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巴金的资料简介

发布时间:2023-11-19 16:20:09 admin 阅读:59

导读巴金的资料简介 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巴金的资料简介

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巴金的资料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巴金的成就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巴金的社会评价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又说:“……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只因是硕果仅存?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到: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意,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巴金简介10字以上50字以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扩展资料:

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

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

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

巴金的资料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巴金的资料(简介)

参考百度百科的巴金词条。。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巴金的简介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详细资料可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巴金简介(20-30字)?

巴金生于1904年四川成都,逝世于2005年,巴金的原名为李尧棠,巴金所写的题材包括长篇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大多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内容朴实,感情真挚,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巴金的资料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中文名:李尧棠别名:巴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逝世日期:2005年10月17日职业: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成就:文学巨匠代表作品:《家》、《春》《秋》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小说作品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他寒夜中篇小说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灭亡▪死去的太阳▪砂丁▪萌芽▪新生▪利娜▪憩园▪第四病室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雷▪还魂草▪小人小事▪猪与鸡▪李大海个人履历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巴金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高一必修一中的课文。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著作书目《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巴金《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的《家春秋》搬上荧屏(11张)《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87,三联书店;《巴金散文精编》,1991,浙江文艺出版社;《巴金书信集》,1991,人民文学出版社;《域外小说》,1992,上海文艺出版社;《忆》(回忆录),1994,中国华侨出版社;《短简》,1994,河北教育出版社;《再思录》(散文集),1995,上海远东出版公司;《巴金自传》,1995,江苏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1995,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随想录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随想录》,2009,作家出版社。译文集汇《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译文全集》(1—10卷),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译文选集》,200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黄河象》一封乡书亲爱的同学们:巴金早年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小段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神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要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真诚地祝福你们。巴金1991年5月15日巴金笔答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我50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1985年2月18日编辑本段成就贡献巴金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他一生勤奋写作,著作颇丰,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巴金年轻时只顾写作,身体并不太好,1927年他在法国患肺病后,天天到田畔河边散步,一年后就好了。回到祖国后,每年都要出去爬山锻炼,杭州的南高峰、北高峰都有他的足迹。进入老年后,他为了锻炼腿,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七点下楼在院子里先慢跑一圈,回来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另外,他每天上楼写作,下楼活动,上楼睡觉,下楼吃饭,有意地多上下几次楼梯,以达到锻炼腿脚的目的。他1982年摔断左腿,后又患“帕金森氏病”住院治疗,但由于他有坚强的意志,积极锻炼,配合医生治疗,身体恢复得比一般老人快。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这一刻停留了。巴金,多少人在呼唤这一名字,多少人在哀哭中国文坛的参天大树倒下了。“祖国永远在你身边”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1979年,巴金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巴黎。这是离别巴黎半个世纪后,巴金第一次再踏上这片土地。故地重游,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感慨。然而,每天清晨,巴金静静地坐在窗前,眼前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而是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子湖、成都的双眼井,广州的乡村……他说:“出了国境,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关心地注视着我。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成年后的巴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精神和力量,使瘦弱的老周在那样困苦的条件下,讲出这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仁义、道德、忠爱。而恰恰是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为人之本。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小张、小吴,从农村来到巴老身边工作。转眼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来探视,问巴老有什么要求?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他,不假思索地提出:希望安排好小张、小吴的工作。仁爱、忠诚、正义、自律,人道主义相伴巴金一生。编辑本段名言警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编辑本段社会评价巴金,这么样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恐怕是谁也不敢加以否认而敬虔的吧?但,惟其因为是伟大地,所以总是苦痛着的。但丁是这样,杜斯杜夫斯基是这样,而我们的巴金先生也是这样。可是,我所说的关于他的苦痛,并不是物质的;在作为物质生活与发展中的巴金,他起先在东南大学附中出去,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到了法国后,便在一个平民底拉丁区内,嚼着冷硬的面包,忍耐着苦痛,一直过了两三年这样下贱人的生活;就是回国后到了上海,也仍然在开明书店作过极不相干的外国文底校对职务。在这种境地里的巴金,当然为一般大人物们所不屑道及的。但,这样看来在物质方面的巴金似乎也很苦痛,可是实际上他最苦痛的还是精神上,譬如在《复仇》底序里面他说:“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又说:“……我的灵魂为着世间的不平而哭泣着。”这就是他灵魂的自白,也就是他苦痛的自白。而且由这些看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存在怎样的苦痛。我们为什么需要巴金只因是硕果仅存?他曾说:“有你在,灯亮着”,这是巴金对冰心的赠言,现在被用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巴金之于我们,有着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作家卡片-----巴金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这样写到: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意,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巴金的简介资料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多种疾病,曾经要求安乐死。身份: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作家定位、评价:思想家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古老的封建官僚大家庭。1914年巴金的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又病故,这两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变。巴金说,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石块重重地压着”。这些压迫主要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的威权。在这虚伪的礼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于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从封建的大家庭出走:五四运动爆发,唤醒了巴金。各种广泛传播的“主义”与思潮,在巴金眼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最先打开少年巴金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1923年,巴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学。“五四”运动时,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巴金随兄离开四川,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巴金”这个笔名,就是“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人名字中之一字合成的。1931年的《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因此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又名《火》)。一九四四年,四十岁的巴金与萧珊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1966年“文革”开始,巴金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1978年,在香港《大公报》开始连载散文《随想录》。1985年出版《随想录》(5集),并首倡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随想录》使巴金被认为是敢于讲真话,并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巴金还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的一位中国作家。1981年获得意大利但丁学会颁给的国际荣誉奖。198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奖章。1999年国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巴金简介?

