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马革裹尸的意思(何须马革裹尸还整体)

发布时间:2023-11-19 10:51:39 admin 阅读:59

导读何须马革裹尸还整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家风故事】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的家风故事 朗读/配乐:西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何须马革裹尸还整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家风故事】马革裹尸——东汉名将马援的家风故事

朗读/配乐:西宁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江南

【成语】马革裹尸

【读音】mǎgéguǒ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军人英勇牺牲在战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大意】马援说,现在北方边境还有匈奴等外敌在骚扰,我想主动申请前去抵御。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征战,死于沙场,用马皮收尸回来安葬,怎么能因为年老就在家中等着儿女来伺候呢?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持续了大约二百一十年,然后在一个篡国权臣王莽手中覆灭。这个王莽没当几天皇帝,又在天下群雄的讨伐中覆灭,随后的战乱持续了十多年,终结于一个名叫刘秀的人物手中,他建立起一个史称东汉的王朝。

太平降临,那么就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刘秀麾下的一大群功臣就是这样,他们急于瓜分胜利果实。这些人本来就是大地主、大豪强,是为了个人目的才加入刘秀一方,现在似乎已经到了他们“享受投资红利”的时候了。

却有那么一个异类,还在以老迈身躯,伏于马鞍之上,率领大军飞驰于战场,保卫着来之不易的太平与新兴的东汉王朝。

他叫马援。

马援有着十分传奇的家世,以及同样传奇的家风。

有史料称,他的先祖乃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因其封爵为马服君,故而后世以马为姓。还有史料称,其先祖是归顺于西汉王朝的匈奴名将。总之,这个家族起初是一个军人世家,家风之中充满了为国而战的勇猛气质。

后来,随着西汉王朝重视文化建设,提倡儒学,马家又开始弃武从文,武将渐渐少了,文人渐渐多了,比如马援的三个哥哥就是靠研究《四书》《五经》在朝堂上为官的。

马援却是一个例外,他的兴趣不在于读书,而在于要做一番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定乱”。

根据马援的观察和估计,腐朽的西汉王朝没有几年寿命了,在其垮台之后,各路野心家必然会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大打出手。再按照他对自己的评估,学几个哥哥安坐书斋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继承了家风中军人气质一面的人物,必然要站出来,以其军事才能扫平各方势力,让天下再度统一。

问题是统一到谁之手?

他马援并无做皇帝的念头,为此必须寻找一个有资格做皇帝的人,为其效力,为其“定乱天下”。

他找到了刘秀。

之所以选择刘秀,并非因为刘秀与刘邦一样都姓刘,而在于这位以喜好儒学著称的帝王,是当时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的人物,也是最有希望带来太平的人物。即便刘秀对他疑心重重,他也愿意为之效力。

在刘秀扫平四方群雄后,马援并未脱下盔甲,去和那一帮地主豪强争权夺利,而是继续冒着风霜雨雪,奋战于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可叹像刘秀这般英明有为的帝王,也逃不出阴暗的帝王心思,老是觉得马援功高震主。偏偏马援又是一个豪爽耿直的军人,热心于国家事务,除了自己的军事工作外,还时常提出一些涉及经济、政治领域的建议。在刘秀看来,这就是很不好的“越权”行为,他可不会因为你为国家考虑就大加赞赏。结果就是马援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在刘秀心中的印象反而越来越差!

差到一定程度,小人就有机会了。

这些事情马援不知道吗?以他的头脑,不可能不知道,他还知道,按照当时的标准,他早就有回家享福的资格了。问题是他要是回家享福去了,谁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在他看来,这样的接班人,还并未出现。

因此,在他六十二岁时,在他遭受刘秀猜忌、小人诋毁最为严重时,一听到南方发生了叛乱,又一次站了出来。

当时朝廷派去平乱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因为将军的无能而全军覆没,更没有人愿意出来接这个烂摊子,刘秀正在考虑要不要用自己的几个心腹去“试一试”,没想到一脸白胡子的马援又来请战,他倒是很有些惊讶。

而马援在出征之前,也抱定了“马革裹尸”的决心,他告诉前来送行的好友:“我蒙受国家恩惠多时,经常因为不能为国家更多地出力而惭愧,现在为国而战,死也瞑目了。”

