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心海E站 > 文案短句 > >正文
关于勤俭节约的优美段落(摘抄笔记的格式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11-20 14:03:27 admin 阅读:59
摘抄笔记的格式怎么写?
首先摘抄笔记,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照搬书上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把书的名字作者先抄下来,然后把书中的好词好句以及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等抄下来。
第二个就是我们自己发挥所写的内容了。这个部分可以包括我们看完书之后自己所总结的书的大意,另外,如果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或者情节的话,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分析,说说哪里吸引到了你。其次,我们可以书本所带给我们的反思。
求一些关于节约的段落和语句
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节约??到底什么节约什么方面?
怎样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这一得天独厚的形式,就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作“奠基”.课堂中想要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教师就应当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开发好文本,在文本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仿写、补白,还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联系旧知等多种练笔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一、精彩文本仿一仿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我们学生学习的课文,不是出自名篇名家,就是经过了编者的精心删选才得以入册,是学生习作的好典范.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小学阶段正处于写作初级阶段,所以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1、点的仿写教材中许多优秀片段运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仿写.如《莫高窟》一课中描写飞天时,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飞天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课文中的句式,想象其他飞天的模样.学生有的就是这样仿写的:“这些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手持喷壶,浇灌鲜花;有的围聚一起,窃窃私语;有的神态安详,斜卧在塌……”有时候教材中的特殊句式不是那么明显,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并因材施教设计小练笔,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槐乡五月》的第二小节中有一段诗般的语言,句式整齐读来很有韵味,具有对仗的美感,因此,教者首先以诗歌的形式出示:嗡嗡嗡,啪啪啪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酿出了甜的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接着让学生朗读品味这段话,感受对仗美,在此基础上教给他们对仗的基本知识:“字数一样,句式整齐,读来有韵律”,然后让他们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相类似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写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句子,接着教师出示改写范例:呵呵呵哈哈哈小姑娘……来了小小子……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可真……呀!……!学生的改写兴趣十分浓厚,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很快“诞生”了!”你瞧——呵呵呵,小姑娘飘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可真漂亮呀!哈哈哈,小小子跑来了,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是槐花,可真快乐呀!呵呵呵,小姑娘跑来了,腰间缠着槐花,手腕上绕着槐花,可真快乐呀!哈哈哈,小小子跑来了,兜里塞着槐花,嘴里嚼着槐花,可真满足呀!这种形式的改写不但不难,而且新鲜,在改写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也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黄山奇松》一文具体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而对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作了略写,笔者在教“迎客松”段落时,就引导学生领悟了作者写迎客松的方法:先整体描写再局部描写(并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话锋一转:“黄山上还有其他许多姿态各异的松树呢!你能仿照着课文写迎客、陪客、送客松的写法,看着它们的图片,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吗?”在学生笔下,黄山许多其他的名松也各自具有了自己的风韵:“孔雀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它的顶部有一小丛茂密的枝叶稍稍上昂,右下方的几根枝干斜伸出去,并高高翘起,就像一只骄傲的绿孔雀正在向游客炫耀她的美丽呢!如今这棵孔雀松已经成了黄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贴壁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它的枝干稀疏并且只向一侧伸展,但是枝干上的叶子却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好象几朵飘浮在山腰的绿云,又让人联想到一位勇敢的攀岩者,正不知疲倦地向着山顶进攻呢!”2、篇的仿构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以此训练学生的构思和成文.比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文章按照冬、春、夏、秋的四季顺序写,写出了冬天海的凝重、春天海的轻盈、夏天海的浪漫和秋天海的忙碌,在写海的同时穿插了写烟台的人们,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详略有致,写出了烟台的海四季鲜明的特色.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练习写一些写景或状物的观察日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再如,《说勤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之一.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在教学这篇课文中,笔者就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学生感受说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举例子+讲道理)和表达方法.学完课文,随即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表达,运用举例子加上讲道理的方法,也来谈一谈对生活中某个话题的看法.比如说《说节俭》、《说诚实》、《说礼貌》等等,学生劲头也很足,自己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忙得不亦乐乎.