巴金生于1904年四川成都,逝世于2005年,巴金的原名为李尧棠,巴金所写的题材包括长篇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大多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内容朴实,感情真挚,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宫立︱巴金与孙道临关于《寒夜》的对谈

巴金

文︱宫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编的内部刊物《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的作家访问栏,刊有《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署名雯佳,不见于已出的巴金研究资料。谢文芬回忆道:

1984年初,我们收到高雄听众来信,说听了对台广播的长篇小说《家》十分喜欢,希望重播……3月14号,在医院见到了巴老……我还征求了巴老对我们组录《寒夜》的意见,巴老主张由孙道临录音……同年12月19日,孙道临同志和我们一起第二次采访了巴老。他们交谈了《寒夜》的创作以及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对多个人物的认识……1985年2月16号第三次见到巴老,我们带去部分录音,巴老十分称赞孙道临的录音……

由此可知,巴金与孙道临谈《寒夜》的时间是1984年12月19日。

巴金《寒夜》

这篇访谈虽然不长,但信息量很大,涉及了《寒夜》的修改与版本变迁、翻译与传播、改编史与演出史等等。今年是巴金逝世十三周年,对此略作钩沉,以为纪念。

关于英若诚执导的《家》。1982年8月,英若诚应邀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学,校方希望他为该系排练一出中国戏,于是他带领戏剧系的学生排演了巴金原著、曹禺编剧的《家》。1982年10月,英若诚执导的《家》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海伦剧院表演艺术中心演出,“看过这次演出的人觉得,这些演员虽然绝大多数是欧裔的人,但行动举止却很有中国气派”。1984年,央视二套播映了由上译厂译制的英若诚执导的《家》。曹雷回忆,“尽管美国的演员穿着中国的长衫马褂,乍看有点滑稽,但是,他们把握人物很细致到位”。

《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

关于粤语版的《寒夜》。1955年香港华联电影企业公司推出李晨风编剧、导演的粤语版《寒夜》,吴楚帆饰演汪文宣,白燕饰演曾树生。巴金与孙道临在对话中都称赞吴楚帆的演技不错,巴金1962年在4月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也曾高度评价吴楚帆的演技:“四年半前吴楚帆先生到上海,请我去看他带来的香港粤语片《寒夜》,他为我担任翻译。我觉得脑子里的汪文宣就是他扮演的那个人。汪文宣在我的眼前活起来了。我赞美他出色的演技:他居然缩短了自己的身材!”应该说,巴金对粤语版的《寒夜》印象是很不错的,只是对影片中过于强调汪母的封建思想持不同意见。

关于北影厂阙文执导的《寒夜》。1984年12月,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了阙文执导,阙文、林洪桐编剧,许还山、潘虹主演的电影《寒夜》。巴金在与孙道临的对谈中提到,“阙文他们拍电影,到医院去看我,我又谈过一次”。为了更好地拍摄《寒夜》,导演阙文特意去医院拜访过巴金两次。1982年12月12日下午,阙文与北影当时主管创作的副厂长武兆堤、《寒夜》的责任编辑王陶瑞到华东医院拜访巴金,巴金谈到,“电影改编是再创作。改编者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嘛,我不干涉”。1983年3月26日下午,阙文带着主演再次看望巴金,巴金在这次谈话中对《寒夜》的创作意图以及汪文宣、曾树生的形象作了细致讲解。另外,巴金在访谈中提到的关于《寒夜》的两篇文章,一是1962年6月出版的《作品》新第一卷第五、六期合刊“作家书简”栏刊发的《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二是1981年2月24日香港《文汇报》发表的《关于〈寒夜〉》。