 谁知就在战事激烈之时,竟然有小人向刘秀进谗言,谋害马援。

 刘秀这次信了。

当时年事已高的马援,已经因为当地环境恶劣,身患重病,正以垂死之躯与无比顽强之意志,统领着大军在战斗,将士们都为之潸然泪下。

在来自皇帝的责问命令到达前,马援已经病死了。

死无对证,于是小人们更加疯狂地诋毁这位死于护国战场上的英雄,刘秀也就有了“正当打击”的理由,结果是马援竟然落了个罪臣下场,失去了一切荣誉,死后只能草草安葬于荒郊野外。

这是一个悲剧的爱国故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公道不在皇帝与小人手中,而在历史之中。

马援的家族依旧活跃在东汉王朝的舞台上,他的女儿后来成为皇后,并以贤德闻名,为国为民做了许多事情。马援的其他后代子孙,也多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立下了功勋。

而马援,强压在他身上的冤屈也并未持续多久,在刘秀麾下那些享福的人逐渐被世人遗忘时,马援的名字却越来越闪耀,“马革裹尸”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点评

东汉王朝有一个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其中所列都是皇帝所认为的开国功臣,其中却无“马革裹尸”的马援。但到了后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二十八将”,却有很多人知道马援,知道他那“马革裹尸”的爱国精神。如晚清革命志士徐锡麟,就曾在马援故事的感召之下,挥笔写下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后在起义之中壮烈牺牲。一个近两千年前的古人,成为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并用生命去“模仿”,这不就是已经融入了民族精神的家风之力量吗?

(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夜读】请珍惜那个最怕你的人

【夜读】最好的孝顺,是让父母感觉“被需要”

【夜读】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小学生必备成语典故》Day64《马革裹尸》

张家瑞

◎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

【成语释义】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成语寻踪】

这个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援,字文渊,是东汉的名将。他品德高尚,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早年马援在北方以放牧为生,因为他很会经营产业,放牧生意越做越大,积累了很多财富。他却说:“财产要救济穷人才有意义,自己留着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他将财产分给穷人,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后来,马援成为光武帝刘秀的部下,东征西讨,立下大功。在出征北方游牧民族之前,马援说:“男子汉大丈夫战死沙场,用马皮包裹着尸体回来,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哪能天天在家儿女情长呢?”马援62岁那年,南方民族五溪蛮发生叛乱,刘秀派军平定。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刘秀担心他年纪大了,不能担当这个重任。马援便不服老地披甲上马,来回驰骋,非常威武。刘秀感叹说:“这位老人真是精神矍铄啊!”于是任命马援为大将,带兵出征。马援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即使后来身患重病,依然带头观察敌情,让手下将士非常感动。没过多久,马援病死在军营中,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的誓言。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诗到底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全诗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一句出自《己亥杂诗之一》,意思是,战士英勇就义后,无需用马皮包裹送回家乡,群山青野,哪里都是掩埋义士的好地方,正如树枝上的红花一样,并不是无情之物,掉落下来化成泥土,依旧能培养着下一代鲜花。《己亥杂诗之一》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

马革裹尸的意思

17?……仅供参考。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什么意思?

谢谢你的关注马革裹尸管还的意思是指古代壮士出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换是壮士牺牲在疆场,尸体挂在马鞍上拖回来。何须是不用的意思。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会牺牲在疆场。也预示着成功系数很大,把握十足。信心满满。必能凯旋而归!

马革裹尸的意思

应该不是吧。

马革裹尸属于什么短语?

问题中的“马革裹尸”属于“主谓结构”的短语类型,其中“马革”是主语部分,“裹尸”是谓语部分。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定一个短语,属于什么类型,先要知其意。所谓“马革裹尸”就是马皮包裹尸体的意思。

2、在知其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词义可知:马皮(主语)+包裹(谓语)+尸体(宾语)

这样主谓宾俱全,所以短语归属于“主谓结构的短语”。

3、“马革裹尸”现在还是一个成语,基本意思是: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4、因为“马革裹尸”是成语,所以又可以将其判定为“固定结构的短语”。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什么?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简介(卫生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