虽然说写出来的文章也许很稚嫩,但在小学阶段这毕竟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二、空白之处补一补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会留有空白,在艺术创作上会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好的机会,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具有一双“慧眼”,挖掘出课文言已止而意未尽之处,从而创设情境,找准训练点,进行课堂练笔的话,对学生学习课文是很有利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可以寻求突破的关键之处,教师果断地泼上浓墨、画上重彩,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发掘、想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练笔形式.《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中,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和阿炳那坎坷的经历是紧密相关的,可课文对此描述得十分简略,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并感受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度日”的艰辛,在学生的感悟十分肤浅时,笔者设置了相关情境,出示文字并让学生想象写话:“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坐在街头卖艺……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也得出去卖艺……一天,阿炳生病了,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他还是不得不出去卖艺……”文学作品通常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品德性格.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更丰富、更深入,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推敲》一课中,贾岛无意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可是,宽容大度的韩愈却并没有计较贾岛的过失,反而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贾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给了韩愈听.课文中对于贾岛和韩愈的对话并未进行描述,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两人之间对话的情景,并写下来,一方面是对前半篇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情到浓时写一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洋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它们是放飞情感、启迪心灵的“资源宝库”.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来观照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一位教师曾经上的《月光启蒙》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篇怀念母亲、颂扬母爱的文章,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课文里母亲给“我”营造的童年夏夜美妙的诗情中,本课的教学任务应该说是完成了.可是教师并未满足于此,又进入了另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补充了原文中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这段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就是不容小视的,再辅以恰当的音乐,当时教师饱含深情的叙述十分震撼人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来到母亲面前,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在纸上.学生写的文字个个感人肺腑,有的写:“母亲啊,我永远也忘不了月光下您给我唱的儿歌,猜的谜语,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我要谢谢您!”有的说:“母亲,虽然我现在长大了,成了作家,但小时侯您给我唱儿歌、猜谜语的情景我永远也难以忘怀,那将是我生命中永远珍藏的回忆.”还有的写:“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在朗读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动情,有一位学生哽咽着几次才念完自己的文字,其他的孩子也是流着泪上完这堂课的,听课的老师们也大多眼中含着泪花.这位老师设计的练笔,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母亲进行了对话,从而让母子间的深情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理解也更到位了.四、促进理解练一练由于表达的限制,文章往往不能做到处处详尽,因此,如何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化简为详,变虚为实,是巧妙拓展文本、加深理解、强化语言的好方法.1、角色转换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家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从学生的习作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2、联系旧知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孔子游春》中有这样一段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段话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更深入?在经过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朗读体会后,学生对这段话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接着,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笔: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学过的课文里,也有不少人可以被称作“真君子”,他们身上有着优秀的品格,无愧于“真君子”的称谓.他们的名字,是否已经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上了呢?请提起笔写一下你心目中的“真君子.”随后,课件显示文字:“……是真君子.因为他(她)…….”联系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来阐述“真君子”,学生很有话说.通过交流、评议,学生对“真君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不用说,难点就此突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语文有很多种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堂小练笔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它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课堂小练笔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而应安排得合理、高效,真正变为学生的“乐作”,这样的小练笔会是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勤俭节约的优美段落有哪些?