另外,巴金在与孙道临的对话中,还就《寒夜》的修改、人物形象、感情基调作了说明。

关于《寒夜》的修改。巴金在《关于〈寒夜〉》中提到,“过去我已经改了两次,就是在一九四七年排印《寒夜》单行本的时候和一九六〇年编印《文集》最后两卷的时候”,“我更喜欢收在《文集》里的这个修改本”。巴金在与孙道临的交谈中提到,《寒夜》“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这里指的当是巴金在1960年底在成都编辑《巴金文集》第十四卷时作的修改。关于这次修改,正如巴金所言,“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

关于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巴金在访谈中提到,“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其实,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巴金有更为详细的阐释:

我知道有人会批评我浪费了同情,认为那三个人都有错,值不得惋惜。也有读者写信来问:那三个人中间究竟谁是谁非?哪一个是正面人物?哪一个是反面的?作者究竟同情什么人?我的回答是: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事也有非;我全同情。我想说,不能责备他们三个人,罪在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罪在当时的重庆和国统区的社会,他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不是在这里辩护。有作品在,他们自己的吹嘘和掩饰都毫无用处。我只是说明我执笔写那一家人的时候,我究竟是怎样的看法。

关于《寒夜》的感情基调,巴金在访谈中坦言:“好像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他在《关于〈寒夜〉》也有涉及,“这些年我常说,《寒夜》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小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时候,最后的一句是‘夜的确太冷了’。后来出版单行本,我便在后面加上一句:‘她需要温暖’。意义并未改变。其实说悲观绝望只是一个方面”,“我给憋的太难受了,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

再谈一谈访谈中提到的《一双美丽的眼睛》。巴金1979年3月6日致信李治华,“我的下一个长篇刚刚开头,写一对知识分子夫妇在‘四害’横行期间的遭遇,名字是《一双美丽的眼睛》”。李治华想把它译成法文,巴金3月27日再次致信李治华,“我这个长篇大约明年年底以前写完。你要翻译,我当然同意。这个小说不一定写得好,不过我要用全力写”。范泉在《访问巴金》中提到,1992年2月21日他与周而复看望了巴金,“因为周兄问他:《一双美丽的眼睛》长篇为何不写了,是不是写萧珊的往事,还问是否已写了几万字。巴金答:已写了开头,没有几万字,内容将涉及萧珊的。他说无力写”。巴金1992年与陈丹晨聊天时提到《一双美丽的眼睛》,“刚写了几千字,由于要集中精力写《随想录》,只能忍痛割爱了”。“他所预言过的《一双美丽的眼睛》尽管没有写成,但在他晚年的生命之火中,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理性力量来引导那衰老的心?从老年的巴金身上,能否看到困顿的但丁,垂老的歌德,在幽闭的环境下寂寞地写《伦理学》的克鲁泡特金?”陈思和的这段话让人不无感伤的同时,也为巴金顽强的生命力叹服!

巴金最终选择放弃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的写作,当然不排除身体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实,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专心写《随想录》这部大书。由此可知,《随想录》在巴金心中的分量之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陈西禾导演的《家》中饰演过觉新的孙道临,2003年写过一篇短文,除了向巴金表达衷心的敬意和感谢,还表达过遗憾,“上世纪80年代初,经他的同意和编剧叶丹合作改编他的另一部小说《灭亡》为电影剧本,可惜未能投入拍摄”。

附录

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

雯佳

一九八四年的一天,我和孙道临一起去上海访问了著名作家巴金同志。因孙道临同志要为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向台湾同胞播送巴金的长篇名著《寒夜》,这次我们就请巴金同志谈谈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寒夜》之后的一些感想。

孙:上次英若诚在美国拍的《家》您看了吗?

巴:看了。

孙:不容易,美国人演的。

巴:开始看觉得滑稽,可是后来慢慢看,就不觉得,就习惯了。导演很花功夫,外国人演不容易,穿中国人服装。

孙:觉新有一米九十几的个子。

巴:个子满高的。

孙:昨天我去看了北影厂的《寒夜》,您看了吧?

巴:看了。

孙:您觉得怎么样?

巴:我觉得还不错。

孙:对人物的理解还可以吧?

巴:主要演员都不错。有许多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住过的,都还觉得亲切,写那个时候的生活。

孙:昨天我去看,很多年轻人在那儿都很安静,也是二轮电影院了,挺安静的。说明青年人能理解。

巴:最近在日本演过一次,日本朋友写信来说起。

孙:《寒夜》?

