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孔子经典名言(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经典语录摘抄赏析!)
发布时间:2023-11-19 15:46:21 admin 阅读:59
孔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经典语录摘抄赏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一、欲速则不达。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二、礼之用,和为贵。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这句话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
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六、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七、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不会长久的处于困境,也不会长久的身处按了。有仁义之心的君子会安守仁道,有智慧的人会通晓仁道的利处。
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会讲究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会相互勾结在一起,而不会顾全大局,讲究团结。
十、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其唱得好,必定让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伴随和唱。孔子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所提倡的“与人同乐”的思想,对现在的很多人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十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十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孔子家训20句?
1、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而时习之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讷于言而敏于行
7、德不孤,必有邻
8、听其言而观其行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敬鬼神而远之
1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四字名言经典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礼之用,和为贵。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經典語錄大全,受益終生!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摘孔子《大學》(大學的目的,在於顯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人們革除舊習,在於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摘孔子《大學》(所謂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象厭惡難聞氣味那樣厭惡邪惡,象喜愛美麗的女子壹樣喜愛善良,這樣才能說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壹個人獨處時必定要謹慎。)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財富可以修飾房屋,道德可以修飾身心,心胸寬廣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壹定要做到意念誠實。)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摘孔子《大學》(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6、《詩》雲:“桃之夭夭,其葉秦秦。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學》(《詩經》說:“茂盛的桃樹開著鮮艷的花朵,這位姑娘出嫁了,能與婆家和睦相處。”)
7、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表現出來,叫做中;表現出來合乎法度,叫做和。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
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摘孔子《中庸》(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
12、天地之道,可壹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則用壹句話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誠壹不貳,化育萬物,不可測度。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為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如果學了之後,又註意經常不斷地去溫習,不也是令人很高興的事嗎?假如有朋友從遠方來向自己求教,心裏不也感到很快活嗎?在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卻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備這種道德修養的人難道不可以稱為君子嗎?)
1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為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1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舍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學過了。)
17、禮之用,和為貴。——摘孔子《論語》(運用禮法時,要特別註重和睦相處。)
18、君子食無求飽,……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摘孔子《論語》(君子吃飯無求過飽,……做事要勤奮,說話要謹慎,並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學習,以糾正自己的缺點,這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0、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摘孔子《論語》(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壹樣,雖然固定在壹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1、《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壹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22、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偽,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2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如果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便能不斷產生新的體會和收獲,這種方法可以說就是我們的老師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君子普遍地團結眾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論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求知的正確態度。)
2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壹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麽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麽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論語》(如果對這種行為能夠容忍,那麽還有什麽行為不能容忍呢?)
29、《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摘孔子《論語》(《關睢》這首詩,快樂而不過分,哀婉而不傷慟。)
30、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摘孔子《論語》(能夠達到仁的境界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達不到仁的境界,怎麽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摘孔子《論語》(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壹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摘孔子《論語》(壹個人不應該發愁沒有官位俸祿,而應該發愁沒有為官的本領。不應該發愁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應追求能夠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摘孔子《論語》(君子知道追求道義,小人則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摘孔子《論語》(見到賢人便應考慮怎樣才能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便應在內心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
3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摘孔子《論語》(君子說話要謹慎,而做事則要雷厲風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他這種聰明,別人能做到,而這種愚傻,別人便難以做到了。)
3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對任何事物,僅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愛它的人,深深喜愛它的人又不如樂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壹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壹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4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默記所學的東西,堅持學習而不厭煩,教誨別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材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馬鞭去做壹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幹我喜歡的事。)
4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摘孔子《論語》(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壹旦有所收獲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如果三個人壹同走路,其他兩個人中壹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他們有優點,我就學習,他們有缺點,我就作為借鑒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壹致。)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誌剛強,因為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為這種理想而奮鬥,直到死去為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5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摘孔子《論語》(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壹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55、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論語》(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為怎麽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在呢?但如果壹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麽可怕的了。)
5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摘孔子《論語》(戰鬥中,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虜,但壹個普通人的意誌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5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摘孔子《論語》(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麽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麽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壹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摘孔子《論語》(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妳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論語》(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壹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壹定能行得通。)