1、节约无小事,分厘必取。
2、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3、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4、丰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5、事成靠坚持,失败志不移。
6、俭能修身德,不贪不义财。
7、党是最英明,勤俭倡导人。
8、吃得苦中苦,创业事告成。
9、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10、学习愚公老,干劲不放松。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你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林州市第四小学四年级“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展播
摘录
·青春,因拼搏不息而神采飞扬;生活,因丰富多彩而魅力无穷;少年,因朝气蓬勃而充满希望。
·这沿途的风景,皆是汗水浇灌的绚烂;这梦想的放飞,才是心中守望的永恒。
·韶华不为少年留,青春逐梦正当时!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四年级组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自强自立、创新创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四(1)班 王丁可
我叫王丁可,是林州市第四小学四年级(1)班的一名学生。本人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勤学善思,品学兼优,热爱集体,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乐于助人,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小学生,学习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同时还是一位遵守公德、热心公益的好少年。
在学习上,我求知欲很强。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靠着兴趣,四年来我坚持看课外书,从少儿科普到一些中外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小公主》、《九芒星的钥匙》、《昆虫记》等等,我常常体会到读书带给我的喜悦,体会着大脑思维敏捷而又严谨运转时的喜悦,体会着克服懒惰性战胜自己的喜悦。我对于书可以说是不离手,甚至忘了吃饭,因为我觉得书籍是我的精神力量。
正是由于我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是我们班作文小组的优秀学员,每次写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例来让同学们学习,其中《捉蚊趣事》这篇作文还有幸参与到了学校印发的校内报纸上。
我知道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我每次都随身带着一个本子,并随时把书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摘录下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课堂上我不但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对于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而且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同学们解答疑问。课后完成作业更是一丝不苟。有一次,我在做星期天的作业时,碰到了一道难题,我先去请教妈妈,当我和妈妈有了不同意见的时候,我更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总是和妈妈一起查阅资料解决。当意见不能统一时,我总会记录下来到学校向老师请教。正是这种不耻下问的好习惯促使我不断进步,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好评。
在生活中,我勇于挑战自我。对于自己的弱项,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总是能攻克自己的弱点。比如,以前我总是羞于在众多同学面前讲话,针对这一弱点,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我踊跃参加,为了在比赛时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我每天抽空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到了晚上放学回家还缠着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因为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我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成不成功不要紧,重在参与,享受其中。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快乐健康的成长着,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要争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当中的好伙伴,今后我更是要时刻以一名合格少先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处处以班级利益为重,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克服急躁,粗心的不良习惯,学习上做到静心,细心,耐心,做事要有坚强的恒心和毅力,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争做一名国家有用人才!
四(2)班 田佳滢
大家好,我是河南省林州市第四小学四年级二班的一名同学,我叫田佳滢,生性活泼,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曾获得过五张三好学生奖,四张汉字美写奖,一张计算小能手奖,还有一本书法证书,七本舞蹈证书。
作为新时代好少年,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我们应当修品行,立志向,学知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要勤学善思、奋勇争先、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等等。
新时代好少年要修品行。良好的品行是一个人是一个身心健全人的根基,是人民素质的核心观念。青少年是养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该在青少年时期修炼良好的品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因此,青少年应该重品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康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
新时代好少年要立志向,即使未来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也要向着正确的目标勇往直前。我们只有坚定的往前走,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新时代好少年要学知识,知识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不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因此,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应该从小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念信仰,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魂,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身逢盛世却肩负重任。我们必须听从党中央的指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四(3)班 林丙悦
林丙悦同学是林州市第四小学四(3)班的一名学生,老师的悉心教诲,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她成为一名阳光自信,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在学校,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畅游,从小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潜力。前些日子,班里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她主动向新同学介绍新的学习环境,并询问新同学的住址情况,告诉新同学放学应该站哪个路队,为此得到老师的表扬,夸她是老师的小帮手!
在家里,她热情懂事,富有爱心,经常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每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她都会主动上前去帮忙,平台上看到一些因生病困难的人和事,都会要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用自己的善良为歌,热心为曲,奋发为墨,书写为画,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四(4)班 王艺涵
王艺涵,女,汉族,出生于2012年3月2日,少先队员,林州市第四小学四年级4班学生。
在家里,她乖巧听话,孝敬长辈,总是积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她勤奋好学,心系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且成绩显著,是个好学生;在社会,她乐于助人,热心为他人服务,是个小小好公民。因为有她,家庭充满欢笑,班级更加团结!
