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经典古诗词欣赏(【第48期】经典古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3-11-19 10:08:28 admin 阅读:59

导读【第48期】经典古诗词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雪。 江山如画, 一...

【第48期】经典古诗词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

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一日营垒的西边,人们说

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

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

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

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

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

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

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

问,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

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

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

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

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

字令州酹江月”等。赤壁:

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

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

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

蒲圻具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

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

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

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ao):《三国志•

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

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

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

小桥。”乔,本作"桥”。其时

距赤壁之战己经十年,此处

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

倜傥风流雄姿英发:谓周瑜

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

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an)巾:古代儒

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

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樯橹 

(qiangli):这里代指曹操的

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

房”,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

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

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妇):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an)酹(lei)江

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

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

托自己的感情。

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

房:对敌人的蔑称。

后世影响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

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

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

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

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

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

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

美人兼得,春风得意,旦

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

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历史

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

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

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

    不过周瑜在历史上是

否是羽扇纶巾的形象目前

没有史书记载,确有记载

羽扇纶巾形象的是与其同

时代的诸葛亮,晋代《语

林》载:“武侯与宣王在渭

滨将战,宣王我服位事,

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奥,

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

三军,众军皆随其进止。

宣王闻而叹日:诸葛君可

谓名土矣。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

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

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

慨之情。“人生如”,抑郁沉

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

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

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

(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

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

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

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

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

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

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此

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

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

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

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苏轼

人物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

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

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

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书、面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洛肆;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与韩愈、

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

七集》《东坡易传》《东坡

乐府》《潇湘竹石图卷》

《古木怪石图卷》等。

康丽霞小语工作室

编辑:李铮

审核:康丽霞

经典古诗词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其三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经典古诗词欣赏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经典古诗词欣赏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经典诗词及赏析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②,只缘身在此山中③。注释①西林壁:庐山西林寺的墙壁。②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西省境内。③缘:因为。今译:(在西林寺观看庐山)横看是一道道山岭,侧看时是一座座险峰远出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面貌都迥然不同。不能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为我自己就站在这座山中。背景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庐山畅游了十余日,写了不少诗,这首诗当时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这既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庐山千姿百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一样。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也很简单,诗人却从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为经常被使用的成语。

如何使初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的欣赏与享受古诗词与文章

上了大学开始对古诗词感兴趣,在读诗词的时候开始能体会那种美感与韵味。好多诗词是初高中学过的,当时也跟着老师分析诗的意境,作者情感,但却不能真正欣赏其中的美,只为了考试而去背诵。一些文章亦然,如朱自清,老舍,史铁生的文章,只是生硬的去分析文章段落的意思,不曾细思感情。如今再读,却是另一番感受。应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真正的体味诗词与文章的美感深度,而不是因为考试与繁多的题目失去了对文学的兴趣?知识是能教的,感受、领悟不是教出来的。所以,不要指望语文教学能教出感悟来。学生能感悟到,一定是因为他自己。老师的作用是点拨。点拨得好,就是带对路。怎么才能感悟得到?必须要有见识和阅历。比如讲爱情。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你教得再好也没用。所以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要理解鲁迅,那是天方夜谭。但这并不表示不该读鲁迅。所以楼主觉得到了大学才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很正常。同一首诗,你5岁、10岁读起来是一样的,15岁、25岁读就不一样,35岁、45岁、55岁分别都会有感受的差别。小学课本现在学《于易水送人》。孩子们怎么可能理解那句“今日水犹寒”?我觉得教材编委把这首诗放到小学2年级的课本里,本身就显示了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没有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中小学语文搞成现在这么个应试的样子,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说,语文就是体会文字的美,这是不对的。中小学的语文,就应该打基础,练幼功。除了应试,老师能做什么?主要是兴趣。所谓点拨、带路,就是让孩子有兴趣跟着你学东西。学生只有一种情况能学好,就是对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即所谓开窍。不论这种开窍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老师要传达这些美好的东西,要设置场景,把听众带入到场景中来,让他们沉浸进来去体会。讲故事、表演都是很好的方式。学一学评书和相声,是怎么抓住观众的。然后是基本功。新中国以降,为了扫盲,语言文字都被废了。基本功就是三百千、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怎么学呢,是通讲+背诵。通讲不是为了搞懂,而是为了激发兴趣。我甚至觉得通讲应该全部变成场景来讲。然后就是背,不讲道理,经典篇目全背。当然,现代文统统不背。四书五经只需要挑部分诗经、大部分论语、全本大学、小部分孟子就够了。古文观止可倒学。唐诗宋词可以专挑名家做成系列。这样一遍下来,语言文字的幼功有个底子了,中国历史也梳理了大部分。一辈子受用不尽了。基本功的训练,要注意成就感的培养。尽量要能在生活场景中使用。这样容易激发兴趣。结合书法、国画也许是不错的方法。

学会欣赏人生的古诗句?

学会欣赏人生的经典古诗句

1、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

2、在遇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遇到别的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激。

3、在人生中,有时最好走的路不一定是大路,而是小路;在现实中,有时最便捷的路不一定是直路,而是折路。

4、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5、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三)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中国古诗词。经典名著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5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7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经典古诗词赏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内涵博大精深、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长盛不衰。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因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作者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被称为千古七律之一。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简介

杜  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古诗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古诗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生死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溶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向,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杯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的脉搏和时代的强音。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行,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编辑:任宏芳

审核:康丽霞

·关注·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鸿举简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