6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摘孔子《論語》(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麽用處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摘孔子《論語》(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麽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著去做;如果他的行為不正,即使發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夠協調左右但並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66、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摘孔子《論語》(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的手段討他喜歡,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6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摘孔子《論語》
(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壹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摘孔子《論語》(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為恥辱。)
69、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摘孔子《論語》
(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妳將用什麽來報答別人對妳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70、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壹以貫之。”——摘孔子《論語》(孔子說:“端木賜啊!妳以為我是壹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答道:“是的,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壹個基本道理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7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論語》(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交談,這是錯過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同他交談,這是白費口舌。聰明的人既不錯過人才,又不浪費語言。)
72、有殺身以成仁。——摘孔子《論語》(能犧牲生命來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論語》(壹個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壹定要先有鋒利的工具。)
7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摘孔子《論語》(壹個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便壹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7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壹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君子壹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77、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摘孔子《論語》(自己不願幹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78、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忍不住壹時的小忿,就會毀壞整個大事。)
7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摘孔子《論語》(有了錯誤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錯誤了。)
8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摘孔子《論語》(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苦思索,結果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81、當仁,不讓於師。——摘孔子《論語》(面對著實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師在前,也不要謙讓。)
82、有教無類。——摘孔子《論語》(對人進行教育,不管他是哪壹類。)
83、道不同,不相為謀。——摘孔子《論語》(主張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摘孔子《論語》(不必擔憂財富不多,只須擔憂財富不平均,不必擔憂人口稀少,只須擔憂境內不安寧。……既來了,要使他們安家樂業。)
8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摘孔子《論語》(不該說話的時候卻搶著去說,這叫急躁;到該說話的時候卻閉口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別人的臉色便隨便插嘴,這叫沒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論語》(君子有三種事應該加以警戒:年輕的時候,血氣還沒有固定,力戒貪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力戒逞強好鬥;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力戒貪得無厭。)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摘孔子《論語》(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壹等,遇到困惑才學習的人是又次壹等,有了困惑而不學習的,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孔子《論語》(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後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8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摘孔子《論語》(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於環境習俗的熏陶,便相距得遠了。)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當他未得到官職的時候,唯恐得不到;已經得到了官職,又唯恐丟失掉。假若害怕丟失掉,便什麽壞事都能幹出來。)
91、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摘孔子《論語》(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親近了,他們說妳不莊重;疏遠了,他們又會怨恨妳。)
92、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孔子《論語》(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9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摘孔子《論語》(每天懂得壹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記自己所已經掌握的,可以說是愛好學習了。)
94、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論語》
(廣泛地學習,專心致誌,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摘孔子《論語》(君子給人的印象有三種變化:遠看莊重威嚴,接觸則溫和可親,聽講話則嚴肅不茍。)
96、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論語》(在重大節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節稍有出入則是可以的。)
97、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摘孔子《論語》(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學習,學習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摘孔子《論語》(壹個人固守道德而不能發揚光大,信仰主張又不能堅定不移,這種人有他不能算有,沒有他不能算無。)
99、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摘孔子《論語》(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為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為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摘孔子《論語》(子張問:“什麽是五種美德?”孔子說:“君子對人民施加恩惠,卻不耗費財用;使百姓勞苦,百姓卻無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卻不貪婪;安寧矜持卻不驕橫;威嚴卻不兇猛。”……子張又說:“什麽是四種惡行?”孔子說:“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發布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只進不出的財務衙門。)
嗚謝國學魅力。
珠海市明德書社(市書協書法創作基地)
解读书法艺术的准确窗口
培养书法爱好的教学基地
地址:珠海市吉大情侣中路68号龙洲湾八栋二单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440400MJL428100D
明德書社(原楚銀軒書院)创立于2002年,由王立雄,李文玲发起创建,李文玲被选为第一任社长,以“傳承國學,培養書法弟子”为宗旨,是海内外書法教育弟子最多,研究國學與書法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 有“書法國學改變人生教社”之誉。珠海市明德書社座落于珠海情侶中路68號龍洲灣(書社自購房産),面朝大海,環境清雅。書社致力于社會企業領袖、知識女性及各院校大、中、小學生書法藝術專業培訓。
社長李文玲:中國職業書法家、明德書社創辦人,明德書社專職書法老師,明德書社專欄主編主創,筆名山清,中國書畫收藏鑒賞雜志社編委,北京山東人雜志社副部長,珠海會長協會藝術顧問,書法作品潤格每平尺三仟元人民幣。李文玲師從王立雄老師,多年研究古法碑帖及從事書法教育,對米芾行筆風格頗爲喜愛,書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行草書融入元明未諸家豪縱韻趣,篆書兼采金農、鄧石如之長,隸書自有其厚重,俊秀書風自成一格。精研古詩詞,禮記,孔孟之道,編寫習書筆記供衆弟子研習書藝。多年來形成實事求是的教學風格。
老師王立雄:中國職業書法家、原某部空軍上校.珠海市明德書社專職書法老師,中國書畫藝術創作研究院書法研究員。北京山東人雜志社編委,中國文藝書畫院書法家,珠海市書協書法創作基地負責人,珠海市明德書社監事長,書法作品潤格爲每平尺肆仟元人民幣。王立雄書法在藝術上深得王義之筆勢論之精華,喜愛鄧石如篆書,崇拜啓功老師行草,行筆平實,結體嚴謹,布局氣勢磅礴。早年喜愛詩、書、畫,在軍報發表多種文章,現精研四書五經,尤其是說文解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將經典國學融入到教學之中,博古傳今,形成了平實生動的書法藝術及教學風格。
王老师李老師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师品师德,专业扎实的書法艺术功底,真实受益学生的良好口啤,国学、心理学、哲学对学生人生的指导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弟子遍布珠三角,海內外,均是企業精英,領袖,學霸,知識女性等,形成一個很團結,互助,資源共享的志同道合的優秀明德書社平臺。
孔子经典名言
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有哪些
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名言名句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网友对孔子的评论:
孔子是一个守旧者,孔子是一个革命者。
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贱,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是对周礼的挑衅;
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墙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孔子的人格,在他最爱的两个弟子上凝聚,他们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子路。
子路勇猛,颜回推让,子路冲动,颜回克制,子路进取,颜回无为,子路狂,颜回狷。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但在孔子身上却得到完美统一,后世人把它称之为“中庸”,奉为儒家的理想境界。
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狷才是通往中庸的大道,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一定先要做一个狂狷之辈。
孔子的一生,一直在以保守的形态进取,以圆润的方式变通,以小心翼翼达成他的野心勃勃。他自命不凡,却脚步缓慢,他坚定有力,永远向前。
他接受命运,却不甘于屈服;他理解世俗,却不同流合污,他就这样坦然的`把当下做到最好,一层层攀爬他面前的阶梯,每一次进步,他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新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虽旧教,其命维新;孔虽旧人,其命维新。那些讲国学的永远不懂,常变常新才是孔子的内核。
如果问我孔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只要拿来一面镜子,那里就是孔子应有的样子。我们早已从他身上学会了,温文尔雅的挥剑,内敛低调的放肆,悄无声息的争胜。
这是我们的传统。
;孔子经典语录大全,受益终生!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孔子经典名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孔子经典名句50条
如下: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中华经典︱孔子语录精华100句(附释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虽小道,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