一、心怀梦想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王艺涵同学热爱祖国,看到身边的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伤害,立志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这是一个动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她从小就遵守纪律,讲文明,助人为乐。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她关心集体,热心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热爱劳动,积极带头参加学校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在班级开展的环保主题班会上,她把自己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小窍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在生活小事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开展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物品等环保实践活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节能环保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同学们都养成了随手捡纸屑、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勤俭节约
在家里,王艺涵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经常做一些拖地,送垃圾等力能所及的家务事。家中常有客人来,她都能主动端茶倒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她从来不骂脏话、粗话,是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生活中,她特别注意勤俭节约,家里的洗手池,厨房都被她贴上了“请节约用水!”,而且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来节约水,如:淘菜水可以冲厕所、洗手水储存起来洗拖把、没喝完的矿泉水收集起来浇花等。她还津津有味给大家讲怎样保护水资源。
三、宣传环保
她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身到身边开展的各项环保活动中去。她懂得小区的卫生不仅靠小区的保洁阿姨还要靠小区居民。她经常在周末和楼下的小伙伴一起捡拾垃圾。
在暑假期间,她积极投身到村级的环保活动中,她针对社区的一些问题,以《倡议书》的形式为我们的社区主人献上环保计策,并且将环保计策张贴在小区的大门口,让更多的人知道怎样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在假期外出旅游时,她也很注意保护环境。那是在她三年级时到北京去旅游时,因为找不到垃圾桶,她将一个糖果袋在手中捏了大约一里路,导游阿姨直夸奖她是一个习惯好的孩子,就算一点垃圾也不随手乱扔。
王艺涵同学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是一个尽职、热心、自信的好少年!
四(5)班 晋子雅
晋子雅,是林州市第四小学四年级(5)班的一名学生。
她文静中透着机灵、温和中透着坚强,真诚、自信、进取。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之中,她热爱集体,勤奋好学,做事认真,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乐于助人,成绩优异,爱好广泛,尤善绘画,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她是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大家公认的好少年,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她时刻记住自己是名少年队员,时刻以队章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刻苦学习,关心集体——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在学习中,她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不耻下问是她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促使她不断发展,语文、数学等各科的成绩正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每当遇到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她总会耐心地尽其所能,认真讲解。课堂上她是最专心的分子,总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下,她积极主动地做复习和预习。彩虹经风雨方显美丽,梅花历寒霜始蕴芬芳。
乖巧懂事,明礼诚信——家长喜爱的好孩子晋子雅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父母喜爱的好孩子。她从不跟父母乱要零花钱,不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得体。她从小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待长辈,她彬彬有礼,关爱孝顺。奶奶身体不舒服,她给铺床捶背;姥爷生病了,她帮着端水拿药。她是个诚实的孩子。她从不撒谎,做错了事能够正确面对,并勇于承认改正错误。
她乐于助人,勤劳勇敢,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垃圾,保护一草一木,从小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每次走在路上看到路上的碎纸屑她都会主动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并能提醒家人和周围的人一起环保,每次看到楼道里比较脏的时候,她总是能拿起扫把去扫地,即使是公共区域,她也是可以打扫的干干净净。每次小区的人见到她,总是会夸赞她一番,因此在路人眼中,她是一个勤劳的少先队员。她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懂礼貌,所以她不管是见到老师还是邻居,只要遇到都会有礼貌的打招呼,邻居和老师都夸她有礼貌,在碰到老奶奶上楼梯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去帮扶一把,小小的举动总是能够在大人心中泛起巨大的涟漪,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雏鹰展翅志高远,搏击长空会有时。新时期需要像晋子雅这样的学生,需要她这样的孩子,需要像她这样的好少年。
愿晋子雅同学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更加有力、更加自信与执着的步伐。
加
油
好
少
年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习爷爷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都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求知境界上越来越高;都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都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
我们有幸成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新时代,新气象,新作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急求兩段150字左右噶關於勤儉節約的好段