巴:是的。

孙:这次中央台对台湾广播部让我来朗诵您的《寒夜》,我还是很愿意。

巴:我也很高兴,上一次说起,我就觉得很好的,难得你有时间。

孙:我很希望播您的一篇长篇小说。

巴:通过您介绍给台湾读者这很好。

孙:广播电台对台部的同志希望您谈谈《寒夜》创作的情况,您是不是能稍微讲一点?

孙:关于《寒夜》。1961年我写过一篇谈《寒夜》,1981年还是1980年又写过关于《寒夜》的文章,1981年写的是最近的看法。阙文他们拍电影,到医院去看我,我又谈过一次,所以谈不出什么。我觉得这篇小说,我还是喜欢的。主要人物都是很复杂的,性格比较复杂,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我想通过这三个人物的命运来写那个时代,鞭挞那个时代,国民党的统治,就是这一点。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

孙:重版的时候又改过的?

巴:改过一次,改动不大。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说明我都同情。比如说主要人物汪文宣,有些人说他是窝囊废,我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那个社会让这样善良的人,这样好的人,这样的老好人都活不下去,都这样子,说明那个社会应该崩溃了,应该改革了。我的意思就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写那个时代,来控诉旧社会。所以,我就说最初有些人,我自己也是这样看法,好象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我自己当时也有点看法,有点影响,但是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

孙:是一本希望的书。

巴:因为黑暗已经到了极点,光明就要到来,走到尽头,光明就要到来,前面就是光明了。

孙:是的。

巴:我的意思就是这点,后来,电影我也看过一遍,我觉得主要的大概意思导演还是理解,几个演员也表达出来了。

孙:现在看这个电影,这三个人倒还是可同情的人物,有一点复杂。

巴:就是有一点,因为电影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小的地方,我觉得缺少一点婆婆和媳妇和解的镜头。

孙:两人见面老是吵。

巴:据说拍了好些,后来篇幅不够,删掉了,一些和解的地方都删掉了。他们两个主要是生活越困难,人的脾气越大,所以他们情绪不好就吵架,生活不好也有关系。

孙:是的,是的!

巴:所以主要是控诉生活在那个社会,满肚子的痛苦,满肚子的牢骚。

孙:是啊,和解的场面稍微少了一点。

巴:导演说,他原来拍了好些,结果还是删掉了,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无缘无故吵架。

孙:还是看得出来,是生活困难造成的。

巴:那个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主要写知识分子的遭遇,我这个小说,情节很简单,就写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孙:心理描写比较多,人物刻画很细致。

巴:这几个人物我比较熟悉,生活也比较熟悉。

孙:现在有多少国文字翻译?

巴:大概有七、八种。也许有十多种文字。除了《家》而外,就是《寒夜》翻译的多。《寒夜》在日本有四个译本。

问:《寒夜》以前香港也拍过电影?

巴:吴楚帆演的也不错,这个演员演的也挺好。他又高又大,他也演觉新。

孙:觉新也演得不错。

巴:演《寒夜》也演的不错。香港的《寒夜》,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起其他都挺好,其他演员也不错。就是写中间纠纷,好像是婆婆和媳妇纠纷,就是没有举行正式结婚,婆婆看不起她。后来丈夫死了,妻子买了一个戒指到她丈夫坟上去,把戒指放在那里,刚好她婆婆也来了,两人见面了,妻子跟着婆婆回到乡下去了。我就说,我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和解了。香港又翻成国语,在国内演了好几场。

孙:我们这儿演过的。

巴:演过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们那个时候无所谓,不一定举行婚礼,这是无所谓的。主要吵架还是当时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太惨了,太苦了,好人受苦。

孙:不应强调婆婆的封建思想。

巴:就是。

孙:太多矛盾就是那个问题了。

巴:就是,香港观众看,观众不理解这个。

问:巴老,您明年有什么创作。

巴:我还有随想录五本,差一本。身体很不好,主要想养养病,我是靠药物控制。想什么会都推掉。明年政协开会也许要去参加一次,其他就不参加,关门来写作,写一本随想录。最后一本,写一本小说,还有我翻译的一本书,还希望搞完搞好,希望这两三年做好这三件事就不错了。长篇小说宣布好久了,就一直没有时间搞。

孙:1982年您跟我讲过。

巴:1979年就宣布了,叫《一双美丽的眼睛》写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

·END·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男人听了就想睡你的情话(60岁男人最爱听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