇,唯才是举”这句话。祁奚第一次举荐的是自己私下的仇敌,这件事连晋悼公都知道,可想仇敌之深,但他却能摒弃自己私欲,只一心为国家着想,令人钦佩。
另外,祁奚在与晋悼公交流的时候,他直接避开要害,以“您问的是谁最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私敌呀!”让晋悼公哑口无言,打心底赞赏。
2
汤显祖讥言揭丑
2
Two
明朝万历五年,宰相张居正为了让儿子张嗣修能名呈榜首。在会试之前,他买通墨客骚士,在朝野为其儿子大肆吹捧。同时,他又暗中策划让前来会试的临川才子汤显祖取第二名,列在他儿子之后做垫衬,以抬高其儿子的身价。
为此,张居正派堂弟张居直去见汤显祖。张居直不学无术,却要卖弄才学,见了汤显祖笑道:“汤才子仙乡乃产笔名地,故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有‘光照临川之笔’的佳句。汤才子如带了几枝来京,可否让老夫一饱眼福?”
汤显祖听了,不禁哑然失笑:“据我所知,王勃所题‘光照临川之笔’,乃指王羲之的书法,并非指临川产的毛笔。”
张居直闹了笑话,颇为狼狈,但仍厚着脸皮说:“吾兄张居正提倡以文会友,希望儿子能与才子交游。”
汤显祖讥讽道:“宰相为子侄辈在科场中通关节者,我只知南宋秦桧干过这种丑事。他要主考官陈子茂取其孙秦埙为第一名,但陈子茂在卷议时毫不犹豫取了陆游为第一名。秦桧事成了千古笑柄。那秦桧是个奸臣,营私舞弊不足为奇。张宰相乃当代名臣,断断乎不会出此下策吧?”
一席吐锋露锐之言,说得张居直满脸羞红,瞠目结舌。
结果,汤显祖会试之后,连殿试的资格也被取消了。他回到临川时,抚州知府亲赴文章桥迎接他,赞扬道:“你虽未中,但比考中头名状元更光彩。”
分析:上述案例中,汤显祖以“贪官秦桧”为例子,将张居正与其进行对比,借此来嘲讽他帮助儿子来进行营私舞弊的行为,直接将张居直说得瞠目结舌,满脸羞红。这件事虽然让汤显祖暂时失去了机会,但他敢说的本事却直接为自己赢得了满堂彩,回乡之后受到了知府的礼待。
因语言 而精彩
罗老师语言表演课堂报名火热进行中???
扫描二维码 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