勤俭节约-(节约作文)我们的祖先,在从前的艰苦生活中,学会了勤俭节约,以他们为榜样,勤俭节约便成了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对于我们在校生,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但话虽如此,可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做到了。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做到勤俭节约,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和谐而又节约的学校?勤俭节约一词,相信还会有不少同学在疑问:什么是勤俭,而什么又是该节约的呢?要弄清这一点,还需要从浪费的根源说起,比如说我们最常见:每天都要接触的水。有人认为水多得是到处都有,用完了这一水池,它还会从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其实,我们人类在处于缺水危险,虽然说地球的3/4面积都是水,但可供人类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还有我们吃剩的饭菜,有的同学吃不完了就随便乱倒。如果是吃不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相应地买少一点,这样我们既省了点钱,又不浪费粮食。粮食的短缺,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可以计算,如果每个同学每天需要1斤米,那么我们一个学校有1000个学生一天就要1000斤学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个月就3万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要过余浪费。还有许许多多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需要节约的。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和谐、节约的人,那么我们的学校就成为了一个和谐又节约的学校。
勤俭节约的句子怎么写?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关于勤俭节约的优美段落
1、勤俭是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
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
2、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
3、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4、“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
5、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回顾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正是依靠着一代代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优良传统,树立倡导文明节俭、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崇尚节俭、绿色低碳、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
要学会“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减少不合理的消费支出,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争做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员,把“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传播到每个角落,努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河南省教育厅:崇尚勤俭节约美德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碧螺春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们的赞美。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层次清晰。读过之后,让读者不免在头脑中勾勒出这样的图画: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下品茶图。不免和外国友人一样心生感叹:在清新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二、走进作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的特色。这篇文章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描写细致,文化气息浓郁;结构清晰,线索清楚结构,安排巧妙。如果说碧螺春茶清新淡雅,那么这篇文章也有着这样的魅力。下面,我尝试着走进作者的语言文字来品味“碧螺春”的独特魅力。文章开篇,作者仅用一句话“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产于太湖的东山和西山。”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碧螺春的两点。其一,碧螺春历史悠久,声誉极高。可以从“久负盛名”一词中看出来。这是人们对碧螺春茶的评价。同时,“久负盛名”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碧螺春为何会久负盛名?其二,交代了碧螺春的产地——太湖的东山和西山。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详细的地点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山又分为东山和西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接下来,作者写道:关于碧螺春,有这么一个传说。这句话就概括了这个自然段要写的内容——关于碧螺春的传说。这样的写法,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自然又引发了一个阅读期待:究竟是怎样的传说?于是,跟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走进这个古老的传说之中。作者在讲传说,其实也就是介绍“碧螺春”名字的由来。既是“传说”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由来已久的历史故事,就被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尤其是那一声“吓煞人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究竟是怎样的香味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震撼啊!同时,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种茶,也由此得名。如果说,传说到此结束,就留有遗憾了。古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不雅”不够雅致、文雅,我觉得更多的是和这种茶的香味不能够匹配。于是,便有了“碧螺春”这个雅号。在这里,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当然,网上也有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的其他传说,其实不管怎么写的都体现了碧螺春茶的特点——香味奇特,同时赋予了人们对碧螺春茶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只有两句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到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这个自然段和下面的第四自然段关系密切。第三自然段是对第四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这样的写法,在文中到这儿出现了两次。第一句话,说明采摘碧螺春茶的历史悠久,也是对上段传说的一个照应。第二句交代了采摘的最佳时间——春分,因为这个时候茶长得最好,最茂盛的时节,是最佳的采摘时间,而“茶汛”一词,就是这个意思,应该和“桃花汛”一词的由来一致的。我想同时也能通过这个词想到采摘的场面应该是繁忙、热闹的吧!下面作者用较长的文字介绍了采摘的情景。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之一。“随着几声嘹亮的鸡鸣,整个湖山醒来了。”就这一句,作者开始带读者走进图画之中。我觉得这一切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我们首先听到了几声鸡鸣,从听觉的角度,唤醒了沉睡的湖山,一个“醒”字,把湖山当成了一个人来写,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更好。当然,也唤醒了人们。“采茶姑娘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画面的主要人物跃然纸上,“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中的“披着、踏着”表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人感觉采茶姑娘宛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般,同时也侧面写出了采茶姑娘的勤劳,她们起得很早。闭眼想象,一群美丽仙女提着竹篓,在飘渺的云雾中,从天而降,说说笑笑走向茶园。“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在这里作者闻到了淡淡的花香,空气中充满了这种香味,难怪碧螺春茶会有花香果味了;作者看到了翠绿欲滴的茶树,“翠绿欲滴”一词,将茶树的生机勃勃的面貌展现出来。此外,作者更听到了采茶姑娘“银铃般”的欢笑声,都说劳动的滋味是累的,但是这“银铃般”的欢笑声,让我们感觉到的是采茶姑娘的快乐和美丽。“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了一层金色。”这样的描写,一个“铺”字,使人豁然开朗,给人一种灿烂之美的感觉,画面也顿时亮了起来。和清晨茶园的朦胧之美不同,是一种金色的美。“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这是对采茶姑娘的一个近景描写。“神采飞扬”是对采茶姑娘神态的描写,“灵巧、敏捷”是对采茶动作的描写,这样几个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个动作娴熟,沉浸在劳动快乐之中的采茶姑娘。“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这是对这幅画面的一个整体的概括,也就是对这段文字的一个小结。纵观这段文字,作者由远及近来构图,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来描写,当然还有内心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有景有人,景因人而有生命,人因景而更美丽,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第五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这句话,在写法上提示了下文的内容,及炒茶。而“繁忙”一词是对炒茶的一个总体印象。第六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写了茶手夜晚炒茶的情景。“茶手短衣紧袄,利索地吧拣好的鲜叶芽倒进滚烫的大锅,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停地翻拌。”“短衣紧袄”是茶手炒茶的装束,之所以这样的穿法,无非是为了劳动是方便,但是一个利索的形象已经出来了。“滚烫的大锅”就对茶手炒茶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叉开五指、不停地翻拌”是对茶手动作的描写,应该是比较辛苦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揉、搓、捺、抓”这些词写出了茶手炒茶的具体动作,也可以看得出炒茶工艺的复杂,四个“忽而”写出了茶手动作变化多而且快,作者用词极其精准。所以,才会有如青龙翻飞的情景。“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变深了,变细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句话,写出了叶芽变化后的样子——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候叶芽就是又细又弯的样子,这两个词表现了碧螺春茶的优美形态。“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制茶过程还在继续,经过降温中的揉捻、搓团之后,但是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自行松散,此时,碧螺春茶才算制好了,茶香弥漫。再次感受到制茶工艺的复杂。“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这句话是对碧螺春茶的一个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茶手炒茶技术的赞美。“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这四组词语是对碧螺春茶形态的最好诠释,说明茶手火候把握的刚刚好,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这也说明茶手的炒茶技术的确了得。这四组词语不仅结构工整,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和文化气息。而文末的“工艺茶”是对碧螺春茶的最高赞誉。什么是“工艺”?就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作者通过对茶手炒茶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碧螺春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而对碧螺春茶形态的描写,更使人感觉到碧螺春确确实实应该被称为“工艺茶“。所以,我觉得这段其实作者就是围绕着“碧螺春为什么被称为‘工艺茶’”来写的。文章第七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上段内容的小结,“如果说观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这里有观看制作过程的内心感受——新奇。也有对下段内容的一个提示,“那么,品茶碧螺春就更有一番陶醉般的心境了。”这里也写了品茶的感受——陶醉。这样承上启下的写法,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第八自然段写品茶。自古以来,品茶就是一种文化,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品茶过程写得文化气息浓郁,语言生动。作者陶醉于品茶中,我想作者陶醉的是这样几个方面。陶醉于品茶的环境: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夕阳、明月、青花瓷茶具、碧螺春茶,这一切构成了品茶的外部环境,无疑是充满诗意的。陶醉于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形。颜色:碧绿清澈、嫩绿透亮;香气:清香扑鼻;味道:清新爽人,回味无穷;形态: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姿态动人。作者在介绍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形时,眼、鼻、口多种感官的参与下陶醉于碧螺春茶之中。而且,作者多用四字词语,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准确,读起来有韵律和韵味,文化气息浓。再有作者也陶醉于朋友之间的情谊之中。三五好友一起品茶,品得不仅仅是茶了,还有真挚的情谊在里面,使茶的滋味更浓,在这儿,其实作者也传递了饮茶文化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品茶,不仅仅是品茶本身,如果把这理解为品茶的全部内容就太狭隘了,还包括周围的环境,有人和物,包括品茶的外形美等等,这才体现了传统的中华品茶文化的内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人们对碧螺春茶的评价和赞美,作者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作者一言以蔽之,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借外国友人的诗句,表达了赞美之情:“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我想,在碧螺春的茶汤里,不仅能看到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还能看到那美丽动人的传说,勤劳美丽的采茶姑娘,技艺高超的茶手,还有品茶的美妙意境等等。清晨采茶乐,入夜炒茶忙,月夜品茶醉,如诗如画又如歌,是江南特有的明媚春光,在这里作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施晓娟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这一得天独厚的形式,就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作“奠基”。课堂中想要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教师就应当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开发好文本,在文本的精彩之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仿写、补白,还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联系旧知等多种练笔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一、精彩文本仿一仿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我们学生学习的课文,不是出自名篇名家,就是经过了编者的精心删选才得以入册,是学生习作的好典范。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小学阶段正处于写作初级阶段,所以指导仿写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这样的仿写目的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1、点的仿写教材中许多优秀片段运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仿写。如《莫高窟》一课中描写飞天时,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赞美飞天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着课文中的句式,想象其他飞天的模样。学生有的就是这样仿写的:“这些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手持喷壶,浇灌鲜花;有的围聚一起,窃窃私语;有的神态安详,斜卧在塌……”有时候教材中的特殊句式不是那么明显,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挖掘出教材丰富的内涵,并因材施教设计小练笔,往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槐乡五月》的第二小节中有一段诗般的语言,句式整齐读来很有韵味,具有对仗的美感,因此,教者首先以诗歌的形式出示:嗡嗡嗡,啪啪啪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酿出了甜的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接着让学生朗读品味这段话,感受对仗美,在此基础上教给他们对仗的基本知识:“字数一样,句式整齐,读来有韵律”,然后让他们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相类似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写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句子,接着教师出示改写范例:呵呵呵哈哈哈小姑娘……来了小小子……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可真……呀!……!学生的改写兴趣十分浓厚,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很快“诞生”了!”你瞧——呵呵呵,小姑娘飘来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可真漂亮呀!哈哈哈,小小子跑来了,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是槐花,可真快乐呀!呵呵呵,小姑娘跑来了,腰间缠着槐花,手腕上绕着槐花,可真快乐呀!哈哈哈,小小子跑来了,兜里塞着槐花,嘴里嚼着槐花,可真满足呀!这种形式的改写不但不难,而且新鲜,在改写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也感受到了槐乡的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黄山奇松》一文具体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而对其他千姿百态的松树作了略写,笔者在教“迎客松”段落时,就引导学生领悟了作者写迎客松的方法:先整体描写再局部描写(并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话锋一转:“黄山上还有其他许多姿态各异的松树呢!你能仿照着课文写迎客、陪客、送客松的写法,看着它们的图片,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吗?”在学生笔下,黄山许多其他的名松也各自具有了自己的风韵:“孔雀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它的顶部有一小丛茂密的枝叶稍稍上昂,右下方的几根枝干斜伸出去,并高高翘起,就像一只骄傲的绿孔雀正在向游客炫耀她的美丽呢!如今这棵孔雀松已经成了黄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贴壁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它的枝干稀疏并且只向一侧伸展,但是枝干上的叶子却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好象几朵飘浮在山腰的绿云,又让人联想到一位勇敢的攀岩者,正不知疲倦地向着山顶进攻呢!”2、篇的仿构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构段方法和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把教落实到“写”上,以此训练学生的构思和成文。比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文章按照冬、春、夏、秋的四季顺序写,写出了冬天海的凝重、春天海的轻盈、夏天海的浪漫和秋天海的忙碌,在写海的同时穿插了写烟台的人们,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详略有致,写出了烟台的海四季鲜明的特色。在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记叙,练习写一些写景或状物的观察日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再如,《说勤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之一。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贡献。在教学这篇课文中,笔者就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学生感受说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举例子+讲道理)和表达方法。学完课文,随即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表达,运用举例子加上讲道理的方法,也来谈一谈对生活中某个话题的看法。比如说《说节俭》、《说诚实》、《说礼貌》等等,学生劲头也很足,自己查找资料、组织语言,忙得不亦乐乎。虽然说写出来的文章也许很稚嫩,但在小学阶段这毕竟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二、空白之处补一补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会留有空白,在艺术创作上会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好的机会,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具有一双“慧眼”,挖掘出课文言已止而意未尽之处,从而创设情境,找准训练点,进行课堂练笔的话,对学生学习课文是很有利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可以寻求突破的关键之处,教师果断地泼上浓墨、画上重彩,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发掘、想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练笔形式。《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中,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和阿炳那坎坷的经历是紧密相关的,可课文对此描述得十分简略,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接触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并感受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度日”的艰辛,在学生的感悟十分肤浅时,笔者设置了相关情境,出示文字并让学生想象写话:“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坐在街头卖艺……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也得出去卖艺……一天,阿炳生病了,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他还是不得不出去卖艺……”文学作品通常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品德性格。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更丰富、更深入,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推敲》一课中,贾岛无意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可是,宽容大度的韩愈却并没有计较贾岛的过失,反而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贾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述给了韩愈听。课文中对于贾岛和韩愈的对话并未进行描述,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两人之间对话的情景,并写下来,一方面是对前半篇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情到浓时写一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洋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它们是放飞情感、启迪心灵的“资源宝库”。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来观照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一位教师曾经上的《月光启蒙》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是一篇怀念母亲、颂扬母爱的文章,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课文里母亲给“我”营造的童年夏夜美妙的诗情中,本课的教学任务应该说是完成了。可是教师并未满足于此,又进入了另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补充了原文中的一段话:“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这段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就是不容小视的,再辅以恰当的音乐,当时教师饱含深情的叙述十分震撼人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来到母亲面前,看到母亲这个样子,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在纸上。学生写的文字个个感人肺腑,有的写:“母亲啊,我永远也忘不了月光下您给我唱的儿歌,猜的谜语,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我要谢谢您!”有的说:“母亲,虽然我现在长大了,成了作家,但小时侯您给我唱儿歌、猜谜语的情景我永远也难以忘怀,那将是我生命中永远珍藏的回忆。”还有的写:“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在朗读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动情,有一位学生哽咽着几次才念完自己的文字,其他的孩子也是流着泪上完这堂课的,听课的老师们也大多眼中含着泪花。这位老师设计的练笔,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母亲进行了对话,从而让母子间的深情得到了升华,学生的理解也更到位了。四、促进理解练一练由于表达的限制,文章往往不能做到处处详尽,因此,如何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化简为详,变虚为实,是巧妙拓展文本、加深理解、强化语言的好方法。1、角色转换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家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从学生的习作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2、联系旧知阅读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一知半解,而通过巧妙的练习,往往能迎刃而解,课堂练笔在这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孔子游春》中有这样一段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段话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更深入?在经过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朗读体会后,学生对这段话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接着,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笔: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学过的课文里,也有不少人可以被称作“真君子”,他们身上有着优秀的品格,无愧于“真君子”的称谓。他们的名字,是否已经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上了呢?请提起笔写一下你心目中的“真君子。”随后,课件显示文字:“……是真君子。因为他(她)……。”联系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来阐述“真君子”,学生很有话说。通过交流、评议,学生对“真君子”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不用说,难点就此突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语文有很多种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堂小练笔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它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课堂小练笔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而应安排得合理、高效,真正变为学生的“乐作”,这样的小练笔会是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